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上海人把包子叫饅頭,把饅頭叫包子?

黑飛馬的老北京生活


北方人基本上都是管有餡的叫包子,管沒餡的叫饅頭。不過上海人(包括江、浙一帶的人)並不是像你說的那樣反著叫,應該說他們只是對這兩種食品的區分不像北方地區那麼分明。比如他們將北方人稱的水煎包,有些人稱之為生煎包,也有一部分人叫生煎饅頭。

實際在中國古代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管這一些外形比較類似的麵食都叫饅頭,包子這種叫法是後來才有的。由於北方過去一直都是以麵食為主,剁餡兒,包包子這種作法與叫法應該說是出自於北方。而南方這種作法出現的比較晚,作這種生意的人又比較少,其中有一部分人就跟北方人一樣也叫包子了,還有一部分人仍然在延續過去的叫法。

過去南方、北方交流比較少,於是就包子、饅頭各叫各的,等北方人去了就會覺得很奇怪,明明你賣的是包子,怎麼說是饅頭呢?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不管南方人到北方去,還是北方人到南方來,都會發現讓你覺得奇怪的地方,隨著人口的流動,交流的增多,以後也就見怪不怪了。


濤聲依舊Lao


從來都沒有一個上海人會將饅頭叫成“包子”,出這個問題的人,一看就是個“阿木林”。


敉園點評


上海統一是饅頭,沒有包子。包子是上海以外的人的稱呼。我們有淡饅頭,肉饅頭,菜饅頭。生煎饅頭,小籠饅頭。


穿心箭在飛翔


……我在上海白活了三十幾年?三十年前可能上海人都叫饅頭,現在叫包子的不要太多,有餡的叫包子,沒餡的叫饅頭…我女兒上海話都講不好,你和我說現在上海人都叫饅頭,活在上個世紀吧…年輕人你去問問,除了生煎饅頭,肉包菜包叫的不順口?有些人真的沒有什麼好區分身份了,什麼都拿出來說事。上海海納百川,誰還在乎這個,其他不說,現在家裡有地暖的人家都是北方人?有毛病…就討厭絕對的說這個那個


拖鞋1234


蘇南,老家的確沒有叫包子的,只有饅頭,最喜歡吃的是小籠饅頭,吃不起的是蟹黃饅頭,小時候過年自己家裡做豆沙饅頭、蘿蔔絲饅頭、青菜饅頭,其他還有肉饅頭、生煎饅頭、甜饅頭、鹹饅頭,北方的那種大個兒白饅頭好像是九十年代初左右才出現的。不過現在人口流動性大,習慣叫法也在改變,好多人也開始稱有餡的叫包子了。我覺得叫啥只是一種習慣,好吃就行了。


百分百有禮


60年代中國很窮很落後,當時上海經濟作為全國最發達的城市難免也要節衣縮食,家裡做饅頭比買店裡的便宜很多。父母都是地道的南方人,我媽是一個地道的常州人,我爸是毛筆之鄉湖州人,男孩子胃口好,到了下午容易餓,於是我媽就學著做各種饅頭,買來了蒸籠、麵粉、酵母膏,記得那時候麵粉分二種,精白粉和標準粉,價格分別為7分和5分錢,於是在廚房開始揉麵,我媽第一次做的是菜饅頭,我哥我姐和我急切的等待著噴香的饅頭出籠,廚房間飄滿了蒸饅頭的面香,開籠咯!把熱騰騰的菜饅頭一籠一籠的倒入竹扁,可是饅頭的個頭小的出奇,饅頭僵了,後來隔壁28號的阿婆說饅頭做好要靜放二十分鐘才能入蒸籠蒸熟,叫醒面,當時覺得很傳奇,麵粉居然要醒下才能蒸。做僵掉的菜饅頭雖然有點粘牙,但是熱乎乎的噴香饅頭已經全然不顧他的形狀了。。。以後我媽還學做肉饅頭、豆沙饅頭,甜饅頭(那時白糖是要配給供應的,只能用糖精片),我最喜歡吃的是我爸從他醫院食堂買回的水晶饅頭(餡是白糖和豬板油),後來我長大後再也吃不到這種饅頭了。


伐要哈無搞


前些日子剛和外地同事探討過這個問題,上海話在饅頭前加定語,以決定饅頭的屬性,如肉饅頭、菜饅頭、豆沙饅頭、花捲饅頭、生煎饅頭、小籠饅等。饅頭我們稱之為淡饅頭,也有刀切饅頭、高莊饅頭等。唯一稱為“包”的(我和上海同事想了半天,終於想到一個!)應該是外來的清真食品,牛肉煎包,上海話裡沒有牛肉煎饅頭[捂臉]


孫元麟


這有一個歷史故事:很早以前江南(蘇杭一帶)包括上海人只吃過米飯,沒見過饅頭和包子,一次中原開封人去小上海碼頭帶去了白麵,做了饅頭和包子,當地人從未吃過,覺得非常好吃,就問這是什麼食物,開封人覺得很奇怪,我大中原一歲寶寶都知道這是饅頭包子,難道你們都不知道,於是就隨口說是饅頭包子,上海人拿著送給他的饅頭包子回到家裡後端出來炫耀,前後左右鄰居非常好奇,紛紛前來看中原的食物,眾人問這食物叫什麼名字,但這人忘了哪個是饅頭哪個是包子,告訴眾人時正好說反,就這樣傳開了,改也改不了。


崑崙劍無影


我小時候,上海叫包子和饅頭統稱饅頭,加糖的叫甜饅頭,有餡的分別叫肉饅頭,菜饅頭,三鮮饅頭等等。大學畢業後到北京工作。大約在十多年前,叫法就已經多樣化了。叫包子的和叫饅頭的都不少,b基本上年紀大的叫饅頭的多,年輕人叫包子和饅頭的差不多。而且普通話比上海話更普遍。


老羊不識途


江蘇江陰的。我們這裡也只有饅頭一說,肉餡叫肉饅頭,菜餡叫菜饅頭。沒有餡的叫白饅頭或者淡饅頭。記得剛去合肥上大學的時候,在學校食堂買東西,本來想買兩個肉包子的,結果阿姨給我兩個大饅頭,風俗習慣太不一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