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有那么多老师要求取消教师的绩效工资?

方(WFL)


教师绩效工资是指通过对教师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考核评估的,绩效工资本来是好事,初衷是好的,本意是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但没有和缺乏切实可行的发放规则,导致公平失衡,怨声载道。


原因之一:制度的不合理


各个学校没有依照的制度和分配依据,所以出现定出五花八门的发放制度,由于存在公平的失衡,考虑的片面导致教师对于工作失去了原本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积极性。所以自从有了绩效工资之后,教师们就有很多的怨言。由于绩效工资的分配不合理,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多老师都不明白绩效工资是从哪里来的,是如何进行合理的分配的,还有许多老师认为所以有很多的老师认为还不如取消绩效工资。


原因二:发放的不公平


大多数的学校是以学生的升学率作为发放绩效工资的主要标准,大多数教师认为缺乏合理性,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单纯的以达标率作为衡量指标。因为除了教师因素外还有家庭的督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意志等等更有部分地区设置“高考状元奖”“中考状元奖”获奖的老师在后一年的招生中班级爆满,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强手老师然后有的老师认为“我真的很努力,我也不照别人差,为什么我没获奖?”老师的心理失衡,认为绩效工资取消无可厚非。


原因三:绩效工资发放方案的不客观性


因为教学业绩也好,教学效果也好,很难有个客观的评价标准和尺度,这就为学校制定方案和实施方案增加了难度。不说有的领导怀有个人私心,就是一向秉持公平公正立场的领导,也制定不出一个客观的、为所有同志信服的方案来。因此,无论什么方案,总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源头上入手,要么把行政工作和班主任津贴与教师绩效工资脱钩,要么由学校另外拿出一部分钱,用于奖励承担工作量大,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要么干脆取消绩效工资。只有这样才是目前可以被广大教师接受的好办法。


决胜网


绩效工资实施的初衷是“调动工作积极性”,“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但随着时势的发展,这种目的似乎没能达到,在很多学校起了“反作用”。



01 为什么老师们要求取消绩效工资发放呢?

1、绩效工资在很多行业并没有此项工资。教师绩效工资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效率而发放的工资。自2009年1月1日起,首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分配。也就是说,教师行业是率先实行绩效考核的行业。到目前为止,很多其他单位,并没有此项工资发放。

2、最为关键的是,教师待遇包括绩效工资在内都没有其他大多数公职人员待遇高。其他单位年终一次性奖金一般都在月工资四个月以上,教育行业很多地方居然一个月也没有。

3、绩效工资发放过程中存在不合理。比如班主任津贴,领导职务补贴等,从绩效工资中发放,挤占了很大一部分。而班主任津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由财政负担,反而设了绩效工资之后取消了。既然当年财政拿出钱来另外补贴,那是看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承认班务管理是老师的额外工作,用以进行额外补贴。实施绩效工资之后,当班主任似乎成了每位老师都应该负担的职责,这就与传统习惯和老师的基本智能相违背,有很大的不合理性。至于校务工作,更应该是另行补贴,不应该在教师本就不高的工资里“挖肉”。

4、09年的时候,几千块钱的绩效工资在工资中的占比比较大,形势发展到今天,有时候扣那么几十几百块钱,根本不能调动工作积极性。

基于以上原因,很多教师要求取消绩效工资。



02 我们再反过来看看教师绩效工资的由来。

1994年1月1日实施的《教师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指出:“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2008年12月21日,国家通过《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 会议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适当的生活补贴。

我们看以上文字,都有“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字样。《意见》的言外之意就是保障教师待遇不低于公务员待遇的基础上,另外设立教师绩效工资。



03 怎么调动老师工作积极性呢?

1、保证教师待遇“不低于或高于”的前提下,拨付学校工作激励经费。这部分经费再也没有“工资”的字眼,不分到个人人头,而是由学校集中民主管理。多做事多得钱,多出成绩多得钱。

2、盘活教师人事关系,增加教师后备力量,准许学校聘用合同制教师,对于工作不负责任,工作效果差,不服从安排等情况,可以逐步实行淘汰机制,由合同制教师顶替岗位,合同制教师一经聘用,待遇与正式教师保持一致。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不提高教师待遇,不解决教师的心病,要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教师绩效工资积弊很深,需要大刀阔斧,强力保障,才是教师之福,教育之福。你说呢?


文轩阁


为什么有那么多老师要求取消教师的绩效工资?


