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南明弘光帝为何会恢复明兴宗朱标,明惠帝朱允炆,和明景帝朱祁钰的帝位?

qwwu


新朝新气象。

其实你还落下一人,弘光帝一登基,马上给他爹,老福王上了帝号,叫贞纯肃哲圣敬仁毅恭皇帝,后来又改谥为孝皇帝。为福王争了一辈子的老娘郑贵妃,也做了孝宁太皇太后。

保他的人不少都是当年参与国本之争的东林党,为了不让他爹当上皇帝这帮人差点跟他爷爷万历皇帝拼命。你说他直接这么干得得罪多少人?大敌当前国家处于危难之际,这些事情只能缓办。

一个月以后,他才想起给殉国的崇祯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同样自杀殉国的周皇后为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

显然是为了平衡他给福王上帝号造成的负面影响,他又追尊了三位。第一位是懿文太子庙号兴宗(当年建文帝上的庙号),谥号和天敬道宪懿勤敏淳文度武明仁慈孝康皇帝。第二位就是建文帝,庙号惠宗,谥号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惠宗皇后马氏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皇后。

为什么选择这两位呢?讨好东林党啊。他所在的地方是南京,就是当年靖难之役成祖朱棣大杀建文帝朝臣的地方。以方孝孺为首的那帮大臣,一向被文人吹捧的跟神人一样。明朝那么多死谏的大臣无不以方孝孺为楷模。给方孝孺等平反,是东林党人发自内心的要求,弘光帝上这二人帝号,是彻底平反方孝孺等所必须的。

第三位就是景泰帝。他追上景泰帝庙号代宗,谥号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为啥?因为景泰帝当年就是在皇帝被俘、江山社稷风雨飘摇中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而且景泰帝跟他一样,也是个藩王。景泰帝如果不算皇帝,他算啥?是不是等崇祯的儿子跑出来赶紧退位呀?

当时还真有一位“太子”跑了出来,叫弘光帝把他关起来了。(有没有点景泰帝囚英宗于南宫的感觉?)

把这几位皇帝的事办完,他就开始追谥功臣了。有北京追随崇祯殉国的21人,开国功臣24人,建文朝殉难大臣46人,在正德朝和天启朝死谏的大臣共22人。其中,方孝孺给了“文正”,这是朝臣最高荣誉了。东林党的左光斗给了“忠毅”(他是史可法的座师),杨涟给了“忠烈”。

可惜他没当成第二个景泰帝。



名利不如闲86380201


朱由崧(1607一1646)明末清初,昙花一现的人物。

崇祯死后由四镇拥立于南京,改元″弘光",在位仅八个月。

说朱由菘是″阿斗"一类的人物,应是名符其实。刚登帝位,先拜谒孝陵。然后便追谥朱标、朱允炆及靖难之役的死难者。什么原因?大概是为自己造声势。在那风雨飘搖的年代,收买人心是大事。

朱由菘是靠马士英及四镇之力上位,所以一切权力都由马士英、阮大铖等掌握。所以,不知为何?对曾反对自己的史可法、呂大器等一干东林党人,只是按前朝旧例,找几个杀杀了事。余者皆不追究,还重用提拔。

″弘光"在位八个月,整日沉湎于酒色。权力由别人掌握,自己只知玩乐。说他脑瓜子进水,不如说进的是酒。混混噩噩,客观点说″机灵不足,厚道是真",没半点治国能力。

如此一个昏″君",被俘后,在北京被清廷按上个″谋反"的罪名。最后落得个″菜市口"被凌迟的下场,死时四十一岁。


眸子8552


1644年,在崇祯皇帝于北京煤山自缢殉国后,留都南京的明朝官僚于五月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建立弘光政权。不过在大明大厦将倾之际,弘光朝也仅坚持了八个月。但是,在弘光朝廷却发布了一道诏书,承认明兴宗朱标、明惠帝朱允炆和明景宗朱祁钰的正朔地位,将其纳入宗庙,“弘光初,追尊惠宗让皇帝,入太庙,复其年”。发布诏书之时,已是满清军队大举入关击败李自成军队继续大举南下的时候,南明弘光朝廷发布这样一道诏书用意何在?看似没有什么意义,但却有着政治意义。

