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史上最嚴自主招生來襲!彆著急,應對措施在這裡

↑ 點擊上方“現代教育報”即可關注我們

史上最严自主招生来袭!别着急,应对措施在这里
史上最严自主招生来袭!别着急,应对措施在这里

各高校自主招生名額“腰斬”;專利、論文“涼”了;自主招生“門票”統一為“學科競賽省級一等獎”……最近,各大關注自主招生的家長群內幾乎是“炸鍋”狀態,家長們急得跺腳。

截至目前,中國政法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多所高校公佈了2019年自主招生簡章。從招生簡章來看,自主招生的門檻正在大幅提高,出現了招生名額、優惠分值銳減,報名門檻提高,及競賽含金量提升、綜合評價規模擴大等變化。

早在1月,教育部辦公廳發佈了《關於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了“十嚴格”要求,被稱為是自主招生歷史上最嚴格的規定,在目前高校所公佈的簡章中間接得到印證。自主招生政策收緊,考生應當如何應對呢?

//

今年自主招生政策收緊

//

自主招生是高校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始於2003年,2014年後由學校推薦改為藉助平臺自己報名。這是高三學生能夠獲得降分優惠進入高校的重要途徑之一。

每年3月份,高校發佈自主招生簡章後考生開始提交申請材料。在4月底,高校審核材料完畢,公佈初審通過名單。6月7—8日高考結束後,高校組織複試,並在高考出分前公佈自主招生資格名單。但在這過程中,多次出現了缺乏公平的“黑幕”。

而隨著今年一月份教育部《通知》落地,對高校自主招生全流程進行了規範,提出了“嚴格報名招生條件”“嚴格控制招生規模”“嚴格制定錄取標準”等“十嚴格”要求。

對比各校招生簡章,發現在招生規模一項影響空前。除了北京林業大學招生名額仍為170人較去年沒有變化外,剩下學校都有縮減,大部分院校都縮減了近一半的自主招生名額,嚴格控制了自主招生的招生規模。

比如,北京語言大學招生計劃從2018年58人降為今年41人;中國政法大學2019年計劃招生92人,比去年減少8個名額;中國傳媒大學今年計劃103人,比去年減少37人;武漢大學今年計劃為192人,去年自招計劃為350人。

同時,給予自主招生考生的優惠分值也“縮水”了。有從業者表示,以往的院校最低優惠能夠降到一本線以下20分或更多,但目前來看最多降20分的優惠成為定局。

從報名門檻來看,目前除了中國政法大學報考要求與去年一樣,其他高校去年報考條件的“論文、省三獎項”今年基本都變成了“奧賽省一獎項”,部分高校對單科成績、文科類競賽獎項都無提及。且公佈的簡章中幾乎都明確提到了“論文專利不得作為申報材料”,而去年,“論文專利”還是自主招生的重要敲門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所有發佈自主招生簡章的高校均要求考生參加體質測試,雖然大部分高校並未將體質測試的成績折算成自主招生加分,但是會成為對學生評價的重要參考。

史上最严自主招生来袭!别着急,应对措施在这里

//

學生和家長要理性認知自主招生

//

2019年自主招生為何會出現這麼重大的變化呢?業內人士從兩方面進行了原因分析:

其一,自主招生近年來造假氾濫、注水嚴重,影響了教育公平,引起了大家的反感。因此今年教育部出重拳整治這一領域的亂象。其二,在新高考的背景下,綜合素質評價招生這一招生方式將會變得日益重要,自主招生名額的縮減實際上也是在為綜合素質評價招生留下空間。

對此,青少年生涯規劃師、網絡教育紅人“坤媽”錢穎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長千萬不要把自主招生當成一條升學捷徑,更不要去造假。通過“十嚴格”政策和已發佈的自主招生簡章來看,造假的代價是巨大的,一旦被發現,考生將會被取消自主招生資格,甚至高考資格,已經入學的,取消學籍,已經畢業的,取消畢業證、學位證。

另外,考生和家長還需要注意到,今年自招的報考條件最低為五大學科競賽省級一等獎,獲得如此級別的獎項需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無疑是非常多的,但是就算千辛萬苦獲得了獎項,通過了自主招生的考核,能得到的優惠卻只有20分的降分。家長和考生都要思考這樣的付出是否值得。

由於“十嚴格”政策,可以看到各校的報名門檻都提高了。新高考賽道資深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認為:“自招初審環節將會更加嚴格,對學生而言喜憂參半,自主招生的功能在逐漸從雪中送炭變為錦上添花,去年自招報考人數近84萬人,預估今年不會有太大變化,但‘僧多粥少’了,競爭更加激烈。學生和家長要建立自招只是在高考之外多一次選擇的認知。”

史上最严自主招生来袭!别着急,应对措施在这里

//

綜合評價招生或將成為自主選拔主流

//

在自主招生名額大量縮減的政策背景下,也有圈內人士大膽預測:自主招生名額銳減,綜合評價招生或將成為主流。圈內人士分析,自主招生縮減的名額,極有可能會分攤給綜合評價等其他自主選拔的招生計劃中。

