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考的好不如報的好——如何選職位報名是公考最重要的事情

考的好不如報的好——如何選職位報名是公考最重要的事情

和打遊戲差不多,成為一個國家公務員要經過5關:報考-筆試-面試-體檢政審-正式錄用,每一關都要淘汰很多對手,打怪升級,最終拿到通關卡。但和打遊戲又不同,公務員考試是隻有第1名才能贏。

記住了,公務員只有1個名額。(招考1個人,就要做第1名。招收3個人,就要做前3名)

所以,在這種限定名額的競賽中,報考是1,而後面的筆試、面試、體檢、政審都是0。如果你拿不到這張1的入場券,那麼後面的努力,都是0。這也正是不少考生頻頻後悔的原因,同樣的分數,如果不報A崗,而是選了B崗,公務員早就是囊中之物了。

考的好不如報的好——如何選職位報名是公考最重要的事情

但生活沒有如果。我們能做的,是提高報考的命中率,避免遺憾,要訂出標準,如數家珍,去評估手中的崗位們,哪一個才是我們的“真命天子”。

也有考生說了,我的選擇標準很清晰啊。要麼提拔快,要麼清閒,提拔慢又累的部門一概不予考慮。

確實,在我們的印象中,提拔快的部門比如兩辦、組織部、紀委、宣傳部;清閒的部門比如老幹局、科協、民主黨派,貌似是公務員考試的最優選擇,是兩條完美通暢的職場道路。然而,現實常常打臉?細想就明白了,提拔和清閒僅僅是人們的心之所向,大概率上則是不能夠抵達的崗位。

原因有三:一是這類崗位本身比例不多,你的崗位匹配也不一定滿足。二是越被心儀的崗位,競爭激烈程度越大。在同崗位的競爭者中,你必須做到第1名。你評估過自己的實力了嗎?三是,你是真心實意接納這個崗位,還是隨波逐流,只是因為別人覺得優而選。你未來的打算都考慮清楚了嗎?

所以,不要這麼主觀的靠“是否心儀”去判斷一個崗位,而要客觀地去評估“是否適合”。

一個“適合”的崗位,應由本人(或經由他人幫助)分析自身實力之後,再對想報考的候選崗位做出一系列細緻的分析,最終得出結論。

《孫子兵法》說了,“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開戰之前,你就要估計好你的勝算,把你的各種優勢因素、今後的人生打算都要考慮進去。如果一開始就是無算,那真的還是放棄為好。

考的好不如報的好——如何選職位報名是公考最重要的事情

目前每年的公務員考試(公職類考試)是這樣分佈的:

有國考和省考之分,國考定在每年的11-12月筆試,省考定在每年的3-4月筆試,目前省考加入聯考的省份已經達到二十個之多。

除了像四川、重慶等少數地方是一年考兩次之外,其他地方基本上省考也是保持一年一次的節奏。當然,除了公務員考試之外,各省市有的還有集中或者零散的類似公務員考試一樣的事業單位考試。內部選拔還有各級遴選。

不同公考對職位的要求也不同:

國考的崗位,除了國家部委之外,基層的崗位有很大一部分是面向應屆生的,多數情況下不限戶籍,或者說僅限本省戶籍。

省考的崗位,本科以下的,基本都只面向本省戶籍,甚至面向本地級市戶籍,有部分鄉鎮的專門崗位,甚至面向本縣戶籍,碩士研究生以上的,很多省份相對放得比較寬鬆,可以跨省考試。

這就涉及到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

國考、聯考、省考,你準備考什麼地方,哪個城鎮鄉的職位?

甚至我會認為,考公務員最重要的,就是選擇工作地點。

為什麼呢?因為“人離鄉賤”、“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這些話雖然糙,但話糙理不糙。考公務員,最重要的是圖穩定。

假設你每兩三個月都要長途奔波,在老家和工作地之間來回,不多的工資都交給了12306和兩桶油,還有房東。你想想,這算是穩定嗎?

