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武松確有其人嗎?

米奇78095207


“茫茫乾坤方圓幾何?長傳我千百年,民族魂魄。”

“舊日宮牆,尋常巷陌,是誰把英雄的故事一說再說?”

水滸的故事原型由《宋史》《三朝北盟會編》等文獻考證推論如下:

宋江,史進(斌),楊志等36人一同率眾起義。被張叔夜擊敗後由朝廷招安,封官賜爵。而後靖康之變,國家覆亡,宋江等人不知所蹤。

史進(斌)則趁機造反稱帝,攻佔長安,旋即被名將吳玠擒獲斬首。

楊志則積極參加抗金戰爭,多有功勞,後在反攻時驟然被上司以私人恩怨處決。


除此以外,《水滸傳》中還有不少人物雖然沒有明確記載參加了宋江起義,但卻也真實存在過。

靠著施耐庵的妙筆把這些不同年代不同時空的人物融合在一起,才有了水泊梁山108星的精彩故事。

我們就來看看其他一些英雄的歷程吧。

行者武松——搏命“殺虎”的大宋義士。

三碗不過崗,景陽岡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喋血鴛鴦樓,這麼多精彩聞名的故事主角都是武松一人。他在小說裡的是勇敢仗義的化身,其實在宋代,確實也存在過這麼一位俠士。只是他打的“虎”不是真老虎。鑑於筆者未能在宋代幾個版本的《臨安縣誌》裡找到記錄,以下將採用清代民國的記錄和說法。

徽宗年間,杭州有一位叫武松之人(水滸中為清河縣人)。他身材雄壯高大,功夫武藝頗好。憑著槍棒手段在城裡賣藝,賺些餬口錢。

宋代時民間經濟活躍,不僅沿街鋪面生意興隆,人們還往往在街上擺攤設點,販賣各種吃用物品。這就形成了商店街的雛形。

像杭州被稱為“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人口達20萬戶之多(1102年)。每逢集市和節慶日子,街道上會更加熱鬧,人流往往不息。像說書人,算卦者,雜藝人都會出現。武松就是其中一員,他表演自己的槍棒套路來吸引路人。因為競爭激烈,只有賣力精彩的演出才能讓過路人停留。等到打完一輪拳或者舞完一趟槍,觀眾若是覺得滿意,大家喝個彩拍個掌,賞些銅板現錢,武松幾天的飯食便有了著落。

這樣的生活並不穩定,收入時多時少,若是遇上颳風下雨開不了張,餓肚子是難免的事情。而且雜藝人在外面不受待見,和妓女士兵之流都屬於社會最底層。在北宋後期,國家政策變更頻繁,蔡京等人的主政雖然增加了朝廷歲入,但皇家消耗日大,沉重的稅收負擔落在普通百姓頭上。不少習武之人因為生活艱難,膽大者有的淪為強盜,膽小者有的淪為竊賊。

做這樣的選擇對武松來說輕而易舉,但他始終踏踏實實賣藝,無論生意好壞,多入多用,少入少用,過著平淡清苦的日子。


一次,武松在杭州湧金門(水滸張順陣亡處)處表演,他依舊使出各般手段把刀槍舞的虎虎生風,人們看到精彩處不禁連連喝彩,這正好吸引了走此經過的知州高權。高權多少了解些槍棒武藝,他也停下細細觀看,不一會就覺察武松很有些本事,絕非一般花架子可比。遂主動招呼武松,有意把他招為屬下部頭。一介貧寒的武松聽罷,怎能拒絕這般吃皇糧的美差,遂感激跪謝,收了攤跟隨高知州回到府衙。

從此以後,武松盡心竭力,為高知州效力。他深知差事來之不易,凡事格外用心,把樣樣公事都辦的妥妥貼貼。加上他武藝高強,轄區治安也被管理的十分平穩。知州高權見狀,對他更加敬重,還依據武松的功勞把他提拔為提轄。(水滸中魯智深擔任過的職位)

升官過後,武松訓練兵卒,巡防捕盜,一切井井有條,百姓們安居樂業。然而,好景不長。知州高權很快因為官場上得罪了位高權重的蔡京一黨,被言官彈劾,丟了烏紗帽。武松聽聞消息得知原委,也毅然隨知州一同辭職。

