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今天的“战疫”作品,需要的是好诗


今天的“战疫”作品,需要的是好诗

在全国“抗击新冠病毒”的时候,文艺工作者拿起手中的笔,通过艺术的方式,传达新时代的伟大精神,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我们留意到针对当下的文艺潮流,有了一些批评的声音。但这种批评是不是合理的,在当下是不是不恰当,也引起关注。

我们知道,在灾难面前,文艺作品向来承担着鼓舞士气的责任。但在这一次“抗击新冠病毒”的时候,涌现出来的文艺作品数量众多,既有摄影作品,也有书画作品,更少不了文学作品,而最让人生气的乃是“诗歌”。诗人许岚说:“现在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伪抒情、假大空,没有血肉,没有生活,没有真正的疼痛、热爱,只不过是文学垃圾,没有一点现实与文学意义。”

那么,以中国诗歌的高地四川诗人为例,在短短的数天时间里,创作了近1000首(篇)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呈现了作家的思考与担当责任。如果我们仔细梳理,这其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当下的许多文学作品中,也是良莠不齐的。

今天的“战疫”作品,需要的是好诗

四川省许岚研究中心最近半个月以来,一直在关注当下的诗歌创作。其相关负责人对这种文学现象表示:“通过文学作品鼓舞人心,提振‘抗击新冠病毒’的精神,无疑大是有益处的。此外,在灾难面前,文学作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接下来就是我们的作家是创作怎样的文学作品,是追求昙花一现的‘点击率’,还是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就考验作者的思考力度、文本呈现、作品价值观的传达等因素。优秀的作家总能从这当中找到平衡点,创作出不同凡响的作品出来。”

那么,在“抗击新冠病毒”的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非常多,无论是在武汉,还是全国各地,都有鲜明的案例,从这些动人事迹中,如何提炼出更具时代精神的内容,从而创作出更具时代性的文学作品。四川省许岚研究中心负责人为此支招:多观察,多思考,从中提炼出新思想来。

今天的“战疫”作品,需要的是好诗

针对当下的文坛对“新冠”文人的做法批评,四川省许岚研究中心负责人说:“其实大家不是反对诗歌创作,而是反对那些不接地气的诗歌创作,而是需要好诗引领时代精神。这才是读者所需要的。”

该负责人举例说:“有一些诗人看到一种现象就进行抒情,看上去假大空,充满了文艺腔。这样的作品是现在所不需要的。”

截至2月2日,据各种诗歌网站报道,已经有三部与“抗击新冠病毒”的诗集出版,但这样的诗集是不是必须出版的呢?相关专家认为,如果仅仅是出版一部这样的诗集,不考虑其价值和意义,也就是等同于垃圾出版,也不会受到市场的认可。这样的诗集若是出版的话,一定得有思想引领,反映时代精神,又要接地气。(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