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北宋的折可存、折可求兄弟结局如何?

于无声处34


提起北宋的杨家将,可谓家喻户晓,没有人不知道的,但那只是演义小说,历史上真正做到一门忠烈世代卫国的折氏,却没有几个知道的,有人说,为什么没多少人知道呢,是因为国家不宣传,为什么不宣传呢?当然是因为折可求投降金国做了叛臣,所以,才被讳言,他家的史实才被嫁接到杨家将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折可求,是折克行的儿子,折可大的弟弟,北宋政和六、七年间【1116-1117】,知府州事折可大卒,由弟弟折可求袭职,也是折氏最后一位知府事。

当时,女真族的金国崛起东北,发动了灭辽侵宋的战争。北宋宣和七年【1125】,金军左副元帅宗翰围困太原,知府张孝纯据城固守,金军久不得下。

府州的折可求接到命令,率麟府之师二万余人救援太原,但是,远道而来的疲惫之师,如何抵挡原地待命的金军,首战失利。与其他救援军会合后再战太原城郊,此战异常惨烈,罗称、韩权阵亡,刘光世望风逃走【是的,就是刘光世】,只有折可求坚阵不却,顽强抵抗,精锐十丧七八。

同年冬,金兵围攻代州崞县时,折可求的弟弟折可与、折可存与知县李耸、监押张洪辅等死守,城破,折可存被俘,其余人等均死事。

与之同时,金南京路都统宗望围攻汴京,宋徽宗仓皇退位,宋钦宗被迫上位,急招各地勤王。麟府军折可求、折彦质、秦凤路种师中、熙河路姚古等诸路将帅,奉诏勤王,十几万人齐聚都城,宋廷却接受宗望的苛刻条件议和。

靖康元年【1126】,被金军羁押在应州的折可存从俘虏营逃走,投奔中山府,但很不幸,四月份,这位抗击西夏屡立战功、擒方腊、拿宋江的河东第二将折可存病死在中山,年仅三十一岁。

七月,在府州的折可求再次接到命令,再次率领麟府兵去驰援太原,可求与金军激战文水,死伤数万,兵溃子夏山,可求待罪汾州。太原围不解,遂陷。【一年之间,麟府兵二次入援太原,一次入援京师,已经损失惨重,精锐不存。】

太原失,府州孤悬,金军攻陷麟州建宁寨,寨主杨震遇害。折可求向郝仲连求援。随即金军连陷丰州两寨。折可求上书钦宗,建议和辽国的耶律大石合作反攻金军,朝廷也动心了,派人去河东,但是,使者和书信全部落入金军之手,宗翰质问钦宗,钦宗矢口否认,就差把折可求推出来。

同年末,金军再围汴京,折可求等不了救援只能苦撑。靖康二年【1127】三月,徽钦二帝北上,宋亡。这时,折可求仍然在府州坚守,虽然已经矢尽力竭。

赵构即位后只顾南逃,并没有想起孤悬的府州还在苦撑,建炎三年【1129】,金军在完颜娄室的率领下连下延安、青涧、绥德,麟府陷入西夏和金军的四围之中,危在旦夕。而折可求之子折彦文刚巧从京师返回河东,被金军俘虏。

完颜娄室以折彦文为质,逼迫折可求投降,已经无力再战的折可求遂以麟府丰三州及九堡寨降金,时为1129年二月。

金人知道折氏一直是西夏人的克星,也很欣赏折氏的不屈不挠,让折可求继续屯兵府州。右监军撒里喝还许诺以折可求为中原的代言人,而当权的挞懒选择了济南知府刘豫,再后来,宋金议和,割河南陕西归金,金人担心府州的折可求生变,遂假借宴会之名毒死了折可求,时为1138年九月。

折可求死后,西夏趁机谋取府州,1139年三月,西夏取府州,折氏列祖列宗浴血奋战的府州,就此落入世代为敌的夏人之手,西夏人毁折氏家族之墓,以报这百年之仇。

从870年开始,到1139年,折氏历经九代,270年,从此在历史长河中消散。

今人多认为折可求降金实在是辱没先人,见识反而不如古人,古人还认为,折可求抗击西夏,迎战金国,尽力奋战,力屈才投降,无愧于宋国。今人却站着说话不腰疼嫌弃折可求没有殉国。我只想说一句,宋国两个皇帝都北狩了,府州的折可求还在抗金,国家灭亡元首被俘的情况下还苦苦撑了二年,到底是谁辱没先人呢?

知道赵构即位有国家有政府了,折可求为殉国的弟弟折可与上书请求抚恤时,奔跑中的九娘可想起孤悬西北的折可求?可想着派人救援?到底是谁可耻呢?



请多多关注喜欢少族历史后宫八卦的蛮大人小满,谢谢!

欢迎赐评!


猴格大人


  折家将是历史上延续最长的将门之一,自北宋起共延续八代近二百年,加上五代以前,前后二百六十多年,实际统治着府州地区。

  折姓罕见,一说折姓出自北方少数民族姓氏,为古代匈奴族折兰氏、鲜卑族折娄氏所改。一说东汉有折象,因其祖封折侯,因以为氏,聚居于陕晋边一带。但据《宋事实类苑》载,折氏虽源出党项族,但经过和汉人通婚,逐渐混血汉化。

  也有认为折家将一族是鲜卑族拓跋氏之后裔。据记载折家是云中(今山西大同)大族,武将世家。后来有许多折姓改为“佘”姓。

  杨家将里的佘太君,原名折赛花,就是折氏家族人。

  清史学家毕沅《吴中金石记》说:“折太君,杨业妻,折德扆女”。她原名折赛花,太君是后来的封号。折赛花曾祖父折嗣伦、祖父折从阮、父亲折德扆(Yī音衣)、弟折御勋和后世的折克行、折可适等,皆为名将。

