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北周武帝宇文邕有什么功绩?与隋文帝相比如何?

黑曼巴108774971


宇文邕,字祢罗突,北周太祖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北周王朝的第三代皇帝。

计杀宇文护

公元556年,宇文泰病逝,因为他的儿子们年纪都还比较小,于是将国家权力给了他的兄弟宇文护。也在同一年北周代西魏而立,宇文泰嫡子宇文觉成为北周第一任皇帝,是为北周闵帝,但是国家大权仍掌握在宇文护手中,他对于巩固北周政权有很大的功劳,但功不抵过。不久他废杀了闵帝,立宇文泰庶长子宇文毓为帝,是为明帝,560年宇文护又毒杀了明帝,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为帝,是为武帝。

宇文邕在位初期,国家大权掌握在宇文护之手,“自太祖(宇文泰)为丞相,立左右十二军,总属相府。太祖崩后,皆受护处分。凡所征发,非护书不行。护第屯兵禁卫,盛于宫阙。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护外托为相,其实王也”。宇文邕如同傀儡。但是他能忍,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宇文护进宫朝见太后,宇文邕用玉珽将其击倒在地,命令宦官何泉砍杀宇文护,但是何泉害怕,不敢下死手,卫王宇文直起先已经藏在宫中,这时候跑出来把宇文护砍死,整个过程未用一兵一卒。随后将宇文护的儿子和党羽都杀掉,同年改元建德。

内政建设

周武帝让后人最津津乐道的恐怕就是他的“灭佛”运动了。

  • 灭佛运动

北魏末期,全国有寺院三万余所,僧侣人数将近二百万,占了政府编户人数的十五分之一,这些人并不是笃信佛教,实际上是“假慕沙门,实避调役”。

因为僧侣是不用服徭役的。到了北周统治时期,其统治地区寺院万余僧侣百万。占人口比例的十分之一本来北周的统治地区经济就比较落后,人口较少,这么多人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国家收入,更加重了人民负担。

周武帝灭佛的倡议首启者是卫元嵩,他认为有德的贫人,只要向政府缴纳租调,而不必服力役;无行的富僧,除了课以外,还必须服力役。他声称这样做法,不是灭佛,而正是符合佛教“平等”的宗旨的,所以他又说:“劝行平等,非灭法;劝不平等,是灭佛法。”周武帝要灭北齐,必须富国强兵,于是“求兵于僧侣之间,取地于寺院之下”。就成了他的政策了。

建德三年(574年)五月下诏灭佛,将关、陇、梁、益、荆襄地区几百年来为僧侣地主的寺庙、土地、铜像、资产全部没收,充作伐齐的军费,把近百万的僧祉户、佛图户编入户籍,符合年龄的编入军队,补充军队的人数。“所谓自废(佛)以来,民役稍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这既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又增加军队的人数,成为北周能灭北齐的重要原因之一。灭齐之后继续执行这一政策,北齐的僧侣将近两百万人,周武帝这样做表明了他想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可惜英年早逝,但这为杨坚打下了基础。

  • 其他措施

发展府兵制,府兵制首创于北魏末年,定型是在宇文泰等人手中,在宇文邕手里继续发扬。早期的府兵不是关陇豪右,就是六州鲜卑,都不是汉人。到了周武帝时扩大了府兵的基础,开始招募均田制中的民户来补充府兵的兵源,“六户中等以上,家有三丁,选材力一人””。由于当时的北周统治区土地贫瘠,赋役较重,当政府宣传加入府兵“无他赋役”,民户纷纷入伍,这一项措施有利于民族之间的融合,也有利于北周军力的发展,到灭北齐前夕,北周府兵已达到二十万人,到隋文帝统一天下时已有五十万人,隋唐强盛原因之一和府兵制分不开,发展均田制,增加了国家税收,周武帝改原先的六个月服一次徭役为十二个月服一次,减轻了人民负担,同时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将他们转化部曲或民户,已增加国家收入。

