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品读秦史16|不修战备,不助五国,最终被活活饿死的齐王

齐王建任用好佞,苟且偷安,终于招致杀身亡国之祸。“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秦以故得灭五国。”最终被活活饿死,这么悲惨的结局。

齐国从霸主走向衰落,祸殃起因于齐湣王灭宋。公元前286年,齐湣王与魏、楚“灭宋而三分其地”。他还图谋进而南侵楚国淮北地,西侵三晋,胁迫邹国、鲁国称臣,进而吞并周王室。结果招致秦、赵、韩、魏、燕五国联合攻齐。燕昭王欲报当年齐国伐燕之仇,积极参与组织合纵。他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率兵伐齐。齐国一败涂地。

品读秦史16|不修战备,不助五国,最终被活活饿死的齐王


齐湣王逃奔到莒,不久被杀死。幸而田单坚守即墨(今山东平度境内),利用燕军中途换将,连施妙计,以火牛阵攻杀燕将骑劫,乘胜追击。各地齐人纷纷起兵,很快收复失地。经历一场浩劫的田齐虽得以光复,却从此一蹶不振。

齐国的衰落,为秦国击破三晋,席卷天下,提供了便利。齐湣王被杀,莒人共立其子法章,是为齐襄王。齐襄王的王后是君王后,生子建。

五年后,田单攻破燕军,齐襄王重归临。公元前265年,襄王卒,子建立,国事决于君王后。君王后奉行事秦政策。

秦赵会战长平之时,赵国请求齐国接济粮草。谋臣周子力主救赵,他认为:“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君王后不听。史称:“君王后贤,事秦谨,与诸侯信,齐亦东边海上,秦日夜攻三晋、燕、楚,五国各自救于秦,以故王建立四十余年不受兵。”

品读秦史16|不修战备,不助五国,最终被活活饿死的齐王


齐国的外交政策受秦国外交活动的影响很大。秦始皇用兵六国之时,担心齐、赵联合,特地派荆苏等人出使齐国,以计谋断绝齐赵之交。君王后死,后胜为齐相。

秦国间谍以重金贿赂后胜,唆使他派遣众多宾客出使秦国。秦国又以重金收买这些齐国使者,使他们为秦国效力。这些使者纷纷劝说齐王奉行与秦亲善的政策。齐国长期奉行“朝秦”政策,“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秦以故得灭五国。”

齐国不仅不援助遭受秦军攻击的其他五国,而且自身也不做抵抗秦国入侵的准备。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1年),齐国成为秦国最后一个对手,齐王建与其相后胜这才开始仓促备战,“发兵守其西界,不通秦”。可是当亡国之祸降临的时刻,原本强大到足以称帝的齐国却只能束手被擒,不仅毫无反击之力,就连抵御、反击的意志也丧失殆尽。亡齐是秦始皇的既定之策,与齐亲善是表面现象。

品读秦史16|不修战备,不助五国,最终被活活饿死的齐王


据说王翦灭燕之时,秦始皇曾与众将商议:“齐、楚何先?”李信日:“楚地广,齐地人勇,齐人怯,请先从事于易。”李信的见解仅从军事角度着眼,从齐国的实际状况看,先灭楚国更有利。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22年),秦将王率破楚扫燕灭代的得胜之师兵临齐境。齐国在劫难逃。

战乎?降乎?齐国内部有两种意见。即墨大夫、雍门司马是主战派的代表。即墨大夫认为齐国有战胜秦国的可能性,他指出:“齐地方数千里,带甲数百万。夫三晋大夫皆不便秦,而在阿、鄄之间者百数,王收而与之百万之众,使收三晋之故地,即临晋之关可以人矣。鄢、郢大夫不欲为秦,而在王城南下者百数,王收而与之百万之师,使收楚故地,即武关可以人矣。如此,则齐威可立,秦国可亡。夫舍南画之称制,乃西面而事秦,为大王不取也。"当时齐国实力尚存,军队完好无损。各国贵族多逃亡齐国,寻机报亡国之恨,这也是一支可借用的力量。如果齐国君臣一心,借助各国人才,组织全国军民,尚足以一战。五国刚刚覆灭不久,各地还有图谋叛秦活动,一且齐王军挫败秦军,也存在着扭转局势的可能性。

但是,齐王建和后胜一心事秦、降秦。齐国准备不足,军民也得不到有效的组织,以致“秦兵卒人临淄,民莫敢格者”。这样的国家不亡待何?

品读秦史16|不修战备,不助五国,最终被活活饿死的齐王

秦始皇恩威兼施,一方面大兵压境,一方面诱齐降秦。秦使陈驰劝说齐王建降秦称臣,答应以五百里之地作为他的封邑。“齐王不听即墨大夫,而听陈驰,遂入秦”。

品读秦史16|不修战备,不助五国,最终被活活饿死的齐王

可是秦国把他安置在边远的共邑,将他活活饿死在当地荒僻的松柏之间。

齐人闻之,歌之日:“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齐王建任用好佞,苟且偷安,终于招致杀身亡国之祸。从此,“天下一并于秦,秦王政立号为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