考公務員的大多數人是保守穩健型人格,收入的長期可預期性是多數人追求的目標, 並且這個收入在扣除完各方面的開支後,還應當有剩餘,而不是父母倒貼你。地域上的分離,則很可能成為你日常支出、情感牽掛最大的殺手。

2017年6月4日,山西太原某機關青年男女相親大會。據瞭解,由於不少公務員長年在外工作,家裡的老人為了解決兒女的婚戀問題只好代替兒女到相親大會上尋找未來的女婿兒媳。

公務員屬性中的“穩定”,意味著一旦確定了工作地點,也就鎖定了自己,很難再有大跨度的地理位移的可能。

比如說,你考取了部委,則很難有機會再回到家鄉。有不少考生因考取了異地公務員,發現最大的錯誤是選錯了工作地點,卻也無可奈何,抱憾嘆息。

鋪墊了這麼多,我們終於可以進入核心話題了:

公務員考試如何挑選一個“適合”而非“心儀”的崗位呢?

我的建議是,可從三個重要角度做出崗位的選擇:一是考量我們決定定居在哪裡,二是對報考的崗位進行客觀分析,三是評估自己的個人綜合實力。我們逐一來解決。


居住地

是紮根,不是過客

下面我提供4類居住地點供選擇:

1.回老家基層

考的好不如報的好——如何選職位報名是公考最重要的事情

回到自己老家,即以本市(縣)為優,然後考慮本地級市範圍,或者本省的省會城市或較大的副省級城市。

如果你是報考同一個地級市,單位離你們家裡的距離,點到點,不建議超過一個半小時。

這個換算成高速公路或鐵路的距離,大概是100公里以內,如果只有國道省道縣道,那大概是70公里。這個距離基本上能保證每週能有足夠的時間回家一趟。超過該距離的,很多人心理上會產生異鄉的孤獨感。

在離家近的基礎上,我建議剛畢業的大學生去本地級市基層(我一般指的是本科畢業五年內、研究生畢業三年內的大學生)。

到鄉鎮、縣直機關等崗位,第一是有利於自身接觸最基層的情況,所謂“猛將必發於卒伍,宰相必起於州郡”,剛畢業的學生,往往學生氣太重,“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

第二是我們基層也需要這樣的幹部:年輕有朝氣、能夠比較容易融入到當地群眾中去,相比“家門、校門、機關門”的“三門”幹部,這種幹部以後成長起來,既是“實踐派”,也是“理論派”。

2014年11月12日,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仲興鄉。大學生村官是許多底層公務員升職的選擇,因為部分崗位要求有村官經驗 。

但我不建議大家報考異地基層的公務員,不是地域保護或歧視,是因為難以開展工作。

譬如說,如果你是廣州人,考到潮汕地區,在基層鄉鎮跟群眾打交道很多時候都是用地方方言,你根本聽不懂,在這個時候,要“接地氣”並非易事。

2.回老家省會

如果你報考老家所在的省會城市的公務員,請務必保證考的是在市區範圍內的崗位,因為這才符合“城市”的定義。

對於多數人來說,這是“顧家”與“發展”之間兼得的方法。我們傳統上說“父母在,不遠遊”,但是有些人覺得嚮往大城市的生活,還是希望往二線以上城市發展。

比如四川,成都市的經濟總量,比排名省內第二的德陽,高出六七倍,如果你是德陽人,在成都和德陽之間,你會做什麼抉擇?我相信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去成都的,畢竟成都市是二線靠前的城市,德陽只是三線城市。

考的好不如報的好——如何選職位報名是公考最重要的事情

3.留在大學城市

選大學就讀時候所在地,其實有一部分道理和考回老家差不多,就是風土人情熟悉。

這條規則適合那些很喜歡大學就讀城市的同學。

恩格斯曾經說過:“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在大學四年裡,你認識了很多同學,他們畢業後,有一些會在學校所在的城市工作,這些就是你剛開始參加工作時候的人脈,比如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幫襯,交流工作經驗等等。

考的好不如報的好——如何選職位報名是公考最重要的事情

4.去一線和準一線城市

如果考生能力強,或者眼界比較高,可以選擇北上廣深這樣的地方。譬如北京,如果你在部委工作,即使你只是一個科員,你也會產生一種讀書人“家國天下”的情懷,那種“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的感覺也會油然而生;又比如深圳,是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在這裡你會接觸到很多新鮮事物,新的理念,對於個人發展,也大有裨益。

