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刘庄桥,德国人的浮桥,天津卫的鸥,金鱼拐子“大花篮”

刘庄桥,德国人的浮桥,天津卫的鸥,金鱼拐子“大花篮”

小刘庄,以前是片荒凉地

在海河小刘庄渡口修建的刘庄浮桥

天津的很多“庄”,最初是人烟稀少之地,如芦庄子在道光年间的《津门保甲图说》中被称为“芦家庄”,当时四周都是水田和芦苇,住户不多;又如郭庄子,元代末年时,其东边有李家大坑,西边有李家坟地,北边多苇塘,直到

燕王扫北时,有郭姓人家在此定居,才形成了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庄”的地势一般都比较高,如芦庄子就是因为地势较高,在1939年的大水中才未被淹没。

“庄”的兴旺大多和人口迁徙与自身发展相关联,如郭庄子,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后,将河北区金汤桥至北安桥一带盐坨地划归意澳租界地,大批居民被驱赶,迁到了郭庄子。军阀混战期间,有其他地方的农民迁移到此避难,于是商贾投机建房,郭庄子的商贸随之发展。

小刘庄的发展,也循着类似的轨迹。小刘庄本以农业为主,20世纪初兴办实业之风盛行,小刘庄建起了纱厂,很多农民投入了工业生产,与此同时,工厂又带动了周围商业、饮食业的发展,慢慢的,“庄”最终成为市区的一部分。

刘庄桥是在1991年由原先的浮桥改造成斜拉桥的,多少年过去了,人们更多的还是称之为刘庄浮桥。

解放前,这里就有浮桥,是德国人所造;建浮桥之前,靠摆渡往来两岸,那里叫小刘庄摆渡口,1分钱过一趟;浮桥曾由固定木船桥引桥基础,改为干净混凝土桩墩;海鸥早年间就有,但中间几乎消失了30来年;当年的打蛋厂、棉纺厂都出现过事故,隔岸都能看到;浮桥边上曾有河西历史上最大的蔬菜果品综合市场……

两岸居民及文史研究者对于刘庄浮桥的历史、环境变迁娓娓道来,浮桥从有到无,从修建改造再到如今的提升工程,都顺应着整个天津的发展,相辅相成地改变着周边乃至整个天津的生活环境。

刘庄桥,德国人的浮桥,天津卫的鸥,金鱼拐子“大花篮”

刘庄桥,德国人的浮桥,天津卫的鸥,金鱼拐子“大花篮”

德国桥是“前身”开开合合拆拆建建

追溯刘庄浮桥的历史时,文史学者张诚向记者提供了一张老照片。这张标有纪年“1900”的德国桥照片,应当算是刘庄浮桥的“前身”了。

刘庄桥,德国人的浮桥,天津卫的鸥,金鱼拐子“大花篮”

刘庄桥,德国人的浮桥,天津卫的鸥,金鱼拐子“大花篮”

刘庄桥,德国人的浮桥,天津卫的鸥,金鱼拐子“大花篮”

“现在称为浮桥,但早期就直呼为桥。当时还有法国桥、俄国桥。”张诚介绍,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天津,因德军主力部队到来较晚,大都盘踞在距离市区较远的南部地区。当时德中街(解放南路)墙子外部分还没打通,而当初的海大道路况又很差,所以德国人亟须有一条道路,快速、便捷地与铁路沟通。这样,他们就在海河下游架设浮桥。

早先的浮桥是作为军事用途使用的,战后,这些浮桥严重阻碍了海河航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外国人称海河为白河,“这实际是北运河的译音。”张诚介绍。

有研究者提出,解放前海河上的渡口以解放桥为“界”,上游各个码头为“世袭”的封建把头所有,下游则是各国租界的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把持。

金鱼拐子大花篮 下班冲着渡口喊

刘庄桥,德国人的浮桥,天津卫的鸥,金鱼拐子“大花篮”

替换高清大图

1957年正式开始建造刘庄浮桥之前,小刘庄沿岸有个河边菜市儿,它在南起罐头厂北到大连码头的台儿庄南路上,这里曾经是河西历史上最大的一处蔬菜果品综合集散地。“这实际上是一个早市性质的综合市场。”李鸿友说,当时很多小贩都从市场趸货,“小贩趸完货就卖,河西这边从刘庄大街、贺家口,或是到营口道;河东那边,走到后台、戏校,货物就都卖光了。”李鸿友说,这里是相当成熟的聚居区。

