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蒙古大军破城后必屠城,有座城抵抗36年,蒙军破城后却不敢杀一人

蒙古大军破城后必屠城,有座城抵抗36年,蒙军破城后却不敢杀一人

众所周知,蒙古大军每攻下一座城池后,立即就会展开疯狂的屠城行动。凡事有个例外,看似坚不可摧的蒙古大军在四川钓鱼城吃了瘪,最后虽然攻入城内,却不敢屠城。这是怎么一回事?

在史学家心目中,钓鱼城之战是一场改变世界的战争。公元13世纪,中华大地上政权并列。1234年,蒙古和南宋的联军攻破蔡州,金哀宗被迫自缢,金国灭亡。对于南宋来说,金国灭亡,彻底洗刷了“靖康之耻”。

但是唇亡齿寒,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南宋很快灭亡着灭国危险。查看重庆地图,我们发现合川区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这里是嘉陵江、培江、渠江。这意味着,在陆路交通不便的宋元之际,要大规模行军,水运成为唯一的方式,蒙古人深知这一点。

蒙古大军破城后必屠城,有座城抵抗36年,蒙军破城后却不敢杀一人

嘉熙四年(1240年)十月,蒙古军连下四川二十城,四川岌岌可危。紧急关头,宋理宗提拔余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全权主持四川防务。1258年夏,蒙古大军兵分三路进军四川,大汗蒙哥亲率主力溯嘉陵江而下。

果不其然,蒙古大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不出意外的话,钓鱼城很快被蒙军踏平。在这之前,余玠实行“坚壁清野”的战术,将周边老百姓全部迁入钓鱼城内,由此拉开了钓鱼城抗击蒙军36年的历史,被誉“独钓中原”。

蒙古大军破城后必屠城,有座城抵抗36年,蒙军破城后却不敢杀一人

将在外,最难揣摩的是帝王心。当余玠在四川大刀阔斧改革时,朝中有人诬告余玠怀有二心,宋理宗听信谗言,召余玠回朝。余玠深知大事不妙,竟一病不起,还没等到与蒙军的最终决战,便病死于四川。

一个余玠倒下了,千万个余玠站了起来。当年余玠入川时,朝廷曾调拨六千精兵外加十万石粮食入川支援,这里面就包括了后来钓鱼城守将王坚。余玠病死前夕,他将钓鱼城交给了王坚,后者也不负所望。

蒙古大军破城后必屠城,有座城抵抗36年,蒙军破城后却不敢杀一人

钓鱼城分为内、外城,外城修筑在悬崖峭壁上,城墙使用坚硬的石条累成。城内则有大片田地和丰富水源,这一切都使得钓鱼城具备了坚守的条件。蒙古大军在攻打钓鱼城时,屡屡受挫,甚至造成蒙哥汗在钓鱼城下郁郁而终。

这场战争的胜利,使得南宋国祚延续长达20年之久,也促使了蒙古西征军进军步伐的停滞。南宋灭亡后,钓鱼城依旧没有陷落,直到忽必烈答应不伤害城内老百姓,这才主动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