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汕頭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桑田雙忠古廟

汕頭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桑田雙忠古廟

桑田鄉,是一個十分美麗的地方。背靠綿延翠綠的小北山,遠眺蜿蜒流轉的榕江水,周圍是一碧萬頃的肥沃良田。鄉中有平原浮凸的桑田嶼,有帷帷如蓋的大榕樹。這裡文化底蘊深厚,文物眾多。近期“桑田雙忠古廟”入選汕頭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讓我們一起走進雙忠古廟,一起仔細看看頗具價值的清初碑刻,聆聽雙忠聖王引人入勝的傳說,感受雙忠聖王一身正氣、滿腔忠義,愛國報國精神。

汕頭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桑田雙忠古廟

汕頭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桑田雙忠古廟

汕頭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桑田雙忠古廟

汕頭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桑田雙忠古廟

桑田雙忠古廟,總面積近2080平方米,為二進一拜亭、龍虎天井格局,貝灰木架結構。建於宋熙寧(1068---1077)年間,康熙八年(1669)古廟被毀,後重建,康熙四十六年(1707),時縣令彭象升題贈匾額。祀張巡、許遠二公。鄉人稱為“大老爺宮”或“大宮”。古廟背靠龜嶼,面向大湖山。立於廟前,則可見大湖山諸峰疊嶂,崔巍兀立,貌若盤上疊柑,自古傳謂“大吉來朝,地靈人傑”。

據清光緒甲申年《潮陽縣誌》載,宋熙寧年間,潮州府派軍校鍾英(潮陽人)帶貢入朝,道經睢陽,入雙忠廟齋拜,乞賜靈佑,夜夢得神告,後殿匱中有十二神像及一銅輥,賜予帶回。鍾英按夢中所指,果於廟內後殿匱中,得十二神像和一銅輥。當夜乘船而歸,拂曉便聽到岸上潮語聲,甚為驚異。原來已到潮陽之門闢(今潮陽關埠),遂上岸,於門闢山麓創“二聖宮”,再沿榕江南岸回潮陽東山,途經桑田,在嶼腳蠔殼堆旁創“雙忠古廟”。故有民謠曰:“一創二聖宮,二創蠔殼宮”。

據清康熙四十六年《桑田雙忠古廟記》載,“縣道經於斯也,所經之時異香佳氣繚繞山嶼,露結雙廟二字於石上,鄉人異之,謂為雙靈所憑依,因而塑像立廟購產贍祭”。“蓋自此始,自是時和年登,民康物阜,凡有虔禱悉響應弗爽”。鄉民還相傳,創廟之時,朝有露結雙廟於石上,晚有蚊結雙廟於夜幕,皆謂雙忠顯靈也。

桑田的雙忠廟,也就是宋代鍾英在路經門闢之時所立的雙忠廟,且早於潮陽縣城的靈威廟,可視為潮汕各地雙忠廟的祖庭。


張巡

《公元709---757》,今鄧州市彭橋鎮寺北張人。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精於戰陣。唐開元末進士,先後任清源縣令,河南副節度使,檢校主客郎中,御史中丞等職,張巡在任中,處處留口碑。如,初任清河縣令滿回長安,有人勸他巴結楊國忠,好尋個好的仕途,他堅決拒絕說:"朝中多妖孽,不宜在朝中作官"。後任真源縣縣令《今河南周口市鹿邑縣》。當時,真源縣有一惡霸華南金,平時橫行鄉里,作惡多端,魚肉鄉親。張巡到任後,澄清了華南金的罪惡,心想在聖賢老子故里目無國法,果斷地殺了華南金,為民除了一大害,當地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范陽節度使安祿山,史思明以聲討楊國忠為名,反叛唐王朝。叛軍南下勢如破竹,十二月,大軍攻陷洛陽。玄宗起用哥舒翰,領兵二十萬鎮守潼關。結果被安祿山打的大敗,自己也當了俘虜。二十萬官軍,只存八千人。京師震動,士兵驚擾奔走,驚恐萬狀,玄宗無奈只好入蜀,太子在靈武即位,就是唐肅宗,就下詔天下,佈告討賊。張巡在血戰雎陽保衛戰中為國壯烈捐軀,其浩然正氣,光照千秋。

