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小小嬴政


玄武门之变,不是李世民一个人的胜利,而是一个团队的胜利,其中直接参与事变的共有10人,他们是否像历代开国功臣一样,被李世民过河拆桥了呢?

据史料记载,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10个人分别是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他们的结局还是不错的。

1、长孙无忌——流放自杀

李世民儿时伙伴、亲密战友兼大舅哥,长孙皇后之兄。擅长政治,不善军事,玄武门之变的第一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李世民对他极为信任,玄武门之变被封为赵国公。李世民临终托孤,让他辅佐唐高宗李治(李治即位也是长孙无忌的功劳),大权独揽,因反对李治立武则天为后,被武则天联合李勣、许敬宗、李义府等人搞垮,被流放后自尽身亡。

2、尉迟恭——安享天年

字敬德,隋末唐初名将,投降李世民后受到重用,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玄武门之变时亲手射杀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拥立之功第一,被封为鄂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晚年不干政治,闭门自守,炼制丹药,因此得享天年。

3、侯君集——谋反被杀

唐末名将,追随李世民征战有功,玄武门之变时,为李世民出谋划策,有拥立之功,事变后被封潞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后率军讨灭高昌,居功至伟,但因拥立太子承乾谋反,事泄被诛杀。

4、张公谨——英年早逝

原为王世充手下,后追随李世民,坚定支持李世民发动政变,玄武门之变时,张公瑾等埋伏于玄武门之外,参与杀死李建成、李元吉,并一人抵挡太子和齐王党羽反击,立下大功,后被封为郯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贞观六年病逝,年仅39岁。

5、刘师立——因病去世

早年为王世充属下,后追随李世民,参与玄武门之变密谋,出力甚多,玄武门之变后,封襄武郡公,因受罗艺叛乱牵连被罢官,重新启用后率军打败党项和吐谷浑,曾有人密告其造反,李世民虽表示信任,但未予重用,贞观十四年因病去世。

6、公孙武达——高龄善终

早年追随李渊太原起兵,后追随李世民屡立战功,成为秦王府嫡系,玄武门之变出力甚多,后封清水县公,屡次带兵征讨突厥,拱卫京师安全,唐高宗永徽年间去世,高龄而终。

7、独孤彦云——火线牺牲

早年追随李世民,系秦王府嫡系,玄武门之变后,以功进幽州都督、历阳郡公,可惜不久后突厥兵临城下,在颉利可汗与唐军战斗中牺牲,未能建立更大公选。

8、杜君绰——因公猝死

秦王府嫡系,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玄武门之变后,以功被封为开国县侯,长期负责拱卫玄武门和皇宫大内安全,唐高宗时随李勣攻灭高句丽,唐高宗龙朔年间上朝时因病猝死。

9、郑仁泰——因病去世

早年为秦王幕府,李世民亲信,玄武门之变急先锋,以功授游击将军,因地位较低在贞观时期少有露面,关于他的史料不多,在高宗时期多次率军铁勒,后因病去世。

10、李孟尝——暴病而亡

早年曾为山贼,后归附李渊,再追随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因功除右监门中郎将,封武水县开国公,多次跟随李世绩讨伐突厥,唐高宗乾封元年暴病死于长安。

李世民在位期间,除侯君集因谋反被诛外,其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功臣,无论出身如何,都没有被清洗或诛杀,李世民不杀开国功臣,这一点值得肯定。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跟随李世民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共有十个人,分别是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另外还有一说,与这十个人不一样,我们就只说这一说的十个人的后面的下场吧。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凌烟阁功臣第一人,公元649年,唐太宗逝世,死前令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公元654年,唐高宗想立武则天为皇后,怕大臣不从,就与武则天一起到长孙无忌家,对长孙无忌各种赏赐,暗示长孙无忌要支持,但是长孙无忌给拒绝了。


公元655年,李冶不顾大臣的反对,最终还是将武则天立为皇后,武则天也因为长孙无忌不肯支持自己,对其怀恨在心。

公元659年,许敬宗向李冶密告,说监察御史与长孙无忌,意图造反,李治最终令长孙无忌自谥于家中。

尉迟恭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尉迟敬德被陈为宣州刺史,改封鄂国公。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尉迟敬德请求告老回乡养老,李世民命尉迟敬德开府,仪同三司,五天一上朝。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尉迟敬德随李世民出征高句丽,回朝后,尉迟敬德就回家养老了,不问政事了。