在外交上,周武帝北与突厥和亲,娶突厥可汗的女儿为皇后,约突厥一道伐齐,南与陈朝通好,约中分中原,使陈进兵淮南牵制北齐。这些措施为他灭掉北齐,统一黄河流域打下了扎实基础。

征伐北齐

  • 第一次伐齐

公元575年(北周建德四年,北齐武平六年),周武帝发十八万大军伐齐,此战周军推进到了河阳城下(河南孟县),因齐军的坚守加上周武帝生病,只能退兵。

  • 第二次伐齐

第二年十月,北周武帝再度发十四万五千人兵伐齐,此次周武帝听取了谋臣宇文㢸和赵煚等人的意见弃攻河阳,进攻平阳(山西临汾),十月初三周兵进攻到平阳城下,十月二十七日北齐晋州刺史崔景暠开城降周,周军趁夜占领了平阳,周占领平阳为进攻晋阳打下了基础,有重大战略意义。与此同时周武帝还命齐王宇文宪向北进攻,北挺进,攻拔了洪洞(今山西洪洞北六里)、永安(今山西霍州)二城,柱国宇文盛也率步骑一万,到达了汾水关(今山西霍州北)

  • 河阳之战

此时的北齐后主高纬正在晋阳和他的爱妃冯小怜寻欢作乐,平阳之战紧急时,高纬欲回晋阳调兵救援,冯小怜“请更杀一围(围猎)”,错过了最佳救援时间。

十月十九日,高纬调集了十万大军,二十五日出发救援平阳,未到平阳已陷落。北周武帝命梁士彦率军一万守备平阳,自己带主力退向玉璧(山西稷山附近)附近。十一月初三日,齐军开始进攻平阳,梁士彦坚守待援长达一个多月,齐军因久攻不下,士气衰落。周武帝趁这个机会决定在平阳与北齐决战,十二月初六日,北周调集八万大军于平阳城下,北齐在决战之前,在平阳城南挖掘沟,东起乔山(在今山西襄汾北).西抵汾水,北齐的军队列阵于沟北面。周军在沟南面。从早晨到申时(下午三点钟到五点钟),两军“相持不决”。北齐后主左右的一批幸臣对后主说:“彼亦天子,我亦天子。彼尚能远来,我何为守堑示弱”,北齐后主听从了,下令齐军填平嚎沟南进,两军一接战,齐军东翼稍微退却,在阵上观战的冯淑妃和录穆提婆便认为已经打了败仗,怂恿北齐后主退保高梁桥,齐后主的脚跟一动,军心唤散,结果全军大溃,损折了一万多人。军资甲仗,数百里间,委弃山积。平阳之围,也自然解除。

  • 北齐灭亡

十二月十日.北周大军攻取了高壁(山西灵石)十二月十二日又攻取了介休(山西介休),十四日就包围了并州。平阳城下一战,北齐主力实际已被打垮。此后周军势如破竹,攻城略地。逃回邺城的高纬将皇位传给八岁的儿子高恒(幼主),自己准备逃往陈。建德六年(577年)正月,周军攻破邺城,高纬先一天逃往济州(山东茌平),又从济州逃往青州。被周军追兵所俘虏。北齐灭亡。

  • 夺取淮南

北周灭北齐的时候,联陈罚齐,陈大将吴明彻进取淮南,周灭齐之后,立即发兵伐陈,夺取淮南,此战生擒吴明彻,消灭陈师三万多人。建德七年(578),周武帝于征突厥的途中病逝。他的继承人很不争气,国祚旋移。

北周武帝是当时历史上一位杰出的人

。他结束了周、齐对峙的局面;为隋朝统一天下打下了良好基础。在他统治时期,北周王朝开始吸收均田上的广大汉族农民充当府兵,这样不仅大大地扩充了府兵的队伍,加强了军事力量;同时使得鲜卑族和汉族人民有了进一步融合的可能。此外,他的灭佛运动,既增加了国家的财富,也调整了人民的赋役负担。只可惜享国之日浅。


语陌泣离伤


如果没有宇文邕的一统北方,杨坚能那么快的统一南北么?

