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影响造林和再造林固碳效果的因素有哪些?|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问与答之七十

在全球人口急剧增加、土地面积日益紧张、森林砍伐愈加严重的情况下,造林和再造林来增加固碳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影响造林和再造林固碳效果的因素是,缺乏投资资本和反营利的激励措施、土地所有制问题、体制问题、技术、研发和转让以及缺乏适当的政策激励措施。

造林和再造林项目面临着特殊的资本和市场风险,即在现有的CDM机制下,其所获得的碳资产是有时间限制的。对于固碳效果的核证每5年才一次,从而使得项目的资本可行性受到考验。实施造林和再造林项目本身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持,还需要大量的资金为当地居民减少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造成的碳排放,尤其是一些涉及贫困农民的项目,业主无法等满5年才补偿农民因土地利用变化而遭受的损失。短暂性碳资产的另一个问题是关于购买者的冲抵期限,根据现有的CDM规则,林业碳资产只能在它们到期以前用以冲抵碳排放。可是现在人们对于未来的气候变化制度框架如何演变尚不得知,相对于永久性的碳资产来说,临时性的林业碳资产当然不具备吸引力。造林和再造林不是简单的一次性投资,林木必须进行适当的抚育和管理才能确保投资的长期成功。

造林和再造林固碳项目开发的潜力受到与造林和再造林土地利用规则相关技术支持的制约,如土地的合格性、土地使用权期限、项目边界和土地管理等。证明土地的合格性花费不菲,需要有专门的技术和知识,以及针对土地利用类型的专门调研报告。国家较低的评估能力造成了造林和再造林固碳项目的延迟。法定的土地使用权期限要求也是一个障碍,因为申请土地使用权是一个相当费时的事情,这主要是由土地的法规制度不健全所致。

另一个技术的挑战来自于造林和再造林方法学所需要的信息和细节。尽管现有的方法学较以往已经有了较大的简化,但是当我们需要对一国的特殊情况进行考量,尤其是评估碳泄漏时,关于增长的数据是找不到的,因此使得评估的周期延长且花费不菲。

造林和再造林固碳项目还具有因活动转移、市场泄漏、排放转移和生态泄漏造成的固碳泄漏,以及造林和再造林活动建立的森林植被所吸存的CO2会因采伐、毁林、病虫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人为或自然的原因而重新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导致造林和再造林活动碳汇效益发生逆转,使该造林或再造林活动碳汇具有非持久性。

规划方案活动(programme of activities,POA)规则的确立对造林和再造林因碳项目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该方法与时常变化的土地利用方式更兼容。尽管前路漫漫,但林业碳资产的窗口已经打开,市场的制度框架也已初具雏形,基于过去的经验,一些国家在林业项目开始了POA的尝试。然而,要提高需求者的信心,仍需要更积极的市场建设。这样的市场建设会为边远地区带来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多重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