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 深圳正研究制定新一輪住房制度改革實施意見 “城中村”或納入保障性住房

據深圳發佈微信公眾號9月6日消息,深圳不斷拓寬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供應渠道。“城中村”綜合整治後,可統籌納入住房保障體系,定向分配給符合條件的住房困難家庭。這是記者日前從市住建局給市人大代表的建議答覆中獲悉的。

作為一個常住人口超過千萬的大都市,深圳的戶籍人口僅400萬左右,比例嚴重倒掛。“廣大非深戶人員為深圳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能否將他們也納入住房保障範圍?”今年市兩會期間10多名人大代表聯合提交建議。

市住建局在建議答覆中表示,此前深圳市住房保障範圍為戶籍住房困難家庭和非戶籍住房困難人才家庭,未將量大面廣的非戶籍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保障範圍。不過,今年情況將會改變。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市民住有所居,深圳市正在研究制定新一輪住房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及配套政策,新政策將進一步完善深圳市住房保障範圍,明確將安排一定比例的公共租賃住房房源,面向符合條件的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相關行業人員、先進製造業職工等群體供應。這意味著,更多非深戶務工人員將可申請保障房。

根據前不久公開徵求意見的深圳市住房制度改革相關意見,到2035年,深圳將籌集建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總量不少於100萬套。作為一個土地資源緊缺的城市,如何拓寬住房供應渠道成為亟須破解的難題。

市人大代表建議,可探索將“城中村”納入保障性住房。根據深圳市規土委調研數據顯示,深圳城中村用地總規模約320平方公里,約佔深圳土地總面積的1/6。

這個建議得到有關部門的認同。市住建局表示,目前深圳市正在制定城中村總體綱要和分類更新整治的配套政策,並啟動實施城中村綜合治理三年計劃,探索綜合整治新模式。

根據計劃,深圳市將大力整治“髒亂差”問題,消除消防安全隱患,新建升級城中村、出租屋門禁視頻系統,推進城中村物業管理全覆蓋,優化出租屋和人口管理服務,提升居住品質。

與此同時,深圳市正在拓寬住房保障渠道,通過多種方式建設籌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城中村”綜合整治後,可統籌納入住房保障體系,定向分配給符合條件的住房困難家庭。

根據建議答覆,深圳市住房保障制度還更加靈活多樣。比如,探索建立住房租賃券制度。住房租賃券是在原有保障房基礎上的一種創新模式,向特定人群發放住房租賃券並憑券抵扣租金,可以利用社會出租房資源,靈活解決住房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