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让轰六携带激光武器在12000米高度巡航,拦截弹道导弹怎么样?

自立124


做不到,载重不足,功率和射程无法满足需求

激光反导,打的是导弹上升段,烧穿燃料罐从而引爆导弹,想要直接摧毁弹头还需要高好几倍的功率才有可能。

从能量来源来看,目前研究的激光武器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化学能激光炮和电能激光炮。化学能激光武器方面已经有类似的研究成果,那就是美国YAL-1机载反导项目。他是使用化学氧碘激光器,以过氧化氢、氯化碘等作为“弹药”,每份弹药模块重达3000磅(1.3吨),由其产生化学反应产生激发态的氧离子和碘离子。YAL-1携带20份“弹药”,每份可以产生5秒钟的高能激光,对飞毛腿导弹外壳照射持续3秒可以摧毁其燃料壳,从而可以拦截弹道导弹。但是YAL-1用的是波音747-400F大型货运飞机作为改装载体,他的起飞重量达到396吨,最大有效载荷达到124吨。

YAL-1使用的化学氧碘激光发生器重量就达到18吨,再加上弹药模块,炮塔设备,火控系统等等,需要波音747这种庞然大物才能满足。而该项目被取消的原因就是射程不够,无法保证载机安全。因为YAL-1最大射程为300公里,这个距离对于波音747这样的庞然大物来说太过于危险,美军估计即使要对付曹县这样的对手,也需要600公里左右才能保证载机安全性。而这样的话,功率需要堆高10倍,技术难度太大,所需要重量目前也没有一种飞机可以满足。

而对于轰-6轰炸机来说,最大起飞重量只有79吨,机内载重能力恐怕只有10吨左右,远无法搭载YAL-1这个级别的化学能激光炮。恐怕只能装小功率的化学能激光炮,这样一来能打出100公里都算是奇迹了。这样一来毫无实战价值,这个距离有这闲心,还不如直接战斗机发射导弹摧毁地面导弹。

另一种就是电能激光炮,这也是现在马上要投入军事使用的装备。不过这是归功于军舰上综合电力系统和飞轮储能技术的突破,为满足全电推进所需电力需求而采用的综合电力系统,将军舰的电力发电水平提升到非常高的水平。而飞轮储能技术将部分电能以动能形式储存,再进行瞬时放电,这样一来也可以满足大功率电能激光炮的用电需求。美国海军的“海德拉”舰载激光炮项目,这种武器在不远的将来可以取代近程防空导弹和近防炮

但问题是,不管是综合电力系统还是飞轮储能设备都同样又大又重,用在军舰上问题不大,想要装载飞机上就不够看了。目前在研的,计划在第六代战斗机上使用的激光炮同样是电能激光炮,不过这种是通过战斗机发动机上的发电机来进行供电,供能有限,射程也近。战斗机拿来作为格斗武器和拦截射向自己的防空导弹问题不大,但是想要远距离拦截弹道导弹就不现实了。


五岳掩赤城


想象得很好,但是不靠谱。空基激光武器的作战效能主要收到平台的制约,让轰六携带一个几吨重的激光炮倒不是啥难事,但轰六存在两个无法解决的问题:1、航程不够;2、飞得太慢。

激光武器再怎么厉害,功率在怎么大,在空气中也是要衰减的,所以要想有效拦截弹道导弹,就必须靠近到一定距离内。目前空基激光武器系统仅能做到1兆瓦(这还是美国的水平,我们做得不到)直射距离只有数百公里。

洲际导弹的末端速度相当快,可以达到20-25马赫,轰六顶多0.9马赫,所以跟弹道导弹比起来几乎算是静止的,即便提前预知了导弹落点,赶往落点附近进行拦截也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空基激光武器对洲际导弹进行末端拦截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美国的ABL-机载激光导弹拦截系统的作战场景是在导弹点火后在上升段就进行拦截,因为激光必须持续3到5秒的照射才能彻底毁伤弹头,上升段导弹速度够慢的情况下才能做得到。而我们的轰六不具备靠近美国和其他欧洲有核国家本土的能力,在上升段摧毁洲际导弹也就无从谈起。