如果老天眷顾,让宇文邕多年几十年,隋朝可能不会出现吧;

而我们分析历史朝代,往往过于单一。杨坚的丰功伟绩,杨坚的统一南北,隋朝的开皇之治,恰恰是宇文邕做足了铺垫。宇文邕是一位悲情帝王,他有睿智的头脑,隐忍的性格,却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大好江山拱手送与他人。历史看似要赋予他一统天下的机会,却没有留给他足够的时间,一切都化为无能为力。

宇文邕,南北朝时期北周的第三任皇帝,543年——578年,比杨坚小两岁。556年,西魏政权实际控制者宇文泰去世后,在宇文护的帮助下,宇文泰嫡长子宇文觉称帝,建立北周,实际由宇文护把持,西魏灭亡。560年,宇文护毒死北周第二位皇帝宇文毓后,立十七岁的宇文邕为帝。

纵观北周历史,从557年建立,到581年灭亡,历时24年,历经五代帝王,而宇文邕在位18年。他深谋远虑,机智过人,杀掉权臣宇文护,使北周在宇文邕时期达到了鼎盛。

宇文邕在位期间,除掉权臣,一统北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民族等方面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对隋朝乃至后来唐朝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政治方面

1、加强皇权:铲除权臣,加强军队集权

首先,宇文邕继位后,韬光养晦,暗中积聚力量,最终于572年,借助太后,铲除宇文护及其亲信,同时削弱大冢宰职位的权力,使之成为虚职;

其次,改诸军军士为侍官,表示军队从属于皇帝和国家化。西魏时期,宇文泰建立府兵制度,军队由六大柱国管辖,领导权并不在皇帝手中,宇文邕铲除宇文护后,改府兵军士名称为“侍官”,并将领导权收归皇帝,府兵才成为名符其实的皇帝宿卫军。

2、灭佛政策

建德二年(573年),宇文邕决定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建德三年(574年)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不怕死后下地狱的威胁下诏“禁佛、道二教,经书、佛像尽毁,并令沙门、道士还俗为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各地的佛寺都被拆毁,僧人都被勒令还俗。建德六年(577年),针对继续发展的佛教实体,立即推行灭佛政策。

而宇文邕坚持全国大规模灭佛,是有一定道理的。

五胡十六国到南北朝,中原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格局,战乱不断,许多流民失所,人们饱受战乱之苦,为了拯救自己的心灵,佛教得到了迅速发展。许多人为了摆脱今生的困苦,纷纷信仰佛陀可以拯救苍生。大量的佛教建筑也开始兴建,佛徒日益增加。

而当时的佛教人数,已经多到影响国家发展了。当时,北周总人口数大约3000多万,僧尼数量在300万上下,僧尼占了十分之一,相当于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僧尼;而南朝人口约1500余万,僧尼数量也有20万左右。僧尼的不断发展壮大,严重影响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

首先,在中国古代,劳动力就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人们都去当和尚了,劳动力就减少了,国力也就衰弱了。宇文邕是要一统天下的,国力不够,谈何统一?而出家之人,又多为男子,所以,他必须让他们还俗,增加国家劳动力。

其次,劳动力的减弱,势必影响税收和国家财富,而国库的充足与否,也直接影响战争的胜与败,毕竟,战争是需要钱的。

再有,僧尼的增多,也就意味着能用来打仗的男丁的减少。人人都去当和尚了,将士就少了,没有强大的军队,怎么统一天下?