公元658年,尉迟敬德于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谥号忠武。

侯君集

贞观十七年,侯君集劝张亮与李承乾造反,后来李承乾失败,侯君集被人告发,李世民本不想治侯君集死罪,但是群臣说侯君集之罪必斩不可,所以李世民最终将侯君集处死,但是赦免了侯君集的妻子和儿子,仅将他们迁到岭南。


张公谨

贞观元年,张公谨出任代州都督。贞观三年,上书建议讨伐东突厥,并随兵部尚书行军总管李靖讨伐,张公谨担任副总管。东突厥平定之后,进封邹国公。

贞观六年,病逝于襄州都督的任上,享年三十九岁。

刘师立

罗艺叛变,刘师立因为与罗艺关系不错所以获罪除名,后来起复为岐州都督,在小莫门川打败了吐谷浑,改任始州刺史,贞观十四年去世。


公孙武达

贞观初年,担任肃州刺史,于张掖河打败了几千突厥兵,升任左监门将军。盐州突厥叛乱,公孙武达斩其统帅可逻拔扈,封东莱郡公。永徽年间死在了右武卫大将军的任上。

独孤彦云

后来因功进封幽州都督,历阳郡公,在与颉利可汗的战斗中战死。

杜君绰

李世民称帝之后 ,杜君绰封为怀宁县开国公,公元661年任辽东道经略大使,击败高句丽军,斩首三万,以功陈左领军大将军。公元662年,死在上朝的路上。

郑仁泰

率军讨平铁勒叛乱,大败而归,后征高丽,也是大败,所以被降职。

李孟尝

贞观四年,李孟尝随李世勣大破突厥于啧北阴山。

贞观五年,封食邑两千户,封汉东郡开国公。

贞观二十年,任黔州刺史。

公元666年,病死于长安家中,享年七十四岁。


历史简单说


我来回答。

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一共十个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将李建成一箭穿心,逼李渊退位自己当了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那么这十个人都是什么路数,他们最后都是什么下场呢。

长孙无忌,李世民儿时伙伴亲密战友兼大舅哥,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成为李世民天策府重要成员。玄武门之变后当了宰相,李世民临终托孤,把李治和朝政大权交给他打理,后被李治和武则天联合李勣许敬宗李义府联合绞杀,流放后投缳自尽。

尉迟恭,开始跟刘武周干,后投降李世民,在李世民推心置腹的招抚后成为李世民忠心干将,随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玄武门之变后位高权重,晚年闭门自守,善终。

侯君集,最早跟随李世民的一批人,玄武门之变后征讨吐谷浑,攻灭高昌,一时风头无两,后扶持李承乾造反被杀。

张公谨,早年跟随王世充,后在李勣尉迟恭的推荐下加入秦王府,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要算卦被他阻止,促使李世民下了动手的决心,后跟着李靖攻灭东突厥,不久病逝,李世民亲自哭送。

刘师立,早年为王世充亲卫将军,洛阳平定后归附李世民,平定罗艺叛乱,先后打败党项和吐谷浑,贞观十四年去世。有人密告他应符谶想造反,李世民问他,有人说你要造反,确实吗?刘师立说,臣在隋朝做官不过六品才能低下,不敢奢求富贵。现在位居将军想想已经到头了,怎敢造反?李世民笑了,朕知道这是胡说八道,你不要放在心上。

公孙武达,自幼以豪爽狭义著称,是最早跟李渊太原起兵的元老,后随李世民讨伐刘武周,成为秦王府嫡系,屡次征讨突厥,一直担任长安城的保卫工作,活到李治永徽年间方才去世,善终。

独孤彦云,秦王府嫡系,玄武门之变后突厥兵临城下,他在与突厥的战斗中死去,没有享受到后来的凌烟阁待遇和各种封赏,死得太早了。

杜君绰,秦王府嫡系,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玄武门之变后一直担任玄武门和各大皇宫的安保工作,李治即位担任李治的安保工作,跟随李勣攻灭高句丽,上朝时猝死于禁庑之中。

郑仁泰,秦王府嫡系,参加过平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的战争。玄武门之变后实封二百户,曾跟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李治期间与薛仁贵征讨铁勒失利,不久病死。

李孟尝出自赵郡李氏,隋末入山为盗,后与王君廓一起归附李唐,跟随李世民征讨薛举、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徐圆朗。玄武门之变后跟着李勣征讨突厥,李治时期担任长安城守卫,后暴病死于长安静安坊府第。

总体说来这些人下场都不错,除了侯君集因参与谋反被诛杀外,其他人李世民还是很够意思的。尉迟恭和刘师立都有人告他们谋反了,但李世民只是口头警告了一下,没有任何行动。不得不说李世民的确可以称得上一代雄主。


唐风宋月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治,是权利的斗争。李世民夺取了皇位,开启了“贞观之治”的历史新局面。

《旧唐书·卷六十五·列传第十五》记载:“六月四日,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伐李建成,李元吉,平之。”这十人最后的下场怎样呢?

