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中华传统,洒落世界的瑰宝

青花瓷器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元代晚期,明清时期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要品,随着民间文物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幽亮雅洁的古代青花瓷器日益成为收藏家们追逐的宠儿。


中华传统,洒落世界的瑰宝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新仿青花瓷器大量出现,因此,青花瓷器真伪鉴别知识的普及显得尤为重要。

鉴别青花瓷器应从胎、釉、造型、纹饰、绘画风格、青料的呈色、工艺以及书写款识等几方面入手,分析、了解它们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当您掌握了鉴别青花瓷器的方法,便能从收藏中获得极大的乐趣。

中华传统,洒落世界的瑰宝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青花瓷器从明代洪武时起,便有官窑和民窑之分。官窑是专为宫廷烧制的御用瓷器,民窑则是为广大民众生产制作的日用和陈设瓷器

中华传统,洒落世界的瑰宝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官窑青花瓷器由于不计工本,刻意求精,所以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从明成化(1466—1488年)起御窑厂就开始仿制前朝的青花瓷器,如成化仿宣德青 花瓷器。
民窑仿古更是层出不穷,直到今日江西景德镇仍在烧制大量的仿古青花瓷器。作为一个收藏者,当然不会愿意出高价去买“假古董”。

中华传统,洒落世界的瑰宝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但是,一些仿古作伪 者的手段非常高明,其作品往往能够以假乱真,这就需要收藏者有一定的辨伪能力,提高读者鉴赏和辨伪能力,本文将从胎、釉、造型、纹饰、青料、款识等方面阐 述鉴定青花瓷器的方法。

胎,或称胎骨。瓷坯经高温烧结后即成了“胎”。瓷胎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铝和少量的钾、钠、钙、镁、铁等元素,洁白的瓷胎是烧制上等青花瓷器的基 础,一般以瓷石和高岭土为原料,在1300度以上的高温下烧成,釉,是附着于瓷胎表面的玻璃质覆盖层。

中华传统,洒落世界的瑰宝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釉有着与玻璃相类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瓷胎起着保 护和装饰作用。釉的主要成分与瓷胎基本相同,只是钾、钠、钙、镁等助熔剂的含量较高,使釉汁易于在高温下熔融,填补了瓷胎表面的孔隙,显得光亮而平整,好 似给瓷器穿上一件整洁、美丽的外衣。
由于各个时期用于烧制青花瓷器的胎和釉的成分有所差异,修胎、挖足、施釉的工艺也不相同,所以通过对胎、釉和制作工艺 的观察分析,有助于辨别青花瓷器的时代和真伪。

中华传统,洒落世界的瑰宝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我们观察、分析青花瓷器的胎、釉特征,受条件的限制,一般仅能通过低倍放大镜,用肉眼来观察它们的质地、颜 色、厚薄、轻重,釉面是否平整、均匀,气泡的多寡,以及修胎,挖足的精粗,接痕的粗细等等。

青花瓷器的造型风格是一个时代人们审美情趣和生活习惯的具体表现之一。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造型艺术特点,因此通过对青花瓷器常见器型的研究,也是我们鉴赏和辨别青花瓷器时代特征的重要依据之一。

中华传统,洒落世界的瑰宝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唐代青花瓷器胎质比较粗松、厚重,胎色有黄白和灰白两种,由于胎料的漂洗、筛选比较粗糙,所以在胎土中往往可见夹杂着一些灰色、黄色或黑色的小砂粒, 瓷胎中还有比较明显的小气泡或孔隙,为了掩盖胎色之不足,在器物的胎、釉之间都施有一层白色的化妆土(又称“护胎釉”),釉色也有灰白和乳白两种,釉面往 往还有细密的冰裂纹。

唐代青花瓷的器型有碗、盘、瓷枕、罐、三足罐等,其中以碗、盘最多。碗类以足形分为玉璧形宽圈足和玉环形窄圈足两种形式:以口、腹造型不同又分四种类型:(一)敞口、深腹碗;(二)敞口、浅腹碗;(三)折沿,浅腹碗;(四)花口、折沿、浅腹碗等。

中华传统,洒落世界的瑰宝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宋代青花瓷器比唐代有所进步,胎质比较细密、坚硬,少有孔隙;胎体比唐代也要轻薄一些;胎色白中泛灰,露胎处见火石红;釉层稀薄、透亮,釉色青灰有开 片。宋代青花瓷器的器型仍以碗为主,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直口圆唇,腹壁微弧;(二)敞口外卷唇,唇面向外斜出,腹壁微弧;(三)直口平唇,腹壁上部近 直,下部向内聚收。

元代烧造青花瓷器的窑场集中于江西景德镇,因为那里有丰富的优质瓷土资源。早在唐代晚期,景德镇瓷工就利用附近盛产的高岭土烧造胎质细腻的青白瓷。元 代工匠又改用先进的“二元配方”,即在高岭土加入瓷石,增加了瓷胎的致密度和洁白度,为成熟青花瓷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在如此洁白的胎体上绘制青花瓷器, 更能够衬托出青花的娇艳、纯美。景德镇元青花瓷的釉面也非常透明,釉层厚薄均匀,玻璃质感强。釉色微微泛青,显得沉静雅致。

中华传统,洒落世界的瑰宝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元代除景德镇外,云南、浙江亦有少量的青花瓷烧造,其中以云南玉溪、建水、禄丰产量较大,但大多用作葬具,胎质极粗,呈土黄色,胎体厚重,工艺粗糙, 不可与景德镇青花瓷相提并论,元代青花瓷器的造型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器型硕大,胎厚体重。在继承传统造型方面有梅瓶、玉壶春瓶、大罐和 碗、盘等。


梅瓶是宋代创制的瓶式,元青花梅瓶在宋代修长挺拔的基础上,又加以改进。如口部加高,圆唇,肩部加宽,显得丰满稳重,除圆形外,还出现了八方形 梅瓶,玉壶春瓶与宋代器型变化不大,也有少量八方形传世,罐是元青花瓷中最常见的器型之一,形制较多,有直口罐、敛口罐、洗口罐、直口方唇双铺首 罐等。

中华传统,洒落世界的瑰宝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罐盖也有多种形式,有荷叶形、火珠纽、狮纽等。大盘往往用于外销,它最适合伊斯兰教国家抓饭风俗的需要。器型多为敞口、折沿、浅圈足,并有 圆口和菱花口之分,圈足内多为砂底,带火石红。除以上传统造型外,元青花中还有许多创新品种,如盘口象耳瓶、塔式盖罐、八棱葫芦瓶、蒜头瓶、双耳三足炉、 四系扁壶、僧帽壶、高足杯、高足豆等。

中华传统,洒落世界的瑰宝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云南青花瓷胎质粗糙,有很多粗颗粒和孔隙。釉面也极不匀净,釉色土黄、无光泽,有开片、棕眼、落渣、缩釉、漏釉等很多缺陷。器型有罐、瓶、壶、高足杯、碗、盘等,收藏价值大大低于景德镇青花瓷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