到此,武提轄又變回了街頭賣藝的一介平民,每日依舊在路面上耍槍弄棒討口飯吃。沒過多久,新任知府到來,鳴鑼開道吹吹打打之時,人們爭先圍觀。武松卻聽說這就是把高大人趕走的蔡家人——蔡京的侄兒蔡鋆(音[jūn],宋史中無此人記錄)。雖然憤懣,但武松認為自己並不清楚那些朝廷裡的明爭暗鬥,黑白好壞,他依舊做著自己事情。

普通杭州市民僅僅從這新知府的派頭,就感到和前任不同。事出果然,新知州很快把杭州攪得雞犬不寧。人們發現,官差們每日在各家各戶竄來竄去,但凡是哪家有奇異不凡的假山盆栽,就會被強制搬走,名曰“充公”,“進獻”。不僅小戶人家,一些富裕的大戶也深受其害。除此以外,衙役們還在山邊湖畔四處搜尋,一些形狀優雅,怪異超群的太湖石被他們盯上。緊接著,大批市民鄉民被官府強徵做民夫,去挖取這些巨大石塊。上百人在齊腰深的泥水裡一併努力,費盡力氣又砸又挖許多時間,才能取得那太湖石。好不容易上了岸,面對幾米高的石頭,搬運也是個大問題。


新任蔡知州拿出了魄力,為了這些收集來的奇異花石,擋路的沿途牌坊城牆統統拆毀。有的花石綱經水路往東京運輸,遇到過不去的水閘橋樑也被官府強制拆除。這都是為了讓徽宗皇帝的皇家園林“艮嶽”能添上些江南情調。

於是,花石綱走一路,百姓哭一路。整個江南一帶騷動異常。不僅如此,蔡知州還趁著收羅花石綱的名頭,搜刮民間,這樣攤派那樣獻納,搞得滿城怨聲載道。在人們心中,蔡知州完全比老虎還要殘暴,大家就暗地把他叫做“蔡虎”。

武松自己也深受其害,現在百姓們時時被官府騷擾,哪裡還有閒情來看賣藝。他正惱怒於蔡知州的肆意妄為,卻聽說有人已經遞狀子上告去了。武松和市民們剛高興幾天,就聽說上面根本管不了,那蔡鋆的叔叔蔡京正在皇帝面前如日中天,再多的狀子也只能石沉大海。

在百姓們唉聲嘆氣,無計可施之時,武松怒不可遏,他暗暗磨利了鋼刀,準備以死相拼。接下來的一天,武松暗藏利刃,在蔡府周圍觀察。不久,一隊衙役出現在路上,他們凶神惡煞的驅散百姓,給後面轎子開道。那精緻的軟轎裡必定就是蔡鋆,兩旁前後都有披甲武士防護,真是好不威風。武松看得真切,他已經對其恨之入骨,便咬牙猛然跳了出來。

連同圍觀的百姓,和那許多的衙役衛士們全都驚呆了,他們沒有想到光天化日之下竟會有人突然行刺。武松抓住這個空隙,撞開呆若木雞的衙役,直撲轎子。蔡鋆在軟轎里正閉目養神,他奇怪怎麼隊伍停下不走,便覺察到簾子外一股洶洶殺氣。不等他回過神,只看見一柄鋼刀已經噗嗤——插入了自己胸口。

“蔡虎”的鮮血噴灑在轎子裡,把布簾染得鮮紅。四周的衛士們彷彿如夢初醒,趕緊來捉拿武松。蔡鋆平日裡驕橫跋扈,為了安全時常都帶著數十個披甲武士護衛。結果不想今日根本保不了自己的性命。武松殺了“蔡虎”,拔刀和衙役護衛們搏鬥。

並不寬闊的街道上,頓時刀刃相擊,鮮血橫飛。遠處和樓上圍觀的民眾看出了端倪,有人更認出那是過去賣藝的武松,有的人忍不住驚叫大喊,有的人矇住眼睛不忍心再看,更多的人則緊張的為他捏了一把汗。人們甚至想起了那首違禁的歌謠:“打破筒(童貫) ,潑了菜(蔡京) ,便是人間好世界。”

不一會,官差們佔了上風,他們靠著人數眾多的優勢把武松鐵桶般團團圍住,在沒有一絲逃跑可能。但武松依舊在人群中左衝右突,直到用盡了最後一絲力氣。在驚魂未定的官差們把武松五花大綁押走之時,路旁的人們看見了他依舊凌厲的眼神。

