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获胜,三国将会怎么样?

李祎濛


导读:夷陵之战是在蜀汉政权刚刚建立,关羽北伐襄樊被东吴偷袭丢了荆州后被杀的背景下发生的。大多数人认为刘备任性,为了兄弟情义丢弃了国家大事。其实可能很多人并没有看到夷陵之战的蜀汉的重要目的是重新夺取荆州,荆州地理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蜀汉出师不利,张飞在和刘备合兵前因打骂士卒被杀。夷陵之战的惨败让新生的蜀汉政权元气大伤,国内的叛乱也此起彼伏。三国鼎立的态势才算真正稳定下来,因为。那么假若刘备能够在夷陵之战中获胜的话三国的态势又是如何的呢?


刘备作为蜀汉的帝王深知天下形势,无论是卧龙先生的隆中对还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荆州都是绕不过去或者说不可或缺的支点。所以所谓替二弟报仇只是蜀汉东征孙吴的一个旗号而已,甚至为这个把三弟张飞都搭进去了也必然要发动东征。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荆州的得失关系着蜀汉的未来。只是结果没有达成,夷陵之战的失败让孙权把荆州基本都拿到了手里。然后把蜀汉东出的通道彻底关闭在三峡以西。蜀汉如同一只被关如笼子的老虎基本没什么威胁了,即便是以诸葛丞相之能也只能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再也没有对东吴造成什么危害。


假如刘备打赢了夷陵之战的后果

那么我们来说假若夷陵之战刘备打赢了,三国形式又该如何呢?首先直接的结果就应该是占据荆州,至少原来关羽镇守的几个郡能够南下来。那么蜀汉就算保住了东出攻击东吴控制长江天险或者从宛、洛出发北伐的曹魏的通道。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蜀汉基本上处于超然的状态。如下图所示,蜀汉的核心西川是个盆地自古以来都是易守难攻。所以定都成都的蜀汉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同时,保留了东出荆州的战略支撑点以及北伐中原汉中的控制权。

如果是这样的话,蜀汉就有机会就可以北出汉中,控制关中俯视中原走刘邦一统天下的老路;而东出三峡,经荆州可北伐曹魏的宛、洛也可以顺江而下以奇袭的方式迅速逼近东吴的都城建邺,这是太平天国洪秀全建立天京的路数。如果能夺得建邺完成斩首行动,就可以传檄而定江南。然后凭借整个长江天险和曹魏周旋,从而图谋天下。


那么这样的情况对曹魏来说可能有威胁但是还不是燃眉之急,但是对于东吴来说可就是心腹之患了。所以东吴为了消除灭国危险,必然会想方设法的再次图谋整个荆州。如果是那样的话,孙刘两家的联盟可就名存实亡了。

都说鹤蚌相争渔翁得利,那么曹魏就有可能趁机浑水摸鱼拉一个打一个。当然拉东吴打蜀汉的可能更大,因为蜀汉和曹魏从法统上说必须势不两立而东吴在历史上夷陵之战的时候就曾经对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所以三国之间会出现频繁、混乱的战争。如同历史上蜀汉曾经战败的那样,虽然损失惨重但是自保还是没有问题。所以即使夷陵战败吴国受到打击,但是要想短时间灭亡吴国也不可能。

历史上三国时代是如何结束的?首先夷陵之战蜀汉失败后损失惨重,好不容易恢复了一些就接着六出祁山北伐中原。这是诸葛亮的历史使命,到最后机会成了蜀汉和曹魏的消耗战。最终蜀汉跟不上了,虽然有一定的偶然性还是被曹魏奇袭灭国。蜀汉被灭国后,长江天险的作用就不是特别大了。再加上吴主的腐朽被灭国。


可如果蜀汉保持了优势,那么魏蜀吴三国的实力更加均衡。三国对峙的时间可能会比历史上更长。然而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所以还是会统一的。由于刘备获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所以也许不会像历史上那么早的去世,有充分的时间调教太子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如果是这样反而东吴可能会成为最弱势的一方而被首先灭掉。