鄂国公尉迟恭,字敬德。玄武门的主角,亲手杀死了齐王李元吉,拥立之功第一人。天下安定后无用武之地,晚年不出门,得享天年,谥曰忠武。

侯君集封陈国公,凌烟阁24功臣之一,贞观17年(643年),依附太子李承乾谋反,事情败露被诛。

张公谨封郯国襄公,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后助李靖伐突厥,擒颉利,屡有战功,封邹国公,贞观六年四月辛卯(初八)日,(632年5月2日),在襄州都督任上,张公谨病死,时年三十九岁,谥曰襄。贞观十三年,改封郯国公。

襄武郡开国公刘师立,参与诛杀李建成有功,升至左骁卫将军。贞观十四年(640年)卒,谥曰肃。

东莱郡公公孙武达,后奉太宗命令率军进击灵州突厥可逻拔逻扈部,以功封东莱郡公,唐高宗永徽年中,升为右卫大将军,卒,赠荆州都督,陪葬于昭陵。

历阳郡公独孤彦云,独孤彦云在与颉利可汗与唐对峙中牺牲。

怀宁郡公杜君绰,唐高宗朝官至左戎卫大将军,封怀宁县公。

同安郡公郑仁泰,(601年一一663年),贞观二十一年三月,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右武卫将军孙贰朗,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副之,率营州都督兵,繇新城道以进。

汉东郡开国公李孟尝,乾封元年五月三十日(666年7月7日)暴病死于长安静安坊府中,年七十四。

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是郎舅关系,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么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埋伏在玄武门,成功诛杀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继位后长孙无忌任左武候大将军。贞观元年长孙无忌任吏部尚书,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同年拜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担心富贵带来灾祸,辞去相位,改任开府仪同三司。贞观七年(633年),唐太宗拜长孙无忌为司空。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封长孙无忌为世袭刺史,改封赵国公。贞观十六年(642年),长孙无忌进拜司徒。贞观十七年(643年),长孙无忌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第一位。唐太宗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任命长孙无忌为检校中书令,并主持尚书省,门下省事务。显庆四年(659年),许敬宗指使人向唐高宗呈奏密章,称长孙无忌图谋造反,唐高宗让李勣许敬宗审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命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长孙无忌谋反罪状。袁公瑜到黔州后便令长孙无忌自缢。长孙无忌死后,家产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沐容劍秋


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旧唐书》里有详细的记载:“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政变成功后,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秦王李世民得到了太子之位,不久在李渊的禅让下,又顺利地登基继位。那么,参与政变的10个人,他们的下场又是怎样的呢?

(长孙无忌)

一、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和李世民的关系很不一般,一是他自幼便和李世民要好,二是他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他是李世民的郎舅。这也是为何在发动玄武门政变之前,他便一直极力鼓动李世民先下手为强的原因。可以说,在李世民的身边,没有谁能比长孙无忌更懂他了。

长孙无忌不仅为李世民出谋划策,还亲自率兵把守玄武门。最重要的是,他还拉上妹妹长孙氏为政变的士兵鼓劲。可以说他是铁了心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了李世民身上的。

李世民政变成功后,当然忘不了长孙无忌为他做的这一切。所以将长孙无忌定为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其封邑多达1300户,并有具有出入李世民寝宫的特权。至于官位嘛,由于他是功臣,又是国戚,再加上他能力卓越,在朝中自然位高权重。

李世民去世前,又任命长孙无忌为托孤大臣,辅佐李治。

李治能成为皇帝,脱不了长孙无忌的扶持之功,所以李治对长孙无忌尊崇有加,在许多事情上都听从他的建议。这样一来,长孙无忌不像过去那么谦逊了,反而指手画脚,独断朝纲。

然而,长孙无忌却因为废立皇后的事情,得罪了武则天,最终落了个“谋反”的罪名。有意思的是,李治也不与他对质,便把他革职削爵,流放黔州。

不久,长孙无忌在武则天的逼迫下自尽,他的家产悉数被抄没,家人充为奴婢。

(尉迟敬德)

二、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是降将。他作战勇猛,数次救李世民性命,尤以“忠直”的特性,被李世民器重。