終於,圍觀的人群中迸發出一聲悽慘的哭泣,似乎壓抑已久,撕心裂肺。接著,許多嚶嚶的啜泣聲陸續響起。曾看過他賣藝的大叔,曾經給過他銅板的阿孃,被他保護過的小攤販,都各自流下了眼淚。

人們知道,行刺知府會是什麼下場。不幾日,街坊鄰居們得到了衙門裡傳出的小道消息,武松死了。他死在了牢獄之中,沒有審判,沒有行刑。


又過了幾日,人們忽然都忙碌起來,大家你一文我一文湊著份子錢。

很快,西湖畔,西冷橋旁多了一座新墳,無碑無傳。不久後,規規整整的堆土前立上了一座青黑的墓碑,上書六個大字——“宋義士武松之墓”。

八百年間,這座墓靜靜的注視著西湖,日升日落,水漲水退。不知何時,他的周圍也多了一些陪伴。精通詩文的林和靖,力挽狂瀾的于謙,盡忠報國的岳飛,岳雲,牛皋等等等等。義士武松若是泉下有知,想必也能安枕釋然了吧。

讓我們用《水滸傳》1998央視版片尾曲結束吧:

走馬揚鞭翻山過河,輕生死重大義,男兒本色。

幾番起落,風雨振作,趕他個天時地利與人和。


附:武松墓於1924年重修,1964年平毀,2004年重建。現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北山路,距離岳飛墓和蘇小小墓不遠。

牌坊上刻“嶔奇瑰偉”,兩側石柱上有一副楹聯“失意且伍豪客,得時亦一英公”。

1924年時,墓內尚有遺骨,後遺失。現墓內有一枚印章,一張光盤(相關文獻和重建過程),一卷書法作品,一軸《普庵咒經》經卷。

武松的事蹟各書籍記載有所出入,筆者選擇了較為廣泛認可的一種說法,謝謝觀賞。

《臨安縣誌》兩個版本筆者均未查到武松相關內容,存疑

《湖堧雜記》,清

《遊西湖的伴侶》民國

《說杭州》現代


文史小茶館


  

 《水滸傳》作為流傳千古的經典文學作品,相沿是施耐庵所著的。關於施耐庵的身世已不可考,相傳他是元朝的進士,曾在浙江杭州當過官。後來因為和上司不合,辭官回家著書。 

歷史上的武松也是英雄義士,不過沒“水滸”裡那麼傳奇,什麼打虎啊殺嫂啊殺西門慶啊打蔣門神啊飛雲浦鴛鴦樓等等。。。都沒,更不是上梁山的行者。他是為民除害,刺殺了一惡貫滿盈的貪官(奸臣蔡京的兒子),被抓後處死了。

  

 武松是個常在湧金門一帶賣藝的流浪漢,當時的杭州知府高權路經此處,看見武松武藝出眾,於是便讓他到巡府幹差事,不久後受任都頭。後來,因功升為提轄。

  《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記載了北宋時杭州知府中的提轄武松勇於為民除惡的俠義壯舉。(杭州知府高權見武松武藝高強,人才出眾,遂邀請入府,讓他充當都頭。不久,因功被提為提轄,成為知府高權的心腹。)後來高權因得罪權貴,被奸人誣諂而罷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趕出衙門。

後慘遭重刑死於獄中。當地“百姓深感其德,葬於杭州西泠橋畔”,後人立碑,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吃不起肉的學者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在《金瓶梅》中也有登場,但只是一個虛構的角色。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濺鴛鴦樓後,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頭陀打扮,江湖人稱行者武松。武松曾經在景陽岡上空手打死一隻吊睛白額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蹟在後世廣為流傳。曾與魯智深、楊志等人聚義青州二龍山,三山聚義時歸順梁山,坐第十四把交椅,為十大步軍頭領之一,後受朝廷招安隨宋江征討遼國,田虎,王慶,方臘,最終在徵方臘過程中被飛刀所傷,痛失左臂,被封為清忠祖師,最後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壽至八十。




路上的尋夢者


《水滸傳》中,作者施耐庵所描繪的梁山好漢,很多都是有原型的,並非完全虛構。比如,武大郎與潘金蓮,宋江,還有這個武松,等等。

有這些史料可以旁證一下,如:《西湖大觀》、《浙江通志》等,就記載了北宋時期,杭州知府武松武提轄的故事,很俠義,為民除惡。據資料記載,武松原是一賣藝人,後杭州知府高權見武松形貌偉岸,武功高強,便請他入府當都頭。不久,又被提升為提轄,很受高權欣賞。後來,高權不小心得罪權貴,被奸人陷害而丟了官職。