如果是曹魏吞并东吴的话历史还会重演,因为毕竟曹魏综合实力强大。如果是蜀汉偶然因素能够并吞东吴的话,那么凭借长江天险与曹魏对峙。如果是那样的话,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可能提前百年就会出现。


小结:

以上是个人基于蜀汉打赢夷陵之战后的几种推测,纯属一家之言。欢迎讨论。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代三大战役之一,其他两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的结局,关乎三国政治版图的变化。如果夷陵之战的结果是刘备胜、孙权败,三国的历史将会向何处发展呢?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第一,东吴将选择向魏国投降

如果夷陵之战孙权战败,那么东吴投降魏国的可能性超过90%。

为什么呢?

在夷陵之战前,孙权就做好两手准备:他派人向魏文帝表示愿意归降。一方面是担心魏国趁机南征,东吴将陷入两面作战之尴尬境地;另一方面,这也是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一旦被刘备打败,还可以归附魏国,当个藩王。

当时魏文帝曹丕以天子的身份,封孙权为“吴王”,并加九锡。但是魏文帝对孙权的归降还是有所怀疑,因此要求孙权遣子入质。老谋深算的孙权采取一个“拖”字诀,故意寻找种种借口,就是迟迟不把儿子交出去。在孙权看来,如果夷陵之战打败,再正式归附魏国不迟,而如果夷陵之战打赢了,则不投降。

所幸的是,陆逊在夷陵之战大败蜀军,孙权西线无忧,再也不必担心两线作战。这时,孙权终于与魏国撕破脸皮,不再提投降的事了。此举令魏文帝大怒,遂有之后的三次南征,这时东吴不必担心被打残的蜀国,全力阻击,三次挫败魏国的入侵,三国鼎立的格局由是形成。

因此,夷陵之战的胜负,直接关系到东吴的生死存亡。如果孙权战败,东吴将不再是个独立的政权。

第二,蜀国难以独存

依上面的分析,倘若刘备赢得夷陵之战,东吴大概率将投降魏国,魏国将不战而得到东南半壁江山,形成对蜀国的环形包围。

那么,蜀国能否独存呢?

我认为可能性非常小。

首先,在中国历史上,川蜀曾经多次割据,这是与川蜀比较封闭的地理环境有直接关系。一旦中原有战乱,川蜀总是一马当先割据,比如两汉之交的公孙述政权,西晋时代的李雄政权等。从历朝历代来看,川蜀政权的形成,从来没有过统一中国,最终都被消灭。比如公孙述政权被东汉所灭,李氏政权被东晋所灭,后来的孟氏政权被北宋所灭等等。

为什么川蜀政权难逃被灭的命运呢?首先,川蜀政权势力难以扩张。川蜀是典型的盆地地形,出川蜀作战不容易,这从后来诸葛亮历次北伐可以看出。同时,一旦出川作战,也难以得到大后方的支援,很容易陷入孤军作战而最终被消灭。其次,四川盆地的地形,决定了一旦外围失守,一马平川的盆地就无险可守。其三,川蜀无论在人口、经济上,都远远不能与中原及江南相比。

由上可判断,即便刘备赢得了夷陵之呀,蜀国命运也是堪忧。

第三,司马氏夺权将不复存在

依上面两点判断,则又可以得出第三个结论,司马氏夺权的现象将不会出现。

大家知道,司马氏夺取魏国政权,历经三代,源头是从司马懿开始的。如果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魏国将不战而令孙权投降,一举夺得江南之地,对蜀国形成北面与东面的两线包围。魏文帝合孙权东吴之众,一路攻荆州、溯流而上进攻川蜀,另一路则由陇右出兵,进攻汉中,继而兵进蜀中。考虑到魏国的军事能力以及雄厚的资源,我认为蜀国很难顶得住此雷霆霹雳一击。用不着一年的时间,势必土崩瓦解。因此,司马懿也就没有坐大的机会,更不会有后来的司马氏夺权了。