張巡開始起兵討伐叛軍時,先到了雍丘。雍丘令令狐潮是個怕死鬼,他見叛軍勢重,便投降了叛軍,反以四萬之眾把雍丘圍了起來。原本討伐叛軍的張巡,只好固守雍丘,沉著應敵。伺機屢出奇兵,奪叛軍鹽米千鬥,箭數萬支,又夜襲潮營,屢挫潮軍。大小數百戰,斬獲數千人。令狐潮以數萬人圍城4個多月,張巡僅一千人卻每戰必勝,令狐潮只好撤圍退兵。令狐潮雖然撤圍了,但當時安史之亂卻漫延開來,因此屯師彭城的河南節度使李巨,命張巡為先鋒,拒山東境內的叛軍,張巡奉命出征,叛將楊朝宗斷絕了張巡響路。張巡率馬軍300人,兵士3000人,進守寧陵。此時雎陽太守許遠向張巡告急,張巡即率部到雎陽,與許遠,姚閻《城父令》合兵,派遣將領雷萬春,南齊雲等領兵與楊朝宗大戰於寧陵以北,殺叛軍萬餘人。

公元757年,安祿山部將尹子琦率同羅,突獗,奚多族10餘萬人攻雎陽,雎陽是江淮的屏障,固守雎陽,就可以組織叛軍南下江淮,保證唐王朝運輸線的暢通,為唐朝贏得組織反攻的物質條件和時機。張巡從雎陽太守許遠接過主將之職固守拒敵,射傷尹子琦左目,叛軍敗退。同年7月,叛軍再次圍城,城中糧盡,張巡帶將士1000餘人捕雀捉鼠為食,誓死保衛雎陽。

最後,雎陽城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被叛軍攻開。張巡被俘。尹自琦勸張巡歸降,張巡罵不絕口。尹子琦用刀撬開其口,牙齒盡落,至死不屈。與南齊雲,雷萬春等36人一同遇害,死時49歲。張巡守雎陽,使叛軍不能南下江南,保住了唐王朝東南半壁江山。此舉,得到後人敬仰。張巡死後,舉國上下莫不為之悲傷。在故鄉南陽鄧州人們為他建廟修祠,以彰其節,並把他同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一起舉為"南陽三張",永垂後世。《今鄧州市福勝寺塔園和花洲書院遺留唐詔張巡御碑各一通》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贊張巡道:"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滋之師,遮蔽江淮,沮蠍之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唐肅宗下詔褒贈張巡為揚州都督,封"鄧國公"。許遠為荊州大都督,南齊云為開府儀同三司。雎陽,雍丘免賦稅三年。到後來唐僖宗時,又將張巡,許遠,南齊雲的圖像移入凌煙閣。

許遠

唐開元末年進士。唐天寶十四年(755),安祿山叛亂,唐玄宗召其為睢陽太守。至德二年(757)正月,遭安慶緒部尹子琦合兵十餘萬圍攻,他與真源令張巡以數千兵卒協力固守睢陽。堅持至十月,糧盡,羅雀掘鼠充飢。終因外援不至,城破被執,送至洛陽,在安慶緒兵敗渡河北走時,遭殺害。

韓愈評論說:"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阻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後詔贈荊州大都督,圖像於凌煙閣,並救建雙忠廟於睢陽,歲時致祭。家鄉鹽官縣城中亦建雙忠廟以奉祀。宋代王安石、文天祥均有題詩,廟中並有"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名聯傳誦於世。


資料來源:桑田雙忠古廟文物保護管理處、《桑田雙忠古廟記》(蔡向葵撰)

張巡、許遠介紹來自網絡

via:河溪鎮宣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