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不必焦虑,可以随访的肺结节其实都不可怕!

可以随访的肺结节其实都不可怕!

体检发现肺结节多了,关注这个名词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大部分人对此都是一知半解,心态迥异,有人过于焦虑,有人无动于衷,有人瞻前顾后,有人左顾右盼……

面对“肺结节”的态度,其实没有统一标准,因人而异,确切地说,应该根据结节的特点给予变化和调整。

对于肺结节的专业建议,无非手术、随访、不用理会(良性)三种。

手术主要针对恶性或者可疑恶性的肺部结节,是我们在肺结节治疗和预后中首先要评估或排除的。既然有恶性嫌疑,与其让它在体内继续生长,不如直接手术切除,病理确诊来得干脆。

如果是明确的钙化结节、陈旧病灶等,完全不用理会。

只有那些目前恶性特征不明显,还需要动态观察的病例,才会建议随访。

不必焦虑,可以随访的肺结节其实都不可怕!

肺结节让人牵肠挂肚,百般纠结

肺结节是否需要手术,很大程度取决于其影像学表现。毕竟,对于大部分初次发现的肺结节而言,要取得准确的病理诊断是不容易的,所以专家“读片”显得尤为重要。

专家读片之后,如果不建议马上手术,可以随访跟踪的病例,一般都不可怕!

换句话说,可以随访是个好消息,不必焦虑!

不必焦虑,可以随访的肺结节其实都不可怕!

大部分可疑结节都会直接给予手术建议

之所以说可以随访的肺结节其实都不可怕,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考量。

在发现肺结节的人群中,总体上以良性结节和静止结节居多,大多在5mm以下,可能是陈旧病灶,纤维化,粉尘沉积,钙化灶等,这类结节根本无需担心和焦虑;

10mm以上的肺结节,其形态特征已经表现得比较清晰明显,有经验的胸外科医生和影像学专家基本能看得八九不离十,如果有恶性嫌疑的,一般都建议手术,所以,这类大小的肺结节错过治疗机会的很少,除非患者自己不当一回事,拖延误事;

这类结节,即使在微创手术和薄层CT出现以前,也有很多可以通过胸片检查发现,并推荐手术,是肺癌外科治疗中最宝贵的一类早期肺癌。

难以判断性质的主要是5mm到10mm之间的肺结节,尤其是磨玻璃结节,可能的病理为慢性炎症,腺瘤样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微浸润癌,浸润性腺癌等,其中有良性,也有恶性,而且不太好判断。

这类结节,正是CT筛查和胸腔镜微创手术发展以后得到重视的一大类肺部结节,它的积极意义是将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迅速前移,并促进了微创胸外科的快速发展。

坦率地说,这类结节现阶段存在过度治疗的情况,也就是说,除了真正必须尽快手术的微浸润癌和浸润癌外,还有不少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选择了手术,当然也包括一些良性病灶,这些病变或许不必急于手术,可以长期观察。

不必焦虑,可以随访的肺结节其实都不可怕!

专家读片,认真筛选是关键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恶性特征比较明显的10mm以上结节已经选择手术,5mm到10mm的可疑结节也建议手术,那么剩下的随访病例应该是5mm以下的结节,或者是5~10mm之间不太可疑的结节,还有少数10mm以上明确不具备恶性特征的结节,这些结节之中应该绝大部分是良性或者静止的结节,即使其中有部分“漏网之鱼”,也处于发展非常缓慢的阶段,只要保持半年或一年一次的CT复查频率,错过治疗机会的概率会非常低。

对于发现肺结节的患者,请专家“读片”是最重要的,与其拿着一张文字诊断报告四处咨询,不如就近找个胸外科或放射诊断专家认真读片(最好是电子版的薄层CT)。

如果专家给出随访的建议,应该把它当成幸运,而不是恐惧和纠结。

无论如何,每年做一两次CT检查比起真枪实弹的“开刀”而言,风险毕竟小多了。

不必焦虑,可以随访的肺结节其实都不可怕!

科学认识,健康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