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線下理財拆雷:中融民信、雲聯惠、愛福家、普銀幣紛紛倒下

最近有關線下理財的負面消息頗多,年前的上海旌逸集團,最近的善林,到這兩天的中融民信,哪個不是百億量級。而類似的公司依舊不少,沒有啥突出的特色,只是一個,盤子都做的相當大,碰哪個都是倒下一大片投資人,而且都是上了年紀的。

扒爺提醒大家,最近小心點,不排除會有一波線下理財暴雷潮,資金能收回的就趕緊收回了。

01

線下理財集中暴雷

進入五月,投資理財市場不平靜,幾乎每一天,都有平臺被調查被查封的消息。

  • 5月7日,中融民信北京總部突然被警方查封,旗下有成交近70億的民信貸和成交10億多的Me金融,僅這兩家線上平臺待償金額就超5億元。
  • 5月8日,互聯網購物返利平臺“雲聯惠”特大網絡傳銷犯罪團伙被廣州警方摧毀,黃某等多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涉嫌組織、領導傳銷犯罪,被廣州警方立案調查,網傳雲聯惠的涉案規模達400億。
  • 5月9日,山西鹽湖警方發佈消息,打掉豐達車貸公司、車前程、麥芽數據貸款、微貸網、盈信通貸款、XXXX網絡科技等“套路貸”犯罪團伙6個,刑事拘留33人。
  • 5月11日,以吸引老年人投資為主的線下理財愛福家董事長突然跑路,平臺暴雷,濟南等地警方調查。
  • 5月14日,深圳南山警方通報,深圳普銀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其官網和收購的“趣錢網”P2P平臺發行虛擬貨幣“普銀幣”進行集資詐騙,涉案金額約3.07億元。
  • 5月17日,杭州西湖區分局通告稱,5月16日警方對杭州浙優理財公司法定代表人傅某及浙江和存集團實際控制人張某,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執行逮捕。

這些僅是規模較大的平臺,還有一些小型平臺也在清查中,這像是一次全國性的拆雷行動。自4月善林金融被調查以來,各類線下理財機構以及擁有線下理財業務的互聯網金融機構的風險隱患引起了各地監管部門的高度警惕,監管層開始主動出擊。

02

線下理財大清查

這些被查被封的公司,有些是打著互聯網金融旗號,有的是打著返利網旗號,有的則是以區塊鏈代幣名義,涉及資金動輒幾十億,人數成千上萬,受害者遍佈全國。

5月15日,公安部公佈了“打擊涉眾型經濟犯罪十大典型案例”,其中“錢寶”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中晉公司”集資詐騙案、善心匯組織傳銷案等在列。

在這次打擊的案件中,一些案件與公安部公佈的典型案例十分相似。其中,尤以互聯網金融的案件居多。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各家平臺開展的各類業務均被冠以互聯網金融創新,由於監管層面尚存在模糊地帶,這給不法分子可趁之機。

以P2P為例,國家對P2P實行備案制,但由於網貸備案延期,國家尚未給任何一家網貸平臺備案資質,行業魚龍混雜,不少平臺只要與掛個網都叫網貸P2P。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次被調查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大多有線下門店或者線下理財業務。

以中融民信為例,除了兩個線上平臺,其資金來源主要還是線下門店。早在兩年前,中融民信高管曾公開表示,“線上線下累計成交規模102億元,其中線上平臺資金規模為30億元,財富中心資金流入為70億元左右”。他還表示,民信旗下資金端財富管理門店共計39家,未來將以財富管理業務為主,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

事實上,早在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等四部委發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指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在互聯網、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等電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場所只能進行信用信息採集、核實、貸後跟蹤、抵質押管理等風險管理及網絡借貸有關監管規定明確的部分必要經營環節。

但是,很多公司在做P2P時,又大量做線下業務,有時P2P更像是其偽裝。以“善林金融”為例,其採用傳統的門店推銷與互聯網營銷相結合的“線上”、“線下”交易模式吸收公眾存款,對外大肆銷售非法理財產品,涉案金額600餘億元。2015年2月犯罪嫌疑人原善林金融董事長周伯雲在互聯網上開設“善林財富”、“善林寶”等線上理財平臺,但事實上,線下依然是其資金來源的主要渠道,其在全國開設的線下門店多達1000餘家。

為何很多線下理財做到幾十億幾百億的規模才被查?有金融辦人士表示,清理線下理財公司工作由工商、金融辦、公安等部門負責,缺乏有效協調機制,工商只能核查業務經營範圍,金融辦沒有執法權,一般在機構負責人自首、投資者舉報或發生兌付風險的情況下,公安機關才會介入。

03

如何預警線下理財

從個人投資者角度講,首先提高識別傳銷式理財的能力。對於營業部大街小巷隨處可及,要求投資者拉人頭賺高息的理財,極有可能是違法的,要避而遠之;其次要樹立正確的投資觀念,打著“保本保息,低風險、高收益”宣傳的理財產品堅決不能碰。

同時,面對線下理財經理狂轟亂炸般投資建議,一要把守投資規模上限,不把全部資產、急用資金全部購買理財產品;二要堅持分散化投資。其次,提高識別偽借款項目的能力。一定要查清債權轉讓方和委託借款企業的關係,以免落入自融圈套。

另外,線下理財的很多客戶都是五六十年代的人,對互聯網知識比較匱乏,應警惕以下項目推廣活動:以開展養老講壇、免費旅遊、體檢活動為名義進行的投資宣傳。

從機構監管者角度講,線下理財亂象紛生急需監管重拳。可以組織相關部門對線下理財市場進行研判,對“債權轉讓”模式的風險進行充分評估,出臺關於“大批量債權轉讓”的相關司法解釋和行業規範。

線下理財被查的原因幾乎都是涉嫌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這種業務模式出現了問題,線下理財大多采用線下投資人轉賬、匯款、或直接往指定賬戶打錢模式,整個過程中賬戶不受監控,有些賬戶是線下理財公司賬戶或實際控制人各人賬戶。由於沒有銀行存管、資金流向不明,投資者的資金很容易進入到公司實控人的賬戶或關聯賬戶,往往涉嫌自融,或者投資者資金挪用,無法有效的監管。

對規模較大的、以“債權轉讓”為基礎的理財公司,通過統一要求在銀行設立資金監管賬戶等方式進行嚴格監管。同時,也可成立行業自律協會,減少道德風險。

在沒有明確行業監管背景下,線上和線下理財在摸索創新的過程中難免會走偏,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斷試錯的過程中,終究會淘汰一批劍走偏鋒的理財機構和業務模式。尤其是大大集團這些極其類似e租寶業務模式的理財機構,更容易在市場預警下浮出水面。希望投資者可以明察秋毫,理性投資,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