1.绩效工资的来龙去脉。

2009.1.1开始实施。国务院批准,先从义务教育阶段实施。自此各地陆续实施。本意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同时弥补1994.1.1《教师法》第二十五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的相关规定。

2、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症结所在)

开始,大家听到的消息是:国家财政每年拿出120亿元,投入全国1200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人大约年均1000元。大家听了,自然欣喜。毕竟感觉是“多得”的,感觉是“额外”收入,或多或少,大家应该都高兴。

结果,先是各地沉默了一段时间,并没有马上执行,例如,小王原工资2000,还发2000元,一切照旧,时间长了,大家也就渐渐忘了绩效工资这回事了。

突然,上级开始大力落实,开始专项检查绩效工资情况。很多地方的做法是,将例子中的2000中的基础工资,人人扣发30%,小王每月就领不到2000了,只有1700,扣了300,大家开始有怨言。

到了年底,小王忙了一年,没收回原数,怨言就更大了。校长的二舅在总务干后勤,还多赚了好几百,整个学校就都有怨言了。

有比较权威的人介绍说:小王原来的2000元,本来就是含着绩效,只是原来没执行罢了。但大家不这样理解。只是觉得不但没有“额外收入感”,倒多了“割肉感”。


3、钱怎样分的问题。(第二症结)

绩效工资本来是好事,初衷是好的,为了调动在职员工的积极性,但没有切实可行的发放规则。于是,各地大显神通,各校各自为战,制定出五花八门的发放规则来,这种分蛋糕的规则,各校制定,决定了弊端重重。

有的学校变成了官效工资,有的变成了大锅饭,有的变成了平均主义,有的变成了出勤工资,有的变成了投票工资,五花八门,被老师称之为“讥笑工资”。


4、改良建议。

一是取消。教育是慢活,譬如你接了个烂班,多忙一年,不出成绩。快餐化、简单化成绩测量,难以准确。

二是“额外获得感”。有钱就发,没钱不发,让老师感到忙一年,额外获得了一些,或多或少,都是额外收入,多收了三五斗。这样大家可能还有意见,但小些。

三是发放制度粗线条,易操作,不能由学校订,起码一县一办法。广泛征求意见,最后敲定。



走过万水千山2018


“为什么那么多老师要求取消教师绩效工咨?”关于这个问题在教师群体中反响确实非常大,我们来一起分析分析下。

工资改革后,教师工资里出现了“绩效工资”,其他的行政事业单位叫“规范后的津贴补贴”。



教师的绩效工资分为两部分:

①、基础绩效,基础绩效=绩效工资×70%,每月发放;

②、奖励性绩效,奖励性绩效=绩效工资×30%,半年或一年考核发放一次。



教师对绩效工资有抵触,我想是这样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每月足额发放,而教师的绩效工资的30%要进行考核发放,相当于是把自己应该发的部分结果用来考核,心理失衡。

奖励性绩效先由主管单位对学校考核下发数据给学校,学校先按比例提出班主任津贴数,之后提出代课、超课等数据,最后余下部分再由学校进行量化考核。在这过程中教师看法最多的应该就是代课、超课时问题,当然每个地方有不同具体执行方法和细刚。


骑蜗牛畅游天下


你好,我是中学教师卜玉霞。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作为一线教师,我也觉得应该取消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原本是国家为了提高教师的待遇和收入所增设的一项工资,属于教师工资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这本来就是属于教师工资的,但是实在不合理。让人想到从羊的身上拔点羊毛,再织件毛衣给羊穿上。但是,这件毛衣,实在不合身。有的厚了有的薄了,有的暖和死了,有的快要冻死了。

我们来看看绩效工资的初衷:

教师绩效工资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效率而发放的工资。

再看一下绩效工资的发放标准:

绩效工资是指通过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考核评估,确立员工的绩效工资增长幅度,以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为基础。

那么问题来了。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考核评估,谁来评估?自然是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评估的时候,是否做到了公平合理?

回答是否定的。绩效工资已经违背了根据教师的教学效率发放工资的初衷,也没能够落实发放标准。

不合理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有的学校一刀切。那么,多做工作老师,课时量大的老师,辛苦付出的老师,不就是吃了亏?

2、领导评估小组评估的时候,难免不能一碗水端平。但是,有很多领导实在做的不像话。

作为一线教师,我在昨天刚刚看到我们学校的绩效工资表。让人气愤的是,没有上班的人,竟然拿了最多!请问,这是什么道理?这让上班的,累死累活在第一线拼搏的老师情何以堪?

