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大刀王五用青龍偃月刀,和譚嗣同霍元甲是兄弟,最終只能握刀等死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橫刀笑天,刀沒用,什麼有用呢?在那個年代,只能是一聲笑了……

譚嗣同身後藏著一把刀

大刀王五用青龍偃月刀,和譚嗣同霍元甲是兄弟,最終只能握刀等死

譚嗣同的《絕命詩》,譯成我們的今天的白話文即是:張儉因為避禍而東躲西藏,杜根裝死才免去了丟掉性命,我會直接面對死亡而且要仰天大笑。因為即使我死了,還有與我同樣肝膽相照共扶社稷的兩位偉人!1898年9月28日,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康廣仁、楊深秀等六人慘害於北京菜市口。譚嗣同臨刑前高呼:“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首詩就是他在獄中為自己寫下祭死之詩。

兩位“偉人”一個是指譚嗣同自己,一個是指的康有為。但“我”應該指的不是譚嗣同自己,在刀影裡,至少還有一個人——“大刀王五”。

譚嗣同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死後,梁啟超曾經寫過當時的一些回憶文章,其中有篇《譚嗣同之死》的還曾出現在了語文課本里。在那篇短文裡,梁啟超說,八月初六,政變爆發,他當時正在譚嗣同的寓所,兩人相對坐在榻上,籌劃著救助皇上的辦法。

大刀王五用青龍偃月刀,和譚嗣同霍元甲是兄弟,最終只能握刀等死

就在那個時候,他們聽到了搜捕康有為住所的消息,不久,又聽說西太后垂簾聽政的詔書。譚嗣同從容地告訴我說:“以前想救皇上,已經無法可救,現在想救康先生,也已經無法可救。我已經沒有事可做,只有等待死期了!雖然這樣,天下的事情知道它不可能卻要做它。”

隨後,譚嗣同勸梁啟超去日本使館,請日本使館發電報救護康先生。梁啟超說,那個晚上,他就住在日本使館,而譚嗣同整天不出門,等待逮捕的人,但逮捕的人並沒有來。這樣第二天,譚嗣同就來到日本使館,同他見面,勸他去日本,並把自己的一些書和詩文以及家信託付給了他,和他互相擁抱一下,分別。

初七、八、九三天,譚嗣同又和俠士們商議救護皇上,但沒能成功。初十,被捕。“被捕的前一天,有幾位日本志士苦苦勸他去日本,譚嗣同不聽;再三勸他,他說:‘各國變法,沒有不經過流血就成功的,現在中國沒聽說有因變法而流血犧牲的人,這是國家不富強的原因啊。有流血犧牲的,請從譚嗣同開始吧。’”

大刀王五用青龍偃月刀,和譚嗣同霍元甲是兄弟,最終只能握刀等死

八月十三日這天,在刑場上被害,享年三十三歲。就義的那天,圍觀的達萬人,譚君慷慨激昂,神情沒有絲毫改變……梁啟超說:“剛烈啊!”

看得出來,從出事至離世,譚嗣同“等”了整整一個星期。那麼,在這一個星期的時間裡,大刀王五在幹什麼呢?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進入高潮,譚嗣同應詔入京,任四品軍機章京,參預變法。在此期間,王五擔負起了譚嗣同的衣食住行和保安工作。變法失敗後,譚嗣同為表白自己變法決心,醒悟大眾,甘願受捕。王五得知後心急如焚,多方打探消息,買通獄吏,還廣泛聯絡武林志士,密謀救譚,卻被譚嗣同堅決拒絕了。9月27日(八月十三日),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剛毅監斬於宣武門外菜市口,王五得知後悲痛欲絕。

大刀王五用青龍偃月刀,和譚嗣同霍元甲是兄弟,最終只能握刀等死

3個師父打造出一把淬火之刀

王五,何許人也?原名王正誼,1844年—1900年,字子斌,祖籍河北滄州,京師武林名俠。因他拜李鳳崗為師,排行第五,人稱“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純熟,德義高尚,故人人尊稱他為“大刀王五”。

一把大刀 ,沾盡血腥無數 ,刀客淪為欽犯 ,問世間誰是英雄。大刀王五後來被拍成了電影,由杜琪峰執導,鄭浩南、藍潔瑛主演。1993年上映後,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刀法有多厲害?讓我們從他的師傅李鳳崗那裡說起。

李鳳崗,滄縣人,清道光、咸豐時期著名武術名家,因精通拳術、器械,尤其善使雙刀,被武林人士稱為“雙刀李鳳崗”。他自幼跟叔父李冠銘練習六合拳,14歲時已精通六合拳門的各類拳術、器械。後經著名鏢師戴四爺介紹進入天津鏢局。 17歲時遇到關外高僧挑戰,以棍鬥刀,一招將其擊倒,名揚天津城。

大刀王五用青龍偃月刀,和譚嗣同霍元甲是兄弟,最終只能握刀等死

李鳳崗的武功到底有多高,一直是同行們心中的一個謎。一次,鏢師們在飯堂吃飯,齊聲要求李鳳崗演練雙刀。李鳳崗推辭不過,就答應了。看著飯堂裡有一堆土豆、辣椒、茄子,他說:“我耍起刀來,你們拿這個一齊往我身上打,看看怎樣。”隨後,持雙刀在院中站定,等待著土豆、辣椒、茄子等。

