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國際博物館日,荷蘭大使館請來一箇中國姑娘講解倫勃朗

2018年5月18日,第42個國際博物館日。人們走進博物館欣賞畫作,有的是為了追慕過往,有的是想要評斷現在,有的是試圖展望未來。然而也有人認為,它既是歷史的,又是當下的,更是未來的。

作家、藝術史學者楊好眼中的“文藝復興”“歐洲大師”畫作,就是這樣,她賦予它們不曾停滯的時間。

国际博物馆日,荷兰大使馆请来一个中国姑娘讲解伦勃朗

楊好的藝術史之路,始於她的英倫之旅。彼時的楊好,篤定地走入聖安德魯斯大學的古堡,扎進文藝復興藝術史的研究中。

學習期間,她走進漢密爾頓家族的故園,深入威尼斯的小教堂,走訪荷蘭的童話小鎮,每一步都奠定了她日後研究西方藝術史的斐然成就。結束了國外的學習後,楊好回國開展自己的事業。

2018年1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楊好的個人著作《細讀文藝復興》。這本書上線兩週榮登京東藝術史圖書榜首,獲得豆瓣新書9.5分的高評價,銷售連連攀升,目前已經迎來了第三次印刷。

国际博物馆日,荷兰大使馆请来一个中国姑娘讲解伦勃朗

楊好在《細讀文藝復興》一書中,首次將北方文藝復興作為一個重點提取出來,與意大利文藝復興並置。這是她深入北方地區實地考察的成果,她甚至直接收藏了勃魯蓋爾、揚·凡·戈因等大師的原作,為她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資料。

除了對荷蘭畫派從藝術家、作品上的直接解讀外,楊好更以一個“斜槓青年”的姿態對畫作開始全新的解讀。

楊好擁有電影、比較文學、藝術史和藝術商業等學科的跨界背景,在不同的學科之間穿梭,她樂在其中。

“因為每一個領域的思路都會為你看世界提供不一樣的通路和不一樣的同行者,這是最有趣的。我在文學、歷史、藝術史這幾個學科之間繞了一大圈,更多地是想構建一條自己可以言說的歷史脈絡,這是非常過癮的一件事情。”

在這種多元化的視角和知識系統下,楊好對藝術的解讀總有別樣的呈現。

正因如此,楊好於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被荷蘭駐華大使館邀請作為主講嘉賓,為現場聽眾講解倫勃朗及其名作《猶太新娘》。

国际博物馆日,荷兰大使馆请来一个中国姑娘讲解伦勃朗

這次活動由一好閱讀聯合京東藝術、京東圖書共同舉辦,旨在為公眾提供一次從跨界視角走近藝術大師倫勃朗的機會。

此次展出的《猶太新娘》,是荷蘭國立博物館贈送的3D複製版,體現數字技術在保護和傳播名作中的巨大功能。

《猶太新娘》 原作創作於1666年,是倫勃朗晚年的精品。梵·高曾讚歎:“你知道嗎, 我只要啃著硬麵包在這幅畫的前面坐上兩個星期, 那麼即使少活十年也甘心。”

国际博物馆日,荷兰大使馆请来一个中国姑娘讲解伦勃朗

楊好在講解《猶太新娘》時,多次提到倫勃朗畫中有一種戲劇感,她認為倫勃朗其實是一個“戲劇製造者”。

国际博物馆日,荷兰大使馆请来一个中国姑娘讲解伦勃朗

除了講解畫作本身,楊好還結合十七世紀荷蘭的社會狀況,探討了藝術與商業的關係,這也是她一直關注的話題。

国际博物馆日,荷兰大使馆请来一个中国姑娘讲解伦勃朗

楊好與荷蘭駐華副大使

楊好在《細讀文藝復興》的前言中寫道:“藝術品背後呈現的是更廣闊的商業模型。”在她看來,藝術與商業關係複雜而迷人,藝術永遠也無法離開商業而存在,商業也有可能扼殺掉天才的藝術,這兩者之間一直是角鬥且共同生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世界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受眾”,荷蘭駐華大使館正是藉由館藏的數字版名畫,讓更多人近距離接觸大師畫作,也讓畫作在不同地域煥發生機。楊好本人的部分藏品曾藉助數字技術轉化為可被傳播的復刻作品,被眾多藝術愛好者珍藏。

国际博物馆日,荷兰大使馆请来一个中国姑娘讲解伦勃朗

跳脫出單純的藝術史角度,用不同的知識系統去解讀大師及作品,總會得到新的認知和啟發。正如楊好在這場活動中,沒有用通常的“藝術大師”形容倫勃朗,反而頗有新意地稱這位荷蘭畫家為“戲劇製造者”,這或許就是跨界視角的魅力。

国际博物馆日,荷兰大使馆请来一个中国姑娘讲解伦勃朗国际博物馆日,荷兰大使馆请来一个中国姑娘讲解伦勃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