当年李世民势大,太子李建成想要瓦解他的势力,第一个策反的,就是尉迟敬德。只是面对满车的金银珠宝,尉迟敬德拒绝了李建成的拉拢。

在鼓动李世民发动政变这件事上,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一样积极。

在政变中,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在杀齐王李元吉时,不小心跌下马来,被李元吉反杀。就在危急时刻,尉迟敬德赶到,一箭射死了李元吉,再救李世民一命。

随后又是尉迟敬德阻止了攻打玄武门的东宫和齐王府的精兵,并提着武器找到李渊。不光告之实情,还美其名曰,是李世民安排他来护驾。其实就是来控制李渊,“逼迫”他封李世民做太子。

李渊见大势已去,知道李世民已得势,若是再不能审时度势,那父子之间想必也就难堪了。所以,先封李世民为太子,随后又将帝位禅让给他,从此做起了太上皇。

尉迟敬德在政变中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李世民把他和长孙无忌并列首功,进封他为鄂国公,食邑1300户,另外还把整个齐王府都赐给了他。

尉迟敬德自负功高,不光对长孙无忌等人多有嘲讽,还因在宴会上有人坐在他上位而不服,把人家差点打瞎了一只眼。

种种行为,让李世民好生不满,给他敲了敲边鼓。

尉迟敬德何等聪明,马上就收敛起行为,并辞了官。从此做起了不问世事的逍遥翁,直到74岁平安去世。死后尽享哀荣,荫泽子孙。

(侯君集)

三、侯君集。

草根出身的侯君集也是李世民麾下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他一生干过几件可圈可点的大事,其中之一就是参加了玄武门之变。

侯君集和尉迟敬德一样,在鼓动李世民发动政变这事,没少磨嘴皮子。

政变过程中,他一直不离李世民左右,替李世民除掉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身边不多的随从,为李世民的政变,节省了不少时间。

所以李世民继位后,他被进封为潞国公,并被封为右卫大将军。后来,又被提升为兵部尚书,参与朝廷议事。

可以说,一个草根混成这样,理当知足。但侯君集本是草根里的混混出身,他身上的毛病很多,比如他在攻灭高昌后,不光把没有罪的人流放,还心生贪念把高昌国的宝物据为己有。

所以,他虽然立了战功,却被李世民囚禁起来。后来有人为他说情,李世民顺势才把他释放了出来。

但侯君集自恃功高,不光认识不到错误,反而还对李世民心生满,在朝中拉帮结派,四处鼓动人谋反,太子李成乾受他蛊惑和他共谋造反之事。

事泄后,李世民想着侯君集有定国安邦的功劳,所以迟迟下不了杀他的决心。还是在群臣的谏言下,才诛杀了侯君集,于是侯君集成了第一个被诛杀的功臣。

(张公谨)

四、张公谨。

张公谨在玄武门之变中有功:一是李世民在举事前磨磨叽叽,搞什么龟壳占卜问吉凶,他把龟壳一把扔了,并坚定了李世民政变的信心;二是在政变时,东宫和齐王府的精兵冲到玄武门时,他把玄武门大门给关上了,这样阻断了精兵的进攻,为李世民政变成功创造了条件。

所以,李世民继位后把他进封为定远郡公,并升为左武侯将军。

后来,张公谨在平定东突厥的战争中屡有表现。

公元632年,张公谨因病死在任上,卒年39岁。

五、刘师立。

刘师立本是李世民身边的侍卫,由于他在政变中协助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有功,因此进封为襄武郡公,并被封为大将军。

在李世民执政时,曾被怀疑谋反,查实纯属子虚乌有后,对刘师立更为信任。

刘师立一直做守卫京城的工作,也曾参与过攻打吐谷浑和小莫门川的战斗。

后寿终正寝。

(公孙武达)

六、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颇有豪侠之名,早在李渊起兵时,便投靠了李世民。

在数次征战中,立下战功无数,因此深得李世民器重。

玄武门政变成功后,被封为监门将军,随后出任肃州刺史。

在平定突厥的战争中,公孙武达有不凡表现。后来他死在任上,死后陪葬昭陵。

七、独孤彦云。

独孤彦云是鲜卑人,早年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玄武门政变后,封为幽州都督,进封历阳郡公。后在平定突厥时战死,死后陪葬昭陵。

八、杜君绰。

杜君绰曾参加过农民起义,李渊父子起兵后,追随李世民,在讨伐刘武周等军阀时立过大功。

玄武门政变后,杜君绰被进封开国县侯,食邑400户。

后来率35万大军攻打高句丽,斩首3万班师回朝。

戎马一生的杜君绰,死后陪葬昭陵。

(杜君绰)

