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碭山縣房樓《房氏族譜》

碭山縣房樓《房氏族譜》

清河堂房氏族譜

此卷碭山房氏族譜修於一九九九年。碭山房氏家族一脈,原居芒山北老樓,由於多年無譜,記載以前世別不曉,以老樓分居後,有老林一祖,在運糧河北岸,後先人有一支分居東南口子一帶,一支居老樓,後又從老樓分居到西南邑城,一支遷居蘇魯豫皖等地一帶。

世系

碭山房氏字輩(16世至115世):

殿愛齡善謀 本立慶瀛登

文昭錫賢相 開勳在圖凌

官達增同章 肅朝為純臣

平安顯義勇 喜琴談嘉賓

恭慎堪作師 英主贊新令

澤民存志體 效魁三輔政

繼述法壽道 進修美謙彥

書秀連山清 從容裕先見

規矩傳漢歌 衣冠耀齊陽

通經知教化 慈親訓景良

注:自二十一世(本)開始以後遵行為要

序文

房氏譜序

概聞炎黃治世,百族盛興,我房氏族乃百族之中佼佼者也,英才倍出,此言謬乎,曰:非也,君知唐相房玄齡乎,國之棟樑,祖居山東臨沂,功耕布衣,佐貞觀於金鑾之上,設文謀於殿宇之中,故有房謀杜斷之稱。我房氏族日昌,尤如大江東去,雖不可與天地齊壽,亦可與日月同輝耳!

我房氏族,父而子,子而孫,脈脈相傳,代代相接,正如木有本,水有源,雖疏而不遠,雖遠而不疏,其親密無間兮,凡我房氏後裔,弘揚先祖之遺風,啟後人於茅塞,勤於耕讀,歷精圖治,自勵自勉,尚得寸進,上可報孝神州,下可光宗耀祖,使吾族錦上添花。是亦吾族之幸甚、幸甚!族譜並列族規五戒,其五戒曰:不敬先祖者戒、不敬父母者戒、不遵族規者戒、不求奮進者戒、不務正業者戒,修族譜不能一勞永逸,後人不能怡誤。

大清道光元年歲次

房氏族四修譜序

千支流水歸大海,萬樹落葉必尋根。

追本求源人常理,整修族譜遺後人。

修族譜其意義是:追本求源,續支理系。使族人知水有源,木有本。水有源而流千里,木有本而扶疏萬年。江海九曲源遠流長,蒼松翠柏,千古而根葉茂盛。族人之傳宗接代亦是也。

吾房氏一族“清河堂”號,祖居山西,諸因歷史原因,戰亂四起。連年災荒,始遷祖祿公祖,不畏艱難困苦,為謀求生存,多次遷居各地。久而久之,族譜多有失傳,既存者也是殘損不齊。然無譜者,如失源之水,字諱紛亂,至今有不知房先人有之。若不繼譜,世系將越來越亂,迎面也不相識,更不知其稱呼也。因此承前繼後,重整族譜,很有必要,實為當務之急。

經我族各支有關人員多次商定,四修族譜。望後輩們應嚴守族譜規,孝敬父母遵禮法,振族威,報國恩奮發向上,為族盛國盛,自強不息,永保先人之道,流傳後世。

由於歷史原因和其本人水平所限,難免有誤,語法修辭不當,望後輩精英諒之,有待於下次重修改之。

十五世孫 廣福 葛集鎮房莊

一九九九年元月二十五日

家族分佈

碭山縣程莊鎮房樓、房莊、東房莊、胡宋口、蔣樓、房溝涯、房寨、杜平樓、魏莊;朱樓鎮房莊、小房莊、王灣、官莊、張小樓;玄廟鎮段黃莊;葛集鎮房莊、高莊;良梨鎮狼屯;蕭縣杜套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