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前秦的勇士,东晋十六国的英雄,完美诠释了“虽败犹荣”

谈起苻坚这个历史人物,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不算深,大部分懂历史的人对他的印象多是源自中学课本里面。历史课本写到东晋这一段,很多学生都学过“淝水之战”听说过这个名字,这是一个以少胜多的战例。但是大部分人估计搞不清楚谁与谁打,谁胜谁败,其中个中原因是什么。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历史还有不少让你不能理解,或不能把握的东西。历史上的人物,就这么来来往往,现在是灰飞湮灭了。而在当时,就是一根汗毛,也是威风凛凛的。是的,这位虽败犹荣的英雄就是苻坚。

前秦的勇士,东晋十六国的英雄,完美诠释了“虽败犹荣”

提起那场让苻坚一生悲催的淝水之战,那是在建元十九年。基本平定北方之后,符坚拥有士卒六十万、各种骑兵也将近三十万人,百万大军离开长安南下伐晋,企图一统天下。如此军力,就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多见,这气势不错,一路高歌猛进。符坚的对手是东晋的谢玄,这位将军也算是东晋的名将了。谢玄看到前秦的军队势大,就心生一计。他和前秦将领符融说,“既然我们都打算决一死战,恐怕这一战不会很快结束。你让你的部队往后移动腾出地方,我把我的军队叫出来咱们好好打一场,你说可以吗?”苻坚觉得晋国人兵微将寡,玩不出什么花样,当秦军根据符坚的命令后撤时,晋军就开始起哄,大喊“秦军败了。”这一下前秦的军队乱了套,自相踩踏。符坚本人也身受重伤,带领残余的部队逃跑了。逃亡后不久,他就被自己手下的一个小将杀害了。

前秦的勇士,东晋十六国的英雄,完美诠释了“虽败犹荣”

其实对于苻坚这个人的性格,我们还是能猜得出一二的。我在这场战争之前,他没有打过败仗。他在位近三十年,一直找仗打,而且都能打赢。符坚面对这么多的反对意见,他认为,朝廷内外都说不可伐晋,他无法理解。历史书总是在历史发生过以后写的。因此,我们看到的历史,读到的各种原因和结果,都十分明白。当然,这里明白的是我们,而不是历史的当事人。一代英雄符坚就这么昏了头,一意孤行。其实,如果没有一意孤行,谁又能把英雄从普通人中分出来?

前秦的勇士,东晋十六国的英雄,完美诠释了“虽败犹荣”

把时间再倒到淝水之战几十年前,那个时候,苻坚刚刚接手前秦帝国。他任用汉人王猛,励精图治,符坚在任的时候,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出现了一定形行式的融合。特别是他重视教育,发展生产,使关中、院西一带清平安泰,社会局面十分稳定。虽然这比不上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但是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还能有这样的安定局面,苻坚是功不可没的。

前秦的勇士,东晋十六国的英雄,完美诠释了“虽败犹荣”

纵观苻坚的一生,转择点就在淝水之战,其实符坚完全没有必要去伐晋,就坐在皇宫里吃喝玩乐有多好。他毕竟在位三十年,也太辛苦了,在兵败淝水之后,为了填饱肚子,他仅仅吃了一小碗泡饭,还得听别人的风凉话,最后落了个被部将杀害的结局,这到底是图什么呢!但是当你逐渐深入的了解历史,经常沉思,似乎明白了,英雄的固执,同样是英雄的一部分。都说是创业艰难,毁业容易,把责任都推给英雄吧。如果符坚听了规劝,可以有一个安乐的晚年,但是相比悲壮的结局的苻坚,相信各位还是喜欢后者,因为前者虽然一辈子挺幸福的,但是起码连上历史课本做个败者的机会都没有。符坚既然是个英雄,不如将这口历史的黑锅,让他一直背着吧!谁叫他是英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