繼任的新知府是大奸臣蔡京的兒子蔡鋆,人稱“蔡虎”,欺行霸市,魚肉百姓,大家怨聲載道,對其恨之入骨,但又無可奈何。武松看在眼裡,暗下決心:就是拼上性命,也要除掉蔡鋆,為民除害!於是,一天,他身攜利刃,潛入蔡府門前,待蔡虎被前呼後擁出來之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閃電一般充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數刀,結果了他的性命。

當然,武松也被當場捉住,後遭重刑慘死獄中。當地“百姓深感其德,葬於杭州西泠橋畔”,併為他立碑,題銘:“宋義士武松之墓”。

看來,小說作者是看過這些史料的,也借鑑了其中武松的性格特點和行為壯舉,再加上作者的有力渲染,讓武松這個人物形象更加飽滿、鮮活,充滿張力!


大千極微


憑施耐庵傳奇小說《水滸傳》水銀瀉地般的巨大影響力,好漢武松景陽岡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的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歷史上是否真的有武松這個人,其人、其事是否真的存在、發生過,從古至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人認為,歷史上並無武松其人,他不過是小說家杜撰出來的虛擬人物。因為自北宋末年以來,官修正史、地方誌卷帙浩繁,但從無記載景陽岡打虎英雄武松大名的隻言片語;更沒有其人生平事蹟的任何記述。在《宋史》裡所能見到的“水滸”豪傑,除宋江外,再就是“宋江餘黨史斌(疑似小說中的史進)”了。所以,可以斷言,武松僅僅是小說家施耐庵用神來之筆塑造出來的人物或戲劇角色。

但有人卻另有說辭與看法。南宋末年的私家筆記《大宋宣和遺事》記載:“......在宋江和他們夥伴中,坐第三十把交椅的名曰武松”。元朝畫本《宋江三十六人贊》也有武松的介紹。宋《東都事略·侯蒙傳》和明《菽園雜記 》中有 “張叔夜招安梁山濼(泊)榜文,拿(獲)武松為一千萬貫花紅”。張叔夜是著名歷史人物,時任海州通判,智勇雙全,他懸賞緝拿梁山“賊寇”武松,可見武松確有其人。

當代學者鄭振鐸就確信北宋宣徽年間確有武松其人。他在《中國文學研究》裡曾這樣寫道:武松、魯智深“皆不以獨身終也”。

《臨安志》中也記載了一位叫武松的義士:武松原在臨安(今杭州)當都頭(刑警隊長),有一身驚人的武藝,且為人精細,他屢破大案,積功一直升遷到提轄。

奸相蔡京之子蔡鋆任臨安知州,貪婪暴虐,殘害百姓,怨聲載道,臨安百姓對他恨之入骨,給他取了個綽號叫“蔡虎”。武松為人正直,對蔡鋆虐政殃民的劣跡早有耳聞,心中很是忿怒。他決心鋌而走險、為民除害。一次,蔡鋆乘轎外出,武松埋伏在道旁,乘其不備,衝上去三拳兩腳結果了那廝性命。可蔡鋆的保鏢、打手很多,這些人反應過來後一擁而上,武松寡不敵眾,被拿獲後下獄治罪,後在獄中被害。

臨安百姓憐其忠義,感其恩德, 湊錢將他安葬在西子湖畔的西冷橋邊,墓碑鐫刻有:“宋義士武松之墓”,至今遺蹟尚存。

由此可見,武松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但他生活在江南杭州而非北方的山東;被他打死的是蔡京之子蔡鋆,也叫“蔡虎”,而不是山東陽穀縣景陽岡上的那頭吊睛白額猛虎。或許當時人們認為蔡鋆比噬人老虎更惡,於是假借武松景陽殺虎以快人心,屬借喻或假託是也。而且臨安的武松和清河武松一樣,都是都頭,且其所處的時代背景都與蔡京有千絲萬縷的關聯,其人其事,也與《水滸傳》高度重合。所以很多人包括一些宋史研究者都認為施耐庵筆下的行者(打虎)武松原型就是臨安殺“蔡虎”的都頭武松。

至於真實的武松死於獄中一事,或許施耐庵感其俠肝義膽 ,不忍使其過早出現悲劇性結局,便濃墨重彩渲染出許多複雜情節,著力宣揚其壯勇義烈、快意恩仇的行為,最終滅掉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等惡霸,被逼上梁山。

