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福清千年古驛道、古建築,將要修復重現古時風貌

福清千年古驛道、古建築,將要修復重現古時風貌

壹福清

官方新聞平臺,每天推送福清最權威信息。

有1200年曆史的福清一都鎮至今保留著兩條古驛道,修復古驛道及驛道上的古建築,挖掘鄉愁記憶,得以重塑失落的鄉村文化。

古驛道與古街

近日,在福清一都鎮龍嶼古街修復工地,一根根粗大的木條,整整齊齊地碼在地上。“別小看這些木料,大部分是清代的老木料,這都是從舊街拆遷改造中收來的。” 福清民間收藏修復專家陳修俊近日對記者說,古街改造要修舊如舊,沒有這些老木料,就修復不出古街的文化風貌。

“每一塊石頭每一寸土地,都深藏著當地人的無限留戀和記憶。”一都鎮書記林雪楓說,古街是鄉愁文化的最好承載點,應還原其獨特的味道。

一都古鎮有1200年曆史,鎮內分佈著許多宋元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古橋。作為永泰、福清、福州、莆田四地往來的交通要道,一都至今還保留著兩條古驛道。一條是永福驛道,曾是永泰通往福州、福清唯一的官方驛道;另一條是莆福古道,又稱“十八踏”,是莆田學子進京趕考的重要通道。其中,永福驛道有兩條古街,一條位於一都村,俗稱“龍嶼古街”,另一條位於東山村,俗稱“大招古街”。

福清千年古驿道、古建筑,将要修复重现古时风貌

資料圖

龍嶼古街長約200米,保存較為完好。街巷用石板鋪砌,兩側房屋均為上下兩層,其門窗、門檻、柱樑、“美人靠”靠椅等因年久遠,呈現栗色,給人懷舊之感。這裡曾是唐宋元明時期的一個商品集散地,現在還保存著民國初期街市的風貌。

龍嶼古街中段有一個小巷。穿過小巷就看到一座古老的石橋,當地人都叫它“馬齒”,學名石蹬橋。該橋經過400多年風雨滄桑和洪水衝擊,依舊牢固。驛道沿途散落著歐陽修題刻、狀元厝以及古橋、古街、古寺、石刻等諸多遺蹟。

福清千年古驿道、古建筑,将要修复重现古时风貌

“這幾年一都鎮逐步修復古驛道及驛道上的古建築,以打造‘山地慢城’為目標,利用枇杷文化季,推進全域旅遊,將古驛道與東關寨、狀元厝、後溪漂流等串聯起來,全面提升一都旅遊產業的文化內涵。”林雪楓說。

福清千年古驿道、古建筑,将要修复重现古时风貌

重建明式長亭

當年古驛道往返的旅客中,除了學子,更多的是謀生的工匠和商人。有將魚鮮海產品、龍眼鮮果販賣到福州的,也有將木炭、鋤頭柄等山貨土產挑到莆田大洋或者福州交易的,更有前往大洋或者福州走親訪友的,天長日久,好多石蹬道上的石板都磨出一道道深溝。

古驛道在溪邊蜿蜒向前,旁邊是數百畝的百香果園和臍橙園。有一座清代玉靈宮,對面是一座22米長的明式長亭。再往前200米,是另一座28米長的明式長亭。“天下傷心處,勞芳送客亭。”亭,和“停”字同音,古時,人們要是離別或者遠行,親朋好友都會自發來到郊外的長亭為他送行。

福清千年古驿道、古建筑,将要修复重现古时风貌

“這兩座長亭全部是用老物件重建。”陳修俊告訴記者。

陳修俊是福清陽下街道作坊村村民,30年來,他收集了包括石臼、瓷器、陶器、木器、服飾、眠床在內的十幾萬件各種民俗藏品,密密麻麻地堆積在幾個倉庫中。

農村農舍改建、城市舊城改造,很多舊傢俱、舊物件被當廢品處理掉。而這些“廢品”在陳修俊眼裡都是寶貝,他都想辦法收購來。一都古鎮古驛道修復中,他捐贈的老物件起了大作用,建了兩座長亭、一座長廊、兩個四角亭。“古驛道要有古味,沒有這些老物件就少了靈魂。”他說。

長亭造型古樸,亭上有仙童、鳥獸及花卉圖案,十分雅緻。87歲的李記蘭在長亭裡曬太陽。去年修復長亭以後,夏天納涼,冬天曬太陽,這裡成了村民們愛去的地方。

眼下正是百香果和臍橙採摘時節,村民忙著包裝打包百香果,有遊客慕名前來觀光采摘。李記蘭坐在家門口的長亭,看著來來往往的客人,高興地說:“來玩的人越來越多,村裡熱鬧了。”