3、大多数绩效是这样的:老领导、领导排在前头,之后是领导亲友团,那么我问了,是不是以后做工作,就必须围着领导转?那些埋头做工作,不会跟领导套近乎的一辈子没有翻身之日了?

4、绩效工资也是按照特级高级中级教师排下来的。那么,职称评定就已经不合理了,现在,按照职称来发绩效,会合理么?

最后,严重同意题主的话:绩效工资的实施非但没有提高考师们的积极性,反而是伤了老师们的心,滋生了教育腐败。因此,在那些只知道埋头苦干而不会阿谀奉承的老师看来,这绩效工资不要也罢。


卜玉霞


绩效工资已经在国家事业单位中普遍实行,其中包括教师。实行以来普遍反应较大,尤以教师反应最为强烈。甚至部分教师要求取消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的初衷是为了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势,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可是执行中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的操作流程,各单位是五花八门,自然也是矛盾百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是将绩效工资奖金化。把绩效工资作为奖金进行发放,评优的多发,没有评优的少发,甚至是不发。

二是将绩效工资划分三六九等,按等级发放。

三是按老黄历,平均发放。

绩效工资发放的意见中,明确规定绩效工资是工资的一部分,可以理解为,绩效工资就包含在工作人员的工资基数之内。而以上前两种发放方式,使一大部分人员的工资,在实行绩效工资后,反而达不到原来的工资水平。不仅没有获得感,却失去了一些工资。当然感觉不公平,于是就呼吁取消绩效工资。

那么,怎样才能既避免平均主义,做到奖勤罚懒,鼓励争先创优。又避免挫伤大部分人的积极性,正确发放绩效工资呢?作者认为,既然已经明确绩效工资是其工资的一部分,就要保证当年合格,没有犯错误被处分人员的基本工资基数不能减少。准确的说,就是按照国家事业单位的年终考核,凡达到基本合格以上的人员,(考核为四个等次,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就应该如数发放绩效工资,不得扣减。不合格人员可按照当年不得评优晋级等规定,酌情减发绩效工资。

至于对工作突出的优秀人员的奖励,应该由专项支出,不应该从工资中列支。或申请政府专项拨款,或由单位的其他收入中正当列支。


无奈且向上


没有一个制度是完美的,但是也很少有像“绩效工资”这样,一实施就出现这么多的争议的。

清晰地记着当年开教师大会,一个负责绩效工资方案制定的领导说:“我第一个就反对绩效工资,哪能一改,领导自己的工资该少了的。”后来证明,领导并没有没有反对,因为方案是他们制定的,他们的收入没有减少,而是增加了。

实施绩效工资的初衷是好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老师的收入,激发老师的积极性。

文件中是这么说的:要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

实际上,结果并不理想,甚至出现了和初衷相悖的情况,这引发了老师的普遍不满。

年底发绩效的时候,没有公示,都是打卡,刚开始很多人感觉不错,一下发了不少钱,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些钱本来都是自己的钱,关键是钱还少了,出现了一下几个怪现象:

1、后勤人员拿平均数,高于很多一线老师。

2、中层领导的绩效工资高于绝大多数一线老师。

3、班主任、学科带人人等拿的绩效工资,可能比一般老师拿的还少。

4、带课班级越多的人,拿的绩效工资越少,因为谁也没有那个能力和精力把所有的班级都带好,反而带班少的老师,拿钱更多。

5、一些大科,尤其是英语,由于学校和学生普遍重视,所有整体成绩较好,这一科的所有老师绩效工资都高,即便你带的一塌糊涂。小科,无论你多努力,多优秀可能都会低人一等。

多劳未必多得,绩效打击了积极性,这些都是现如今绩效工资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当然,也有一些积极的变化:比如,有些后勤的高级教师开始去代课了,因为她们听说,绩效工资要深入改革,呆在后勤工资会降很多;再比如有些长期不见的老师都回来上班了等等。

我相信,绩效工资是对职称的一个补充和发展,制度是好的,实施初期肯定不完善,随着改革的深入,大家认识的深化,绩效工资的弊端一旦减少,它对教育事业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赢在高三


教师的绩效工资,字面上理解,绩就是教师的业绩,成绩;效就是教师通过努力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绩效工资就是把教师的工资拿出一部分,按照教师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后重新分配。



各个学校考核方案不同,取得的效果也就不同。

我和一个老师交流过这个问题,他们学校也有绩效工资考核办法。


这个老师提出了三点:

1、校长不带课也就没有作业,为什么考核中校长作业评估是满分?