当然,以上分析,只是一种假想,历史的发展往往要比预料的复杂得多。大家有什么看法,也可以说说看法。


君山话史


刘备在夷陵之战获胜,天下不久后一定会归刘备。


夷陵之战决定了谁能够成为天下第一大枭雄,要知道当时虽然曹魏控制着北方,但其余两国实力依旧不弱,联手的话实力与曹操不相上下,不过联盟都是由利益支撑的,没有绝对的朋友,只有绝对的利益,这句话还是说的不错的。如若让蜀汉全盘收了东吴的地盘,原本是三足鼎立,相信一定蜀汉与曹魏一定会展开一场生死大战。

1、东吴三个月之内不复存在

东吴已经将全部兵力投入到夷陵之战中,这一战如若失败东吴所谓的天险全部会变为子虚乌有,任何的天险没有兵力镇守的话,一切都是没有用的,蜀汉的大军是三国当中最全面的,骑兵虽然不如曹魏,毕竟北方离匈奴非常近,只要有钱就能换来俊秀的战马。


蜀中产出的战马大多都不能与北方的马相比较,而荆州的水军相比于江东也比较弱,总之蜀汉的军队是比较杂的,没有任何一种兵种精通,不过经过诸葛亮丞相的调教,各种兵种错杂交错,出现了我们现代很多的特种兵。


夷陵之战时刘备是有着巨大优势的,此前富池口一战吴军大部分精锐已经被消灭,不过即将面临灭国的危险,因此全民皆兵,除老弱病残外,全体上阵。夷陵离建业虽然很远,但这里是吴国的最后一道防线,只要拿下,荆州以及江东势力一定会被消灭,三国剩两国。


2、曹魏无力抵抗

夷陵之战是关羽死后两年,由蜀汉军团发起的,在此之前我们要知道关羽败走麦城的原因是与曹魏在樊城激战后,没有援兵导致的。当时曹操还活着,关羽当时的战果直接撼动了曹操,差一点曹操就要迁都躲避关羽了,但此时东吴却卑鄙偷袭荆州,强迫关羽回防,在路上被夹击导致大败。


此时曹魏已然不是蜀汉之敌,毕竟当初带去的精锐全部都葬送在樊城门外,七路兵马共计十万大军,被关羽一举击溃,让关羽的名气几乎名震华夏。当时如若刘备派去援军,关羽必定大胜。相信夷陵之战胜利后,养兵几年曹魏更加不是蜀汉的对手。

总结:夷陵之战决定着蜀汉以及东吴的生死存亡,所以这一战的胜利者极有可能成为最终天下的统治者。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互动


历史红尘


先说结论:就算刘备能打赢夷陵之战,一统天下的可能性也很低。

就算刘备彻底吞并吴国,还借着自己迎娶过孙权妹妹的身份彻底消化了吴国的旧部比如陆逊诸葛瑾吕范朱恒,但是这些人顶天能帮助刘备稳定江东的局势,能帮助刘备守土有余而外扩不足。

东吴北伐一直是用兵合肥,这是荆州的局限所在,荆州如果魏国以宛城为后方补给基地襄阳为前线进攻基地很轻松就能南下用兵,但江夏和南郡所能产生的动员能力不足,而东吴还要防御来自曹魏寿春的军事压力,蜀汉东吴后期也没有一员大将能像关羽一样再来一次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而汉中因为地震截断汉水导致水运不比刘邦时期,所以汉中的作用也被削弱,整个长江汉水属于蜀魏前线,却对于蜀军极其不利,因为蜀国没有像长安寿春襄阳这样的进攻前沿。

而自古以来,没有几人能有南方北伐而得一统的,是因为南方缺马,无法在野战上得利,即便在八阵图和诸葛连弩加持下能击败曹魏骑兵,也无法借助骑兵扩大战果,只能被迫与采取守势的魏军骑兵耗粮草,而北方又是古代的产粮基地,人多地多,像曹魏这样的北方一国不害怕跟你比粮草。

而唯一一个北伐一统天下的朱元璋也还靠着元廷犯傻在北方改田放牧导致朱元璋有很多骑兵,最后靠徐达常遇春率领骑兵一统天下,所以必须要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才能达到最后的战胜结果。

综上所述,就算刘备真的能打赢夷陵之战,在魏国曹丕曹睿这样的北方君主和魏武留下的精兵强将手上,未必能占到便宜,更不用提刘备根本赢不了夷陵之战了。


历史任人打扮的小娘子


其实打赢了未必是好事。

因为蜀吴开战前,孙权已经名义上像曹丕称臣了。

真要是打赢了,消灭了孙权的主力。那孙权为求自保,肯定会答应曹丕,送世子去东都,彻底像曹丕称臣!到那个时候,曹丕也就有了光明正大的出兵理由?