目前,自主招生名額上限被控制為總招生名額的5%是大概率事件,而隨著高考改革的推進,綜合評價也將成為越來越多高校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

所謂高校綜合評價錄取,是指在高考改革試點省的試點高等院校錄取新生時,綜合考量考生高考成績、高校考核結論、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以及高校自身培養特色要求等五個維度的內容,對高考成績達到本二批次省控線的入選考生,綜合評價,擇優錄取。

實行高校綜合評價錄取制度,是為了有效地避免單純憑高考成績錄取的弊端,是對“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考試招生模式的積極探索。

在新高考改革先行省份上海和浙江,已經有很多高校在開展綜合評價招生。2020年之後,幾乎所有高校招生都要實施學生綜合素質檔案評價。而北大博雅計劃、清華領軍計劃、北外一帶一路計劃、上海交大致遠計劃等則已經面向所有省份招生。目前,全國範圍內有近百所高校在實行綜合評價錄取,這一數字已超過實行自主招生院校數量。

專家建議

學生特長不突出 不要盲目報考

(某高校招生辦李老師)

2019年1月,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了“十嚴格”的要求,進一步增強高校通過自主招生選才的科學性和公平性,引導其迴歸“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的定位。

面對這一情況,考生先要結合自身情況,看是否適合報考高校自主招生。各高校今年一定會嚴格挑選確實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考生,如果自身特長不突出,建議不要盲目報考,還是把有限的時間放在高考複習上。

確實具備學科特長的考生,符合高校自主招生報名要求,也不要把考入理想大學的希望全部寄託在通過自主招生取得降分上。因為即便考生通過了高校的自主招生,考上這些高校還是需要具備一定分數的“硬實力”,所以考生一定要放平心態,爭取讓自主招生錄取成為“錦上添花”的事。

史上最严自主招生来袭!别着急,应对措施在这里

學生應緊盯綜合評價

錢穎(青少年生涯規劃師、網絡教育紅人“坤媽”)

對於將進入新高考或是已經進入新高考的省份,對頂尖高校和本地高校來說,自主招生不是主流,全國性競賽也不是主流,綜合評價才是面向學生的主流。

對於少部分具備高水平學科特長的學生,自主招生仍然是一條可行的路徑,學科競賽仍然值得關注。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時間相對更充裕,要提前做好生涯規劃,確定自己的方向,進而在學科特長或者綜合成績兩種培養模式上進行合理的安排。

  • 高一:綜合評價對於高一成績的參考權重明顯較低,學生有更大的空間在一些競賽上投入時間(尤其是幾大學科競賽)。有能力、也有意願的學生,可以在高一這一年選擇一科競賽,爭取在高二開學初就取得一定成績。


  • 高二:根據自己的競賽成績,判斷是去是留。已經拿到省一或省二前段的學生,爭取在高校金秋營/春季聯賽當中獲得條件約,從而更無風險地繼續競賽。沒有取得競賽成績,就選擇退出,主攻課內,同時進行綜合評價各名校能力考試的額外拓展。


  • 高三:進入高三後,主要精力毫無疑問就必須放在高考課內,爭取綜合評價的資格。這個資格主要就是看年級排名,看成績。

綜合評價相比自主招生,更注重全面的素質,要注意綜評檔案中材料的積累。總的來說,考生和家長應該理解學科特長,理性參加全國性競賽,更應該深入地理解新高考,緊盯綜合評價。

史上最严自主招生来袭!别着急,应对措施在这里

政策鏈接:今年自主招生傳遞5大“嚴”信號

信號1:招生名額大幅縮減

除了北京林業大學,目前公佈簡章的學校都縮減了自主招生的名額,大部分院校都縮減了近一半的自主招生名額。

信號2:優惠分數大幅縮水

優惠程度大幅降低,以往的院校最低優惠能夠降到一本線以下20分,今年最多降20分的優惠貌似要成為定局。

信號3:報名門檻提高

今年的自主招生條件比去年高了很多,高校今年的自主招生報考要求大多變成了“學科競賽全國聯賽省級一等獎”。部分高校單科成績、文科類競賽獎項也不再提及。

信號4:論文專利嚴重受限

目前各大高校發佈的自主招生簡章中幾乎都明確提到“論文專利不得作為申報材料”,這僅有中國政法大學有一定程度的保留。雖然論文和專利沒有得到百分之百的封殺,但是審核也會變得極其嚴格。

信號5:自招也要考體育

今年發佈自主招生簡章的高校均要求考生參加體質測試。這意味著體質測試的成績將成為對學生評價的重要參考。

史上最严自主招生来袭!别着急,应对措施在这里

新學期,先抓習慣,再談成績!

教育新政來了,將這樣影響孩子的學習!

這張萬能成語表,讓孩子每天記幾個,不出3月,出口成章!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寫作業?資深班主任推薦這樣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