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如何給酒局開個好頭?酒桌“頭兩杯酒”最能體現修養

如何給酒局開個好頭?酒桌“頭兩杯酒”最能體現修養


古人以酒成禮,大都用於祭祀先祖,拜祭神靈祈求風調雨順,後來進入人際交往之中,古代飲酒的禮儀約有四步:拜、祭、啐、卒爵。

  • 第一步作出拜的動作,表示敬意;
  • 第二步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祭謝大地生養之德;
  • 第三步嚐嚐酒味加以評價;
  • 第四步一飲而盡。


古人講究禮節是為了顯示自己的修養和對賓客的尊敬。在現代的酒局上自然不需要如古人那般繁瑣,那麼在一些正式的場合,怎樣才能體現出自己的禮貌和修養呢?

如何給酒局開個好頭?酒桌“頭兩杯酒”最能體現修養


小編今天給大家分享就是這方面的知識。

第一杯酒怎麼喝?


第一杯酒非常重要,就好像是一場表演的開場,一個好的開場自然能夠吸引觀眾,後面的演出效果也不會太差,往往酒桌上的第一杯酒往往能為整場宴會定下基調,開頭歡快輕鬆,接下來氛圍也會輕鬆愉快,如果開頭不順暢,後面的氣氛就不大容易調動非常容易冷場,如果把握不要時機,很容易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那麼第一杯酒如何喝呢?

  • 如果參加商務宴會宴會,第一杯酒一般都是由主人舉杯,
  • 如果是在家宴上一般由晚輩向長輩敬酒,
  • 朋友間的歡宴一般由年長者先行舉杯,或組織者召集者先舉杯。


假如需要我們飲第一杯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言辭,

  • 第一杯酒的祝酒詞要飽含祝福,為後面的氛圍打下基礎,甚至營造出一個“杯莫停”的氣氛。
  • 第一杯酒是後面的基礎,即使不想拼酒,也要努力為後面歡快的氣氛打下基礎。
  • 因此,第一杯酒,要區別不同情況,以禮待之。


如何給酒局開個好頭?酒桌“頭兩杯酒”最能體現修養


商務宴請飲用第一杯酒的時候,要把握分寸,這杯酒既要自己大方得體,還要讓客人緩解拘束,喝的盡興。說話的時候要有大家風範,始終要把氣氛引導向一個愉快舒適的氛圍,祝酒時既要熱情有度,又不能與來賓拼酒,以免造成來賓的反感,影響之後的正式會談。

  • 如果是家宴、喜宴、慶典等,第一杯酒雖然不必如商務宴會上那般小心謹慎,但同樣必須體現自己的盛情及對來賓歡迎。
  • 如果是友人小酌,則大可不必拘泥於形式,越是實在、貼切,越能讓人倍感親切,也越能讓別人開懷暢飲。


老酒友經常會說“千言萬語融於酒,千杯百盞看開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杯酒怎麼喝?


一般來說宴會的第二杯酒是在主人敬酒後由主賓來舉杯,作為禮儀性的回敬,然後宴會便進入敬酒階段。

  • 如果是商務場合,第二杯酒更要融入深情。合作會以談情為先,酒品如人品,情通事就通。如果能通過自己的深情觸動對方,那麼,一些問題和爭論也會迎刃而解。

  • 假如是朋友小聚或者家宴,第二杯酒酒沒有那麼講究了,只要第一杯酒表達得體有一個好的氛圍,那麼剩下的事情自然就會水到渠成了。


如何給酒局開個好頭?酒桌“頭兩杯酒”最能體現修養


小談三杯酒


一般在正式的商務場合會有第三杯酒這個說法,宴會上的前三杯酒是非常能體現一個人的素養和修養的,那麼這個規矩是從什麼時候流傳下來的呢?

這個規矩來源於古代的科舉考試:文人飲三進三場連中三元,想必是有臨別飲酒送行與祝福高中之意。但這樣的說法太有侷限性,並且起源時間也太晚。

如何給酒局開個好頭?酒桌“頭兩杯酒”最能體現修養


最有可能的起源時間,則是先秦及秦漢時期形成的儒家禮儀,《禮記·玉藻》中記載:“君子之飲酒也,受一爵而色灑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禮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三爵之禮”,就是說,正人君子飲酒,三爵而止,飲過三爵,就該自覺放下杯子,退出酒筵。所謂三爵,指的是適量,量足為止。小編覺得這和今天的三杯酒大概是一個道理吧!

無論是正式場合還是私人聚會,一個人的修養不僅僅是三杯酒能夠看透的,還是需要長時間的接觸和合作才能瞭解的。

最後祝願各位酒友不僅有美酒相伴,更重要的是有一個交心的酒友,但是還是要提醒大家:適量飲酒,健康生活!

如何給酒局開個好頭?酒桌“頭兩杯酒”最能體現修養

如何給酒局開個好頭?酒桌“頭兩杯酒”最能體現修養

如何給酒局開個好頭?酒桌“頭兩杯酒”最能體現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