九、郑仁泰。

作为玄武门政变先锋之一的郑仁泰,由于地位不高,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记录。

李世民登基后封他为游击将军,食邑200户。

郑仁泰在讨平铁勒的过程中,由于出师不利,他率领的一万四千人在还京时,只剩800人,因此被人弹劾降职。

后来,郑仁泰二次讨伐铁勒叛乱。虽说洗刷了第一次的耻辱,但在当年他便病逝了,陪葬昭陵。

十、李孟尝。

李孟尝早年为盗匪,在他归附李渊后,被李世民收为麾下为将。

玄武门之变后,进封县侯,后因平定突厥有功,进封郡公。

高宗年间,74岁的李孟尝暴死在府中,陪葬昭陵。

看完这10个参与政变的人最后的结局,我觉得李世民在对待功臣的问题上,还是非常温情的。

(参考史料:《新唐书》《旧唐书》)


张生全精彩历史


其实参加“玄武门之变”的远不止十人,除了我们通常所说的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外,秦琼和程咬金等都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只不过表现得并不突出。

长孙无忌,是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第一功臣,尤其是在房杜二人被逐出秦王府之后,长孙无忌更是成为了李世民最为信任的人,而且他还是李世民的大舅子,他的亲妹妹就是李世民的长孙皇后。

长孙无忌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号称大唐开国第一功臣,李世民继位后封赵国公,宰相,高宗李治时期作为宰相的长孙无忌因为反对立武则天为后,同时得罪了帝后,被流放,随后被迫自尽。

尉迟恭,秦王手下大将,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太子李建成曾多次想收买尉迟恭都被严词拒绝,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落马为李元吉所制,幸亏尉迟恭及时赶到救下李世民,并射杀了李元吉。

李世民登基后,尉迟恭被封为吴国公,60岁高龄还随李世民远征高丽句,晚年的尉迟恭难免有些持功自傲,显庆三年在家中病逝,终年73岁。

侯君集

侯君集的结局算是比较悲催的,玄武门之变后侯君集也受到了封赏,得到了重用,但是由于牵连了太子李承乾的谋反,侯君集罪无可赦,虽然李世民念及侯君集的功劳想要赦免他,但是群臣的口水最终淹没了侯君集,贞观十七年侯君集被处死。

张公谨

玄武门之变后被封为定远郡公,曾随李靖平定突厥,得胜归来后不久病逝,终年39岁。

刘师立

本是李世民的亲兵,因玄武门之变功劳逐渐晋升被封为襄武郡公,贞观十四年去世。

公孙武达

李世民继位后任肃州刺史,在边境抵御突厥,领军四处征战因功封为晋封东莱郡公,永徽年间去世。

独孤彦云,最终死于抗击突厥的战争中。

杜君绰,因被功封为开国县侯,曾随太宗远征高丽句,662年去世。

郑仁泰,曾担任右武卫大将军等职,后因作战中军机涣散杀伐太重,激起反抗而被降职,不过最终也算善终。

李孟尝,玄武门之变后封武水县开国公。后又因为破东突厥之功,封为汉东郡开国公,666年去世终年七十四岁。

像秦琼等人,虽然也参加了玄武门之变,但是表现平平,以秦琼的功劳最终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最后一名,恐怕也是玄武门之变减分了。

总体来说李世民对于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人还是比较照顾和重用的,尤其是在玄武门之变中有不错表现的诸多亲信,他们其中绝大部分都得以善终。


一点点历史


玄武门之变是秦王李世民为争夺皇位继承人,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7月2日在玄武门附近起兵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这场政变中,李世民干掉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为他的继位扫清了障碍。

在这里不讨论李世民起兵造反是否合法,兄弟相残是否太无情,单就这次政变的影响来说,在历史上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

玄武门政变转变了唐朝政局的未来走向,也将李世民推向了大唐江山的领导者之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上位之后,广招贤才,励精图治,发展农业,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贞观年间国泰民安,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换句话说,没有“玄武门之变”就没有李世民的继位,也就没有后来的“贞观之治”,甚至开元盛世或许都不会出现,所以“玄武门之变”未必就是一场兄弟间的相互残杀,历史有它的安排。

跟随李世民参与玄武门政变的主要有十位将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

李世民成功夺得政权后,这十人全部封功有赏。但是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呢,且来看看:

