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白江决战,倭国人使出“猪突”战术,结果却被唐军用这招破掉

白江决战,倭国人使出“猪突”战术,结果却被唐军用这招破掉

上回说到,尽管一上来就被唐军碾压,但这帮倭人们却从战场上找到一个自以为能够克敌制胜的法子。

倭军所想到的对策其实说白了并不复杂,既然能有一个朴市秦田来津,那为什么不能有一千个呢?如果所有战船都忽略阵型,只玩命地往唐军攻击盲区里冲,然后争取爬到船上和唐军打白刃战,那唐军这边的优势不就发挥不出来了吗?

嗯,豁出命去硬往前冲,这个所谓的“猪突”战术确实也算个没有办法的办法了。而这招也总能让我联想起二战时那个臭名昭著的神风特工队。把人命当作武器,看来岛国人民的这一传统尿性还真是自古有之。

不过遗憾的是,论起传统,天朝这边可是上千年的历史。两边如果对着翻老皇历,倭国人实在是拍马也赶不上的节奏。

就在倭人们绞尽脑汁,谋划如何战胜唐军的同时,刘仁轨也依着中原的传统,给这帮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准备好了一份大大的惊喜。

没办法,别看刘仁轨平时为人刚直不阿,可一旦到了战场上,他可是连奸商都能坑哭的节奏。

转过天来,锦江口上,双方战舰再次出动。

按照原定计划,战斗刚一开始,倭军们便驾着小船,如同一只只发了疯的野猪一般,闭着眼睛不要命地冲向了唐军的战舰。

而令他们惊奇的是,这一次,唐军竟然没有像昨天那样一上来便躲在楼船上弓箭伺候。

于是,怀揣着一丝忐忑和疯狂,这帮倭兵迅速突进了唐军的战舰附近。

有没有搞错,难道大唐的水军竟然在战场上集体打起瞌睡了不成?难道我们的天照大神今儿个显灵发威了?

好吧,对不起,这次你们真的想多了~~~

就在倭兵们欢呼雀跃,准备爬到唐军战舰上,过过坐军舰的瘾时,唐军楼船垛口之上忽然闪出一列列手持弓箭的士兵。

接下来的一刻,倭兵们的表情瞬间变得无比精彩,因为他们发现,船上这帮弓箭手所用的长箭箭头上,竟然无一例外地被点上了熊熊燃烧的火焰。

这是要闹哪样?!我们这边刚拿出“猪突”战术,你们这边就打算来个活烤乳猪,真心不带这么欺负人的啊~~~

还没等倭兵们缓过神,这边唐军的指挥官便一声令下,千万火箭同时发射,江面顿时变成一片火海。

白江决战,倭国人使出“猪突”战术,结果却被唐军用这招破掉

没错,这便是刘仁轨给倭兵们准备好的大礼。经过之前的战斗,刘仁轨敏锐地发现,倭国人所用的战船基本还都依靠风力驱动。嗯,船上那么大一张白帆,不点火烧了多可惜~~~

而且别忘了,水战用火攻,这可是当年三国时孔明先生传下来的看家绝活,老祖宗的优良传统丢不得啊~~~

事实证明,刘老爷子不仅完美地继承了火攻传统,而且还活学活用,因地制宜,进一步将之发扬光大。

为了确保放火的效果,唐军除了火箭之外,还很贴心地特意在己方战舰上连夜加装了投石机。看到倭军战船进入射程,一时间油桶、松子、硝石,无数的易燃易爆物品就这么一股脑地全都砸到了倭军的小船上……

眼看友谊的小船说烧就烧,倭兵们这下彻底丧失了继续战斗的勇气。

这也怨不得他们,毕竟活烤乳猪的滋味实在不那么好受。

一时间,江面上忽然涌现出各种姿势的跳水选手。

水性好的,勉强还能扑腾几下,然后爬上岸老老实实当俘虏;水性不过关的,直接沉江,连挖坑烧埋的功夫都省了~~~

经此一战,倭军千余战船被当场焚毁近半,剩下的尽皆被唐军俘获。上万倭国水兵,或死或降,全部折在了涛涛锦江之上。

身在周留城的叛军首领扶余丰听说倭军战败的消息之后,连夜弃城而逃,一溜烟奔向了高句丽。

而他这甩手一跑不要紧,直接坑苦了先前攻入新罗的上毛野稚子和他麾下那三万倭军。

叛军老巢周留城如今已经被唐军攻陷,所谓的百济复国显然也已告吹。沦为孤军的上毛野稚子,无奈之下只能一声长叹:“百济之名绝于今日,丘墓之所,岂可复往!”

没错,生在岛国,那就该老老实实在家里好好待着,否则天下之大,何处不是你们的丘墓呢?

不服气的话,你们大可以再可以问问刘仁轨,再问问明朝的李如松,再问问那四万万的抗日同胞!

不过至少此时,这帮倭人还是相当服气的。

远在本土的中大兄皇子当听到战败的消息后,不仅果断打消了自己企图染指大陆的那点小心思,而且发扬岛国人民一贯记打不记吃的优良作风,开始老老实实地当起了好宝宝。

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至此开始了他们的求学之旅。此后千年的东亚格局,到此一战而定。

千年之中,岛上的倭人们只是遥望着远方的大陆,却再也不敢生出半点非分之想。

顺便说明一下,由于锦江在过去古称白江,所以这场中日对决的首战,史书上一般称作“白江之战”。

不过可惜这场如此重要的战役,在中原后世的官修典籍里,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旧唐书》中,关于这一仗,只有“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这么寥寥三十一个字。

没办法,在天朝的史官们眼中,这种万把人规模的战斗,实在不算个事儿,如果不是刘仁轨后来官至宰相、位极人臣,估计连这几个字可能也都直接省了(当初王玄策横扫印度就是个例子)。

好在虽然天朝不拿着当回事儿,倭国那边却是相当重视。通过日本最古老的史书《日本书纪》,我们总算能得以详细了解这场战斗的前后经过。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开始发动侵华战争,著名国学大师傅斯年彼时刚好喜得一子。高兴之余,傅先生当即给孩子取名傅仁轨。有人问他为何要叫这样一个名字,傅先生响亮地回答:“因为中国第一个能在朝鲜对日本兵打歼灭战的,就是唐朝的刘仁轨!”

没错,虽时隔千年,虽只有寥寥数语,但我们从未忘却,当年在朝鲜半岛,那个名叫刘仁轨的老将,曾凭着自己的英勇与智慧,第一次让东洋倭人彻底领教了华夏民族的厉害。

光荣属于刘仁轨,属于盛世大唐,更属于我泱泱中华!

白江决战,倭国人使出“猪突”战术,结果却被唐军用这招破掉

看脱水完整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王稻侃大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