考的好不如報的好——如何選職位報名是公考最重要的事情


測評崗位

是匹配,不是硬拼

這裡我建議考量4個崗位測評要素:

1.收入成本

關於收入部分,我主要建議大家考慮房價工資比。畢竟“安居樂業”,如果在工作地沒有房子,租房將去掉一部分收入從而影響生活質量。其實對於大部分地區來說,公務員隊伍的總體收入,在當地都處在中上水平,溫飽並不成問題。但是在某些城市,雖然公務員收入較高,但是房價更高,比如福建廈門;某些城市,比如重慶,房價較低,或許收入不如廈門,但是可能對於外地人來說,重慶更適合報考。

2016年全國45個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深圳排名第一。2018年網絡數據顯示,房價收入比城市廈門、北京、深圳排名前三。數據僅供參考。

考的好不如報的好——如何選職位報名是公考最重要的事情

2.提拔的快慢

關於提拔的快慢,在這裡我是想糾正很多人的一個錯誤觀點:就是強勢部門提拔快,弱勢部門提拔慢;高級別的部門提拔快,低級別的部門提拔慢。

我舉個例子,大家便知道。比如財政部門,是公認的相對強勢的部門,但是往往同級別部門中,提拔相對較慢,因為財政部門的人數多,僧多粥少。

同樣的,在國考中招考人數最多的稅務系統,也是類似的情況。

考的好不如報的好——如何選職位報名是公考最重要的事情

3.工作強度

至於工作強度,也不能完全看單位,是因人而異的。

比如剛畢業的大學生考到鄉鎮,一般是分配到黨政辦,這是公認的較忙的崗位。可是我也見到有些年輕人剛考到鄉鎮,就開始老油條,會推事、打太極,認為公務員是鐵飯碗,這種年輕人就顯得平時很輕鬆,但是這種人,一般都不會受待見。

甚者有這樣的人:到基層只是為了混一個基層工作經驗,然後繼續往上級單位考試,但是往往這種人,都很難考上,因為這是捨本逐末的做法。

對於遴選等自下而上的選拔途徑來說,“考得好還要幹得好才有機會上”已經成為共識。

考的好不如報的好——如何選職位報名是公考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就選擇崗位這件事來說,不存在“錢多事少離家近”這種好事。

在大家選擇兩辦、紀委、組織部等強勢部門的時候,一定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這些部門雖然相比較而言進步快,但是其工作強度與其他部門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通常情況下,我建議進取型、肯吃苦的男生,報考強勢部門,對於女生而言,可以選擇相對清閒一點的部門。

4.職業成長性

崗位職業成長性,是大家非常容易忽略的一個要素。

這個“成長性”並不是通常意義上大家所理解的“進步”,而是“未來有離開體制的另一條選擇的可能性”,就是,一旦離職,你在公務員的職業生涯中學到的東西,以後在體制外生存也用的上。

譬如,學法律的同學可能會知道,法學類歷來是公務員招考人數最多的專業,那假設你是學法學的,你是願意考法院,還是考檢察院?

相信很多同學更傾向於檢察院。單單就待遇來說,同一個地方的檢察院和法院的工資收入是差不多的,而工作強度來說,法院可能總體上比檢察院忙得多。

但是,法院的法官,天天審理案件,對於訴訟的整個流程瞭如指掌,相比檢察官而言,去律師事務所工作,肯定更具有優勢。

我就經常見過這樣的職業路線:大學本科畢業—基層法院書記員—法官—律師事務所,對於希望未來有更多可能性的同學,去法院工作,或許是更優的選擇。

又比如,學會計、財務的同學,如果未來有想去企業工作,去國稅局或許比去財政局更好。

內觀自己

是務實,不是強撐

這裡我建議考量4個自我瞭解要素:

1.考生的考試實力

臨場考試的實力方面,為什麼要提到發揮的穩定性?

之前已經說過了,現在的國考和省考機會都不多,一年就一次。

對於發揮穩定,但是成績沒有特別優勢的同學,我的建議是,認真選擇一個合適的符合自身實力和實際情況的崗位報考,以能夠考上為主要目標;

對於成績較好的同學,可以選擇較高的目標,可以多拼幾次。

為什麼這麼建議?