1、长孙无忌,这十人中,属长孙无忌跟李世民的关系最亲近,他们不仅是好兄弟,又是郎舅关系,长孙无忌的妹妹便是唐太宗的文德皇后。

“玄武门”政变后,长孙无忌功居第一,进封齐国公,位至宰辅,在凌烟阁功臣中排名第一,深得李世民的倚重。李世民去世后,长孙受先帝之托,以国舅、太尉、顾命大臣身份辅佐高宗。

然而,他因立后一事,令武则天怀恨在心,武则天坐上皇后宝座之后,便授意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高宗听信之,将长孙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

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国舅大人,在太宗时受到万般厚待,却在侄子高宗手上没有得以善终,不得不说令人心寒。

2、尉迟恭,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世民的得力助手,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亲手诛杀了李元吉。后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封鄂国公,晚年迷信方术,谢绝宾客,闭门不出,死后谥号“忠武”,陪葬昭陵,善终。

3、候君集,凌宵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委以重任,任兵部尚书,立下了赫赫战功,立下战功后人也开始膨胀,因太子李承乾是其女婿,参与了皇室内部的夺嫡之战,企图煽动太子李承乾造反,后因受牵连被李世民处死。

4、张公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玄武门一战,张公谨独守城门立下大功,后随李靖征讨东突厥有功,进封邹国公。贞观六年,张公瑾病逝,时年39岁,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谥号襄,后改封剡国公,善终。

5、刘师立,玄武门兵变将领功臣之一。后罗艺叛变,刘师立任检校右武候大将军,又任命为检校岐州都督。先后在边疆打败党项和吐谷浑,改任始州刺史,贞观十四年(640年)去世,谥号“肃”,善终。

6、公孙武达,屡次征讨突厥,以功封为东莱俊公。唐高祖永徽年间升为右卫大将军,任上去世,陪葬于咸阳昭陵,善终。

7、独孤彦云,玄武门兵变功臣之一。玄武门事件发生不久,突厥到来,他在与突厥的战斗中死去,属于为国捐躯。因去世太早,生时没有享受到封官加爵,死后续图于凌烟阁,供后世瞻仰,属善终。

8、杜君绰,玄武门兵变功臣之一。秦王府嫡系,玄武门之变后担任玄武门和各大皇宫的安保工作,上朝时突发身亡,李治下诏追赠为使持节、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谥曰襄公,陪葬于昭陵,善终。

9、郑仁泰,玄武门兵变功臣之一。曾入右武大将军、减校右卫、右领大将军事,曾跟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李治期间与薛仁贵征讨铁勒失利,不久病死,善终。

10、李孟尝,玄武门之变后跟着李勣征讨突厥,李治时期担任长安城守卫,后暴病死于长安静安坊府第,李治下诏追赠为使持节、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谥曰襄公,陪葬于昭陵,善终。

十位将领大多都是善终,由此可见太宗李世民的贤明和胸襟。他并没有像其他帝王那样,在登基之后,担心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功高盖主而诛杀。

在李世民政期内,只要不是居功自傲,做出出格之事,都能同富贵,被善待,从而善终,这在善于玩弄心术的帝王之中确属难能可贵。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自古以来大多数功臣的下场无非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结局。

李世民曾经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十个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为自己登上天下至尊的地位做好了铺垫。

这十个功臣的下场整体来说在历史中结局算是不错的了。不愧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千古名君,气度非常能容人,除了侯君集因参与谋反被诛杀外,对待其他功臣都是相当宽容。相比于有些猜忌心极重的皇帝来说,李世民确实可以被称为一代明君。

长孙无忌

是李世民的发小,曾经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推翻了隋朝统治,李世民麾下天策府的主心骨。玄武门之变后被任命宰相之位,长孙无忌不仅政治上成功而且把自己的身体打理的也很好,她是一个相当长寿的人。李世民临终托孤,把李治和朝政大权交给他打理,在李世民在世期间,长孙无忌虽然功高震主但没有受过一天委屈。后被李治和武则天联合李勣许敬宗李义府联合绞杀,流放后投缳自尽,结局凄惨,这样怪到武则天和李治的头上了。

尉迟恭

在李世民推心置腹的招抚后成为李世民忠心干将,后来也是随着李世民和长恭无忌一起南征北战,李世民登基之后,他也掌握着朝廷的军政大权,晚年时期闭门自守,善终。


侯君集

虽然是最早跟随李世民闯天下的人,但到后期政治队伍站错,扶持李承乾造反被杀。张公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决心并不是十分坚定,曾经有一度想要变卦,就是被张公谨阻止,最后促使李世民下决心动手。李世民对他有着很深厚的感情,攻灭东突厥后病逝,李世民亲自哭送。