最后,这些人出家为僧尼,就是为了避免战争带来的伤害。从骨子里,这些人是反对战争。但此时的皇帝是宇文邕,这个有着一统天下的帝王,怎么会放弃战争?所以,当时僧尼的思想,跟宇文邕的政策是相悖的;

当然,宇文邕的灭佛政策,对于当时北周政权的巩固,国家的统一,有一定积极的作用,但大量佛教书籍文物、建筑的毁灭,也实为可惜,也是我们今天研究佛教的一大损失。

经济方面

1、打击士族

历代以来,世族豪强都是一根刺,想拔,又不敢拔。为何这么说,是因为这些豪强士族定有靠山,而他们的靠山,又恰恰是历代帝王想动又不能动的人。南北朝时期,土地兼并极为严重,国家大量的土地和人口都在这些士族手里。

而宇文邕注重加强皇权,势必要和这些士族抢土地。他果断,严厉,规定“正长隐五户及十丁以上,隐地三顷以上者,至死”。这一法令,可以说是从北魏孝文帝创置三长以来,对大地主荫护土地人口最严厉的一次。

2、释放奴婢

其次,宇文邕多次下诏,释放奴婢,悉免为民。这一做法,对宇文邕统一北方,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3、改革币制,统一度量衡

首先,宇文邕于561年,宣布重新铸钱,命名为布泉,质量相当于之前的五倍,与五铢钱并行。

其次,宇文邕还颁发了统一的度量衡,便利于商业交往。

军事方面

1、攻灭北齐

与北周同时存在的,还有北齐和南陈。宇文邕意在统一南北,解决乱世的局面。所以,先要统一北方,灭掉北齐。宇文邕572年铲除权臣宇文护,掌握皇权,而此时北齐的帝王是高纬。这位帝王受父亲高湛禅位,在位期间,荒淫无度,任用奸淫,诛杀贤臣,政治腐败,军事没落,整个北齐处于摇摇可危的状态。

575年和577年,宇文邕两次出兵,攻打齐国,最终,攻入邺城,灭掉北齐,统一了分裂253年的北方。

之后,杨坚夺取地位后,灭掉南陈,才统一了全国。所以说,杨坚继位后的功绩再大,也是宇文邕给他打下了结实的基础,没有宇文邕的身先士卒,杨坚岂能笑傲江湖?

民族方面

1、吐谷浑

吐谷浑,又称土浑,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的一个古代国家,是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只。576年,正值吐谷浑国内大乱,正是讨伐的大好机会,只可惜宇文邕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他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宇文赟,宇文赟率大军竟然走到半路就返回了。

2、突厥

宇文邕继位初,对待突厥的态度则是联合,就联合起来攻打北齐。然而,在攻打北齐晋阳失败时,突厥军大肆掠夺,这让宇文邕觉得突厥难以驾驭。

578年,突厥军攻打北周幽州,还杀死北周将领刘雄。于是,宇文邕决定亲征攻打突厥,无奈,在这次征战途种,宇文邕病逝。

宇文邕为帝期间,治理改革,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对当时经济的恢复、社会的安定,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或许他的功绩不如杨坚,但杨坚所有的功绩,也都依赖宇文邕打下的基础,没有宇文邕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改革,浴血奋战,灭掉北齐,杨坚统一哪能那么容易统一天下?


清蒸历史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一位较为英明的君主。特别是在南北朝这个暴君、庸主倍出的时代,宇文邕的存在就显得更加耀眼了。

宇文邕是西魏权臣宇文泰的四儿子,出生于西魏大统九年(543年)。北魏高欢当权后,孝武帝与高欢不和,投奔了占领关中的宇文泰,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宇文邕的父亲宇文泰成为西魏的实际掌权人。因孝武帝骄纵荒淫,与宇文泰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最后,宇文泰让人毒死了孝武帝,改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即西魏文帝。 宇文泰掌权期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整饬吏治,将辅政大臣分成六官,这也是后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基础,创立了最早的府兵制,宇文泰勤政爱民,大力促进农业生产。在他的治理下,西魏也日益强盛。说到宇文邕的与众不同,可以从他即位后选择韬光养晦,一举铲除权臣宇文护,还有正式亲政后在治理国家上采取的一些措施说起。

