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面对空中打击的威胁,坦克上为什么不装防空导弹?

(强烈建议阅读完全文再回来投票喔)

各位读者老爷认为坦克应该装防空导弹吗? (单选)
0人
0%
应该
0人
0%
不应该
<button>投票/<button>

咱中国有句讽语说得好,叫水多加面,面多加水。

这个道理在坦克身上也是同理,它只是一件机动兵器,而不是万能的战争机器。如果盲目地往坦克身上集成太多与其战术分工关联度过低的功能,也必定会闹出非常多的问题和笑话。

在探讨坦克是否应该装防空导弹的问题之前,穿甲哥先带各位读者老爷看一看一个极为类似的例子,并以这个例子为基础进行类比,来叙述本文要探讨的问题,以便于大家能更好地理解穿甲哥的观点。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面对空中打击的威胁,坦克上为什么不装防空导弹?

↑在坦克诞生之初,它本质上就是一个堑壕突破机器。它的任务也很单一:在己方炮兵、步兵的掩护下,这些包着铁皮装着武器的超载拖拉机,就负责向前突进,压制地方阵地上的步兵、机枪和一些防护不算坚固的工事碉堡。

面对空中打击的威胁,坦克上为什么不装防空导弹?

↑因此,早期的坦克设计给人一种很贪心、什么都想要的感觉:机枪、火炮不仅要多,还要能有良好的射界,以应付各个方向上可能出现的敌军威胁。如图中的MK1型坦克(这也是第一款投入实战的坦克),在车体两侧各装有1门57mm火炮,在车首装有1挺马克沁机枪,在车体的各个方向还布置有4挺维克斯机枪。

机枪压制步兵,火炮压制敌方机枪、野战炮,还能够同时应付来自不同方向的敌人,看起来很完美的思路,不是吗?


但这种把坦克武装成海上战舰的思路看似威风八面,但实际上是存在着很大问题的:

1.装备多个方向、多种型号、数量繁多的武器,必定会导致车体增大,而车体增大也就意味着整车重量的上升,这又对动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更强劲的动力系统往往又意味着其要占据更多的车内空间。

2.整车体积过大,又会导致重量有限的装甲要分散布置,那么整车的防护水平都只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进而导致车辆在战场上的战斗力底下。事实上,

3.观瞄系统的数量不足和功能低下,加之车内指挥、配合体系的不成熟,往往导致各武器单元只能各自为战,从而导致整车的火力得不到整体高效的发扬。


面对空中打击的威胁,坦克上为什么不装防空导弹?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到了二战,坦克的构型已经基本统一为只装备有一个可360°全向旋转炮塔、重视正面防护、不轻易舍弃战场机动性的机动兵器。

面对空中打击的威胁,坦克上为什么不装防空导弹?

↑与此同时,坦克的战术和战略应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坦克再也不是伴随、支援步兵作战的突破兵器,而是真正成为了陆军的中流砥柱,成为了可以在己方航空兵、炮兵、步兵支持下,遂行大纵深迂回、穿插、包抄战术的机动兵器。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机动作战理论不仅征服了二战初期的一票欧洲国家,更加把许多属于旧时代的武器和战术战略送进了历史的博物馆,比如说堑壕战和超大口径的攻城巨炮。

集坦克设计思路之大成:简化、深化

早期坦克的设计思路由“三心两意”的陆地巡洋舰,转向构型更加简洁、功能更加集中的现代坦克的原因,其实并不是因为早期的坦克能遂行的任务过于多样而进行的职能简化。

恰恰相反,这并不是坦克职能的简化,而是其战场角色的一个专业化和深化过程。

面对空中打击的威胁,坦克上为什么不装防空导弹?

↑早期的坦克看似能够通吃当时前线的大部分目标,步兵、机枪、野战炮、碉堡,都不在话下。但实际上,早期坦克在面对所有上述目标(尤其是在较复杂战场环境下)的作战效率都差强人意:

面对步兵,早期坦克糟糕的观瞄系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靠近的步兵,从而被抵近的步兵用集束手榴弹杀伤;面对野战炮,早期坦克的薄皮即便被普通的榴弹或是榴霰弹命中,也往往会落得一个车毁人亡的下场;面对碉堡,早期坦克装备的40-75mm火炮也往往不能有足够的火力摧毁一些较为坚固的工事掩体。

面对空中打击的威胁,坦克上为什么不装防空导弹?

