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仪征武状元杨谦和兄弟杨凯

在仪征县学的泮池两侧,曾经建有文状元桥、武状元桥各一座,文状元是陈倓,武状元是杨谦。现在旧址(今仪征实验中学)内,还保存着文状元桥,武状元桥已经不在了。估计形制应该与文状元桥差不多。


仪征武状元杨谦和兄弟杨凯【仪征县学学宫图】

仪征武状元杨谦和兄弟杨凯【仪征实验中学内的文状元桥】

在《道光重修仪征县志》卷三十二《人物志》“宦绩下”条目中,有杨谦的传。杨谦,字先豫,仪征人。他父亲叫杨揆,善医术。顺治己亥(十六年,1659),仪征发生了一起大案,有很多人被冤枉牵连,杨揆用自己的医术帮助破了案子,解救了他们。

杨谦在县学时“仪观甚伟”,是个大帅哥。康熙壬午(四十一年,1702)中武举人,解元(第一名),康熙南巡时参与接驾,奉旨入都。四年后的丙戌(四十五年,1706)中了进士,廷试第一名,被赐一甲第一名进士及第武状元,授职头等侍卫,官至天津总兵。

杨谦是解元、状元“两元及第”,非常荣耀,仪征县学里的武状元桥,就是为表彰他而建的。他与兄弟杨凯并称为儒将。

《道光重修仪征县志》卷三十二《人物志》“宦绩下”条目中也有杨凯的传。杨凯,字庚起,号江亭。小时候与伙伴们玩游戏时,就像个将军往高处一坐,左右指挥。上私塾时文章写得很好,老师很惊奇一个准备考武举的学生文科也不凡。后以武经成绩好考入县学。有一次夜里路过仪征城里的单家桥,听到有鬼叫“杨四将军来啦”。

康熙己丑(四十八年,1709)杨凯中了武进士,负责守卫乾清门。康熙皇帝发现他写的诗很好,就让他与汪灏等人同入武英殿做纂修。后来升任镇筸前营游击,生擒“凶苗”龙老四并正法。五年中三攻苗寨,提拔为辰州协副将,再以改土归流成效显著,升为总兵。抓获抗拒改土归流的容美土司田旻如,田旻如畏罪自尽,其下辖忠、建、散、毛等十九土司悉数归化。乾隆初年升任湖广提督,因事被免官。

乾隆辛未(十六年1751),乾隆帝南巡,他参与护卫接驾有功,赐给蟒缎和鲜鱼,复官河南河北镇总兵。在任期间,河内、武陟(zhì)两县河水暴涨冲决堤岸,杨凯率领众官兵抢险筑堤,一日合拢。后来又犯规矩被罢官。辛巳(1761),慈宁万寿,杨凯复出但降两级使用。杨凯有个儿子叫杨文渊,庚辰(1760)进士,任延平知县。

根据暨南大学历史系博导马明达《清初回族名将杨谦杨凯》一文援引吴振棫(1790-1870,字仲云,号毅甫,晚年自号再翁,钱塘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官至云贵总督)《养吉斋丛录》余录卷九的记载,仪征杨谦、杨凯是“回回人”。

根据仪征档案馆《清宫仪征御档》记载,乾隆五年(1740)六月十九日,杨凯、杨谦以革职之身在家仍戴红顶花翎出入衙门,被两淮盐政武备院卿三保举报。乾隆皇帝御批:“着将杨凯、杨谦交与该省督抚,照例拟罪奏闻请旨。并通行各省督抚,遇有革职人员违例,滥用章服及妄戴顶帽花翎、蓝翎者,即据实题参,毋得徇隐以滋僭越。”

仪征武状元杨谦和兄弟杨凯【仪征档案馆藏 清宫仪征御档】

《道光重修仪征县志》卷九《舆地志》记载,天津总兵、状元杨谦墓,在石碑山。湖广提督杨凯墓,在石碑山。

《嘉庆扬州府志》卷二十七《墓冢志》记载,元珊竹介(1245-1309,字仲清,官至江东宣慰使)墓,在(仪征)县西北城里。集贤院学士姚燧撰《神道碑》,赵孟頫书,俗名为石碑山。

仪征博物馆展示的在真州镇石碑村出土的元代墓碑,经考证,墓主人系珊竹介之子珊竹带,头衔是“扬州通泰等处屯田打捕提举司达鲁花赤”,足见史书不虚。

今天的石碑山已经是万年大道万博小区,尚有“石碑路”地名留存。

仪征武状元杨谦和兄弟杨凯【仪征博物馆藏 珊竹带墓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