12.29 武当山上的金殿为何像紫禁城?

武当山,位于鄂西北丹江口市境内,方圆八百里,高险幽深,气势磅礴,标奇孕秀,云飞雾荡,千百年来,它一直是使历代墨客骚人留连忘返的仙境,也是使无数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我虽不是名流逸士,但是,武当山那美姿妙态,那奇景佳色,那名胜古迹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慕名而去。

武当山上的金殿为何像紫禁城?

武当山的最高处是天柱峰。天柱峰的顶端就是武当精华一一金殿。金殿四周,在千仞危岩之上,建有雄伟的紫禁城,紫禁城又叫皇城,高达数丈,周长三里,筑墙的条石,每块重达五百公斤以上。从里看墙体向外倒,从外看墙体向里斜,工程浩大而又艰巨。

说来让人费解。这座巍峨的紫禁城没有浇铸一点混凝土、没有凭借一寸钢筋。那么是什么使石石相衔,而且又是那样的牢固呢?

铜铸鎏金的金殿,建于一四一六年。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高五·四四米,宽三.一五米,重檐迭脊,翼角飞举,下设圆柱12根。殿基为精雕花岗石砌成,四周装饰华丽的玉石花栏杆,殿中间供奉着真武大帝神像,殿内神案、几案、供器都是铜铸鎏金。整个金殿是用精铜和黄金铸制而成。

武当山上的金殿为何像紫禁城?

凡到金殿游玩的人,都会看到殿内的神灯长明不灭,即使殿外狂风大作,殿内神灯火苗仍一丝不摇,相传是殿内“避风珠”在避风,其买不然,它是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和聪明智慧的结晶。他们考虑到精密铸件的热胀冷缩的系数,因此在焊接上技艺惊人,毫无铸凿痕迹,四面密不透风,殿内空气不能形成对流。风到殿门,又被反弹回去,所以殿外狂风暴雨,殿内神灯不闪不摇。

在金殿的房脊上,装饰着很多铜铸鎏金的龙、凤、马、鱼、狮等珍禽异兽,它们金光闪闪,栩栩如生。其中有一只金马全身发黑,道教称之为海马。有人神秘地告诉我,每到夏季,它经常口吐雾气,飘向碧空,化为紫霞,同时还会对天空发出“咴咴”的长啸声,这就是“海马吐雾”。相传是它给雷公雨师发的信号,雷公雨师听到叫声,火速赶来,马上就会出现“雷火炼殿”。

武当山上的金殿为何像紫禁城?

为何如此设计呢?这都和明太祖朱元璋有关。相传,明代朱元璋打天下时,在武当山被元朝兵马围困,只得退守山顶。

当时山顶有个小石庙,庙里供着真武祖师。朱元璋磕头祷告:“北海玄天真武祖师,保佑我冲下山去,得帝以后,我住什么房子,你住什么房子;天下百姓朝拜我,一样朝拜你。”说罢,武当山刮起一阵怪风,成群的虎豹满山奔跑。山下元兵围困了几天,不见朱元璋影子,以为其早被野兽吃了,就退守撤围。朱元璋以为真武大帝显灵救了自己,他临死时,把四太子朱棣和太孙允炆喊到面前嘱咐:“武当山真武祖师保佑我打了天下,你们要把武当山庙字和京城宫殿修得一样好。”

公元1398 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建文帝即位推行“削藩”策。此时,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靖难”,经过四年战争攻入京师,称号永乐。

公元1413 年(永乐十一年),为了报答真武帝君相助之恩及表示对名教圣地的敬意,朱棣命工部侍郎郭琎、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听,役使30 多万军工民匠,大兴土木,用了近10 年时间,建成了武当山宫观,并赐名“大岳太和山”。永乐皇帝命令在天柱峰顶安置一座铜铸鎏金大殿。天柱峰高,金殿耀日,晖映百里。金殿,全是铜铸部件铆榫拼合焊接成功的,从房脊到墙角, 都焊成囫囵个儿,没有一点缝隙。殿高5.5 米,宽5.8 米,进深4.2 米。金殿内供祀着“真武大帝”鎏金铜像,面貌丰润,衣纹飘动重达10 吨。两旁金童拿着文簿,玉女托着宝印,水火二将执旗捧剑,神情各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