铲除权臣宇文护,正式亲政:公元556年,宇文泰去世,因为他的儿子年龄都很小。于是,他的侄子宇文护接替他的位置,执掌了大权。不久宇文护逼迫西魏恭帝退位,拥立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为帝,改国号为周。大权在握的宇文护虽不是皇帝,但却是北周权力的真正所有者。宇文觉不甘心做一个傀儡皇帝,对宇文护也多有提防,感觉不妙的宇文护,立即将宇文觉废掉了,又改立宇文泰的另一个儿子宇文毓为帝,即北周明帝。明帝天资聪颖,同样也不甘心受制于人,对独揽大权的宇文护非常不满,宇文护见难以控制明帝,就暗中下毒,将明帝毒死。有过两次教训的宇文护,在第三次选立皇帝时,就想在宇文泰的儿子中挑一个笨一点的,就这样,寡言少语,木讷的宇文邕就被他选中了。

我很奇怪,宇文护实际上是北周的建立者。他也有能力废立皇帝,既然担心无法掌控新皇帝,为什么就没想自立呢?而是拥立了自己的堂弟,自己只是做个实际的掌权者。这一点和清朝的多尔衮在皇太极死后立福临继位有点相似。

公元560年,宇文邕继位,史称周武帝。继位后,周武帝宇文邕充分展示了大智若愚的本事,在宇文护面前怎么看,怎么像个笨蛋,而且对宇文护言听计从,时刻维护宇文护的权威,宇文护也逐渐放松了对周武帝的警惕,认为自己这一次的人选是挑对了。而实际上,宇文邕时刻没忘为哥哥复仇,他在等待一个机会。

在宇文邕的麻痺之下,宇文护已不再担心宇文邕会对自己不利。有一天,宇文邕和宇文护去探望太后,途中宇文邕对宇文护说,太后年岁大了,但是还是喜欢饮酒,担心对她身体不好,希望宇文护给太后念念《酒诰》,劝她注意身体,宇文护满口答应。到了太后宫中,宇文护就劝太后不要饮酒了,并认真的将《酒诰》念给太后听。趁宇文护不注意,宇文邕用玉笏从宇文护脑后将其砸倒,身边的宦官何泉也用刀砍杀宇文护,但因为过于紧张,砍了几刀都没有砍中要害。这时,藏在后边的,宇文邕的弟弟卫王宇文直见状,跑出来帮忙,终于将宇文护杀死。随后,宇文邕又将朝中宇文护一党全部处死。至此,周武帝宇文邕才算彻底亲政。宇文邕韬光养晦,终于将权臣宇文护杀死,夺回皇权一事,其行事风格和后来的康熙皇帝杀鳌拜很是相似。可见宇文邕是个颇有心机,能干大事的人。

宇文邕亲政以后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他继位后,大力整饬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对于朝中政事,他事必躬亲。宇文邕为人勤俭,平时他都是穿麻布粗衣,不喜奢华,禁止修建宫殿。他还重视农业生产,关心百姓疾苦,针对国内佛教兴盛,广建寺院,僧人众多,已影响到朝政的情况,他采取了相对温和的禁佛举措,以增加国家收入,既补充了兵员,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宇文邕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在他的治理下,北周社会环境较为安定,国力激增,经济发展迅速。同时,宇文邕坚持亲自操练部队,多次对北方用兵,灭掉了北齐,并逐渐统一了北方地区,只可惜他英年早逝,没有实现统一全国的理想。但他为后来隋朝一统天下奠定了很好的军事和经济基础。

再说说杨坚:杨坚的确有着超出常人的能力,他建立的隋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他完成了宇文邕没有实现的统一全国的理想。并且完善了朝廷的各项制度改革,废除九品中正制,建立五省六部制。他还开创了科举制度,这一制度一直延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废除。

杨坚本人勤俭爱民,常年粗衣素食。这些良好的习惯,杨坚和宇文邕也非常相似。可以说宇文邕和杨坚两人都是人中的翘楚,并不能说谁一定比谁强,宇文邕的遗憾是去世的早,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杨坚能够统一全国,也离不开宇文邕打下的基础。两人的另一个共同点是,都没有选一个好的接班人,政权很快就由盛转衰,被后来者取而代之。这也是两个强人共同的遗憾!


