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三国演义》:荀彧被誉为“王佐之才”,曹操送其空食盒而自杀

荀彧出生于名门之家,官宦之家,曾被南阳名士何颙赞为“王佐才也!”。他一生委身于曹操麾下,却始终忠于汉室,终其一生为恢复汉室江山效犬马之劳。

《三国演义》:荀彧被誉为“王佐之才”,曹操送其空食盒而自杀

荀彧投奔曹操的时候曹操几乎还是一个无名之辈,没有扎实的立脚之地。届时群雄并起,董卓乱政,荀彧选择弃官还乡,并带领宗族迁往冀州,而冀州却被袁绍占领了。袁绍非常赏识荀彧的才能,待之以上宾之礼。荀彧觉得袁绍不是个可靠之主,转身投奔了势单力薄的曹操,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曹操称他为“吾之子房”(子房就是刘邦的臣子张良,助刘邦建立了汉朝。)可见他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之高

荀彧为曹操作出了哪些显著的功绩?

一、劝曹操“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击败吕布夺回兖州

公元190年,曹操一心率领大军去攻打徐州,吕布在背后捡了个漏偷袭兖州。荀彧献策让曹操“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击败吕布夺回兖州。曹操依荀彧的计策行事,就在兖州稳住了脚跟,在乱世之中有了与世争雄的一席之地。

二、献策让曹操接回汉献帝于营中

荀彧终身认汉室江山为正统,他投奔曹操的初衷便是辅助曹操统一政权,还政于汉室。眼看着汉献帝在外颠沛流离,荀彧不忍心便献策让曹操将汉献帝接回,以天子的名义名正言顺的向天下发号施令。此策于曹操而言正是锦上添花之举。这便开启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生涯,占据了“正义”上的优势。


《三国演义》:荀彧被誉为“王佐之才”,曹操送其空食盒而自杀

三、助曹操赢得“官渡之战”

曹操率兵出征,荀彧一直帮助曹操守好大后方,让曹操上前线无后顾之忧,官渡之战也是一样。但曹操却因军粮短缺想要撤军,荀彧献策道:“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曹操因此坚定了决一死战的信心,偷袭了袁绍的粮仓,一举夺得了幽州、并州、青州和冀州。此战是曹操成为北方霸主关键的一战。事后曹操说荀彧“建此三策,以亡为存,以祸为福,以谋殊功异。”

四、为曹操举荐人才

曹操本身就是一个爱才之人,其麾下人才济济。有了荀彧这么个靠得住的“贤内助”,曹操的实力已是不可小觑,然而荀彧还像曹操举荐了郭嘉、戏志才、钟繇等谋士,这些人日后也成为了曹营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曹操盛赞荀彧的功劳,甚至说“天下之定,彧之功也!”

其实二人私下里关系也是不错的,甚至结为了姻亲,曹操称荀彧为“吾之子房”——子房便是刘邦的名臣张良,助刘邦建立汉室江山。可见荀彧在曹操的心里地位之高。

《三国演义》:荀彧被誉为“王佐之才”,曹操送其空食盒而自杀

然而,二人共同为政二十余年后还是决裂了。


公元212年,董昭等人都提议曹操进爵国公,受九锡之礼,曹操满心欢喜,并告诉给荀彧。荀彧听到这样的消息大为震惊,他终于明白他所投靠之人并非匡扶汉室的可靠人选,便拒绝了曹操加封为“魏公”。两人已出现明确的嫌隙。曹操南征时,提出让一向留守后方的荀彧前去慰劳军队,并趁机罢免了荀彧尚书令的职务,将其留在军中。

公元213年荀彧便死于徐州。《三国志》记载荀彧在忧郁中去世。而《魏氏春秋》却写道:“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也就是说曹操送来空空如也的食盒,莫非暗示他无饭可食?或者启发他活着白活?荀彧选择服毒自尽。但无论哪种说法都与曹操息息相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