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战国策》中的陈轸:洞察先机,据实而论,策士之巧,无以加矣

​战国纵横家人数众多,除了苏秦、张仪为其中翘楚外,其他纵横策士也极为活跃,例如张仪的政敌陈轸。


陈轸,夏人也,习于三晋之事。以《战国策》的记载来看,陈轸曾侍奉秦国、楚国、魏国及齐国。他游说的方法,并不像张仪、苏秦那般大开大合,而且有关陈轸的记载应该也是较接近史实的。

《战国策》中的陈轸:洞察先机,据实而论,策士之巧,无以加矣

陈轸绣像

《齐助楚攻秦》——“失败”的陈轸

《战国策》中涉及陈轸的文章约有十九篇,除了《齐助楚攻秦》中他与张仪交锋败下阵来,其余不论与张仪还是公孙衍交锋,大抵皆是成功的。

皮日休曾评论《齐助楚攻秦》中的陈轸:“存此免彼,得彼失此……陈轸之游说,伪也……不害则败,不争则失,不伪则乱”。

事实上,皮日休是在论说对弈时的技巧,但他将之类比为策士之运用权谋,却正好可以解释陈轸此次为何会败给张仪。

《战国策》中的陈轸:洞察先机,据实而论,策士之巧,无以加矣

张仪剧照

追本溯源,陈轸的“不害”、“不伪”之言,面对张仪的巧诈不实,再加上楚怀王不理智的性格,当然只能失败。

况且在《战国策》这一段记载中,陈轸显现的是一位“领导”的形象,他以说教的口吻来劝说楚怀王采纳他的意见,这并没有考虑到听者的感受。

例如,陈轸明知楚怀王贪利,仍旧劝其割城弃利,自然很难游说成功,即便陈轸在整件事情的分析和预测上,理智得宛如先知一般,也无法阻止他必然的失败。

《战国策》中的陈轸:洞察先机,据实而论,策士之巧,无以加矣

楚怀王剧照

在楚国众小人的陪衬下,陈轸这位外来的说客,竟然比楚国所有的臣子都忠心。只可惜楚怀王利欲熏心,在这种背景下,陈轸的忠言显然失去了分量。换言之,陈轸鞭辟入里的分析,仍旧比不过张仪的“天花乱坠”。

陈轸的游说,不同于张仪的“以狡诈取胜”,他剖析事实,力图用一片忠诚打动人心,所以正如《容斋随笔》中的记载:“当如陈轸……转祸为福,含辞从容”,笔者以为陈轸才是游说之士中的翘楚。

《张仪又恶陈轸于楚王》——强势反击的陈轸

陈轸并非如苏秦那样特定忠于哪一国,从他侍秦、楚、魏、齐的经历来看,不管他在哪一国,都能竭尽其智地事其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亦是忠诚的表现。在这些国家中,陈轸和秦国、楚国的关系最为密切。

《战国策》中的陈轸:洞察先机,据实而论,策士之巧,无以加矣

陈轸剧照

陈轸在秦国时,屡次遭到张仪陷害。张仪到秦国之前,田莘就先举出“美女破舌、美男破老”的例子告诫秦惠王,不要听信张仪恶意中伤陈轸的言论。

田莘将张仪比作荀息——替晋献公献美人计和美男计,分别让虢国的忠臣舟之侨和虞国的忠臣宫之奇挂冠求去,虢国和虞国也因此被灭。

等到张仪来到秦国,果然屡屡诽谤陈轸不忠于秦国。秦惠王刚开始还不听他的,但长此以往也产生了“曾参杀人”、“三人成虎”的效果。

由此可见,张仪到秦国之后,影响了秦惠王对陈轸的信任。笔者以《战国策》中《张仪又恶陈轸于楚王》一文来进行说明。

《战国策》中的陈轸:洞察先机,据实而论,策士之巧,无以加矣

晋献公剧照

此文采用“立破法”来产生戏剧张力,因此有一种针锋相对的气势。在这篇文章中,秦惠王只是个配角,张仪和陈轸则是两个对立冲突的角色。

陈轸为正面,张仪是反面。文章用张仪的奸诈凸显陈轸的临危不惧、沉着应对、强势反击。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陈轸的自信。

陈轸以“孝己(武丁之长子)”、“子胥(伍子胥)”暗示自己是孝子、忠臣,以“卖仆妾不出里巷而取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里者,善妇也”为比喻,向秦惠王暗示自己即便被秦国弃用,还能得到楚国重用,因为自己是良才。

《战国策》中的陈轸:洞察先机,据实而论,策士之巧,无以加矣

伍子胥剧照

《张仪又恶陈轸于楚王》一文感情充沛,真挚而激越,文中的陈轸忠实地表现出“良禽择木而栖”的心态,与儒家“忠君”的思想截然不同。

《陈轸去楚之秦》——“策士之巧,无以加矣”的陈轸

《陈轸去楚之秦》也采用了类似“立破”的章法。陈轸以“楚人有两妻”的故事,暗喻自己如同那位个性刚烈、忠守贞洁的长妻,并且为了证明自己对秦国的忠诚,他才更要顺着张仪的污蔑到楚国去,让楚国证明他才是忠臣良才。

陈轸侍秦则忠秦,侍楚则忠楚。楚怀王不听陈轸的忠言与齐国绝交之后,齐国举兵伐楚,陈轸为楚国出谋划策,他认为该与齐国、秦国讲和。

此时,陈轸以楚国臣子的身份出使到秦国,秦王的态度极其和蔼,以“子秦人也”拉拢陈轸,和他套近乎,希望陈轸在“或谓救之便,或谓救之不便”间,能不能“忠为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

《战国策》中的陈轸:洞察先机,据实而论,策士之巧,无以加矣

陈轸剧照

秦王表现出他的懊悔——误信张仪之词,让陈轸离开秦国服侍楚国,结果最终才发现陈轸是位忠臣。

陈轸以“吴人楚官”的故事来表明,今天来“将为王吴吟”,他再以“两虎诤人而斗”的寓言,劝秦王只需“坐山观虎斗”就可以了。

陈轸的计策,看似是忠秦不忠楚,但仔细想想,陈轸此行的目的为何?是为媾和,他的核心目的在避免秦国趁机联合齐国攻楚。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陈轸此计,既是秦国之“上计”,亦是楚国之“上计”。

正所谓“策士之巧,无以加矣”,陈轸的“双虎之喻”,实在是巧妙至极。

《战国策》中的陈轸:洞察先机,据实而论,策士之巧,无以加矣

陈轸剧照

陈轸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来劝说君主,为其出谋划策。他的寓言故事之量,为策士之首。陈轸经常以浅显易懂的故事,将微妙的利害关系阐述得入情入理。

从《战国策》诸文来看,陈轸具有冷静理智、尽忠职守、据实而论、以及善于以寓言舌辩的特点。事实上,最重要的一点是:与其他的纵横策士相比,陈轸的胜出之处,在于“洞察先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