據記載,施耐庵有個好朋友叫卞元亨,這人自幼習武,膂力過人,膽量也是出奇的大。據記載,卞元亨是元末兩淮鹽運副使卞仕震之子,家住鹽城(今江蘇)便倉,有勇力,當時便倉一帶有猛虎出沒,鄉人白日不敢近前,卞元亨一人獨行,赤手空拳擊斃一頭餓虎。施耐庵與卞元亨是好朋友。因此,他寫《水滸傳》時,將好友卞元亨的事蹟揉進了那位仗著酒勁用一雙鐵拳打死一頭吊睛白額大蟲的打虎英雄武松的傳奇故事裡。

都說小說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那麼,武松是虛構的藝術人物?還是歷史上真有其人?他是杭州武松?還是山東武松?抑或是元末鹽城打虎英雄卞元亨?一時還難以蓋棺定論。有學者說:“可能古時候真的有個打虎英雄,經過一代代口耳相傳,被施耐庵寫入《水滸》 中,經藝術化的渲染與提煉,成了梁山泊上三十六條好漢之一——打虎武松是也”。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剽竊必究】


鐵馬冰河wu


書中的武松,乃山東清和縣人氏,家中排行老二,所以叫武二郎,曾在景陽崗上赤手空拳打死一隻大蟲而名聞江湖,後殺了害死其哥武大郎的西門慶等人,為躲避大宋刑警追捕,化作了行走江湖的頭陀,綽號行者由此而來。

與魯智深、楊志、張青夫婦等人在二龍山打家劫舍,三山聚義打青州後,歸順水泊梁山,英雄榜上排第14條好漢,為步軍十大頭領之第二名,僅次於二龍山老大魯智深。

水泊梁山接受招安,開始了南征北戰的征戰生涯,武松曾立戰功無數,在平定江南時,被妖師包道乙飛刀所傷,失去一條胳臂,在杭州六和塔內,度過終生,壽之八十。

北宋歷史上,確實存在武松這個人物,於杭州有關的《臨安縣誌》、《杭州府志》等書籍中,都曾有武松的記載。

武松,相貌奇偉,身材魁梧,曾浪跡江湖,先前是個賣藝人,拳腳功夫不錯,被杭州知府高權相中,讓其在府內做了一名捕快,因功績再被提升為提轄。

因官場傾軋,高權被罷官,作為其心腹,武松也不能倖免,也被解職趕出官府,新來的知府蔡銎欺壓百姓,無惡不作,武松決定為民除害,在行刺蔡銎時,被其手下擒住,但卻殺了蔡銎。

武松,在押監時,遭重刑而身亡,杭州百姓將其葬在西泠橋畔,後人立碑“宋義士武松之墓”。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武松是一位大英雄,擁有一身相當厲害的武功,正是因為其武功超群所以才使得武松每戰必勝,得以打死西門慶、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等全身而退,但是對於武松的師父是誰《水滸傳》中並沒有提及,只是說武松曾經在少林寺學習。但是在揚州評話《武十回》中說武松的師父是周侗。歷史上確實有武松這個人,但並不是水滸傳中演繹的那個武松。真實的武松也從來沒有打過老虎,更沒有上過樑山。

據史料《臨安縣誌》和《杭州府志》記載,歷史上的武松出生在河北省邢臺清河縣的一戶普通人家。早年父母雙亡,後來武松一個人浪跡江湖,以賣藝為生勉強度日。武松長的高大魁梧,而且從小就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天生有一副俠肝義膽,平生好打抱不平。儘管和水滸傳裡的武松性格武功相似,但是他倆根本就不是一個人。

水滸傳裡的武松景陽岡打過老虎,鬥殺過西門慶,醉打過蔣門神,大鬧過飛雲浦,血濺過鴛鴦樓,最後落草水泊梁山,後又隨梁山大軍剿匪,獨臂戰過方臘,最終看破紅塵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杭州六合寺終老一生。

而歷史上這個武松並沒有如此輝煌的經歷,但是他也是一個英雄,據說這個武松在雲遊四方經過杭州地界的時候,曾經做了一件令人拍手稱快的英雄壯舉。當時武松在杭州湧金門外打場子賣藝,正趕上杭州知府高權巡防路過此地,這個好招賢納士的知府高權一眼就發現武松是個人才,官府上正缺這樣的人,於是就推薦武松到自己府上當差。