有明一代,发生过两次大的宗室内部非正常帝位交替事件。一是朱棣武力夺取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帝位。由于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期间,因建文帝朱允炆推行“削藩”政策,引发燕王朱棣兴兵南下借“清君侧”名义夺取帝位,史称“靖难之役”。夺位成功后,为彰显自身正统性,朱棣下令消除建文帝的合法痕迹,甚至都不承认建文帝在位四年这一事实,将建文元年称为洪武三十二年,不承认建文帝帝号的合法性,也顺带不承认建文帝即位之初追封其父朱标的明兴宗帝位,只承认其为懿文太子。二是在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后,面对英宗被俘国无君主的窘境,监国的皇弟朱祁钰在于谦等大臣的拥戴下称帝,史称景泰帝。后因景泰帝病重,英宗利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并在景泰帝死后不承认其帝位的合法性,不允许其葬于十三陵一带。上述以强制手段不承认既有事实,并不足以让人信服,也不利于笼络人心。于是,在朱棣和明英宗朱祁镇去世之后,不断有朝野人士提出正视现实,恢复上述三位帝王的合法性。

等到了万历朝,在朝野的呼吁之下,万历帝在万历二十三年,下令“诏以建文事迹附太祖高皇帝之末,而存其年号”,就是说正式恢复建文纪年年号,但是同时要求编写国史时,将建文朝事迹附在朱元璋之后,但这样处理还不够彻底。

于是,在满清铁骑压境大明江山危在旦夕之际,为团结皇室内部力量和皇室成员人心,凝聚江南士子和百姓的人心,在弘光朝多位大臣的强烈建言之下,弘光帝决定彻底了断这两桩历史悬案,恢复明兴宗朱标、明惠帝朱允炆和明景宗朱祁钰的正朔地位,承认其帝位的合法性。不过此举仅具有政治和道义上的意义,在需要强有力的军事力量抵抗满清及其归降军队的进攻,承认上述三位帝王的合法性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无力挽回弘光朝乃至隆武永历朝败亡的结局。


沧海拾遗录


没什么国家大事干,整点意识形态维护一下自我形象


杂了咕嘟


最重要的是恢复朱标的帝位

古代名正言顺严重要,倘若做事情能争取到正统长子后裔的支持,那么就是就是得到了很多势力的支持。以后巩固政权也会得心应手


奋斗喵趣味历史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显示自己正统的地位,众所周知,明朝最正统的就是朱标一脉,而福王虽然在位只有八个月,但要天下归心,显示正统这时候恢复朱标的地位,就是非常重要的了


爱历史的小蜗牛


南明弘光帝即位后,下诏宣布恢复朱标.朱允炆.朱祁钰的帝位。此举主要是为了占据道义上的主动性,集聚朝野各方的力量,巩固南明朝廷的统治。

朱元璋的正统接班人朱标早亡,建文帝朱允炆接班。不幸被燕王朱棣造反夺位;而明景帝朱祁钰更是在国难之际,领导了北京保卫战,有再造大明社稷之功。可惜因为没有儿子接班,被昏君朱祁镇串通奸贼宵小夺门复位,并在病情渐愈的状态下被谋害。这三人不仅在当时,而且在后世也得到朝堂臣僚及乡野民间百姓的广泛同情。人们一直认为后来的明朝皇帝得位不正,不是正统。

弘光帝下诏恢复这三个人的皇位,了却了历史公案,也团结了皇室中的远支宗亲,凝聚了朱性皇室的力量,客观上使得自己朝廷的正统合法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只是由于官僚阶级普遍的腐败无能,没能认清满清是首要敌人,及时有力地整合朝野的爱国力量,整军备战;愚蠢幻想“联虏平寇”,导致丧失了有利时机,在满清八旗军和汉奸军队的进攻下,南明弘光朝廷很快覆灭了。


一叶孤舟向天涯


因为人家是正统吗,恢复正统,以正天下,拉陇人心,保障自已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