四十五度历史


玄武门之变当天的政变过程,史书记载的并不详细,一般认为除去李世民,还有10员武将埋伏在玄武门,但若说到帮助李世民发起玄武门之变,则远不止10人。


《旧唐书·太宗》记载: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这里出现了12个人,其中房玄龄、杜如晦主要是谋臣,应该是在前期谋划政变,而没有直接参与政变,而宇文士及在政变当天是被李渊宣召的,也就是说当时他在李渊身边。

结合《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和《旧唐书·尉迟敬德》的记载来看,《旧唐书·长孙无忌》中的记载的十人应该是政变当天到过玄武门的武将,其记载如下: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如果两份名单都属实的话,那么帮助李世民发起玄武门之变的应该有: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侯君集、高士廉、张公谨、刘师立、秦叔宝、程知节、宇文士及、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共19人。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19人的结局如何:

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既是李世民的发小又是大舅哥,玄武门之变的前后,始终有长孙无忌的身影,李世民继位后,长孙无忌被封为左武侯大将军,食实封1300户,后又成为宰相,被封齐国公,在长孙皇后的干涉下,长孙无忌尽量低调,担任些没什么实权的职务,李世民去世后,长孙无忌成为托孤大臣,辅佐唐高宗李治,这时候的长孙无忌确实权倾朝野,让李治很是忌惮,后来长孙无忌因为反对“废王立武”而与武则天和李治成为政敌,最终,长孙无忌被武则天派人诬陷,659年,长孙无忌被削爵流放,不久被逼自缢身亡。674年,李治又把爵位给了长孙无忌,使其陪葬昭陵。

尉迟敬德:玄武门之变的最大功臣,李世民登基后,被封为右武侯大将军、吴国公,食实封1300户,参与攻打突厥大军,尉迟敬德后期自恃功高,倚老卖老,还与房玄龄、杜如晦等文官不合,出手打人,被李世民告诫后收敛了不少,但还是遭到了李世民的忌惮,后来尉迟敬德申请 提前退休,645年,随李世民远征高句丽,班师回朝后,尉迟敬德继续回家养老,沉迷丹药,闭门不出,及时行乐,658年去世。陪葬昭陵。


房玄龄:李世民登基后,房玄龄食实封1300户,任宰相,修订律令,监修国史,为官兢兢业业,任人唯贤,648年去世,陪葬昭陵。

杜如晦:食实封1300户,和房玄龄同心辅政,相得益彰,被称为“房谋杜断”,630年,年仅46岁的杜如晦病逝,陪葬昭陵。

侯君集:四姑娘之前专门写过侯君集,此处略微一提,食实封1000户,右卫大将军,潞国公,后出将入相,但在攻灭高昌国时犯了错误,曾在狱中呆了几天,愤愤不平,后来想造反,与太子李承乾搅和在一起,意图谋反,被处死。

高士廉:长孙皇后的舅父,食实封700户,贞观年间不断升迁,政绩不错,647年病逝,时年72岁,陪葬昭陵。

张公谨:食实封1000户,封左武侯将军,在讨伐东突厥时,成为李靖的副手,表现不俗,获封邹国公,632年病逝,时年39岁,追封为左骁卫大将军。

刘师立:食实封1000户,被封为检校右武侯大将军,领兵驻守边疆,先后打败了党项和吐谷浑,640年去世。

秦叔宝:食实封700户,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贞观年间,秦叔宝一直在养病,638年病逝,陪葬昭陵,墓前特设石人马。

程知节:食实封700户,右武卫大将军,镇压铁山撩人叛乱,在高宗朝讨伐西突厥,犯了错误导致晚节不保,被免官,后被起用,但程知节又请求告老还乡,665年去世。追赠骠骑大将军,陪葬昭陵。
宇文士及:食实封700户,中书令,他礼贤下士,谨慎小心,但生活奢侈。深得李世民信任,642年病逝追赠左卫大将军,陪葬昭陵。