剑南闲书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南北朝时期,为数不多的有建树的皇帝,可以说,没有北周武帝,就没有隋朝的发展。人们在研究隋朝历史的时候,往往过于单一的去研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隋朝全盛时期的人口户数,有890多万户,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对比开元二十五年的户口,也只有840万户而已。这样一来,谁都可以了解隋朝的强盛以及隋文帝的伟大。


户口发展的分析

但人们在分析人口数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人口的积累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人们为了衬托隋文帝的伟大,往往将人口的参照,放在了东汉末年的时候。那时候的人口户数,纸面上记载是120万户,当然,实际可能会多很多。很多人会想当然的认为,隋文帝建立隋朝,一统天下之时,人口数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算起了。这样的观点,不在少数,包括蒙曼老师在百家讲坛里,也说到过此事。

但事实上,虽然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一次大分裂时期,分裂了四百多年,但分裂中却依然存在比较稳定的局部统一,这种局部统一,形成了人口的起伏向上的趋势。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在东汉末年,纸面上户口数是120万户,到了魏国全盛时期,人口数达到400万户,西晋时期,因为战乱不止,户口是377万户,到了北魏时期,人口稳定在500万户以上,北魏分裂后,人口出现动荡变化,但北周时期,户口数350万户,北齐户口数300万户。可见,人口基数是缓慢的回暖,想要从120万户几十年内涨到890万户,根本是不可能的。

从户口数的分析,我们已经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隋文帝是站在一群巨人肩膀上发展的。而这些巨人中,首屈一指的就是北周武帝。


北周武帝的第一份大礼

北周武帝送给了隋文帝一共有三份大礼,第一份大礼,实行汉化;第二份大礼,灭佛尊儒;第三份大礼,统一北方。这三份大礼,至少可以让隋文帝少走三十年的弯路。

第一份大礼,实行汉化。对于纯正鲜卑族血统的宇文邕而言,压力非常大。如果从军事角度来看,五胡乱华让汉人失去了自己的家园,从文化角度来看,五胡乱华也让少数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文化。

在北朝时期,汉化虽然有些反复,却一直存在,这种汉化,让很多少数民族的首领和皇帝,开始逐渐放弃自己原有文化,开始进行汉化,苻坚,北魏孝文帝,北周武帝,都是这种汉化的坚定支持者。虽然在少数民族政权内部,依然存在汉化和民族化的争论,这种争论一直不少。但为了能够坐稳江山,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不得不接受汉化。

因为宇文邕处于特殊时代背景,这就意味着,大刀阔斧的汉化,必定适得其反,因此,宇文邕的汉化主要从支持农桑,修筑水利,稳定皇权,增强军事实力这些方面使劲。为了削弱鲜卑旧贵族的实力,很多汉人被重用,形成了后来的八柱国,这八柱国,汉人已经完全占据主流地位。只是窗户纸还没有捅破,比如,杨坚的姓,依然是普六茹,李虎的姓,依然是大野。这层窗户纸,最终被杨坚捅破了。

汉人的权重增加,让杨坚恢复汉人江山和地位的工作,变得非常容易开展,几乎没有听到反对的声音。这是北周武帝传送给隋文帝最重要的一份礼物。


北周武帝第二份大礼

第二份礼物,灭佛尊儒。在佛教史上,有三武灭佛之说,可以看成是佛教文化的三次浩劫。而这三个皇帝的庙号,都带有一个武字。其中北周武帝,就是其中之一。

佛教从东汉明帝时期进入中原,但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发展起来。原因很简单,佛教的因果报应的理念,太容易给人洗脑了。而且佛教的慈悲为怀,让很多人可以放下武器,任人宰割。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没有太多文化,又不愿意全盘照搬汉文化,于是形成了汉化版佛教文化。他们通过让人信佛,给人进行洗脑,让人明白,这些痛苦的经历,全都是因果轮回的报应,只要信了佛,来世就会幸福。