因為說真的,公考的機會成本是挺大的、

單單就考試機會來說,一年就一次,一般人也就只能考到三十五週歲、

如果就省考來說,一個本科畢業的學生,也就十幾次機會,對於實力一般的同學,先考一個能夠夠得著的崗位,先進入這個門檻,熟悉公務員的日常工作、

如果你未來想發展,還可以通過內部的選調、遴選等其他途徑,走上更高的崗位,但是實力較強的同學,考上後往往會有一種“真虧”的感覺,會後悔自己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不如選擇更好的崗位考。

我打個比方,就像現在的高考,有些同學,成績可能夠得著985中的top10院校。但是實際上只能被較差的211院校錄取,在這種情況下,他是選擇復讀好,還是去上大學好?我的傾向性建議是,繼續復讀。

但是如果一個人,是墊著腳尖夠得著985院校的門檻,只考上了211院校,那麼是去復讀還是去唸大學?我的建議當然是去唸大學,畢竟之後還會有機會通過考研等途徑到更好的院校。

2.考生的經濟實力

家庭條件是很重要的評估自己是否考公務員、考什麼崗位的公務員的一個重要考量。

在前文說過,房價和收入比,是衡量考異地公務員的重要因素之一,之前對比了廈門和重慶。但是,在經濟上如果你家庭能夠負擔得起你在廈門買房的首付,而且你本人更喜歡廈門的生活,那麼去廈門無疑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獨生子女,通常情況下我的建議是考回原籍地,與父母能夠互相照應,生活成本也會比在異地當公務員低得多。

3.考生的婚育狀態

對於已婚的同學,我更不建議兩個人的工作地距離太遠,無論如何,家庭總是第一位而工作是第二位的。

如果說兩個人相距太遠,一方必然無法照顧到家庭而另一方就要付出更多,在這個時候,距離與生活負擔總會難免產生隔閡,除非兩個人商量取得一致性意見,否則不建議為了考上公務員而兩地分居。

在這個方面,未婚的同學,選擇的自由度當然會更大一些。

4.考生的體制外估值

考生的現有工作情況,專業優勢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比如:我見過不少學計算機專業的同學,去考公務員,但是考上後,收入方面無法令他們滿意,因為IT行業普遍的高工資,他們在從事原來的工作的時候,工資可能是現有的公務員工作的三五倍之多,這導致他們較大的心理落差。

所以在這方面,特別是已有較好的工作的同學,要審慎考慮和評估。

公務員實際上不僅僅是一份工作,在這份工作中,我們還能體會到“為社會做了一點微小的貢獻”的感覺,比如你在鄉鎮,為一名貧困戶申請了創業幫扶的小微貸款,你在社保中心窗口,為一名老伯解釋了社保最新政策,這些工作無法用金錢來衡量評價。

如果你只簡單在收入方面對比,那麼我建議,審慎地考慮考公務員這個選項。

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

考的好不如報的好——如何選職位報名是公考最重要的事情


下面總結我的觀點建議

  • 公務員報考崗位選合適而非選心儀,用三個要素可大大提升報考命中率:居住地、崗位匹配、審視個人的綜合實力。
  • 最重要的是選擇對的地域,否則易埋下隱形大麻煩。
  • 要評估你的崗位匹配度,不存在“錢多事少離家近”這種好事。
  • 先搞清楚自己的綜合實力,包括考試的能力、家庭經濟、體制外賺錢的能力。
  • 結合你自己的情況,自我分析越多越好,越細越好。特殊情況不要去想太多。不必平添煩惱。

也許難以置信,但公務員考試在你報名的那一刻,很可能就已經註定了結果。

因為在報名完成的時間點,對手已確定,戰局已形成,勝算已顯現,尤其是壓倒性實力的前3名對手到位時,最有效的辦法是避開這個燙手的職位,轉選你自己最有機會成為前3名的職位。

如何選職位報名,真的是公考最重要的事情。

有趣的是,市面上關於公務員考試的培訓不少,唯獨不存在公考報考職位的培訓,這是不是有些頭重腳輕了呢?值得思考。

最後,“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公務員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責任擔當。

相信通過三個角度的考量,你們一定能在家庭價值和社會價值之間,選出通往成功的公考職位。

考的好不如報的好——如何選職位報名是公考最重要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