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小地主杜甫的晚年生活,颠覆你的想象

杜甫的经历表明,他只适合做谏官,新唐书中也曾言其“好论天下事”一旦让他做具体的行政工作他就受不了。755年,杜甫拒绝了河西尉的职务,759年,面对案牍劳形,杜甫又一次舍弃了官职,前往成都定居。

彼时成都府尹是曾经担任宰相的裴冕,杜甫与他无疑是相识的。既然是旧相识,那么来成都理当拜会。中国古代的传统,故人相投,应竭尽所能予以帮助,慷慨解囊、推荐官职、介绍工作,无论哪一种,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杜甫从裴冕等人处获得了不小的帮助,所以他才有能力在浣花溪边建一座草堂,开一片地,又向亲朋讨要了一些桃树、绵竹、桤木、杨梅、榉柳等栽植在草堂周围,数月之后,草堂建成:

堂成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小地主杜甫的晚年生活,颠覆你的想象

又经过两年修缮,草堂终成规模,不仅有数林,也有菜园、药圃,庭院内还有一口水井,养殖各类家禽,俨然士绅。同时,杜甫爱好交往,朋友往来不断,好朋友高适、世交严武或异地、或登门与之唱和。

杜甫自己做了农夫,种起了麦子。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为农》

杨氏夫人有难得的闲暇,在纸上画起了棋盘,儿子则把针敲弯做鱼钩。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

有时候,杜甫暂时抛下家国大小事,载着夫人在江面上泛舟赏景,放松心情。有时就那么坐着,看孩童江中玩耍,享受天伦之乐。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进艇》

小地主杜甫的晚年生活,颠覆你的想象

760年秋天,杜甫一家的生活再次陷入了窘困,家徒四壁,孩子脸有菜色(恒饥稚子色凄凉),顾不得礼数,整日嚷着要吃饭(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八月,茅屋被秋风吹破,他不得托人向高适寻求救济。到冬季,杜甫谋得了一个给唐兴县令修建的馆舍写记的活,从县令那里得到了一些资助。

761年的春天,成都雨多花繁,杜甫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有闲暇欣赏美景、饮美酒、看歌舞,实在无聊时,还能与隔壁老翁对饮,我们得以千年之后吟诵名句。

小地主杜甫的晚年生活,颠覆你的想象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江畔独步寻花之二》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之五》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之六》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漫兴绝句之四》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762年,严武担任节度使以后,经常登门看望杜甫。同年,在长安,夏天,玄宗李隆基和肃宗李亨先后驾崩,太子李俶登基,为唐代宗。不久,严武被召入京城,紧接着,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叛变,严武回归的道路被阻隔,杜甫作为严武的朋友,被迫逃到梓州避难。九个月以后,叛乱被平息。763年,史朝义被杀,河南河北被官军收复,好消息传入梓州,杜甫欣喜欲狂,感觉自己都年轻了,一度准备回到洛阳故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就在杜甫筹备回归洛阳期间,噩耗传来,好朋友房琯病死,杜甫一度伤心。坏消息又从长安传来,吐蕃攻入长安,君臣避祸异地,杜甫忧心主君安危。

狼狈风尘里 群臣安在哉——《巴山》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登楼》

经历丧乱的人,更加怀念帝国鼎盛时期的荣光。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忆昔》其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忆昔》其二

764年,严武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杜甫谋得了一个工部员外郎的闲职,平日里担任严武的幕僚。杜甫不是一个好幕僚,他对严武没有尊卑观念,有时会提一些不合时宜的建议,让严武下不来台。除此之外,他还要面对来自严武幕府中同僚的嫉妒,于是杜甫请求休息,严武也确实给予了特殊照顾。

在严武任职四川期间,杜甫生活基本安定,继续与家人享受悠闲时光。只是人越老,越容易怀念年轻时候,尤其是献上三大礼赋后集贤殿考试这一杜甫一生最荣光的事件,更被他多年后津津乐道。但是一想到自己中年起步,如今发白齿落,无所作为,免不了惆怅郁结,借酒浇愁。

白头赴幕府,深觉负平生。——《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

765年,严武去世,杜甫一家离开成都,离开了草堂、浣花溪、黄师塔、黄四娘家、丞相祠堂,再也没有踏上成都的土地。

离开了成都的杜甫一家,乘船辗转抵达云安,在云安呆了一段时间之后,766年,杜甫全家迁往夔州,州府所在地就是刘备托孤的所在——白帝城。

夔州都督柏茂琳,早先曾是严武帐下的一名牙将,因此他认识杜甫,敬爱杜甫的才学,为他提供了不少帮助,还给他每个月发放俸禄,保证了杜甫一家的生活。

766年至767年,杜甫在夔州过着相对无忧的生活,他买下自己租住的房屋,还有40亩果园和稻田。就像海子在那首著名的诗中所写的: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度忧国忧民的杜甫这次也关心起了农业生产,朝廷的大事暂时让位于琐碎生活。他经常指挥农夫做活,享受从播种到收获的喜悦。