正因如此,在坦克上集成更高效的观瞄指挥火控系统,提高武器系统的作战效率,提升坦克的战场生存能力,提升坦克的战场机动性,便成为了坦克发展史上一个永恒的优化问题。当然,我们在评价今天的坦克时,依旧遵循着类似的基本评判标准。

面对空中打击的威胁,坦克上为什么不装防空导弹?

↑单炮塔坦克能够最大程度上集成和简化坦克的指挥、配合体系,并且炮塔上安装的潜望镜和观察窗也能提供比早期大铁盒坦克好得多的视野和战场感知能力。起码车长不再需要在发动机的嘈杂声和战场的枪炮声中,指挥两组炮手和5名机枪手,攻击来自3个不同方向的目标了。

同样,单炮塔的设计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有限的装甲质量分配到最易遭受打击的车体、炮塔正面上,提升坦克的战场生存能力。

同时,单炮塔坦克更紧凑的设计也有利于减小车辆体积、减轻车重,从而能留出更多重量给武器、装甲等子系统。

从早期坦克设计思路变革看现代坦克集成防空导弹的意义与效能

说了这么多,也是时候把话题回到坦克集成防空导弹的问题上了。

面对空中打击的威胁,坦克上为什么不装防空导弹?

↑其实并不是没有在坦克上集成防空导弹的例子,朝鲜的一些天马号坦克和最新的先军915坦克,都在炮塔顶部后方的平台上装备了肩扛防空导弹。(当然还有反坦克导弹、榴弹发射器等杂七杂八的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朝语中号(호)和虎(호)是同一个字,但这里的虎实际上是单词“호랑이”(老虎)的首字符。因此一些资料称其为天马虎坦克是不正确的。依照朝语,正确的名称应当是天马号坦克。


但是这么做的,放眼全世界也只有朝鲜一家。其他国家的主战坦克,最多也就是在车长舱口处安装一挺12.7mm或是14.5mm机枪。

面对空中打击的威胁,坦克上为什么不装防空导弹?

↑关于在坦克上集成肩扛防空导弹,有一点不能忽视。防空导弹毕竟还是和无制导的RPG有所区别的,即便是结构大大简化的肩扛式防空导弹,也会配有一套完整的观瞄、火控系统,以完成导弹锁定、发射、追踪的全套动作。

面对空中打击的威胁,坦克上为什么不装防空导弹?

↑在先军915型坦克上安装的双联装防空导弹发射装置,明显是装有光学瞄具以及连接车内的电缆的。但由于资料短缺,尚不清楚这款导弹能否在车内遥控瞄准发射。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款防空导弹并不能得到良好的防护。而且即便这是一款可以遥控发射的导弹系统,在纷繁错乱的战场环境中,因各种原因受损导致无法使用的可能性是大大存在的。而且先军915仅有三人车组,在本就闭塞的坦克内部空间里,除了要操作主炮,还要照顾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榴弹发射器,想必这样过于冗余繁杂的武器配置会在实战中大大地拉低坦克整车的作战效率。

而且这样一个突兀的、至少有上百公斤重的防空导弹系统会不会影响坦克的观瞄系统、会不会导致坦克在战场上被敌军发现的概率增加、会不会给坦克增加过多重量,穿甲哥持非常悲观的态度。

面对空中打击的威胁,坦克上为什么不装防空导弹?

↑在更早的天马216号坦克上,就只有明显是需要成员出舱进行手动操作的、没有火控观瞄设备的防空导弹。而显然这样的设计并不会为坦克的作战能力和战场生存能力做出什么正面的贡献,我们不妨设想一下这套防空导弹使用时的场景:

车组成员发现敌方直升机后,车长打开头顶的舱盖,冒着战场上横飞的弹雨,试图爬到坦克炮塔后操作防空导弹。车长同志不幸被弹片击中,卒。

即便车长能成功爬到防空导弹的操作位上,所耗费的时间也足以让敌方直升机发射反坦克导弹。坦克被反坦克导弹击中,坦克是否被击毁不好说,但车长还在车外,卒。

即便车长能够抢在敌方直升机之前发射导弹,目前肩扛式防空导弹的最大射程只有6-9km,而且导弹能打出这样的射程还是在目标不作剧烈规避机动的情况下。面对射程超过10km的诸如AGM-114地狱火的重型直升机反坦克导弹,依旧是被敌方武直单方面吊打的结果。

面对空中打击的威胁,坦克上为什么不装防空导弹?

