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沉積的科學流淌的文化——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概覽

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鄭州北郊的黃河之濱,是一座以黃河、黃土、黃淮平原、黃河文化為主題綜合型地質公園。它西起牛口峪,東至黃河二橋,北京黃河,南止枯河與黃河大提,由廣武山和花園口兩個園區組成,、面積200平方公里。

沉積的科學流淌的文化——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概覽

專家認為,雄渾壯美的黃河風光、神秘奇的邙山黃土、廣元邊的黃淮平原、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地上懸河的起點,黃土高原的終點,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等豐富的科學內涵,構成了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的靈魂。

黃土——解讀第四紀變遷的金鑰匙

由黃土堆積而成邙山,史稱廣武山,是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過渡帶上最東南的黃土塬。它東西長18公里,南北寬5公里,最高海拔262米,位於黃淮平原沖積扇的頂點,既是鄭州的天然屏障,更是解讀黃淮平原形成和演化的重要窗口。

黃土作為一種大陸沉積,與地球兩極的冰蓋及大洋沉積一樣,都是新近地球環境變化的“檔案庫”,黃土已成為認識全球氣候變化的鑰匙。

沉積的科學流淌的文化——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概覽

馬蘭黃土,是一種近源沙黃土。距今大約15萬年前後,區內發生了古三門湖貫通東流的重大地質事件,在黃河下游形成巨大的沖積扇。強勁的偏北冬季風把黃河沖積扇頂部部位的細粒物質吹為粉塵,在下風擴散部位快速堆積,造成區內馬蘭黃土顯著增厚和風塵沉積速率的突然增大。

260萬年相對於46億年的地於演化歷史來說只是短短的一瞬間。但就在這一瞬間,曾經橫行中原大地的大象、犀牛消失了,變成了化石埋在黃土之中;並經歷了磁極倒轉、炎涼更迭。化石記載了當地的歷史氣候信息,而黃土、紅土、黃土等交錯堆疊的多層黃土和古土壤,則是古代氣候冷暖、乾溼變化的完美記錄。

公園跨黃土高原與黃淮平原兩個地貌景觀區。邙山黃土塬,是黃土高原最東南緣的黃土塬,因受氣候、構造等營力的交互相作用而發育厚層黃土一古土壤序列。其中,趙下峪、桃花峪、古柏嘴等三條代表性的第四紀黃土地層剖面,系統完整,具有國際、國內對比意義,尤其晚更新世馬蘭黃土厚度堪稱世界之最,是研究東亞環境變遷、青藏高原的形成、華夏文明歷史與黃河形成演變的重要結節點。

第四紀是自然與人類相互作用的時代,是古類人猿向現代人變化的重要時期。它的過去、現實在未來都與人類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廣武山是科學工作者探討第四紀氣候、環境、物種變遷與人類進化關係的理想場所之一。

黃河——大地激流書寫世界奇觀

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

黃河以雷霆萬鈞力量和濁浪排空的氣勢,劈開大山,切斷騰格裡沙漠,穿越黃土高原,經壺口,出龍門,過潼關,滲透於大平原上,成為中國北方最壯觀的河流。資料顯示,黃河也是世界上最混濁的河,每年攜帶的泥沙有16億噸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16億噸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季,更達60%,由於這些泥沙1/3沉澱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將河床抬高10釐米,至致使下游河床已高出堤外的地面,構成了罕見的懸河景觀。

260多萬年來,黃河填南造陸,為中原大地和華北大平原的形成,起到了主要作用。直到今天,它以每年填海造陸28平方公里的驚人速度向渤海挺進,也給人們帶來了肥沃的黃河三角洲,解放後的幾十年來,已填出1000多平方公里的沃地。

沉積的科學流淌的文化——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概覽

奇險的黃河與現代沉積作用融為一體,構成獨特的大河風光,在這裡,不僅形成了河床、邊灘、河漫灘、背河凹地、臨河凹地和決口扇、衝擊扇等獨特的地貌體系,而且還是海河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這種以河道作為兩大流域分水嶺的奇觀,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由於黃河南移側向侵蝕,在有史記載的四五千年間,邙山至少已向南退卻了1500餘米。其北側形成陡立岸坡和一系列深切沖溝,為黃土研究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地層剖面。桃花峪是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是黃河懸河的起點,也是地質公園重要的地質遺蹟。

走入地質公園,一幅壯美畫卷徐徐展開;黃河緩緩流過廣闊的黃淮平原,蒼邙山沿黃河南岸似一條巨龍蜿蜒起伏,兩岸田畦碧綠連天層層疊疊,巍峨雄渾的1000公里大堤將黃河牢牢鎖住,萬頃平原沃土生機勃勃。

黃淮平原——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

歷史的車輪轆轆行,在黃淮平原孕育了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

這裡有距今5000多年的大河村遺址。黃土壤性肥沃,有利於原始農耕,而且垂直節理髮育容易挖穴構屋。至今,山中的居民仍保留著古代穴居的遺風。

鄭州西山仰韶文化古城遺址,將我國城市的歷史向前推了數百年,被稱為“華夏第一城”。古滎漢代冶鐵遺址,距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是全世界最早且規模最大的冶鐵遺址,被譽為世界冶鐵工藝的搖籃。

邙山地勢和緩,為低山丘陵,乃“形勝之地”,所以我國古代有“生在蘇杭,死葬北邙”之說。

佇立在楚漢相爭的古戰場,不禁感慨“中原膛鹿鴻溝莊,彷彿猶聞戰馬鳴”。楚漢相爭鴻溝為界,中國象棋中的楚河漢界也由此而來。如今,由於黃河的側蝕作用,漢霸二王城已經名存實亡。

嶽山寺是俯瞰黃河的最佳處。高32米的浮天閣雄踞嶽山之巔。在此極目遠望,萬千景象盡收眼底——山上,峰迴路轉,層林疊翠;山下,煙波浩淼,帆船點點;鐵橋,如長虹跨浪,江水,共長天一色……

五龍峰是中心景區。半山平臺上,聳立著漢白玉“哺育”雕像——茲祥的線新懷抱著酣睡的嬰兒,象徵著黃河哺育中華民族的骨肉之情。駱駝嶺上,屹立著高大的大禹塑像。

經過30多年的開發建設,鄭州黃河大堤已建近40處景點。這裡,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與10萬餘畝黃河灘地共同構築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為黃河之旅的龍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