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晒清华录取通知,留民宿一地垃圾,教养在小事,更是大事


晒清华录取通知,留民宿一地垃圾,教养在小事,更是大事


所谓教养,所表征的是贵族精神的残余——友善与真诚、悲悯与同情、荣誉与尊严,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保持淡泊从容的心智。

——遇言姐

最近热议的两条新闻,一则是一位妈妈在同学群中晒女儿的笔记、成绩、清华录取通知书,惨遭拉黑;一则是3名19岁的女生去日本旅游时租住民宿,将屋子糟蹋得一塌糊涂、遍地垃圾,还以“我们是花钱来住,不需要给你收拾”为自己辩护。

晒清华录取通知,留民宿一地垃圾,教养在小事,更是大事

▲遇言姐的一位朋友暗恋某女生,却在拜访过香闺后彻底打消了念头。

相对于“高情商”这种带有狡黠意味的词汇,遇言姐更喜欢用“有教养”来形容一个人。显而易见的,新闻中的几位中、青年当事人都缺乏教养。

陈丹青老师早就说过,总是谈自己孩子的人没教养。

在同学群中反复夸耀女儿,还挨个@每一个人(这波操作满分),这种蛮力炫娃跟炫富没有本质区别,既显得自己很空虚,也让其他人无法与之相处。

讲真,这位妈妈也是有点傻,作为一名不上奥数班、不跳健美操、没参加过出国夏令营的妹子考上清华也算是有点噱头的事,既然那么想晒何不去微博、知乎上晒,弄个“普通人快速崛起的修炼课”、“叩开名校大门的小县城学霸”、“通往清华的家庭教育传奇”的live卖一卖,既能享受到万人追捧的满足感,还挣了钱,何必这么不开眼地在同学群里招人嫌。

至于日本游的3位女生则更加恶劣,不仅把屋子弄得肮脏狼藉,卫生巾乱丢,还在留言册上每一页都留下辱骂语。

晒清华录取通知,留民宿一地垃圾,教养在小事,更是大事

▲三名日本游女生在民宿里制造的“狼藉”场面

遇言姐说,既有不满为何不去Air BnB平台上填写反馈,而是以破坏性行为报复房东?

更令我吃惊的是,此事经媒体发酵后,当事女生的第一反应不是致歉而是曝光了房东“不爱国”的朋友圈截图。

95后的年轻人对于“揭发”和“告密”这一套驾轻就熟,真真出乎遇言姐的意料。

这已经不仅仅是缺乏教养,而是品质败坏了。

基本层次的教养是让自己体面,也让他人体面,而前文中的母亲和女生,显然不认为过度卖弄家事和将卫生巾扔一地不仅令他人不快,也是对自己的折辱。


基本的教养是待人接物的仪式感

一位老先生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70年代时,他在工厂做工。那时的老先生还是一个呼呼喝喝的文革小将,跟身边的工友一样粗鲁、野蛮、张口闭口骂大街,但他发现有一个人跟大家不一样。

这是一位负责打扫厕所的独身女性,40多岁,安静寡言,衣着整洁

当厕所中有人时,她就默默站在门外,等人走后再进去打扫。

一次,老先生忍不住同她攀谈,女士回应“你好,你是在问我的名字吗?我是XXX”,礼貌得体、不卑不亢

后来老先生去这位女士家中拜访——那是一栋二层楼房中两间小小的蜗居,她的哥哥开门寒暄后用英文向屋内呼唤:

Miss,you have a guest(小姐,你有一位客人)。

之后,由女士引领客人进入卧室(因为没有客厅),请他坐下后,奉上一杯热茶。

他说,在那对圣约翰大学毕业的兄妹家中,我第一次发现全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原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可以克制、体面、有仪式感的

晒清华录取通知,留民宿一地垃圾,教养在小事,更是大事

▲少女时的陈香梅与姐妹在家中八卦一位穷亲戚,被母亲严厉制止:淑女应该宅心仁厚

基本的教养是待人接物的仪式感,这一点在各个文化中无不大同小异。

“Good manner”不仅仅是有礼貌,还包括体恤他人、克己守礼,行为举止、态度作风的端庄合宜。

较之于华人家庭,西方家庭的规矩普遍要严格一些。极少见到孩子们在游乐场争抢玩具,公共场所也罕有小朋友们喧闹喊叫,遇言姐不止一次看到妈妈们将不合作的孩子带到卫生间,出来后无不是一个个老实服帖。

晒清华录取通知,留民宿一地垃圾,教养在小事,更是大事

遇言姐在加拿大的邻居家有3名小朋友,“请”、“谢谢”、“对不起”、“不客气”常挂嘴边;打喷嚏时用胳膊掩住口鼻;看到甜豆瞎画的大作会真心赞美;索取东西的时候总是说“我可以吗”而不是“我想要”,拒绝的时候也彬彬有礼:“谢谢,我要先问过我的妈妈。”

邻居夫妇并非什么育儿专家,他们说自己只是按照小时候被父母对待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相对于气质、品味、格调这些高深莫测的品质,待人接物的教养是有标准可循的,人人皆可获得的