那这样,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成了空话,没用了!

隆中对是战略进攻的方针,就算打输了起码还有退路。然而此时蜀却要面临两面夹击,处于绝对的防御态势,没了退路!此外,隆中对的先决条件是曹贼篡汉,而这时曹丕称帝已经得到了实力最大的孙权的承认,那这些所谓的关东义士也不会傻到去响应蜀汉,刘备也就失去了兴复汉室的基础。

我们在回头看看刘备打赢了能获得什么?依我看,最多拿回荆州,也就到头了。
没有足够的水军,无法打到对岸。就算过去了,这么长的补给线,消耗太大了,而且也很容易被劫。再加上荆州肯定要分重兵把守,就更加无兵可派。所以说刘备就算赢了,也是骑虎难下。输了,元气尽丧。除了道义上的称赞,其他的的确是臭棋!


没事闹着玩


先说结论,三国依然会鼎立,但是孙吴政权大概率会出现内乱。

首先,我们要明确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战略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说是为关羽复仇。这是一定的。虽然正史中,刘关张不曾结义为兄弟,但是也有义同兄弟恩犹父子的记载。关羽作为季汉政权的第一统兵大将,于公于私,刘备必然要为关羽复仇。

但是,复仇,显然不是战略目的。关羽的死,同时代表了季汉荆州兵团的覆灭,直接打破了隆中对“上将出南阳”的战略构想,没有了荆州兵团,季汉也就彻底丧失了直接威胁曹魏中原腹地的可能。所以,基于对战略路线的坚持,刘备也必须收复荆州。

但是,就算是夷陵之战获胜,甚至收复荆州,刘备就真的能攻灭孙权和曹魏划江而治吗?

先说能不能,答案显然是不能。

刘备出川伐吴的兵力大约在四万上下,并且由益州进攻荆州,补给线过于漫长,刘备很难克服兵力和后勤的双重劣势一路打到长江中下游。并且,仔细观察孙吴势力在历次战役中的表现,可以说在本乡本土作战的战斗力还是很可观,毕竟孙吴的基本盘是江东本土势力(孙策年代自然不是,但是在夷陵之战的年代,孙氏武装集团基本已经凋零殆尽,这也是开始说孙吴政权大概率会出现内乱的原因,等下说明)。所以,以刘备军团的能力,收复江陵公安一线迫服武陵零陵等荆南地区,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


再说会不会。刘备会选择攻灭孙权吗?

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

毕竟江北还有曹丕虎视眈眈,刘晔的建议曹丕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但是也是做了准备的。没有完全采纳的原因一方面是曹丕刚刚篡汉,内部还需要捋顺(其实也没啥需要捋顺的)。另外,攻刘在战术上很难实现,首先关中攻益州,道路过于艰难,并且季汉政权肯定是有充分的防御准备的。那为什么夷陵失败后,曹魏没有攻击刘备呢,依然是地理因素,这里就不展开说了。但是对于孙权方面,曹魏并没有这方面的问题。首先,淮南一线本来就是长期对峙且在战略战术层面上都占有优势。孙权如果被刘备击败,大概率也会丧失在长江的水军优势(至少很难做到同时应对刘备在中游曹丕在下游的攻击)。虽然并不一定就会被曹丕顺势打过长江,但是也会完全丧失对于曹魏政权的牵制能力。这个时候,师老兵疲的刘备军团在荆州是不是能够抵挡曹丕的南下,其实是有疑问的。

所以,刘备在恢复原来的荆州势力范围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和孙权重订合约,扎紧面对曹魏方向的篱笆,争取时间休养生息重建荆州兵团。

