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真正誤了黛玉終生的人是誰?

如畫四季


誤黛玉終生的人很多,如寶玉的不作為,賈政的壁上觀,王熙鳳的推波助瀾,和尚道士炮製的金玉良緣,但最大的推手卻是賈母



許多人認為賈母是智者,其實許多事情她做的很不理智。比如在對待寶黛愛情方面。許多人認為賈母寵愛黛玉,我卻覺得她一直是把黛玉做為一枚與王夫人打擂臺的武器。



關於寶玉的婚姻,王夫人一開始就亮明瞭觀點,她叮囑黛玉不要接近寶玉,黛玉對寶玉的印象也並不算好,並且根據封建禮教,黛玉應該與姐妹們同住,寶玉應"別院另室"。偏偏賈母將黛玉匆匆接進賈府,讓黛玉住在自己的碧紗櫥裡,寶玉住在碧紗櫥外,二人同歇同息,同行同止。男女七歲不同席,而當時寶黛七八歲了,賈母居然還同意讓他們那樣親密,這傳將出去,黛玉哪裡會有什麼顏面。



也許有人會說賈母是為了培養寶黛愛情,想順其自然。可是賈母卻從不考慮,寶黛愛情不成便罷,一旦成熟了,她能不能掌控寶玉的婚事?如果不能,寶玉與黛玉的感情發展成熟了,卻又不能如願以償,那不是為自己的外孫女挖坑嗎?



可是賈母並沒有考慮這些,她一味的利用寶黛愛情去與王夫人所支持的金玉良緣抗爭,可是,在金玉良緣步步緊逼時,她又不長不短,並不替黛玉做主,任黛玉一個可憐小女子無枝可依,孤苦徬徨,最後淚盡而亡。


萍風竹雨123


縱觀紅樓夢,最為心疼的就是黛玉,她是最無辜也是最可憐的。

黛玉從小喪母,因怕無人教導,賈母和林如海商議把黛玉送至賈母處代為教導,到林如海去世,黛玉重新返回賈府,黛玉的悲劇就開始了。

賈母的意思是寶黛的木石前盟,估計林如海也是如此,可是既然雙方都有這個意思,賈母為什麼不趁自己尚能做主的時候,在林如海活著把寶黛二人的事情定下來呢?正是因為賈母和林如海的拖拉,給了王夫人做大的時間,一直到元春封妃之前,賈母都是有機會的,只是她沒有做,可能是對自己太有自信了。



林如海也錯在太相信賈母了,林如海病重黛玉返回揚州,林如海都沒有考慮自己孩子在自己去世以後該怎麼辦?也沒有給黛玉做個安排,正是因為他跟賈母有了默契,寶黛二人的婚事在他看來是沒有任何阻力的,要是在他活著的時候把這件事過了明路,王夫人就算再折騰,也阻止不了木石前盟。

退一萬步講,就算木石前盟不成,也能早早的做安排,賈母在後來跟王夫人較勁的時候,也沒有想過萬一金玉良緣成了黛玉該怎麼辦?也沒有給黛玉想一個退路。古代女子只能聽從長輩安排,黛玉一個孤女,賈母不安排,她是無人可嫁的。



這裡面雖然有王夫人薛姨媽和寶釵的明裡暗裡的阻撓,她們也是為自己,所以我覺得造成黛玉悲劇的正是最愛她的賈母和林如海,還有那萬惡的封建社會。


懷念我們的青春年華


提起《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總是不由感傷,感嘆紅顏薄命。那麼是誰真正誤了黛玉終生呢?我認為是賈母和當時封建社會的利益婚姻。

賈母是當時賈府的實際掌權者,是最具權威性和話語權的人。賈府的上上下下,從家人到小廝,無不順從她的心意。一群兒孫,每天都要向她請安。就連人稱“鳳辣子”的賈府大管家王熙鳳,對賈母也是極盡逢迎。