  折氏世居府州(今陕西府谷),自唐、五代、宋,折家都是将门豪族。据《宋史·折德扆传》载:“自晋、汉以来,独据府州,控阨西北,中国赖之”。

  折可存、折可求是折家将第七代中人。折可存在《宋史》中没有专门的传,其事迹只零星见于其他人的传。据1938年出土的《折可存墓志铭》记载,折可存曾随童贯率军镇压方腊起义和宋江起义,宣和七年金军败盟南下,折可存受命驻兵崞县。崞县城陷被俘,押往应州。靖康元年,从金营逃出,同年死于府州,享年三十一岁。宋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十月四日葬于府州西天平山。

  折可求后来因金娄宿胁持其父、子等族人,以麟、府、丰三州降,后说降晋宁军未成,又与娄宿联合攻打陕州。事伪齐刘豫。废刘豫之后,金国怕可求握持重兵怨而生变,将其毒死。


赵燕云


北宋最为人所熟知的名将世家恐怕就是杨家将了,其实出身府州的折家将同样名不虚传,其家先后十一代为将,贯穿北宋始终。折可求、折可存乃是亲兄弟,是折家将的第九代将领。折可求和折可存虽是名将后人,但奈何生于北宋末年,两人的结局其实都不怎么好。简单介绍一下吧:

折可求:被逼降金,终被毒杀

折可求是折克行之子,政和年间接任府州知州,在抵御金兵的战争中屡立战功,被宋徽宗赐予忠勇之旗。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军南下包围太原,折可求率兵两万前往救援,经岢岚州,至天门关,遇金兵据守,转而取道松子岭,至交城,被以逸待劳的金兵打败,逐退守汾州。

靖康元年(1126年)七月二十七日,折可求再次领兵北上,赴太原解围,却在文水县被金兵大败。八月十八日再战,又败。九月三日,金兵攻占太原,折可求逐退守府州。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军攻破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北返。次年十一月,金兵攻占延安,致使府州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而金将娄宿则派人挟持折可求父亲、儿子等族人对其进行劝降,并许以关中之地,折可求最终被迫以麟州、府州、丰州等三州投降。

之后,金人商议扶持伪政权,由于折家世居府州,在府州、麟州等地声望颇高,因此折可求也成为了被扶植的候选人。不过金人在折可求与刘豫之间权衡之后,最终选择了立刘豫。

绍兴七年(1137年)十一月,完颜昌废刘豫。由于折可求手握重兵,为了防止发生动乱,在刘豫被废前,左监军完颜杲曾向可求许愿取代刘豫,不过最终被完颜昌所否决。

完颜杲怕由于自己的失信被折可求怨恨,从而导致兵变,于是在绍兴八年(1138年)设计将折可求毒死。

折可存:被俘后出逃,死于府州

折可存比折可求小六岁,同是折克行之子。折可存因父荫入仕,曾奉命与西夏作战,生擒女崖,因功迁至秉议郎, 阁门祗侯,升第四副将。

宣和元年(1119年),童贯名熙和经略使刘法出兵攻取西夏朔方,麟州和府州配合行动,折可存在此战中杀敌建功,被升为阁门宣赞舍人。

宣和二年(1120年),方腊在浙江发动起义,宋徽宗以童贯为江淮京浙宣抚使,率兵前往镇压。时任河东第四将的折可存奉命率兵南下出战,折可存率兵冒矢突阵,力擒方腊,因功被封武节大夫。

在剿灭方腊班师回京途中,折可存又奉命前往镇压宋江起义,再次立下战功,被升迁为武功大夫。

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南下,雁门关遭受攻击球员,折可存奉命率兵驻守崞县,后城池被攻陷,折可存亦被俘,被押往应州。

靖康元年(1126年),折可存从金营逃出,同年死于府州,享年三十一岁。

题外话:历代折家将和折家女将

折家将:

第一代:折宗本

第二代:折宗本之子折嗣伦

第三代:折嗣伦之子折从阮

第四代:折从阮之子:折德扆(佘洪)、折德源(折德愿)

第五代:折德扆之子折御勋(佘英)、折御卿

第六代:折御勋之子折惟质;折御卿之子折惟正、折惟昌、折惟信、折惟忠、折海超

第七代:折惟忠之子折继闵、折继祖、折继世。以及折继宣、折继长

第八代:折继祖之子折克柔;折继闵之子折克行;折继长之子折克禧。以及折克忠、折克仁

第九代:折克行之子折可复、折可大;折克忠之子折可适。以及折可存、折可适、折可求、折可同、折可致、折可久、折可与、折可规、折可通

第十代:折彦文、折彦质(折彦直)、折彦适、折彦若、折彦颜、折彦野

第十一代:折彦质之子折知常、折知刚

折家女将:

第一代:折德扆之妻王荧、王月欣、王芸、张红瑛、张纹玉、张芯月、梁荦、梁凤瑛、刘琪、刘兰英、慕容瑞芸、慕容瑞芯、路云娘、苏绘芳、杨芠、郭丽娘、曹金娥、陈月茹、赵慧苓、李美凤

第二代:金刀令婆无佞侯折赛花(佘赛花、佘太君、杨令婆)

第三代:折惟忠之妻刘玉艳、李苗灵

第四代:折惟信之女折英美

第五代:折克行之妻义雅,折继宣之女折文莹,折继闵之女折文璜、折文琪、折文蕾、折文芸、折文瑛、折文芯、折文芳

第六代:折可存之妻子张红彩,折克禧之女折美凤,折克行之女折美鸾

第七代:折彦文之妻曹妙,折可存之女折月秀,折可适之女折月茹、折月芝、折月美

第八代:折知常之妻范文英,折彦适之女折艳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