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唯有死战,安能言降的北地王

东汉末年分三国,战乱纷争不断。三足鼎立的局势从赤壁之战之后就基本形成,但是真要说三国的开始则应该魏、蜀、吴建立之后:公元220年,曹丕称帝,魏国建立;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蜀汉建立;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至此,三国的局面才算是正式形成,到公元280年吴末帝孙皓投降三国正式结束,期间一共72年。


唯有死战,安能言降的北地王

蜀国的灭亡在后主刘禅的带领下没有坚持多久就投降了,因此大家对刘禅的印象就有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还诞生了“此间乐,不思蜀”的名言,给大家的感觉就是后期的蜀汉没有血性,就那么投降了,有点对不起先主刘备的拼搏与扶汉的志向。

虽然后期的蜀汉大多数都主投降,但是还有一位誓死不降的人,“宁可战死失社稷,绝不拱手让一城”,他就是蜀汉北地王刘谌。


唯有死战,安能言降的北地王

蜀汉政权在刘备白帝城托孤后,刘禅继位。此后诸葛亮进行六次北伐,每次都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功亏一篑。诸葛亮死后蒋琬接替其位置辅政,他的方法就是“萧规曹随”,完全效仿诸葛亮的方法治国,无功亦无过,他也支持姜维北伐中原。

其实正是由于蜀汉数次北伐,消耗了大部分的国力、人力才导致蜀汉灭亡这么快的,景耀六年,在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刘后主召集群臣商议,谯周力排众议劝说刘禅投降。这时,刘谌就出场了。

刘谌是刘禅的第五个儿子,被封为北地王,当他听说他的父亲要接受谯周的建议投降,就提出了反对意见便说:“国家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自然会有亡国之灾,这时候应该是父子、君臣一起作最后的努力,为蜀汉的江山而死,这样也可以去见先帝了!”只是刘禅不听,他接着说:“就算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我们只有死战才能对得起九泉之下的爷爷啊,我不同意就这样投降了。”


唯有死战,安能言降的北地王

刘禅就说他:你小子还年轻,不懂得什么轻重。说完把他给赶了出去。在他劝说刘禅之前他就破口大骂谯周,说他是迂腐胆小的书生,危难关头就知道投降,对谯周是狠狠的羞辱了一顿,但是最终还是不济于事,终究挡不住他父亲投降的决心。刘谌回去后是悲愤欲绝,他想不通他的父亲为什么就这样轻易的投降了,其实在外面还有姜维率领的军队,只要他们坚持住就还有机会,他不理解,他唯有一死才能去见他的爷爷,他的妻子子女也与他一同自尽而亡。

或许是他真的太年轻,我们总说年轻人做事容易冲动,考虑的问题比较少,只顾一时,不顾一世,其实,那时的蜀汉真的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刻,坚守也只是徒增伤亡而已。虽然如此,刘谌依然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绝地,仍有胜机,死战,或可破敌!国家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难道就只能等死或投降吗?虽然机会渺茫,但只要奋起反击就仍有一线生机,奇迹也许就会发生在下一刻,如果遇到困难就投降了,什么时候也强大不了,逆境而上方能展现人的成长。郝经评价刘谌:呜呼!亲王义兼臣子,国有难,犹当死义,以先诸臣,先王所以封建宗子,而故维城也。

慷慨激昂的北地王刘谌,面对国家危难时刻,唯有死战,安能言降。时至今日他依然为人们所敬重,纷纷蜀土祠诸葛,香火曾分北地王。刘谌的精神今日依然珍重。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