小說的前半部分,賈母對林黛玉那是呵護備至。但是這種呵護,說到底也就是衣食住行的特別關照。這種關照,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賈母對失去的女兒賈敏的心疼,對幼年喪母的外孫女的同情。

但是,賈母終究不是真正疼愛林黛玉的人。我們經常說:愛她,就為她長久計。如果她是真的疼愛林黛玉,就一定會為林黛玉安排好未來的生活。可是賈母呢?她最在意的還是賈家,所以寶玉的婚姻,也是本著對賈家有利而選擇的。

因為賈母從心裡是沒有把黛玉許配給寶玉的打算,所以賈府的其他人,包括王熙鳳、王夫人、薛寶釵、賈政等,共同聯手導演了一出寶玉要娶林黛玉的騙局。如果賈母堅持把黛玉嫁給寶玉的話,那麼賈府的其他人,也會順著他的心意,而促成寶黛的婚姻。

有人認為是寶玉誤了黛玉一生,但其實寶玉從未放棄過黛玉,就連最後的結婚也是認為他要娶的是黛玉。

有人認為是黛玉自己誤了自己,可是大家是否想過,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一個無父無母寄人籬下的十幾歲小丫頭,她又能怎麼樣呢?


所以,真正誤了林黛玉一生的人,其實就是賈母和當時的封建婚姻。


說懌


在紅樓夢裡,我們經常嘆息黛玉孤苦無依,淚盡而亡的不幸命運,痛恨四處留情的寶玉,鄙視鳩佔鵲巢的薛寶釵,憎惡棒打鴛鴦的王夫人,討厭從中作梗的襲人,其實仔細想來,造成黛玉悲劇命運的,不是別人,正是滿嘴心肝肉的賈母,她的外祖母。

書中對寶黛二人的愛情描寫非常唯美,絳珠仙子為還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淚珠兒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實際上倆人的情愫是賈母一手促成的,賈敏去世後賈母以黛玉無人照看為名接來賈府,此時賈母已經有了兩家聯姻之意,一則黛玉品貌人才,學識家世都是一等一的人物,二來又是賈母最疼愛的賈敏之女,不然黛玉雖小,她也不可能安排倆人同吃同住,畢竟男女有別。

開始的幾年,黛玉在賈母的庇護,寶玉的愛惜下也過得舒心,但是好景不長,寶黛姻緣的反對者王夫人先把她妹子一家弄來,又夥同薛家編織“金玉良緣”之說,不僅在賈府四處散佈,還令丫頭直接說道寶玉臉上,也真是司馬昭之心了。更加不幸的是黛玉之父林如海突然辭世,一個五代世襲的公侯之女變成了無父無母的孤女。

別看古人講究父母之命,“三綱五常”,表面吃齋唸佛的王夫人可不管這一套,她既不尊丈夫,亦不敬婆婆,仗著自己女兒才選“鳳藻宮”,揹著賈政賈母逼死金釧,提拔襲人,甚至做出查抄大觀園的昏聵之舉,被探春嘲諷為“先要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趁機趕走賈母看好的晴雯,跟賈母唱對臺戲。

精明如賈母怎能不知王夫人的勾當,她藉著鴛鴦抗婚對這個“表面孝順,背後算計”的媳婦大加申飭,對王弄來的薛寶釵她也是表面笑嘻嘻,心裡mmp,後來甚至面子工程也不做了,看到寶釵屋裡跟雪洞一般,還擺著菊花,直言“不詳,忌諱”。先大張旗鼓給寶釵做生日,明示寶釵已經到了出嫁的年紀--將笄之年,後又到清虛觀當著眾人面說“寶玉命裡不該早娶”,諸如此類,賈母為了寶黛婚姻還是做了努力,然而遺憾的是她最終還是放棄了。

