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北大招生宣传片中的这一细节不要效仿,否则可能因此找不到工作

北大招生宣传片中的这一细节不要效仿,否则可能因此找不到工作

近期网上流传北大的宣传短片,讲一个穷男孩和他的梦想:摘星星。

为了这个梦想,他被爸爸打、被老师嘲笑、被同学戏弄。最后连大学志愿的专业也在爸爸的威逼下放弃了天文系改报经济系。

他在北大读经济系,却常在教室的窗外偷听天文系的课。被天文系的王老师发现,他遇到了人生中第二个没有嘲笑他梦想的人(第一个是儿时的邻家女孩)。

他在王老师的鼓励下读经济学和天文学双学位,期间一直抵抗着来自现实的攻击。

北大招生宣传片中的这一细节不要效仿,否则可能因此找不到工作

准备论文答辩时,王老师给他一个和天文系学生一起答辩的机会,同时也提醒他,如果答辩成功,可以保送读研,但要是失败了,可能会影响他的工作。

他为了这个机会去找公司实习,却再次被现实碾压。于是他退却了,然后通过学校就业中心获得了一家国际投资银行的工作邀请。

此时他觉得自己赢得了现实,把写给女孩却没敢发的一千多封邮件一起发了出去。没想到女孩来了,更没想到女孩等的是那个梦想摘星的男孩。这次现实被梦想打败了。

北大招生宣传片中的这一细节不要效仿,否则可能因此找不到工作

别人都叫他别做梦了,可王老师告诉他:梦,才是最真的现实。

他终于明白:不是现实支撑了梦想,而是梦想支撑了你的现实。

于是他撕掉了《应届实习生三方协议》,放弃了银行的工作机会,开始准备天文系的毕业设计。

暂停!尽管后面的剧情很精彩,有兴趣可以搜来看,本文在此要提醒各位,特别是那些正在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不要随意毁约,后果很严重。

北大招生宣传片中的这一细节不要效仿,否则可能因此找不到工作

《三方协议》是应届毕业生首次就业时和用人单位及学校一起签订的,用来保障各方权益和约束各方行为的一份协议。对于用人单位来说,签了三方就意味着招到了一名毕业生,要接收毕业生来就业,并且解决户口、档案等问题。对于校方意味着开始进行就业交接,也证明学校解决了一名学生的就业问题。

尽管《三方协议》不是劳动合同,对劳动关系也没约束力,但从上面可以看出,一旦签了三方,各方就已经进入了相关工作的准备阶段,这时毁约,不仅要支付违约金(根据协议条款),更可怕的是:你可能因此进入HR的黑名单。

北大招生宣传片中的这一细节不要效仿,否则可能因此找不到工作

因为HR习惯在相关群里分享各自的黑名单,所以这份名单的杀伤力非常大。

名单中的人在求职时,基本都会被掌握名单的公司自动过滤掉,所以千万别随意违约。

如果真的需要解约该怎么办?

你需要向用人单位申请,届时阐明解约原因,如果是自己的过错则要承担相应责任,实事求是、态度诚恳,这样也许可以避免进入HR的黑名单。然后把用人单位发放的三方协议解约函拿回学校,学校审核通过后会解除旧的《三方协议》,并发放新的。

北大招生宣传片中的这一细节不要效仿,否则可能因此找不到工作

既然HR的黑名单这么可怕,那么哪些情况会中枪?

(1) 面试放鸽子;

(2) 入职时放鸽子;

(3) 履历造假(特别是对高级人才和中高层管理人员,入职前都会进行背景调查);

(4) 因个人原因给公司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5) 缺乏职业道德,工作态度恶劣;

(6) 其它因个人负面表现引起高层重视的情况。

所以,避免中枪的防弹衣就是:诚信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北大招生宣传片中的这一细节不要效仿,否则可能因此找不到工作

如果你认为本文是吓唬小孩子的,那么请自行搜索"HR的黑名单"看看相关新闻吧。

工作不易,且做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