这个时候,三国的结构依然存在,但是最弱小的变成了孙吴。随着早期孙氏武装集团的凋零(程普这些本质上是孙权的叔伯辈),在夷陵之战中损失的军事力量。孙权是否还能压服江东本土势力就不好说了,就算压服,孙权的精力基本上也都消耗在这上面了。曹魏于淮南一线,刘备在荆州一线的持续压力,会让江东势力重新团结,但是不会再有对外的能力。

但是,考虑到季汉政权在很长一个阶段面对北方从依然是劣势,必然会对孙吴政权有所扶持,但是孙吴政权注定成为了联盟中偏向附庸身份的存在。这一点,在关羽消灭于禁兵团威震华夏时已经可以看出趋势了。所以,孙权选择偷袭关羽在孙吴的角度上肯定不能算错,也是这个决定造就了三国格局相对非常长期的稳定。


沙发爸爸


夷陵之战假如刘备胜利了,刘备要回荆州,三国又会从头获得另一种平衡,不会出现变数。刘备不可能灭掉吴国,假如一旦把吴国灭掉,那么魏国势必会攻击,到时候获利是魏国。

夷陵之战刘备选的机遇是十分好的,那个时候曹丕刚刚继位,内部十分不稳定,所以他无暇顾及这两个国家。假如曹丕控制长了或许曹操活着的话,刘备肯定不会去伐吴,所以有人往往拿夷陵之战批评刘备,头脑发晕,他不是发晕,他是清醒的很。

荆州对吴国来说那是长江天险的中游,荆州对蜀汉来说,那是进攻华夏的桥头堡,有人说长安也行,巴蜀到长安路途高低运粮绝对成问题,并且其时长安通过李傕等人的战乱,已经没有多少人口了,拿下长安也没用守不住。荆州不同,荆州战乱很少,北方流亡的许多,在荆州人口许多。

对曹操来说,荆州是问鼎华夏的南大门。关羽才水淹七军,曹操就想迁都。对孙权来说,荆州就是东吴的天然屏障,失去荆州,魏和蜀都可顺江而下直逼东吴。夷陵大战刘备正是这样进去东吴的。荆州对大家来说都很重要。孙权一向想讨回荆州的原因,就是要给东吴树立一个西大门。

公元214年,孙权见刘备得了益州,就又向刘备讨要荆州,刘备又以图凉州为托词拒还荆州。孙权一怒之下派吕蒙和鲁肃夺取了长沙,零陵和桂阳三郡。刘备得知荆州有事,遂领5万大军下公安,预备和孙权一决雌雄。恰逢曹操攻击汉中,刘备怕益州有失,无法又和孙权讲和。双方约定:东吴占长沙,江夏和桂阳,刘备占南郡,零陵和武陵。

公元219年,关于刘备来说有了两件大事,一个是得汉中,一个是失荆州。曹操惊惧,乃至想迁都邺城。刘备如此势大,让孙权也很害怕。如让关羽再拿下襄阳和樊城,那江东就岌岌可危了。所以趁关羽攻击樊城时偷袭荆州成功,后又杀关羽夺回全部荆州。夷陵之战如若刘备取胜,凭仗荆州的天然优势,东进可逼东吴,北上可图华夏。使刘备用兵变得灵敏无比,游刃有余。


五星V


如果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获胜,必然可以收回东吴侵占的荆州,进而占领整个荆州,保持对东吴的战略优势,逼迫东吴不得不退守江东,虽然东吴夷陵战败,但由于刘备实力有限,孙刘必然形成僵持。这时,由于夷陵战败,孙权将全面倒向曹丕。之前,孙权已经向曹丕称臣,为了寻求曹魏支持,孙权将不得不答应曹丕,送太子做人质的要求,进而丧失对曹魏外交、军事的主动权,总得来说,因为夷陵战败,孙权将受到曹魏、蜀汉两方面强大压力。但是刘备由于实力原因,灭不了孙权。曹丕也不会任由蜀汉做大。所以,东吴被刘备灭国是不会发生的。