隨著“木石因緣”跟“金玉良緣”矛盾升級,王夫人祭出殺手鐧--元妃,元妃是賈府這個沒落貴族唯一的依靠跟指望,元宵節禮物傳遞出她看好金玉良緣的信息。即便如此,賈母也並未全然放棄,但是從終她一世也沒有給寶黛定下婚事來看,她為了整個家族的利益最終還是犧牲了自己一手打造的寶黛姻緣。在那種父母之命大於天的封建年代,如果賈母硬是倚老賣老成全了寶黛,相信王夫人也無可奈何,而且從詩書門第,遠近親疏來看,賈政也絕對支持寶黛而不會選擇薛家那種殺人慣犯家庭的。

在高鄂續書裡,賈母簡直被妖魔化:“若是她心裡有別的想頭,成了什麼人了呢,我可是白疼了她了”,“我看這孩子的病,不是我咒她,只怕難好”,不像慈愛的老祖母,簡直是狼外婆了,不知道高鄂這些描述能代表多少曹公的意思,但是從他對賈母的醜化來看,他也認為賈母才是真正誤了黛玉的罪魁吧。

賈母是罪魁的原因有三,

一,明知王夫人反對還接黛玉來住著令二人培養感情,對自己的能力跟王夫人的抗拒估計不足。

二,不該佔用了黛玉的家產,當初林如海病重,賈母巴巴的指派了賈璉護送黛玉,後來林如海去世,賈璉打發昭兒回來報信,這期中的緣故賈母當然清楚,但是卻任由他們後來用黛玉的財產修了大觀園迎接元妃。導致黛玉後來吃個燕窩還得靠寶釵施捨。

三,曹公原意寶玉結婚在賈母生前還是身後已無從考證了,就算是身後,賈母離世前也該給外孫女一個交代,然而並沒有,在一手培養了黛玉“心裡的想頭”之後,又撒手不管,導致黛玉悽苦離世。

賈母的慈愛反而變成了傷人的劍,若非當初她再三再四的把黛玉從蘇州接來,也許黛玉早在林如海的安排下嫁了如意郎君,幸福快樂的生活著。


如畫四季



致使黛玉被葬送誤終身的因素何其多,豈止人為因素或幾人那麼簡單,可以說是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命有八尺難求一丈。

天不時

她今轉世身魂前世曾西方靈河岸絳珠仙草,然後便是離恨天、秘情果、灌愁水……這九天上培育仙草的配方也是講究,先天培育儼然像下蠱毒似的,這將愁恨怨浸淫五臟六腑,仿若是飲鴆止渴。形成了林妹妹下世後骨肉離恨的局面、秘而難宣的纏情,愁腸百轉的性格……秉著"前世債今生還"、"世間的所有相遇,都是前世彼此相欠"的宗旨,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來以淚相還。前世"雨露灌溉"今生"風刀霜劍",這修成正果前的歷劫啊,從"鬱結纏綿不盡之意"鐵定是情劫。偏又欠淚,欠那麼多總不能盡是喜極而泣,故只能是離恨淚,綜上所述落得"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必然了。

地不利

黛玉客居籬下,身不由己若浮萍,哪怕有賈母"我這些兒女,所疼者獨有你母……今見了你……"隔輩累積的愛,但賈母的愛和注意力不會是獨寵,平攤開來縱有偏斜也有限,且人多眼勤嘴雜。如她言“今日林黛玉之命薄,一併連孀母弱弟俱無。古人云佳人薄命,然我又非佳人,何命薄勝於雙文哉。”

故放眼賈府望去,誰人能予骨肉情,誰能替她談及託付,薛姨媽所謂"吃茶保媒"不過話趕話,互心知肚明。封建時候,本就易男尊女卑,女子在不為重視的尷尬境地,旁的長輩再寵溺亦不會過分。更與賈母及上下對寶玉和薛姨媽薛蟠對寶釵的愛護相比黛玉便自赧顏汗下了,真真冷暖自知。身都不由己何況婚姻又何況與這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賈府最熱繼承人寶玉的婚姻。

