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教師職稱會不會在2020年前取消現有評審制度,改為自然晉升?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2020年前,教師職稱的現有評審制度既不會取消,也不會大範圍實現自然晉升,但肯定會讓更多的教師從中受益,評審也會越來越人性化。

職稱設立的初衷並沒有實現

教師職稱會不會在2020年前取消現有評審制度,改為自然晉升?


教師職稱設立的初衷,原本是為了激勵教師從教,提高了教師之間的競爭力,保證有經驗有能力的教師獲得更高的收入。但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職稱起到的作用恰恰與之相反,反而成了不少老師心目中的“痛”,對此怨聲載道、吐槽不斷。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級職稱與初級職稱的工資待遇相差越來越多,甚至相差2倍以上,而高級職稱的數量又非常有限,即便是教師評上了高級職稱,也不得不等待崗位空出來以後才能兌現待遇,有些教師甚至因為個別標準,甚至一輩子都沒辦法評上高級職稱。教師職稱制度的改革已經勢在必行。

教師職稱現在的設置情況如下:從正高級職稱到員級5個等級,依次為正高級教師、高級教師、一級教師、二級教師、三級教師,與職稱的正高、副高、中級、助理、員級一一相對應。不過,在剛開始設立的教師職稱中,不僅中小學教師是分開設立的,中小學教師還不設置正高級職稱。不過,從2016年開始,北京市啟動改革,這才就此打破已經實施了30年的教師職稱制度。

教師職稱會不會在2020年前取消現有評審制度,改為自然晉升?


教師職稱改革究竟走向何方?

就目前來看,教師職稱現有的評審制度只會越來越完善,並不是取消,而職稱自然晉升在一些地方已經有了試點,想要在2020年全面實施也並不現實。以山東為例,在一些地方的農村地區已經開始小範圍試點,在農村學校工作滿10年,就可以自動晉升中級職稱,滿15年則可以晉升高級職稱,滿20年工作經驗晉升正高級職稱。

對於職稱現有的評審制度,大部分老師並不滿意,雖然修修補補,已經在原有的基礎之上有了較大的改進,但老師們更希望就此索性取消現有的評審制度,按照年限直接自然晉升職稱。如果這種願望實現,對於老師們來說自然是好事一件,但對於教師整體隊伍卻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教師職稱會不會在2020年前取消現有評審制度,改為自然晉升?


現有職稱制度已經實施了30多年,固然有許多不合理之處,但也有許多可取之處。一旦直接取消現有評審制度,教師之間良性的競爭氛圍有可能直接面臨瓦解,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也就無從談起。沒有一定的評審制度,按照年限自然晉升職稱以後,教師也就不用千辛萬苦追求榮譽和教學成績,混天度日不出事等著職稱晉升就可以了,久而久之,教師群體水平下降,學生成績也就無從談起。

如何才能讓教師職稱制度發揮正面作用?

一是競聘過程公開透明。除了職稱數量有限以外,職稱的競聘過程也是讓教師們吐槽最多的地方。不少地方的評定過程不透明不公開,決定權甚至只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裡,最終出現有能力有經驗的教師反而不如有關係的教師,長此以往,教師們便不再安心於教學,反而天天研究者該如何送禮找關係了。所以,教師職稱仍然要定期競聘,過程要公開公正,真正實現能者上庸者下。

教師職稱會不會在2020年前取消現有評審制度,改為自然晉升?


二是教師職稱不再實行終身制。在去年職稱制度改革之前,教師職稱實行終身制,甚至出現有些教師臨近退休突擊評高級職稱,以圖享受相應的待遇。不過,這種情況今後不再會出現了。

三是照顧農村及偏遠地區教師。

每年都會有許多農村教師辭職轉行,或者找關係調到縣城學校,職稱評定就是其中比較的因素之一。因此,給這些地區學校增加一定的職稱名額,充分考慮職稱自動晉升的必要性。

教師,已經從當年的“臭老九”成了人人羨慕的工作,教師待遇也有了較大的提升,但職稱始終是一道門檻,也是不少教師心中的“痛”。如今,教師職稱評審制度日趨完善,在不久的將來,職稱自然晉升或將成為主流,教師將不再為職稱所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