一个人的教养主要依靠家庭来完成,因此,如果一个人能够让周边之人感到如沐春风,除了他本人,更让人感怀的其实是他的家庭,以及所处社会文明带来的成就。


高一层的教养是不展示自己的苦,不消费别人的苦

上海永安百货四小姐郭婉莹,这位出身优渥,毕业于中西女塾和燕京大学的名门小姐,在文革时失去了所有财产,她住在北向冰冷的亭子间,工作是砌砖、喂猪、刷马桶、剥白菜。

以前付小费都是5元起的她,如今要省掉早饭才能在晚餐时吃一碗8分钱的阳春面。

晒清华录取通知,留民宿一地垃圾,教养在小事,更是大事

▲郭婉莹,又名戴西。上海永安百货的大小姐。

郭婉莹晚年时,BBC和华莱士都曾问过她那段劳改岁月,十指僵硬变形的她总是拒绝回答。

如果访问者坚持,她会以黑色幽默轻轻带过:

这些劳作有助于我保持身材。

晒清华录取通知,留民宿一地垃圾,教养在小事,更是大事

▲大学毕业后,25岁的她嫁给了清华大学毕业的吴毓骧。吴毓骧是林则徐的后代,出自书香门第。

而同时期的另一位上海女子,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亚细亚石油公司总经理顾问郑念,在被关押的6年中,她住在没有暖气的单人牢房里,食物是难以下咽的糟泡饭。

即便如此,郑念在身体大出血时仍然拒绝通过高叫哭喊获得稍好的待遇。

她说:

我不知道该如何放开嗓门发出嚎哭之声,那样不文明。

晒清华录取通知,留民宿一地垃圾,教养在小事,更是大事

事实上,在郑念女士的自传《上海生死劫》中,被无辜关押、痛失爱女的她在回忆那段惨淡岁月时没有丝毫的失控,反而是以克制、中正的文字来调和尖锐的冲突。

有教养的人,从不展示自己的苦。

晒清华录取通知,留民宿一地垃圾,教养在小事,更是大事

▲一代名媛郑念以94岁高龄辞世,她留给人间最珍贵的礼物,莫过于其细述“文革”时期的个人回忆录

遇言姐小时候在路边买烤红薯,摆摊的是名十二、三岁的女孩。我问她:“你怎么没有去上学。”话音未落便被母亲严厉喝止。

另有一次,大概是在《锵锵三人行》中,嘉宾提起父亲新丧,镜头及时摇开,稍后才转回来,想必是在回避拭泪的画面。

有时候,你所谓的关心是对别人的伤害。

晒清华录取通知,留民宿一地垃圾,教养在小事,更是大事

电影《二十二》上映时,遇言姐很怕看到又一部“催泪”的纪录片。然而郭柯在处理棘手的题材时表现出了令人敬佩的教养。

导演的镜头没有掺杂过多个人见解,没有试图将不幸的人生强行升华,更没有情绪溢出的宣泄和控诉,而是通过零碎化、生活化的呈现,白描出二十二位老人的晚景

他说:

把这些老人当作亲人去看待,你的拍摄就有了分寸,问题就有了底线。

相比之下,不遗余力地煽情、以将嘉宾弄哭为荣的《艺术人生》是一档多么没有教养的访谈。

不展示自己的苦,不消费别人的苦,是高层次的教养。

最高层次的教养是保持清白高尚的品格

所谓教养,所表征的是

贵族精神的残余——友善与真诚、悲悯与同情、荣誉与尊严,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保持淡泊从容的心智

堪称真实版《肖申克的救赎》的《上海生死劫》在1988年被翻译成中文,译者称郑念是“为数不多的,保留有中国根、中国魂的中国人,她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骨子里应该有的东西。

晒清华录取通知,留民宿一地垃圾,教养在小事,更是大事

▲郑念,先后就读于南开中学、燕京大学、伦敦政经,1949年响应号召,携家眷回国参加建设

一位名门闺秀、留英硕士、外企高管,在恶劣环境中被无辜关押了六年半。她没有崩溃、没有消沉,甚至没有哭。

这位往昔有司机、厨师、园丁伺候,用餐时要摆上一瓶荷兰石竹的名媛借来笤帚和清水把囚室打扫干净,用饭粒将手纸贴在墙上,给水泥马桶做了个垫子。

她甚至兴致勃勃观察起了一只小蜘蛛如何施展技艺超群的结网本领,以及靠着默诵唐诗来保持大脑清醒。

狱卒说,像郑念这样的女人很快会哀求着给她机会交代。然而她熬过了整整6年,胸口的棉衣变成了两层薄布,手腕几乎断掉,体重不足80斤,却没有“揭发”过任何一个人

她一次次温和坚定地拒绝在认罪书上签字,连提审人也拿她毫无办法。

晒清华录取通知,留民宿一地垃圾,教养在小事,更是大事

▲明亮的眼神、温暖的笑容,从郑念的晚年照片中,我们可以一窥她的精神世界

1973年,郑念被释放,这位执着的女士要求对方出示无罪声明并登报致歉,否则不肯离开。狱卒十分无奈,从来没见过有谁被释放了还不肯走的。

郑念表现出来的教养,对他人的、对自身的,甚至对小蜘蛛的,其实是一种坚定的骄傲,一种没有什么东西吓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吓住我的骄傲。

待人接物是教养的皮毛,往深走是操守、是坚贞、是价值观。它源自于人内心中的精神力量和独立人格,是即便在艰难阶段依然做正确之事的勇气。

教养是礼貌,更是品格。

相较于晒清华录取通知书的“一根筋”阿姨,留下满屋垃圾的95后女学生更加令人失望。

最令人不能接受的是,事发后,这几名19岁孩子的危机处理方式是以揭发房东“不爱国言论”的方式为自己找借口。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遇言姐只有感慨,无论是公民教育,还是素质教养,似乎都离我们尚有距离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