人不和

黛玉性情暫不加贅述,七竅玲瓏心亦有"惠全大體"和"興利除弊"之能,但前世今生大環境遺留下的性格癥結卻使她頗不適合做侯門深似海里的主婦,且"怯弱不勝先天不足"便也在眾人前說了"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到今日未斷……只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後總不許見哭聲;除了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有心人怕就此早入耳入心了,後來更是眼見為實,阻力大增。而賈府裡無論是切膚疼愛或折服其華貌或逢場做戲的"木石派",都會從寶玉和賈府的長遠發展著想,賈母亦如是。健康的體魄、平穩成熟的性格和無與倫比的協助力都會是首要,既能‘’舉案齊眉‘’又能鞭策他‘’頭懸梁錐刺股‘’,黛玉在他們眼裡同寶玉一樣怕是個孩子,難堪此重任。這可不是平日那些"心兒肝兒"的寵愛就夠了,聯姻在長輩眼裡關乎子嗣延續、泱泱賈府大局和朝堂風雲,絕不會為一時之私情因私廢公。至於寶玉,紅樓夢收尾時是入了"相思局"還是就此"懸崖撒手",莫衷一是,不好批判。但對於“我就是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傾城傾國的貌”這樣嘞話隨便聽聽就好……

所以在這場誤終身裡貌似誰都無辜,又誰都不無辜……

慚愧淺嘗輒止,然感君一閱……


洛洛文化


《紅樓夢》真正誤了黛玉終生的人是賈母。

毋需諱言,真正疼黛玉的人,是賈母,最有能力保護黛玉的人,也是賈母。但是誤了黛玉一生的人,還是賈母。

賈母為了更好地照顧黛玉,在賈敏死後,派人派船到林家,接黛玉前去賈府。

林家也不是什麼小門小戶,林如海也不是一個懦弱無能的男人。林黛玉不是林家可有可無的孩子,黛玉是林家唯一的孩子,被父母愛如珍寶。林如海一定捨不得黛玉離開。因此賈母在接黛玉的時候,一定與林如海就黛玉的未來達成了某種共識,林如海因為愛賈敏,愛屋及烏,相信了賈母的承諾,把黛玉送去賈府教養。

賈母的承諾一定與黛玉的終身大事有關。所以黛玉一進賈府就和寶玉同吃同住,同在賈母的教養之下長大。這其中的含義不言自明,這對青梅竹馬的小孩長大後會發生什麼樣的感情,賈母和賈政夫妻知道得一清二楚。當時他們也樂見其成。

如果黛玉的父親林如海依然是朝廷命官,寶黛婚事指日可待。可是林如海一病死了,林黛玉成了孤兒,林家偌大家產,不知所蹤。此時正是賈母給黛玉這個孤女做主的時候,可是賈母什麼也沒有做,只用一個拖字訣,往後拖,既不支持金玉良緣,也表態支持木石姻緣。連丫頭紫鵑都知道,應該在老太太明白的時候,讓老太太把寶黛的婚事定下來。可是賈母就是不公開表態反對金玉良緣,支持寶黛姻緣。賈母只是暗地裡,隱晦的表示反對金玉良緣。

賈政是一個孝子,如果賈母和兒子賈政建立統一戰線,王夫人即使有元春的支持也無可奈何。然而賈母除了清虛觀打蘸,表明一下自己的態度外,並沒有把寶黛婚事公開化,斷絕王夫人和薛姨媽的幻想。

即使賈母為了賈府的利益,不得不同意寶玉娶寶釵。那麼賈母也應該給黛玉尋找如意郎君,讓黛玉終身有托。可是賈母什麼也沒有為黛玉做,任黛玉自生自滅。

在高鶚的續書裡,賈母更是寶黛婚事的殺手。她親手扼殺了寶黛愛情,親手成就了金玉良緣。正是賈母的決定,讓黛玉生無可戀,決意赴死。

黛玉被最愛的賈母,傷害最深。誤了一生,枉送了性命。


潤楊的紅樓筆記


平遠縣東石中心小學語文高級教師

黛玉的悲劇,使人黯然神傷。人們都希望寶黛愛情‘’木石前盟"能有情人終成眷屬然終成泡影。 黛玉的結局為何如此,真正誤她終生的,是誰?