同行鏢師們雙手抓著土豆、茄子、辣椒等,站在院旁,突喊一聲“打”,一齊將土豆、茄子、辣椒這些東西扔向李鳳崗。李鳳崗舞動雙刀,只見刀光,不見身影,土豆、辣椒、茄子像雨點一樣打來,或被一一砍落在地,竟沒有一個沾著李鳳崗身體,眾鏢師這才真正佩服。

後來,李鳳崗走南闖北,與人交手無數次,從未失鏢,“雙刀李鳳崗”之名,不脛而走。

大刀王五用青龍偃月刀,和譚嗣同霍元甲是兄弟,最終只能握刀等死

王五,出生貧寒,3歲時父親因疾去世,與母親相依為命。從小,王五就開始幹各類雜活,後來又拜肖和成為師,為習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大後,王五仰慕李鳳崗,為了修習更高的武藝,便想拜李鳳崗為師。李鳳崗當時已非常有名,不肯輕易收徒,讓王五多次吃了閉門羹。

為了以示誠心,王五長跪於李鳳崗門前,李鳳崗為其精神打動,收其為徒。王五不負師父重望,幾年下來功夫已不在師父之下。為了把王五鍛鍊成更加全面的人才,李鳳崗把王五推薦給自己的師兄劉仕龍,一起押鏢,行走江湖。經過幾年的鍛鍊,王五告別了師父李鳳崗和劉仕龍,同治十年,先到天津,後又到北京,經人介紹到了一家鏢局當了鏢師。

大刀王五用青龍偃月刀,和譚嗣同霍元甲是兄弟,最終只能握刀等死

青龍偃月大刀笑刀無用

據說,王五用的刀是一把“青龍偃月大刀”,有一百多斤重。五王就是憑藉著這把刀行走江湖並擁有自己的鏢局的。1877年(光緒三年),他利用自己的積蓄,加上朋友的幫忙,在北京半壁街(崇文區)自開了源順鏢局(後來遷往廣安大街)。

因為老闆行俠仗義、武功高強,源順鏢局活動範圍很快廣大,北自山海關,南到江蘇淮安市清江浦。又因為王五規範從業,收費合理,德義高尚,源順鏢局很快便聲名鵲起。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王五與譚嗣同和霍元甲成了好朋友。因為有俠義心腸,王五與譚嗣同兄弟相稱,還傳授譚武藝刀劍之法,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大刀王五用青龍偃月刀,和譚嗣同霍元甲是兄弟,最終只能握刀等死

另外,王五當了鏢局老闆的王五心裡仍有一個未竟的理想,那就是保家衛國,在香廠籌開學堂街,名為“父武義學”,與天津霍元甲的“精武門”相呼應,呼籲中華兒女強健體魄,自立自強。正因為如此,霍元甲與王五也成了好兄弟,霍元甲比王五小24歲,當時,無論資歷還是武藝上,都要比王五有所遜色,但兩人愛國目標上卻是一致的。

在與譚嗣同結交時,王五雖然沒讀過書也不懂變法的辦法,可他明白變法是一件好事,只要保護好變法人士,變法大業便指日可待。譚嗣同去世後,悲痛萬分的王五為給他報仇,多次組織暗殺清朝保守派官員,但都沒有成功,這使他反抗清廷的決心自此更加強烈。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拳民運動在北方興起。王五率眾積極參加,與義和團眾並肩作戰。10月25日,滿清政府派兵將順源鏢局團團圍住,王五等人終因寡不敵眾被捕,而後被八國聯軍槍殺於前門,死時56歲。

當時,王五其實是可以逃脫,八國聯軍滿清政府都沒抓住他,但他的鏢局裡去了一百多人避難。他怕自己跑了以後,滿清政府或者八國聯軍把這一百多口男女老少扣為人質,就把組織義和團拳匪、刀劈洋鬼子的事都擔了下來,等著人來抓。

大刀王五用青龍偃月刀,和譚嗣同霍元甲是兄弟,最終只能握刀等死

滿清政府來抓王五的時候,王五表示不反抗,但不要株連這一百多男女老少。當時捕頭說:“夠條漢子,你放心吧。”隨後,王五被交給德國軍營,在西河沿兒被處決了……這時候,手握大刀的王五,在想什麼呢?他沒讀過多少書,不會寫詩,但他的大刀卻在向天笑,笑刀無用。

關於譚嗣同之死,據傳有這樣一種說法:慈禧恨透了維新黨人,曾想把譚嗣同處以凌遲,但當時維新派頗得人心,也便不得不收斂一點,判處斬立決。隨後,慈禧在刀上做了文章——她下令使用一把叫做“大將軍”的刀來為譚嗣同行刑,而這把“大將軍刀”是一種鈍刀,厚如鋼板,要砍很多下人才會死亡。因此,譚詞同被劊子手砍了三十多刀才氣絕身亡……五被殺後,他的閒被刀砍了下來,掛在城門上,家人無法給王五入殮。天津的霍元甲聽說後,隻身趕來,夜裡將王五的頭取下、埋葬……

大刀王五用青龍偃月刀,和譚嗣同霍元甲是兄弟,最終只能握刀等死

結語:刀刀讓人心痛,但刀又有和何?作為迷蹤拳第七代傳人的霍元甲,雖然不怎麼擅長使用刀,卻在1910年死了個不明不白。刀沒用,什麼有用呢?在那個年代,只能是蒼天一聲笑了。王五的“青龍偃月大刀”在他死後不知所終,他生前獲得眾人贈送的“德容感化”和“義重解驂”兩塊匾額,也在他死後被取下來當了床板。(文/路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