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山西省平定县,建县两千余年,娘子关为进出晋冀的咽喉要塞

山西省平定县,建县两千余年,娘子关为进出晋冀的咽喉要塞

平定县隶属于山西省阳泉市,总面积1394平方公里,总人口34万。

一、历史沿革

1、西汉置上艾县,属太原郡,县治即今县;一说在今张庄镇新城村。东汉改属常山国,三国魏属乐平郡。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废,孝昌年间复置,后改名石艾县。

2、隋属太原郡。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广阳县,县治即今县;一说在今昔阳县西广阳村。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于广阳置平定军,四年改广阳县为平定县,县治在今平定上城。3、金大定二年(1162年)升军为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平定县入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

4、1912年改州为县。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5、1949年属榆次专区。1958年撤销,并为阳泉市郊区。1961年恢复平定县建制,属晋中专区。1967年属晋中地区。1983年属阳泉市。

山西省平定县,建县两千余年,娘子关为进出晋冀的咽喉要塞

二、地名来历

北宋初年,宋军攻取北汉,首先攻下广阳。公元979年,广阳县改为平定县,并迁县治于今上城,营造了大城中套小城的上下重城。清乾隆《平定州志》:宋“太祖征河东首下之,置平定军”。县因平定军名。

三、风景名胜

山西省平定县,建县两千余年,娘子关为进出晋冀的咽喉要塞

1、娘子关。位于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是长城的著名关隘,也是出入晋冀的咽喉要塞。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之妹平阳公主曾统帅娘子军驻扎在这个关口,故将原名苇泽关更名娘子关。关城为明代嘉靖21年所建,仅存关门两座。关城两翼依山势起伏蜿蜒,成为晋、冀之间的天然屏障,紧依娘子关的桃河上游 ,有闻名远近的娘子关瀑布。瀑布旁有水帘洞、趵突泉等景点。

山西省平定县,建县两千余年,娘子关为进出晋冀的咽喉要塞

2、冠山。位于平定县城西南4公里处,晋东名胜之一。冠山主峰顶状似冠,故名。冠山风光秀丽,集儒、道、释于一山,尤以创建于元代的崇古冠山书院以儒文化称著。冠山四季皆景,可供游览的景点达30余处。

山西省平定县,建县两千余年,娘子关为进出晋冀的咽喉要塞

3、开河寺。位于平定县乱流村西的魁头山腹,这里山峰突兀,松柏参天。此寺创建于北魏永平三年(510)。寺内有上、中、下三龛,大小佛像百余尊,佛像大者高4.4米,小者仅高0.12米,其造像风格和神态与大同云冈石窟佛像如出一辙,故有“三晋小云冈”之称。

山西省平定县,建县两千余年,娘子关为进出晋冀的咽喉要塞

4、固关长城。位于太行山西侧的山西省平定县新关村,北起娘子关嘉峪沟,南至白灰村村口,全长20公里,是内长城重要的关隘。固关长城是国内保留较完整的现存唯一可考石砌内长城,是中国最早的明代内长城,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称之“有小八达岭之风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