首先,要怪林如海。作為父親,沒盡好自己的責任。他的責任最大。明知自己生無可望可盼,為何不將女兒婚事訂好?連賈雨村這個家庭教師的前程都安排得妥妥當當的,為何就沒想到這兒女大事啊!自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既然託岳母帶著將來有個依靠,臨走前寫封信給岳母,也就解決了。如不願意將黛玉指配給外甥,也得先找準個人家,將來岳母舅兄家好呆有個主張。弄得後來黛玉為此灑下多少淚。

第二個就是賈母,對外孫女的婚事要負很大責任。其一,明知女婿託孤之意,卻一直遲遲未決。其二,一開始就不要讓寶黛他們住一塊,自古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耳鬢廝磨,不生出事來才怪。其三,如不願意讓黛玉嫁寶玉,也得為她選個如意郎君啊。可是沒有。可憐人家情竇初開,不折騰出病來才怪,迎春湘雲寶琴邢岫煙一個個都有婚事有主了,你老祖宗卻將自己外孫女就這樣子尷尬的青春成長著,是啥道理?

第三個是賈雨村。作為黛玉的啟蒙恩師,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如父,他有不能推卸的責任。既知東翁已故,憑賈政的提攜之恩,將東翁未了之事妥善處理,為她訂親也未嘗不可,且自己也是朝中大員,與賈政的關係又不錯,不看僧面看佛面,既然提出來了起碼賈政也不敢作壁上觀的。他雨村自己倒好,老婆死了立即將小妾扶正。自己學生的大事卻不管不顧,任她"玉在箱中求善價‘’,葫蘆僧判胡塗案那陣子的聰明哪去了?人家道士都想到了為寶玉說親,賈雨村沒為黛玉的終身大事考慮,這個恩師,忒也不幹正經事了。 所以,真正誤了黛玉的,落實在這三個人身上。 閱讀量762編輯


青山紅豆心


我要說是林黛玉自己,你們會不會罵死我?

看了一下你們的答案,有說是賈母的,有說是賈寶玉的,有說是薛寶釵的,有說是王夫人的,等等。

可是你們也不想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人家按照自己的立場辦事,也無可厚非。

如果你是賈母,你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親外甥女無依無靠而坐視不管嗎?能不想讓兩個最愛的孩子走到一起嗎?

如果你是賈寶玉,你能眼睜睜看著如花似玉的絕世美女在自己面前錯過麼?

如果你是薛寶釵,你能跟薛姨媽說我不願意你別拿金玉良緣給我配麼?

如果你是王夫人,你能讓自己兒子選林黛玉而不選薛寶釵嗎?

如果你是元春,你能為自己弟弟選一個弱不禁風又不會來事兒的病西施為妻麼?

......

現實沒有如果,現實就是現實。每個人都在做自己的“分內之事”,花兒要開,水兒要流,蝶兒要採。這都是天性。

最不能理解的是,林黛玉為什麼體弱多病?

林黛玉的父母為什麼死得那麼早?

要是林家還是以前的林家,黛玉是個沒病的黛玉,她的結局會不一樣嗎?

她可能也看不上賈寶玉這樣子。

她可能就是賈敏的翻版了吧?

白雪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沒有然後了......

那是童話啊!

《紅樓夢》是什麼?

一開始就是一出“還淚”的故事啊!

誤了終身的人是誰?是誰說一開始就要下凡來報恩,將一生的眼淚還給一個人的?

被誤了的,豈止是林黛玉?