2、校长带母亲去看病,这不是公差,为什么校长出勤考核是全勤,是满分?

3、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总成绩,为什么体育老师从一开始就是末等,就要被扣去绩效工资?

我认为这个老师提的问题很尖锐,这三个问题应该是大多数学校存在的问题。


重新分配绩效工资,关键在分配方案的制定上,学校领导、后勤老师、副课老师、不带课老师怎么算?这几部分人里面,所有老师都顶的是学校领导,大家的钱拿出来,最后让学校领导拿去了,谁会高兴?

最后,为了分配绩效工资,闹得学校里是乌烟瘴气,鸡飞狗跳,我亲眼看到,一个老师怒发冲冠,拔刀而起:你老婆第一名我老婆也是第一名,为什么你老婆考核是优,我老婆考核是合格?校长无言相对,狼狈而逃。


我想,这应该是大多数教师要求取消绩效工资的原因吧。


小桔灯


当下,教师职称和绩效几乎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许多教师提起绩效,想到职称,无不深恶痛绝。曾一度,许多人强烈要求取消这两大“毒瘤”,更多的剑指绩效工资。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负责8个班的历史教学任务,每周16节课。曾担任班主任期间,绩效工资每月850元,包括个人投入部分770元。如今年龄偏大,身体不好,辞去了班主任,每月绩效就剩550元。如果有事因病缺课,抑或迟到早退,还要扣除一定的绩效。期中和期末参加区里统测统判,成绩优异还好,绩效适当增加,一旦“名落孙山”,排名靠后,也要扣除个人绩效。前一阶段手术住院7天,教案没及时上交,课没上,校本课程也耽误了,月底工资收入,绩效部分少了180元。你说这样的绩效工资,老师要求取消,你会有异议吗?



2009年起,国家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励教师终身从教,开始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中推行绩效工资制度。10年啦!现如今的教师绩效工资早已背离了初衷,让广大教师爱恨交加,怒其不争。其实,最初的绩效工资,国家规定高级教师投入770元,中级及以下投入660元,绩效工资总额按教师实际拨到学校。学校依据日常绩效考核,按照工作成绩和效果相应发放绩效。可是,教师绩效需要地方财政投入,状况好的地区,教师个人奖励,年终奖励,班主任津贴,领导老师值班,加班……都另行投入,而绝大多数地区全部从绩效工资总额里拿出,剩余部分才进行二次分配。


现今,“教育新政”出台,着力提升教师地位和待遇,更多的就是要增加绩效工资。我们市13个县区,其中,4个经济状况好的区,分别增加教师绩效500,800,1000,1500元。看来许多地区和教师尚需翘首期待着……


俺油菜


绩效工资从一开始就有很多的议论,因为是从每位老师工资扣出百分之三十,再通过绩效考核,然后再按学校领导审核分发给老师,一直持不同意见的老师不少。

一,难以体现多劳多得。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本意为了鼓励老师多上课,能者多劳,能者多得。具体实施当中并不一定体现出来,很多老师完成了应有的任务,并没有多得,反而少得。到底钱去那儿啦?经过了解,绩效工资里面有领导津贴,班主任费,超课时费和奖励老师成绩好的钱也从里面开支,所以剩下就不多了。所以大部分老师实际上是少得了,觉得绩效工资制度不但没有受到激励,反而有受打击的感觉。

二,老师对绩效工资来源有意见。老师们认为,既然鼓励多劳多得,应该另外拿钱搞绩效,从工资里扣,就是割自己的肉,填自己的嘴,没积极意义。

三,老师对绩效分配公正性有意见。由学校领导作方案,公平公正受怀疑,因为领导自己占份,不会让自己吃亏,有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之嫌。

四,部分一线老师对所得绩效最不满意。在分配当中,非教学人员可以拿平均数,就是说有一半左右的一线老师连平均数都拿不到。绩效工资制度就是为了向一线老师倾斜,任务没少干,就是因为学生的考分决定,有的老师可多拿,有的老师拿不到平均数,而比相对轻松的非教学人员还少,使得这部分一线老师不满意。

绩效工资制度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很多老师们有取消或换一种替代方式的要求。

这是京京,回答这个问题与大家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