马三立的相声迎春曲中,有这几句“有打的灯笼都出来呀, 没有打的灯笼抱小孩呀, 金鱼拐子大花篮呀。”拐子是鲤鱼,大花篮也是一种鱼,“杨柳青年画上,娃娃怀里抱的那个不是鲤鱼,是‘大花篮’。”当时刘庄渡口的渔船上也常常见到售卖。

“摆渡也有时间的。”今年78岁的刘菊生奶奶当时就住在大直沽前街附近,“摆渡时间和浮桥一样,都是有时有点的,而且时间还差不多。”在老人的记忆中,每天差不多是5点开,中午11点到下午2点关闭,晚上11点(有说11点半)关。“1分钱一次,如果有自行车就2分。”“随着时代变迁,后来渐渐涨到5分。”李鸿友补充说,当时和记蛋厂专门的摆渡口只服务工厂工人。

听不懂的劳动号子看不够的开桥过船

李鸿友介绍,刘庄浮桥实际上是解放以后海河上兴建的第一座较大型的交通浮桥,从海河西岸的刘庄牌楼旁恩德里胡同口起,直通对岸的河东大直沽。1957年,浮桥开始动工时正是家住小刘庄的李鸿友小学刚毕业。

“我中午放学回家,正是浮桥开启的时间。”那时候往返天津于大连、青岛、烟台等地的“民主十号轮”、“民主十一号轮”准时在中午12点前路过这里。

潮汐影响通行汛期常常断交

“由于潮汐的影响,海河水位每天落差很大,在最高潮位时,浮桥是水平的,在最低潮位时,浮桥就成了个大弯兜,给过往行人特别是车辆带来很大不便。”张诚说,过去主要是使用牲畜拉的畜力车以及人力车,也称地扒车,在上下桥的时候有很大困难和危险。上桥时,需要无数的帮工前拉后推才行,这样也产生了一个职业,叫“帮车的”或拉小套儿。

刘庄桥,德国人的浮桥,天津卫的鸥,金鱼拐子“大花篮”

刘庄桥是海河首座独塔斜拉桥

刘庄桥,德国人的浮桥,天津卫的鸥,金鱼拐子“大花篮”

工人进行拆桥工作

1991年,在旧桥的基础上,独塔斜拉式的刘庄桥开建了。

当年一景 海鸥飞出大桥边

1992年5月,刘庄桥建成通车。“如果从时间上来说,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渐渐地在冬天时看到海鸥越来越多地聚集在此。”

李鸿友说,上世纪60年代之前,包括刘庄浮桥附近还是常见如今的这种红嘴海鸥的。

刘庄桥周围海鸥飞翔已成为一景,而看海鸥、喂海鸥,以及京津和周边城市的摄影爱好者专门拿着长枪短炮拍海鸥,也成为一景。“刘庄桥边‘打鸟’,已经成为摄影圈里约定俗成的事儿了。”

刘庄浮桥美图

渔民和他的狗

刘庄桥,德国人的浮桥,天津卫的鸥,金鱼拐子“大花篮”

刘庄浮桥雄伟壮观

刘庄桥,德国人的浮桥,天津卫的鸥,金鱼拐子“大花篮”

停留在渔船上的海鸥

刘庄桥,德国人的浮桥,天津卫的鸥,金鱼拐子“大花篮”

飞翔在刘庄浮桥水面上的海鸥

刘庄桥,德国人的浮桥,天津卫的鸥,金鱼拐子“大花篮”

觅食

刘庄桥,德国人的浮桥,天津卫的鸥,金鱼拐子“大花篮”

刘庄浮桥下卖鱼的渔民

刘庄桥,德国人的浮桥,天津卫的鸥,金鱼拐子“大花篮”

渔船

刘庄桥,德国人的浮桥,天津卫的鸥,金鱼拐子“大花篮”

渔船

刘庄桥,德国人的浮桥,天津卫的鸥,金鱼拐子“大花篮”

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老刘庄浮桥

刘庄桥,德国人的浮桥,天津卫的鸥,金鱼拐子“大花篮”

停泊在海河上的渔船

刘庄桥,德国人的浮桥,天津卫的鸥,金鱼拐子“大花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