从曹丕方面说,曹丕乐于见到蜀、吴两虎相争,好从中取利。这从历史上东吴夷陵之战取胜不久,曹丕就三路大军伐吴,有理由想信,在刘备取得胜利后,曹魏大军很快会发兵蜀汉,到时候,刘备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地步,特别是由于势力的悬殊,必然收尾不能相顾。而蜀汉由于以兴复汉室为口号,在法理上没有与曹魏讲和的可能性,只有军事上进行坚决抵抗。这时东吴由于丧失了对曹魏外交主动,必然听令曹魏,共同发兵蜀汉。在这样的局面下,不能说刘备因此灭国,但在曹孙联军夹击下,一定会遭受重创,汉中、荆州这些土地得而复失。收服东吴、重创刘备,曹丕将成为夷陵之战最大的胜利者。


一壶清茗品春秋


若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获胜 三国的两盟合击曹魏模式将终结 变为三国混战

连横合纵将会成为三国的主题曲,兴复汉室无人理会。蜀汉东吴战曹魏,蜀汉曹魏击东吴,曹魏东吴伐蜀汉,将会是短暂但又快速变化的常态。

在这种需要保持人才以占有优势的情况下,三国时期将会延长至少50年。

实际上关羽还占据荆州的时候,就是夷陵之战刘备取胜的三国关系:

1、孙吴表面上是蜀汉的盟友,但在协商还荆州不成,就突袭夺取刘备的长沙、零陵、桂陵三郡;刘备也是对此丝毫不相让,发军准备要夺回长沙三郡。如果不是被曹操攻打汉中所打断,刘孙早就爆发争夺长沙三郡的战争。

2、在孙吴密谋夺取荆州而向曹操结盟时,曹操把孙吴密谋夺取荆州的消息传给了关羽,只是关羽一来怀疑是曹操救襄阳的计策而不敢肯定消息真假,二来是眼看襄阳就要被攻破,就差一点点,放弃了实在可惜,最后因此迟疑而失去了荆州。

3、在关羽被徐晃冲破包围圈而撤兵南下时,曹魏军就没有追击关羽,原因就在于想要蜀汉和东吴爆发争夺荆州的战争,曹魏看情况决定打谁。

关于夷陵之战的一些误会

1、夷陵之战中刘备并非占据优势兵力,陆逊也非兵力劣势,刘备和陆逊是兵力相当。刘备军4万,陆逊军5万。

2、夷陵之战中的孙吴主帅陆逊并非没有战争经验的一介书生。在夷陵之战前,陆逊先平定丹阳山越之乱和扬州的贼寇,后又参与吕蒙夺取荆州之战。

3、夷陵之战表面上是孙吴胜、蜀汉败,实质上是双方打平:孙吴先败后胜,刘备先胜后败。刘备的损失并非很大。原因刘备的联营是在山岭之间,孙吴军队没有办法快速进攻,而刘备的士兵都是擅长山地作战,即便营地起火,借助山路逃走,并非难事。损失较大的很可能是刘备的水军。

《三国志 先主传》记录刘备并非狼狈逃跑:

“二月,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於夷道猇亭驻营,自佷山通武陵……后十馀日,陆议大破先主军於猇亭,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先主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

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在秭归收集逃散的士兵,直到病死。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如果刘备夷陵之战胜,这时吴帝孙权必然派遣使者向魏国求援,魏国必然派遣大军南下与刘备交战

刘备经验丰富夷陵大战一胜,一定会乘胜追击 ,在刘备的兵锋之下吴国肯定是边打边退,吴国如果能拖住刘备拖到魏国大军到达还能活,如果拖不住刘备直插吴国帝都并攻破那么吴国就亡了,如果我是刘备夷陵之战一胜,必然派遣大军攻略魏国南下必经之路阻碍魏军,一路直插吴国帝都,速攻城池,打的下吴国灭,挥师和另一路会合据守城池与魏军交战。

如果吴国死守城池打不下,阻碍魏军防线也快被突破了。

只能大军回撤后方占据有利城池,此时的吴国就是魏蜀吴的交战场。所以夷陵之战若胜我的观点就是吴国可能成为一个三国交战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