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鍋包肉:東北菜中的異類

富二代 要學廚

鍋包肉:東北菜中的異類

說道鍋包肉,必須要提及被稱為“濱江膳祖”的創始人鄭興文。

鄭家祖籍遼寧建昌縣人,正藍旗,除了血統正,父親鄭明泉還是當年北京很有實力的茶商。鄭興文從小跟隨父親走南闖北,嚐遍各地美食,小小年紀已是京城著名的吃貨。

從吃到做,是吃貨的宿命,鄭興文長大後,就提出要學廚,當爹的自然不幹,兒子也不幹了,最終胳膊扭過了大腿,要幹就好好幹,鄭興文被老爸送到和珅家的恭王府學廚,起點那是相當的高。

第一次創業

以和珅的身家,恭王府伙食絕對不比皇上吃的含糊。

經過幾年磨礪,鄭興文出徒後,開始創業。最初在東華門大街開了一家只有四張桌子的小館——“真味居”,因技藝超群,生意紅火,京城名流接踵而至,但樹大招風,不幸得罪了大太監“小德張”。百般賠禮道歉無效,“小德張”以嚴苛的城市管理為準繩,堅決打擊了無照經營的小販鄭興文,鄭興文被勒令停業,第一次創業失敗。

鍋包肉:東北菜中的異類

1906年,鍋包肉創始人鄭興文(右三)全家福。 這一年,真味居關張。

闖關東

“真味居”關張後,鄭興文賦閒在家,平日結交的官場人脈給鄭興文提供了一個信息,朝廷打算在哈爾濱設立“濱江關道衙門”,正缺廚師!鄭興文在1907年5月15日帶著14名廚師來到哈爾濱,開始了他的官廚生涯。

鍋包肉:東北菜中的異類

鄭家第四代傳人鄭樹國和“濱江祖膳”牌匾

隨著中東鐵路擴張,國內外貿易頻繁,1907年9月,坐落在哈爾濱的“濱江關道衙門”正式建成。關道衙門俗稱道臺府,是當時哈爾濱的最高行政機關,負責鐵路交涉事宜和督徵關稅。

道臺府和洋人接觸頻繁,接待自然少不了中西餐,1908年施肇基任道臺時,要求一日三餐必須準備中、西兩種飯菜,以備其選擇。於是,鄭興文又到中東鐵路公司旅館學習了西餐,自此,鄭興文成了哈爾濱最早的中西餐廚師。

“鍋包肉”的創世紀

鄭興文有一道“焦炒肉條”的拿手菜,但外國客人並不適應北方菜的鹹濃口味,於是,鄭興文嘗試把爆炒後的裡脊片淋上糖醋汁,果然大受歡迎。這道菜原本起名“鍋爆肉”,但外國人常常把“爆”這個讀成“包”,於是慢慢就成了”鍋包肉“。

“濱江膳祖”一舉成名

1911年清政府撥款10萬兩白銀在奉天(今瀋陽)召開有12國代表出席的萬國鼠疫研究會,當年的道臺施肇基,這時已升成了外交部長(外務部大臣),他欽點鄭興文做大會總廚。

鄭興文不負眾望,設計了中、西菜式340個品種,其中中式菜200種、西式菜140種。20多天的會議輪流供應不重複,只有“鍋包肉”每餐必備。

鍋包肉:東北菜中的異類

“熘汁”鍋包肉

但由於會議開餐時間不定,而剛做出的鍋包肉不易久放,於是,鄭興文又對“鍋包肉”進行了改良,把原來“烹汁”改為“熘汁”,不僅久放口感不變還更加鮮豔。“鍋包肉”被與會者譽為“中國第一美食”!清政府高興了,最終,在這樣的國際大會上,獎了鄭興文“濱江膳祖”的匾牌。

有了這塊官方認證的金字招牌,從此,“鍋包肉”名滿天下。

三派鬥法,誰是名門正宗

哈爾濱的鍋包肉用糖醋汁,瀋陽用番茄汁,赤峰則是鹹鮮口,各自都說自己正宗,各地粉絲都維護本派利益,把別地的口味比喻成十惡不赦。

鍋包肉:東北菜中的異類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認真,好吃是硬道理,無論酸甜還是鹹鮮,能被一方人廣為接受,就說明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甚至用果醬果汁調味,亦或是用雞鴨肉片,甚至杏鮑菇片代替裡脊肉,只要好吃,有什麼不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