美国ABL计划开发的YAL-1机载激光武器系统

YAL-1击落上升段的弹道导弹想象图


所以空基激光反导顶多也就是在战役规模的作战中防御一下中程和近程弹道导弹,防御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并不靠谱。实际上空基激光反导要想奏效,必须依靠天基卫星反射镜配合,否则最多也只有数百公里的覆盖范围,而且没法对付中段和末端飞行的导弹。而天基卫星反射镜和激光武器的配合又是个很大的难题,根本没办法做到精确控制角度,误差非常大。美国目前已经做到用3000kg的氧碘化学激光器实现1兆瓦的功率输出,但是和反射镜配合时,只能用来照射十来公里外的静止目标,再难有突破。可见这条技术路线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在星球大战计划中,空基激光反导并非是单独存在,而是要配合天基的反射镜来摧毁敌方来袭导弹


宣仔


理论上可以,具体要看激光装备未来发展。目前轰-6不能,其它轰炸机亦不能,都还拦截不了弹道导弹。

有意思的是,美军几十年前就有类似计划,到现在还没有实现,曾作为“星球大战”计划的一部分,曾经一时,无数世人对科技实力最强的美国,盲信盲从,苏联被忽悠得解体,不假分辨,盲目跟进,以致国力不能支撑。

目前的问题,主要卡在电能技术上,大功率激光武器远远不能展开,在可见的十年之内不具实现的可能。当化学武器走至尽头,物理特性的激光等新概念武器,就现实地摆到了装备专家的面前,如何突破技术瓶颈,使物理性质的新概念兵器尽快投入工程运用?正像所有武器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激光亦然。

我们知道的激光武器,投入军事应用,并不算晚,美国开展更早一点,但要在上世纪实现太空部署,无疑疑想天开。激光武器以其趋向性强,速度快的特点,如能在天空展开,以天上卫星和空中飞行器为平台,去拦截弹道导弹,不失为一个不坏的想法和手段。速度极高的弹道导弹,大约也只有激光才能实现拦截。

部署在天空,无论是起飞、上升、中段和末段,只要被发现,皆可实现,前提之一,今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再不受不良天侯影响。只是理想丰满,现实却是这样骨感,2019年美国成立太空军,不顾国际社会反对,似乎毫无顾忌地要完成太空军事化,一时使人大感紧张,只是挑起太空军事竞赛,他的能力包不包括激光武器呢?答案是同样不可能。美国不能,我们目前也没有实现的可能。致于谁最先研制而出,就是不知道的了。


魂舞大漠


使用机载激光武器进行弹道导弹的拦截设想美国人早都搞过,其实质就是激光在弹道导弹助推段实施反导拦截技术,在理论上使用轰-6型轰炸机加挂激光武器可以实现,但实际效果可能并不会太好,或许使用运输机平台更好一些。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的“激光助推段反导计划”,就是依托“机载激光器”项目,使用波音747-400F型飞机在机头部位安装一部兆瓦级激光器发射台,通过前线抵近部署的方式协同美国固有的空天反导预警体系,在弹道导弹助推段飞行阶段进行激光照射,在热力作用下使得导弹变形,从而达到拦截弹道导弹的目的。

美国在1996年-2011年,为该项目先后投入53亿美元,在2009-2010年间先后进行三次试射,其中2010年2月成功的进行了固体和液体弹道导弹的拦截,在技术上实现了一定的经验积累。该系统计划实现400公里的拦截,但在实际测试中只达到了160公里的距离,尽管美国遵循“边试验边改进”的发展模式,但由于后续距离的提升举步维艰,直接导致了该项目的发展命运,最终被终止。

归咎原因,主要还是技术问题。主要集中在发射距离和发射载体之间的矛盾上,之所以该项目最初计划发射距离达到400公里,实际测试中却只能达到160公里,核心原因就在于激光器的发射功率达不到要求,也就是由于空气中的杂质影响作用到目标表面的密度并不够,密度不够很难实现有效拦截,这就导致了作用距离与作用密度之间的矛盾。