而且随着制导弹药技术的发展,突防进行凌空轰炸再也不是固定翼飞机空袭的唯一选择。他们可以远在肩扛式防空导弹的射程外,向坦克投掷致命而精确的弹药。

面对空中打击的威胁,坦克上为什么不装防空导弹?

↑之所以其他国家都没有在坦克上装防空导弹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实际上是一种“退化”的行为——试图往坦克上安装防空导弹、乃至更多功能繁杂的子系统,本质上就是希望坦克成为一个什么都能应付、什么都能打的万能战争机器。而正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样,这种思路早在一百年前坦克诞生之初就被证明是错误且不成熟的。

给坦克装上防空导弹,无异于再次让它成为那个一百年前一个装着两门火炮、数挺机枪的索姆河怪物,让成员操作武器系统的时候手忙脚乱、难以配合。

关于坦克面临的“空中威胁”问题

面对空中打击的威胁,坦克上为什么不装防空导弹?

↑一场战争绝不是单挑,更不是一物降一物的斗兽棋,而是一场充满了智慧哲学的“群架”,是双方军队整体作战体系的较量。坦克作为这个庞大体系中的一员,在战场上要扮演好其机动兵器的角色,实际上是需要其他兵种的配合,乃至背后整个作战体系的支撑的。

而且现代军队所装备的坦克并不是一款无敌的装备,而是一款在其他装备的配合下,能够灵活机动、有效突破敌方防御的装备。我们不能奢求坦克去对付所有类型的目标,过分夸大它的角色和作用;也不能因为坦克能被某些武器击毁,就简单地否定了它在整个陆军作战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面对空中打击的威胁,坦克上为什么不装防空导弹?

↑一辆坦克并不是无坚不摧的,也不是坚不可摧的。但当数十辆甚至上百辆坦克,在己方步兵、陆航、火炮、航空兵等的支持下,有组织地集中在宽度只有一两公里的战线上进行突破,那么这股钢铁洪流就是势不可挡的。

面对空中打击的威胁,坦克上为什么不装防空导弹?

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装甲兵在联军接连不断的空袭中折戟沉沙,也给了人们一种空中打击是坦克的克星的看法。但事实上,这不仅证明敌方空中力量对于己方坦克是巨大的威胁,反之还证明了己方空军的掩护和信息体系的支持,是己方装甲部队作战效能的倍增器。

(当然,美军坦克比伊军坦克更加先进,这一点也是不可忽视的)

面对空中打击的威胁,坦克上为什么不装防空导弹?

↑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伊拉克坦克在运输、机动、集结的途中,便一直处在联军完备侦察体系的监视下,甚至在运输和行军的路上就已经因遭受联军空袭而损失殆尽。

即便有伊拉克坦克能够成建制地顺利到达预定进攻/防御阵地,其阵地位置也会迅速被联军的侦察手段发现,进而很快遭受联军炮兵、航空兵的打击,或是遭到联军装甲兵有组织的突袭。

面对空中打击的威胁,坦克上为什么不装防空导弹?

↑但反观联军的装甲兵,由于战场的制空权已经牢牢把握在联军手中,他们不需要提心吊胆地提防敌军的反炮击或是空袭,甚至不需要担心自己的集结、行军等动向被敌方侦察手段发现。

而反之,在联军强大战场侦察手段和通信手段的加持下,他们的装甲兵对伊军目标的位置和动向一清二楚,对敌军目标打击行动的规划和实施,也要比伊军来得容易得多。

面对空中打击的威胁,坦克上为什么不装防空导弹?

↑简单来说,联军之所以能打出一边倒的战损比,不仅是因为联军坦克的性能更先进,更是因为联军的空军和空防部队已经牢牢掌握了制空权。这让美军地面部队无需担心伊拉克空军的侦察和突袭,又能从空中予缺乏制空权的伊拉克地面部队以致命的打击。

我们不难想象,即便当时的每辆伊拉克坦克上都装一部肩扛式防空导弹发射装置,面对飞得高、飞得快的联军固定翼飞机的空袭,也不会对整个战局的态势产生什么影响。

面对空中打击的威胁,坦克上为什么不装防空导弹?

↑所以综上所述,问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给坦克装上防空导弹,既没有必要,也是十分低效的思路和做法。防空的事,还是交给专业人士来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