杜甫在夔州除了担任柏都督的文字工作和经营农业外,有很多闲暇时间缅怀三国遗迹,精心打磨自己的律诗。他经常一个人住在西阁,在西阁的走廊上遥思千年,远眺万里,写下了著名的《咏怀古迹五首》和代表杜甫律诗最高成就的《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讲了什么内容?第一首为发端,感叹身世飘零;第二首因身处蜀地而思绪飘到京华,哀恸家国之乱;第三首回忆旧时年华,感慨功名之薄;第四首直指长安,表明故国之思。第五首似蓬莱宫的朝廷,第六首至第八首分别回忆曲江、昆明池、渼陂之乐,以此寄托自己的思念。这八首诗浓缩了杜甫诗歌的精华,很好的诠释了杜甫诗歌的主旨精神,道尽了杜甫的家国情怀,即便从作诗技术角度上讲,也代表了律诗的极高水平。

杜甫的诗歌在历史上被称为“诗史”,本人被称为“诗圣”,他与李白起名,世称“李杜”。杜甫在世时,名气并不大,也没有多少影响力。杜甫去世前,感慨“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去世以后,第一个为杜甫鼓吹的是元稹,他也是第一个识货的名人,他说杜甫的诗“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认为他是一个集大成者。此后,白居易、韩愈、杜牧、韦庄、苏轼、秦观等都对杜甫给予了极高评价。

杜甫能有这样的成就,首先得益于他生活的这个时代。

一是各种诗体发展到唐朝,都已经十分成熟,杜甫可以学的前辈有很多,可随心所欲的运用。秦观在《韩愈论》就说:“杜子美之于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其时而已。……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作所不及焉。然不集诸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

二是唐代开国上百年,集合了南北朝文化的精华,包容了各族人民的文化,发展到开元天宝年间,实已登顶,政治经济社会极度繁荣。登顶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又瞬间跌入谷底,中间的落差非身在其中之人不能体会,杜甫身在其中,自然明白。

其次,得益于他扎实的家学功底和苦读精神,这个前面已经提及,不再详述。最后是他作为儒家士子的进取精神,正是范仲淹笔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只是随着年纪增长,左耳越来越聋,视力也有所下降,牙齿掉了一半,酒后骑马,不慎从马背上摔下来,在家里躺了一段时间。酒也不能喝了,登高远望,看滚滚长江东逝水,落叶萧萧纷纷下,不禁悲从中来。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67年,杜甫感觉身体稍好,准备返回河南故乡,整顿家业,他还没起身,就传来吐蕃攻击灵武的消息,长安陷入紧张的氛围中。杜甫一直关注着局势的发展,直到768年初,才得到吐蕃已退的好消息。他已经老了,不想再过漂泊的日子,江上风景再美,也挽留不住一颗回家的心。

绝句二首之一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768年的2月,杜甫终于决定走了,房屋不要了,40亩果园不要了,曾经流过汗水的稻田不要了,什么都不要了,只想顺江而下,寻找失散的弟弟。离开三峡时,杜甫出席了当地文学圈组织的告别宴会,随后顺江而下,夜深之时,想到一生飘零,老无所依,再也难以入睡,一首千古名诗喷薄而出: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零何所思,天地一沙鸥。

终于不再纠结,时间替他做出了选择。所谓仕途,已成昨日空梦。

一路从江陵到岳州,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的是天下: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想到的是自己: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最牵挂的依旧是朝廷: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

过了岳州,经过潭州,杜甫进入衡州。在衡州,杜甫病情加重,养了好几个月。之后,他们又再度折回潭州。

对自己将去何方,人生短长,内心实在迷茫:

终当挂帆去,天意难告诉。——《咏怀二首》

时间最终到了770年,我们的诗人即将无声谢幕。2月,他给儿子宗武写了两首诗。偶然翻出高适的一首诗,现在才想起写答诗,高适已经见不到了。4月,见到了旧相识李龟年,留下无限感慨。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所有曾经的煊赫,随着灿烂的岁月都已远去,留下了几多伤春枯老之人。

5月,潭州发生叛乱,杜甫一家逃到衡州,呆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准备前往郴州。行到半路,赶上大雨,导致江水横流,行舟实在危险,一家人不得不在方田抛锚,一连数日,缺乏补给。幸有当地县令救济,得以活命,又回到潭州的临时居所。但是杜甫终究没有熬过770年冬季,大约770年11月,杜甫辞世。(一说杜甫饥饿多日,县令送来酒食后,一下子吃了过多,撑死了。)

所谓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大概如此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