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徐强:骂人的“三八”是从哪儿来的

徐强:骂人的“三八”是从哪儿来的

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首先祝女性朋友们节日愉快,身体健康,青春永驻,灿烂如花。“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新房,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

不过我们在这里要谈论的“三八”,并非过节的“三八”,而是含有贬义的“三八”,骂人的“三八”。

在汉语里,和“三”组成的数字词,基本上都是中性的名词,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比如“三一”,指三种神:天一、地一、泰一;“三五”,指三辰五星;“三七”,是一种药用植物;“三九”,指三九天,等等。惟独“三八”,含有强烈的贬义,是神经兮兮、疯疯癫癫的意思,在南方粤语地区和港台地区,尤其如此。

那么,骂人的“三八”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呢?首先看一个故事:

蜀人魏野,隐居不仕宦,善为诗,以诗著名。卜居陕州东门之外,有《陕州平陆县》诗云:“寒食花藏县,重阳菊绕湾。一声离岸橹,数点别州山。”最为警句。所居颇萧洒,当世显人多与之游,寇忠愍尤爱之。尝有《赠忠愍》诗云:“好向上天辞富贵,却来平地作神仙。”后忠愍镇北都,召野置门下。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士人谓之“生张八”。因府会,忠愍令乞诗于野,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

出自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三》

从这段记载可以知道,魏野是北宋时代的一名隐士,擅长写诗,很多达官贵人都喜欢和他交朋友,其中包括当朝大官寇准(即寇忠愍)。重点在后半部分:寇准镇守北都大名府的时候,把魏野招揽到了门下。有一次,大名府举行招待会,席间有一名妓女,姿色美艳但“举止生梗”,就是行动不自然,让人看着不顺眼,所以大家给她取了个外号叫“生张八”,意思是动作很生硬的姓张的排行第八的姑娘。寇准命令魏野给这个姑娘赠一首诗,于是魏野就说道:“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意思是,姑娘您是北都的生张八,我则是西边陕州的熟魏三,您可千万别怪罪我在您面前没有笑容啊,因为咱们不熟,没有深交。所谓“熟魏三”,当然含有调戏的意思,既然你是动作很生硬的姓张的排行第八的姑娘,那么,我就是动作很娴熟的姓魏的排行第三的小伙子啦!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熟魏三”和“生张八”被简称为“三八”,用来专指行为乖张、颠颠废废的女人。这就是“三八”一词的来源。

不过以我之见,既然“三八”是由姓魏的书生和姓张的姑娘组成的,男女各一半,那么,“三八”就不应专指女人,也可以指男人,因为男人确实也有很“三八”的。如此说来,就算男女平等、相互扯平、两不相欠了吧。

喜欢这篇文章转发关注我哦,为大家呈现更多的文章和知识。

徐强:骂人的“三八”是从哪儿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