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腸易激綜合徵的病因、診斷、治療及健康指導,來了解一下

腸易激綜合徵是一種以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徵而無器質性病變的常見功能性腸病。患者以中青年居多,老年人初次發病者少見,男女比例約1:2。


臨床上,根據排便特點和糞便的性狀可分為腹瀉型便秘型和混合型。便秘型少見,以腹瀉型為主。

病因和發病機制

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目前認為是多種因素和多種發病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1.胃腸動力學異常:結腸電生理研究顯示,腸易激綜合徵以便秘、腹痛為主者3次/分鐘的慢波頻率明顯增加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徵高幅收縮波明顯增加。對各種生理性和非生理性刺激(如進食、腸腔擴張、腸內容物以及某些胃腸激素)的動力學反應過強,並呈反覆發作過程。2.內臟感覺異常:直腸氣囊充氣試驗表明,腸易激綜合徵患者充氣疼痛閾值明顯低於對照組。腸易激綜合徵患者對胃腸道充盈擴張腸平滑肌收縮等生理現象敏感性增強,易產生腹脹腹痛。3.腸道感染治癒後其發病與感染的嚴重性及應用抗生素時間均有一定相關性。4.因胃腸道激素:某些胃腸道肽類激素如縮膽囊素等可能與腸易激綜合徵症狀有關。5.精神心理障礙: 腸易激綜合徵患者焦慮抑鬱積分顯著高於正常人,應激事件發生頻率亦高於正常人,對應激反應更敏感和強烈。

臨床表現起病隱匿,症狀反覆發作或慢性遷延,病程可長達數年至數十年,但全身健康狀況卻不受影響。精神、飲食等因素常誘使症狀復發或加重。最主要的臨床表現是腹痛或腹部不適、排便習慣和糞便性狀的改變。
幾乎所有腸易激綜合徵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或腹部不適,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見,排便或排氣後緩解。極少有睡眠中痛醒者。
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徵常排便較急,糞便呈糊狀或稀水樣,一般每日3-5次左右,少數嚴重發作期可達十餘次,可帶有黏液,但無膿血。部分患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徵常有排便困難,糞便乾結、量少,呈羊糞狀或細桿狀,表面可附黏液。常伴腹脹、排便不淨感,部分患者同時有消化不良症狀和失眠、焦慮、抑鬱、頭昏、頭痛等精神症狀。

一般無明顯體徵,可在相應部位有輕壓痛,部分患者可觸及臘腸樣腸管,直腸指檢可感到肛門痙攣、張力較高,可有觸痛。

診斷和鑑別診斷

診斷標準:

1.病程6個月以上且近3個月來持續存在腹部不適或腹痛,並伴有下列特點中至少2項:(1).症狀在排便後改善:(2).症狀發生伴隨排便次數改變;(3).症狀發生伴隨糞便性狀改變。

2.以下症狀不是診斷所必備,但屬常見症狀,這些症狀越多越支持腸易激綜合徵的診斷:(1)排便頻率異常( 每天排便>3次或每週<3次);(2).糞便性狀異常(塊狀/硬便或稀水樣便); (3).糞便排出過程異常( 費力急迫感、排便不盡感);(4).黏液便;(5).胃腸脹氣或腹部膨脹感。

3.缺乏可解釋症狀的形態學改變和生化異常。

鑑別診斷:腹痛為主者應與引起腹痛的疾病鑑別。腹瀉為主者應與引起腹瀉的疾病鑑別。其中要注意與常見的乳糖不耐受症鑑別。以便秘為主者應與引起便秘的疾病鑑別,其中功能性便秘及藥物不良反應引起的便秘常見,應注意詳細詢問病史。

對於存在警報症狀的患者不應輕易診斷腸易激綜合徵,這些警報症狀包括體重下降、持續性腹瀉、夜間腹瀉、糞便中帶血、頑固性腹脹、貧血、低熱等,特別是40歲以上出現新發症狀者要高度警惕器質性疾病。因及時行結腸鏡檢查,才能排除腸道器質性疾病,方可明確診斷。

治療:治療目的是消除患者顧慮,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治療策略主要是積極尋找並去除促發因素和對症治療,強調綜合治療和個體化的治療原則。

1.一般治療:詳細詢問病史以求發現促發因來,並設法予以去除。告知患者腸易激綜合徵的診斷並詳細解釋疾病的性質,以解除患者顧慮和提高對治療的信心,是治療最重要的一步。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上避免誘發症狀的食物。高纖維食物有助改善便秘。對伴有失眠、焦患者可適當給予鎮靜藥。

(1).解痙藥:抗膽鹼藥物可作為緩解腹痛病的短期對症治療。匹維溴胺為選擇性作用於胃腸道平滑肌的鈣通道阻滯劑,對腹痛亦有一定療效,且不良反應少,用法為每次50mg,3 次日。

(2)止瀉藥:洛哌丁胺或地芬諾酸止瀉效果好,適用於腹瀉症狀較重者,但不宜長期使用。輕症者宜使用吸附止瀉藥如蒙脫石、藥用炭等。

(3).瀉藥:對便秘型患酌情使用瀉藥,使用作用溫和的輕瀉劑以減少不良反應和藥物依賴性。常用的有滲透性輕瀉劑如聚乙二醇、乳果糖或山梨醇,容積性瀉藥如甲基纖維素等也可選用。

(4).抗抑鬱藥:對腹痛症狀重,上述治療無效且精神症狀明顯者可試用。對不伴有明顯精神症狀者亦有一定療效。
(5).腸道微生態製劑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酪酸菌等製劑,可糾正腸道菌群失調,對腹瀉、腹脹有一定療效。
3.心理和行為療法:症狀嚴重而頑固,經一般治療和藥物治療無效者應考慮予以心理行為治療,包括心理治療、認知療法、催眠療法和生物反饋療法等。
預後腸易激綜合徵呈良性過程,症狀可反覆或間歇發作,影響生活質量,但一般不會嚴重影響全身情況。
預防與健康指導:功能性消化不良應注意保持精神愉快,特別在進食時不要生氣、發怒或抑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疲勞,保持睡眠充足。飲食宜多樣化、富含營養易於消化。進食宜按時定量,不宜過飽,細嚼慢嚥,進食時不宜過熱過冷。避免暴飲暴食,避免酗酒、吸菸,勿食過酸、高脂肪、辛辣或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可增強胃腸運動功能。儘量避免服用對胃黏膜有傷害的藥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