这种洗脑,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家的局势。但也让大量佛教庙宇和僧侣出现,这些庙宇并不如佛教说的那样四大皆空。佛教庙宇倾吞土地的水平和兴趣,绝不在豪门贵族之下。而大量僧侣,在要交税的时候,又开始不在红尘之中,装作世外高人的模样,这岂能容你。

宇文邕简单粗暴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开始了灭佛兴儒的行动,一时间,大量庙宇毁坏,大量土地收归国有,大量僧侣被强制耕种纳税,国家实力逐渐恢复。而国家的思想文化方面,再次从红尘之外回到了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之中。

北周武帝这项政策,解决了舶来品和儒教争夺信徒的问题。也为隋文帝的儒家治国扫清了最后障碍。这份大礼,不可谓不厚重。


北周武帝第三份大礼

第三份大礼,就是统一北方,在北周武帝时期,中国依然存在三足鼎立的情况,北方一分为二,东边是北齐,西边是北周,南方偏安一家,名叫南陈。

如果把北周的对手安排一个C位,这个C位,一定是北齐。因为北齐和北周积怨最深,实力最强,而且最难对付。至于南陈,基本属于一个人畜无害的吃瓜群众。威慑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灭掉北齐,成为北周武帝职业生涯的巅峰,也完成了统一北方的任务。更重要的是,灭亡北齐,为隋文帝留下了一份相当可观的人口红利。

史料记载,北周武帝时期,北周户口350万。平定北齐之后,获得了州50、郡162、县380,户3032500,即使按照一户4人计算,也有1200万得而人口红利。而到了这个时候,北周的户口数已经达到650万户,而隋文帝即位之后,除了尉迟迥少规模叛乱以外,没有经历任何大的动乱。因此,这650万户的人口红利,全部作为北周的遗产,被隋文帝继承了。对比唐朝开国时候二百万户的户口数目,隋文帝可以说开局就是满级大号。宇文邕是相当够意思了。

本来宇文邕还想解决突厥问题,而且五路讨伐突厥已经提到日程,可惜,英年早逝,年仅36岁。不过,即使没有灭了突厥,没有灭了陈朝,但宇文邕的这三份大礼,足以让隋文帝睡着都要笑醒了。

在后世,很多人都评论隋文帝是千古一帝,如果看到宇文邕留给隋文帝的三份大礼,就会发现,北周武帝远比隋文帝更加伟大,隋文帝开局就是巅峰,也是因为获得了北周武帝的遗产,少走了至少三十年的弯路。


旧书斋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周文帝宇文泰的第四子,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周明帝宇文毓的异母弟,北周第三位皇帝,公元560—578年在位。

周武帝善于改革,在其父宇文泰励精图治的基础上,吸收均田制的汉族农民充当府兵,这是府兵制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内容;他还广辟农田,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和商业,对当时的经济恢复、社会安定,起了积极作用。

公元577年周武帝亲率大军攻灭北齐,統一了北方,为以后隋文帝統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宇文邕在位期间摆脱了鲜卑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而隋文帝杨坚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两百多年南北分裂的乱局,灭南陈統一了中国;他还废除了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创立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等影响了中国政治一千多年,仅凭这些都是周武帝所不能相比的!


阿辉侃历史


北周的开国皇帝是宇文泰,之后两任皇帝即孝惘皇帝宇文觉和明皇帝宇文毓均被大冢宰宇文护给害死了。宇文护为了达到独掌北周权势而又不做弑君夺位的计划。不惜再次扶植了宇文泰的第四子即周武帝宇文邕继承了皇位。

为了彻底铲除权臣宇文护,做到真正掌握实权的目的。宇文邕表面极力顺从和讨好宇文护,做足了戏给宇文护看,目的是为了让这个老狸狐放下戒备之心,再伺机而动。背地里宇文邕积极拢络对宇文护不满的大臣与将领。尤其得到了卫国公独孤信和随国公杨坚的绝对支持。

最终在一次宫廷政变中下手彻底铲除了宇文护。保住了大周的江山。

周武帝掌控实权后立即整顿朝政,关注民生,一派明主作风。

一,继续实施宇文泰时期的府兵制,将地方武装力量逐渐吸收为国家正规部队,为国家军事力量的集中起到不小的作用。

二,大力学习汉文化,大力发展民生,重视农业生产,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够提高。