段志玄:食实封400户,左骁卫大将军,634年大败吐谷浑,但曾因停滞不前被免官,后官复原职,642年病逝,追赠辅国大将军,陪葬昭陵。

屈突通:食实封 600户,玄武门之变后,屈突通镇守洛阳,后成为洛州都督,627年病逝。

张士贵:玄武门之变后守卫玄武门,被在贞观年间数次出征,657年去世,陪葬昭陵。

公孙武达:食实封400户,肃州刺史,与突厥兵数次交战,后被封右武卫大将军,李治朝去世,陪葬昭陵。

独孤彦云:幽州都督,在大唐与颉利可汗的对峙中去世。

杜君绰:荆州都督,高宗时期为左戎卫大将军,662年去世。

郑仁泰:食实封200户,游击将军,后为右武卫大将军,数次出征,在平定铁勒叛乱中犯了错误而被降职。

李孟尝:右监门副率,贞观年间随李勣讨伐突厥有功,666年,暴病而死。

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段志玄、屈突通、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秦叔宝11人入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尚宫女史


玄武门之变是大唐历史上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李世民可谓是带领十个不怕死的手下,干了一票大的,这件事情跟土匪内斗没啥区别,区别在于为首的都穿着黄袍,都是皇家贵胄之身。

皇家是残酷的,前一秒钟可以兄弟情深、父子情深,毫无间隙,后一秒就可以为了权力而血溅宝座,让整个皇宫血流成河。

李世民本该是皇位的拥有者,他有军队,有野心,有能力,然而立长子的传统深入人心,所以他没有资格。

所以他要自己制造自己的资格,重新写一份人生的履历,于是他将屠刀指向了他的亲人,包括他的父亲。

玄武门政变改变了唐朝未来的走向,也将李世民推向了权力巅峰。

孤掌难鸣,仅靠李世民一人肯定完不成这一票,这不仅仅是绑票,这分明是“撕票”,他还有十个手下,他们是:

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

一般皇帝登基后都会屠杀攻城,以求心里安慰,一方面担心部下叛乱坐上自己的位置,一方面担心功高震主不好压制,那么这十个人下场怎样呢?

我们要知道李世民跟刘邦与朱元璋不同,李世民出身注定了他的阶层,是高高在上的,他的血统是高贵的,他离皇帝宝座有咫尺之遥,而刘邦和朱元璋是通过农民起义上位的,他们出身微贱,当上皇帝是历史的偶然。

这种打破阶层的做法,他们不想再来第二次了。

所以李世民没必要屠杀功臣,他的出身决定他永远不会缺乏安全感,因为唯一让他没安全感的两个人都死了。

这几个人基本都得以善终,除了可怜的侯君集,在李世民还活着的时候就为拥立太子站队,队没站好,反而丢了性命。

1、最不知天高地厚的将领:侯君集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很赏识侯君集,封为左卫将军,又封为右位将军,又赏赐城邑千户,然而侯君集越来越狂妄,竟然公开支持李承乾,还要撺掇他杀了李世民,结果事情败露被杀。几年后李世民消气了,还将他的牌位摆在凌烟阁,作为二十四功臣中的第十七位。

2、备受命运捉弄的功臣: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跟李世民是布衣之交,两人本就是好朋友,交心的那种,玄武门之变后在李世民心里长孙无忌是排第一位的,封左侯武大将军、赵国公、中书令,然而长孙无忌的荣耀仅限于李世民活着,他死后,长孙无忌因为不讨武媚娘的喜欢,又撺掇李治废后,而被流放。

长孙无忌最终自缢而死,实是死在一个女人手里。他在凌烟阁功臣位列第一。

3、一身是胆的将领: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是个神人,一身是胆,玄武门之变不是因为长孙无忌才成功,如果没有尉迟敬德,那几个人加起来也玩不转。

尉迟敬德提着皇子的两颗脑袋,一声暴喝,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卫队纷纷后退,这样的侠肝义胆也是不世之英雄,所以他是玄武门之变最大的功臣。

如果没有他,李世民早就死了,更遑论他还能从李渊手里拿到兵符印信,剿灭太子余党。能让李渊颤抖着将兵符给他,其人之气势,想象一下就能明白。

4、为大唐江山忠心戍守,死而后已的忠臣: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

这些人都是忠心耿耿,为大唐的疆域四处作战,他们早年随李世民四方征战,为大唐定鼎中原立下赫赫战功,大唐基业稳后,他们又与东、西突厥作战,某些将领参加平定党项和吐谷浑的叛乱,有的参加平定罗艺叛乱。

独孤彦云在颉利可汗与唐作战中牺牲,算是死得其所。

郑仁泰在平叛铁勒叛乱中作战不利而被降职,后来病死,算是小有瑕疵。

不管怎么说,这些人都做到了“死社稷”,都是大唐的影响,胜也罢,败也罢,都曾经拥有过辉煌的人生,也几乎都得到善终,这就比很多人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