然而从技术角度来分析,作用密度不够直接影响到了作用距离,要实现作用距离的提升,当前的技术手段只有通过放大激光发射器的体积来实现。通过增加体积最终实现发射功率的提升,这就与现有载体之间形成一对递进的矛盾,以美国为例,现有的波音747-400F机体的尺寸限制了上述矛盾的解决。

通过美国的实际经验来看,波音747-400F型客机的运载能力、运载空间都要比我们手中的轰-6型轰炸机要好得多,以当前轰-6最新的型号轰-6N的载体来看,主要改进还是通过增加空中受油和更换发动机来实现航程问题,但对于机体内部的空间运用改进并不是很大,也没有多大的提升。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轰-6型轰炸机通过加装激光器来实现空中反导拦截的改装可行性,轰-6的机内空间限制了核心激光器的功率,也就限制了实际作用距离和作用效果。

在当前机载激光器技术发展恒定的情况下,实现小型大功率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鉴于这个实际情况,要进行机载激光助推段反导拦截,要保证充裕的作用距离和作用效果,只有一条路走那就是在平台上下功夫,对于平台载重和空间的需求上要大的多。

显然,轰-6型轰炸机的载重和空间运用上是属于典型的硬伤,不符合改装的基本需求。放眼国内当前的发展实况,最好的选择是国产大中型运输机,民用大飞机在C929没有出现之前,C919受制于国外并不是好的选择。


鹰鸽分析


想法不错,但不切实际,首先轰六有点小,无法装大量的设备,美国曾经用波音七四七做过实验,后来下马了。干这个事的应该是CR九二九才好使。还有就是比较不切实际的了,就是自己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发射导弹,就不可能二十四小时在天空上没完没了的飞,天天待命等拦截,人员的弦天天紧绷,不可想象。还有洲际导弹一旦发射,万公里的距离,半小时就到,无法预警哪个方向来袭。


东龙45


激光武器还是短程发射命中率高,因为空气的阻隔,远程需要消耗太多的能量。用轰6携带激光武器在12000米高度巡航,应该是轻型激光炮,重型激光炮平台不是轰6的选项。但只要找准了目标,达到100公里的射程,近距离拦截远程导弹还是可行的。


自然风161212381


想法不错,但轰六机型小飞行速度赶不上导弹,激光装置在目前还没有解决小型化而超强功率的问题,美国在波音糸列运输机上都试验几十年了仍然没有成功。如果将来能实现原子能电池而些小型化,别说轰六、就是歼十六、二零,运二零这些飞机都行!可能小型超能量的原子能电池源现在只是幻想!


张红心


探讨一下。

轰六是一个平台。如果功率能够满足的情况下,在信息量有一体化保障的情况下,在气象条件准许的情况下,是可以拦截弹道导弹的。

国土安全防御是体系型的。任何的防御体系都是有漏洞的。最好的防御就是核潜艇长期、多点地潜伏在“威胁”“国”的国土的“有效”的距离内。做到“足额”的“震慑”。

今日世界,“武器”殖民的理念、行为已经是“过时”的“产品”了。无依赖的“价值”了。因为“它”是“负”“附加值”的“工具”。

谨参与。


早晨的太阳122


感觉不行。弹道导弹下落时,速度等于子弹,用轰六巡航,一来要是弹道导弹不经过飞机附近,飞机上的激光器就不会产生任何作用,二来12000米高空云层会分散激光,导致激光器失去作用,三来激光武器热能太高,把弹道导弹打爆自己也死了,要是面对多枚核弹攻击,就无法全部拦截。现在防御弹道导弹攻击的最好方法其实同样是弹道导弹,因为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都是一样的,是抛物线,而且由于太空阻力小,是理想型抛物线。所以,在弹道导弹袭击的目标处发射一枚弹道导弹,设置成相同轨迹,就总能与来袭的弹道导弹遇上。


喜欢预言的刘成宇


作为空天作战平台的一部分想法是好的,等以后有了核动力飞机也许能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