在周武帝的励精图治之下,北周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并逐渐超越了强敌北齐。

周武帝的平生愿望就是能够一统南北,永葆天下太平。于是武帝派出最为得力的将领杨坚,高颖等分兵两路一举攻陷了北齐,统一了北方。周武帝宇文邕年仅三十五岁患病而死。留下了一个无勇无谋的宇文赟。

杨坚的女儿杨丽华嫁给了宇文赟,作为老丈人,杨坚有责任有义务辅佐宇文赟守护大周江山,不幸的是宇文赟英年早逝,留下了一个孩子宇文阐。为了天下的统一大业杨坚登上了皇位,建立了隋朝,即隋文帝杨坚。

杨坚登上帝位后,社会上饱经战乱之苦,各种行业百废待兴。杨坚实行休养生息,重视农业生产,手工制作等一系列的发展与进步。

在他的妻子独孤伽罗的帮助下,二人同心协力共创下了二十年开皇之治的太平盛世。天下太平,四海归服,百姓们安居乐业。杨坚完成了周武帝宇文邕未竟的梦想。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二位明君皆为后人称颂他们的丰功伟绩。





爱而无悔931


宇文邕在杨坚等人的帮助下,干掉了宇文护,但是,他又开始猜忌杨坚。好几次想把杨坚给杀掉。因为杨坚头脑灵活,“大心脏”,才化险为夷。但是,杨坚不会永远当人家砧板上的鱼肉,雄才大略的他,最后一定会拉起军队反抗。一旦杨坚反抗,就算宇文邕统一了北方,甚至假设他已经统一了南北,杨坚的反抗肯定会形成新的分裂。总之,只要宇文邕猜忌杨坚,新的一轮“武人政治”的循环又会产生。

真正“武人政治”的结束,是在唐朝建立以后。李渊、李世民建国后,没有再杀功臣,反而是建立凌烟阁颂扬功臣;加上李世民高超的化解矛盾的政治手腕,这样才减少戾气的产生,减少了“武人政治”生存的土壤,从而结束了南北朝乱世,实现了真正的大统一。


风嫱遥度天际


宇文邕的功绩绝对比不上隋文帝,但是隋文帝的功绩偏偏又是宇文邕打下来的基础。

宇文邕即位后,诛灭权臣宇文护,开始亲政。北周历五主,传国二十四年,而宇文邕在位时长就达到了18年之久,着也意味着北周会在宇文邕手中达到最盛。

作为一个少年天子,宇文邕表现的极为老成,从诛杀宇文护前的隐忍就能看出此人不凡。而他掌权后有哪些功绩呢?

1、灭北齐,统一北方。自西晋末年开始,中国北方一直是战争的中心,统一就意味着安定与和平,人民就能愉快的采桑绿水边。,而和平也意味着君主有精力来治理国家。

2、灭佛增加国家收入,同时避免了佛教极度浪费国力。自打五胡乱华以来,佛教得以极大扩张,南北方,皆有大量信众,他们不需纳税徭役,而又收敛了惊人的财富,于国家而言,俨然吸血之鬼。宇文邕极力灭佛,使得国家经济增加,同时最重要的是改变了佛教,使得佛教积极汉化 不再干涉朝局,而中国也避免成为如同西方一样政教合一的社会。

3、积极吸收汉族子弟充当府兵,扩大了军队规模。

4、励精图治,积极改革,兴修水利,释奴为民,广开农田,同时打击世族与豪族等诸多措施,有利于恢复生产和社会安定。

但宇文邕壮年去世,其子宇文赟无能早逝,留下幼子宇文衍,大权旁落,杨坚趁势而起,代周建隋。

杨坚继承了宇文邕的功业,之后更是灭南陈统一天下,而老杨的贡献种最突出的就是把三百年走了歪路的华夏文明重新拉回正轨,汉化成为历史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