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精读4│北大金融课:关于金融的财经常识(一)

— 为你精读《北大金融课》

的第四篇文章 —

1.前言:写给每个中国人的通俗金融学

2.货币的财经常识(一)

3.货币的财经常识(二)

第二章

关于金融的财经常识

(一)金融如何创造财富

很多人对金融这两个字比较陌生,到底什么是金融?

金融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之后,实现价值和利润的等效流通。

通俗的说,就是把我和你的钱融合在一起,提供给需要它的地方,从而产生价值和利润,然后在回馈给我和你。

金融又是如何创造财富的呢?

财富被产生出来的标志就是,用少量成本、或不用成本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这种所谓不花成本的东西,我们称之为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以及资本。

资本在有些场合可以俗称为钱。那么显然,用钱生钱似乎比用其他两种要素生钱效率更高,这就是金融业的作用。

精读4│北大金融课:关于金融的财经常识(一)

从个人来说,重要的就是个人理财。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大部分的人对理财的理解就是把钱存到银行。

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知识的普及度越来越广,很多人都知道投资理财有多种途径,为了让自己的收益超过通货膨胀,很多人会进行股票、债券、基金以及不同期存款搭配进行资产的保值增值。

所以说,如今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当重视金融的作用,要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和学习金融知识。

精读4│北大金融课:关于金融的财经常识(一)

(二)钱多并未让人感到幸福

为什么钱多了却并不感到富有?

陈志武教授说过这么一段话:以前基于亲情和友情从而实现的互助互惠的经济活动,如今已经是市场化、经济化的东西了,全部都渗透了隐性的金融交易。

而现实里显性金融服务,如保险、养老、信贷以及其他投资产品又无法跟上,保障不够健全,那么中国人在钱多起来的同时,可能仍旧很不安,甚至更加不安。

就像我们古有养儿防老的说法,而现在老子不要养儿子已经很好了,生活压力似乎远超过我们的收入,即使今天能过着富有的生活,但人们对未来总是惴惴不安。

这会导致人们的一个储蓄偏好,消费跟不上收入水平,因而会导致内需不足,无法增长,总体的经济增长仍然需要大量依靠外需来拉动,而国人的幸福感也无法提升。

所以,说起来是人们富起来了,但是金融工具没跟上。

精读4│北大金融课:关于金融的财经常识(一)

中华民族是古老勤劳的民族,勤劳一直都是美德,但是中国人历来勤劳却不够富有。因为我们缺少金融工具,没有丰富的产业资本和生产资金。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是没有资金,无法解决发展中需要资金的问题,因此要广引外资,借助外资的力量和技术来带动我们自身经济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资金也引来了,技术也引来了,制度也开始效仿和创新了,各方面都发展上去了,但是金融的创新还没跟上。

精读4│北大金融课:关于金融的财经常识(一)

(三)金钱的时间价值

投资可以获得收入、银行存款可以给储户带来利息,今天收到的1元钱比明天收到的1元钱更值钱。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如果您将现在的100元存入银行,存款利率假设为5%,那么一年后将可得到105元。这5元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或者说货币的时间价值是5%。

假设一年后,我们继续把所得的105元按同样的利率存入银行,则又过一年后,您将获得110.25元。第二年的利息比第一年多出0.25元,这是由第一年5元利息创造的利息。

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巨大效应正在于此,货币在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后,会增加价值。换句话说,货币用于投资并经历一定时间后会增值,增值部分即为时间价值

今天的1元钱和一年后的1元钱的潜在经济价值是不相等的,前者要大于后者,因为现在的1元钱在一年之后,可以超过1元钱。如果把这1元钱用于投资,从社会的角度分析,投资会有一个收益,而这个收益就是时间的价值。

时间就是金钱。货币的时间价值,对个人理财很重要的启示是:理财要尽早规划,尽早行动,这样才能让您的财富不断增值。

精读4│北大金融课:关于金融的财经常识(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