古廊橋的新生

在一都鎮王坑村,一座廊橋靜靜地俯臥在小溪上,橋的兩頭各接著一條寬不過1.5米的雜石小道,這是永泰南下福清、興化的古驛道,自唐代開始歷時千年。

橋面兩側的四條青石板刻滿蒼勁拙樸的字體,內容為“東林院賜紫僧洪亮,抽舍禪財造橋二間,為所生父母用資生界,並及自身增延法算,冀憑不朽之功,用作當來之果,時元祐年辛未歲十二月辛丑題記”。

據傳,北宋年間,一位母親為救跌落橋下的兒子,不幸身亡。孩子長大後落髮為僧,法號洪亮,修成正果後,宋哲宗趙煦賜他紫袍加身。他受封回寺後主持興修了這座廊橋。後人為了紀念這段“孝道”佳話,在橋頭左上方的山崖上鐫刻上“梅巖”兩字,以梅的傲骨激勵世人不畏艱險、百折不撓,右側種下“母子榕”兩株,寓意母子情深孝心可敬。

“古驛道建築修復中,這座廊橋難度最大。”陳修俊對記者談到,當時,廊橋只剩下溪面上的石板,古長廊的構件難以尋到,鎮領導便找到了他。

“當時永泰修路,要拆掉一個長廊,我得到消息,立刻趕過去收購。我親自將廊橋一個部件一個部件編號、拍照,再組織工人拆卸。”陳修俊說。

在一都異地重建古廊橋,依舊還原當時的工藝,木製純手工,沒用一根鐵釘。看到廊橋恢復原貌,陳修俊非常激動:“它有了生命,不再是倉庫裡堆放的物件。當它在講述古驛道故事時,這座橋也獲得了重生。”

高崖、流水、行雲、蒼榕,千年古廊橋塵埃落盡,它帶著遊客穿越千年,進入文化之旅,追尋一個關於親情、關於孝親的故事。

打造“山地慢城”

福清千年古驿道、古建筑,将要修复重现古时风貌

旅遊重塑了失落的鄉村文化。

如何將古街、古橋、古驛道、古建築等一顆顆散落的明珠串成鏈?一都鎮專門邀請南京大學城市規劃學院,共同編制完成全域旅遊規劃,以“山地慢城·天下逸都”為發展定位,力求將一都鎮打造成山地慢城特色小鎮。

福清千年古驿道、古建筑,将要修复重现古时风貌

站在東山村唐代古驛道的石橋上,眼前綠意蔥蘢,流水潺潺,白鷺紛飛。山林美景與古驛道、古街相結合,成為一都鎮向山外遊客亮出的新名片。大招市古街,由東山村引入社會資本和市場化運行機制,正在打造唐驛大招藝術村。目前,唐驛大招藝術村已入駐“老張四維空間”以及福州大學人居環境研究所實訓基地等機構,不斷吸引知名藝術家進駐,今後將成為舉辦藝術展覽、吸引深度遊客源的新場所。

“一都鎮以人文古蹟作為旅遊線路,依託東關寨、古榕聽濤、古街古橋、古驛道等元素,發展以鄉村民俗文化為特色的旅遊業。”林雪楓說。

目前,“慢城生活”主題類旅遊文創設計,以一年一度的枇杷旅遊文化節為代表的“節節有戲”系列旅遊文化節的文創項目帶動,形成東關寨民俗文化節、慢城一都音樂節、漂流季文化節等多場人氣活動,引爆了鄉村旅遊市場。

去年首屆福清市東關寨鄉村文化旅遊節,舉辦摺子戲等地方特色文藝節目展演、“舌尖上的一都”傳統美食展等活動,當天吸引1萬多人次遊客參加,全程網絡直播的在線觀看人數則達7.8萬人次。

福清千年古驿道、古建筑,将要修复重现古时风貌

■《習近平在福州》採訪實錄在我市持續引發熱烈反響

■習近平在福州(六)丨“近平同志提出要‘進萬家門,知萬家情, 解萬家憂,辦萬家事’”

■福清市發佈道路交通安全數據,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 這一次,福清向世界問好!

福清千年古驿道、古建筑,将要修复重现古时风貌
福清千年古驿道、古建筑,将要修复重现古时风貌

來源/福建日報

供圖/福清市一都鎮、福清市影像中心

福清市融媒體矩陣

福清千年古驿道、古建筑,将要修复重现古时风貌

新聞熱線0591-85156500(工作日)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新浪微博@壹福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