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他是三国前三的谋士,害了无数人命,换了五任君主,最后善终!

如果有看过我原先一些文章的小伙伴,一定知道我是个坚定的亮吹。如果要说三国谁的军事能力最强,我一定会说诸葛亮!但大家也看到了,今天要说的是谋士,像诸葛亮、司马懿、周瑜、吕蒙、陆逊这些都是一军统帅,不算纯意义上的谋士了。

他是三国前三的谋士,害了无数人命,换了五任君主,最后善终!

所以这么数下来,纯谋士还真不多,贾诩肯定是其中最顶尖的之一。

贾诩字文和,是武威姑臧人。他少年时,其余人都不知道他,只有一个叫阎忠的人,认为贾诩有张良、陈平的才干。

后来贾诩举孝廉为官,因病辞官回乡的路上,碰到了强盗,同行几十个人都被绑了起来。这时贾诩对强盗们说,“我是太尉段颎的外孙,你们别杀我,我家里人会重金来赎的!”当时太尉段颎名声很响,震慑住了强盗们,果然其余人都被杀了,只有贾诩不但没死,还被强盗们恭恭敬敬地送了回去。

他是三国前三的谋士,害了无数人命,换了五任君主,最后善终!

当然贾诩是骗他们的,这也反映了他性格中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做任何事情,这在接下来的另一件事中更能直观表达。

董卓被杀以后,他的部将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回家,结果贾诩告诉他们,如果就这样逃跑,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抓住他们,不如直接组织军队,进攻长安,如果成功了就可以取得天下,万一失败了到时候再跑也不迟。

李、郭等人听了他的话,果然率军打进了长安,杀了王允,打跑了吕布,长安城血流成河、生灵涂炭。这就是著名的“文和乱武”。

后来李傕等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说:“这是保命的计谋,哪有什么功劳?”坚决不受。李傕等人亲近贾诩但同时也很忌惮他,于是贾诩去投靠了段煨。但是段煨也很忌惮贾诩,于是贾诩又去了张绣那里。

他是三国前三的谋士,害了无数人命,换了五任君主,最后善终!

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包围了张绣的穰城。不久,曹操担心袁绍偷袭许都,便撤军。张绣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他不可追,但张绣不听,结果被曹操亲自断后击败。这时贾诩又对张绣说:“赶快再追,一定会获胜。”张绣听从贾诩建议,收集散兵,再行追击,于是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

张绣问贾诩为什么会这样?贾诩回答说,“将军虽然擅长用兵,但不是曹操对手。曹军刚撤,曹操必然亲自殿后,所以我知道将军你必败;曹操之所以还未尽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后方出了事,所以击破将军的追兵后,一定会全力撤退,留别人断后,他留的将领虽厉害,却比不上将军,所以我知道将军用败兵也能取胜。”张绣大为佩服。

后来,在贾诩的建议下,张绣投降了曹操。

他是三国前三的谋士,害了无数人命,换了五任君主,最后善终!

在曹操大战马超、韩遂联军时,又是贾诩,献上了“离间计”,使得马超韩遂反目,被曹操打败。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当时曹操未立太子,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贾诩说:“但愿将军能够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实践士人的责任和义务,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做违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刻意磨练自己。

后来,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袁绍和刘表都是因为废长立幼而招致祸端,曹操马上就心领神会地笑了,于是立曹丕为太子。

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当时天下谈论智谋之士时都十分推崇他。

他是三国前三的谋士,害了无数人命,换了五任君主,最后善终!

后来曹丕即位,为报贾诩之恩,拜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

黄初四年(223年)三月,曹丕首征东吴,未达到预期战果。当初,曹丕便问计于贾诩:“我想统一天下,吴、蜀应先征讨哪个?”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无功而返。

同年六月,贾诩去世,终年七十七岁,谥号肃侯,贾穆袭爵。

他是三国前三的谋士,害了无数人命,换了五任君主,最后善终!

纵观贾诩一生,出了许多妙计,也因此被安上了“毒士”的名号。而且因为他的一些计策,以及反复投靠的行为,也被许多人看不起。比如孙权,在听到曹丕封贾诩为三公之时,还嘲笑了这件事。“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魏略》

而且裴松之也对《三国志》将荀彧、荀攸跟贾诩并传的行为很不理解。“且攸、诩之为人,其犹夜光之与蒸烛乎!其照虽均,质则异焉。今荀、贾之评,共同一称,尤失区别之宜也。”

他是三国前三的谋士,害了无数人命,换了五任君主,最后善终!

贾诩确实聪明,他了解人心,所以能抓到机会,也懂得分寸。他知道自己身非旧臣,又以智计见长,因而低调做人,不攀附高门。三国聪明的人何其多,但善终的又有几个?杨修、祢衡、荀彧、沮授、许攸等人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陈寿说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我认为,算无遗策虽然是很高的赞扬,但经达权变更是难得,从贾诩的一生来时,这句评价的确最适合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