本就是夢,看官可以醒醒了。

悲劇就是,將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而《紅樓夢》,是一出徹頭徹尾的悲劇。


半瓣花上閱乾坤



看了那麼多答案,多半是怪林如海和賈母沒有事先安排好給寶黛兩個天生一對相愛小兒女“定親”。

可是林如海當年恐怕是因為看不上賈寶玉從小抓脂粉盒子、“吃紅”這樣不讀書上進的種子,要不然林如海找妹夫賈政直接商量準能成的。封建包辦婚姻指腹為婚都可以,更何況是表兄妹“定娃娃親”了。

不過林如海生前的確應該把女兒“定親”的這事兒辦好才妥當呀!

可是,又可是,辦好了就好了嗎?

也沒有用呀!

憑著賈母這樣把寶黛從小兩個放在碧沙廚裡一塊養著,這定過親的林妹妹還是可能與寶哥哥相愛的呀!

這樣的話,黛玉有與他人的婚約在先了。寶黛兩個再相愛了,連一點渺茫的希望都沒有了。

寶黛兩個相愛豈不是要跟司棋和潘又安一樣“私奔”才行了?

唉……

說來說去,還是要怪萬惡的封建社會包辦婚姻不可能“自由戀愛”呀!


看看我們王文娟大師和她的愛人孫道臨先生多麼般配恩愛、伉儷情深。

當年兩個人結婚,孫道臨先生39歲、王文娟大師36歲了。

“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

珍惜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阿丹151014015


真正誤了林黛玉的是她的父親林如海。林如海是一位科考出來的探花,在學業上的功夫不短,結婚又晚。正妻死,還有幾房姬妾。因為沒有兒子,對女兒林黛玉不甚為重。又書生出身,他內心的審美與俗常不同。把自己審美價值觀,當時貴族階級的流行的審美觀也用在女兒身上。林黛玉有時不去吃飯,便是淨餓。是康乾時期有揚州瘦馬對女子以淨餓保瘦為美。而且林黛玉出生身體弱,明顯先天之因。林如海的審美觀他的妻子賈敏也是為討夫歡心,也是保持瘦的形體。這種維持形體不利於女子懷孕生產,對胎兒不利。胎兒先天營養不良。母體內發育不好,生下體質弱。

林如海的幾房姬妾也免不了是這樣的人,都是形體瘦弱的美人型。林如海有過一子不是賈敏生的三歲夭折,也基本上是這種原因。冷子興口中林如海命中無子是他的審美取向造成的。書生氣,保持浪漫生活趣味,而不重視生命本身健康。賈敏基本上也死於這種瘦而不堪疾命侵襲體質差,得病而亡。

所以賈府年輕輕的晴雯得了感冒被王夫人趕回家,雖然有火也不至於死。基本上死於這種體質弱。晴雯有林黛玉之貌形,病如西施。走路如柳如林黛玉搖搖,體瘦身輕。晴雯不愛幹活也有這種原因,體弱,不勝久疲。不是她懶,是不勝。所以給賈寶玉縫了一個衣服指甲大的洞有點感冒累昏過去了。身體極差。從小被賣,被養成這種能賣個好價錢。包括柳五兒,司棋,病都緣於瘦,時下審美觀被養成瘦好賣好價。秦可卿一病不扛折騰,瘦成紙片,全與這有關。

而林如海對女兒不甚疼愛,為父者疼愛女兒一天離家都想。競捨得女兒不在身邊,別人照顧好壞。自己在送女兒外婆家又不為女兒打算。全憑賈家照管,當時訂娃娃親,十多歲為女兒謀親事都有。一概不問。被自己親生父親都不付多少愛之人,其他人更差了。能有多少日日放她在心上,以她為重。她這樣的父親只會讓人對林黛玉多生出一份別樣心思。及至父死,成了真正孤女。林黛玉被林如海耽誤了身體,又缺少愛而耽誤了終身。賈母年歲漸大,識人有限,除了紫娟,無人為其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