武松自然高興萬分,能有人賞識是件好事,而且還是官差,省得自己還得到處遊蕩,於是就恭敬不如從命答應了知府,從此在高權手下做了一名都頭,武松也因此有了“武都頭”這個稱號。後來武松表現突出,不久就成了知府高權的左膀右臂。可世事難料,沒過多長時間,高權就被奸臣陷害無奈罷官而去。由於武松是高權的嫡系因此也受了牽連,被新上任的知府趕出了府衙。

新任知府名叫蔡虎,就是當時的太師蔡京的兒子,此人是個紈絝子弟,依仗著自己父親的權勢,在杭州城欺男霸女無惡不作,成了當地的一霸,無人敢惹。百姓們是怨聲載道,後來這事被武松知道,憑武松的性格豈能容忍這樣的人在此放肆,於是性格剛烈的武松就找了一個機會,一日在街頭將蔡虎亂刀砍死。武松也因此鋃鐺入獄,被判了重刑,在獄中受盡了折磨,結果慘死在了獄中。

武松死後,當地老百姓自發的為武松送行,並且將這個為民除害的義士屍體埋葬在了杭州的西湖旁邊。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武都頭,在他的墓地前立了一塊墓碑,上書“宋義士武松之墓”,以示對武松的懷念。





宇宙小郎君


武松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歷史上也確實有這樣一個人,相比於史書記載,人們最熟悉的應該是來自施耐庵的《水滸傳》中的武松。從《宋史》的記載來看,武松為北宋人,也只是起義軍宋江手小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兵。

武松資料的出處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武松原籍為清河縣,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濺鴛鴦樓後,為躲避官府改作頭陀打扮,江湖人稱“行者武松”。武松曾經在景陽岡上空手打死一隻吊睛白額虎,“武松打虎”的事蹟在後世廣為流傳。

武松最終在徵方臘中痛失一臂,最後在六和寺病逝,壽至八十。武松,山東東平府清河縣孔宋莊村(今河北省清河縣王什莊村)人,是《水滸傳》(施耐庵著)的一個主角,也是《金瓶梅》的重要配角。曾一度被誤認為虛構,而事實上卻是跟宋江一樣為真實的歷史人物。

因父母雙亡,四處漂泊,尚未結婚。後來他過景陽岡打死了虎,遂至陽穀縣與他哥哥武大相見。武松與他哥哥復仇,殺死了金蓮與西門慶,被刺配到孟州。武松在青州,打死了蔣門神,逃到梁山泊。恰好朝廷招安之旨下來,武松乃與賈氏相見,由宋江等作主而結了婚。 武松人物原型

據考證:武松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好友卞元亨。據《卞氏家譜》記述:元末兩淮鹽運副使卞仕震的兒子卞元亨,家住鹽城便倉,年輕時候臂力過人,那時便倉一帶常有老虎出沒,當地人沒有敢單獨出行的,有一次卞元亨一人出行,遇到老虎,赤手空拳將老虎打死。

施耐庵與卞元亨友善,而卞元亨是張士誠的部下,因而施耐庵熟悉張士誠統治集團內部的許多情況。《水滸傳》中有不少人物原型是從這裡來的,如販私鹽的二兄弟出海蛟童威,入海蜃童猛,當車伕的兩淮人矮腳虎王英等。

張士誠的女婿潘元紹及其哥哥元明,在朱元璋攻打杭州時苟且偷生,降明為官。施耐庵對他們兄弟倆的不忠行為甚為鄙視。所以特在《水滸傳》中描寫了二潘(即第23回的潘金蓮,第44回的潘巧雲),用女人的不貞來比喻為臣不忠。

史籍記載

《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記載了北宋時杭州知府中的提轄武松勇於為民除惡的俠義壯舉。上述史籍中,武松原是浪跡江湖的賣藝人,“貌奇偉,嘗使技於湧金清河縣武松打虎雕像門外”,“非盜也”。

杭州知府高權見武松武藝高強,人才出眾,遂邀請入府,讓他充當都頭。不久,因功被提為提轄,成為知府高權的心腹。後來高權因得罪權貴,被奸人誣諂而罷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趕出衙門。

繼任的新知府是太師蔡京的兒子蔡鋆,是個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權勢,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聲載道,人稱蔡鋆為“蔡虎”。武松對這個奸臣恨之入骨,決心拼上性命也要為民除害。當地“百姓深感其德,葬於杭州西泠橋畔”,後人立碑,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兔子跑不快


\t 歷史上有武松這個人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水滸傳》作為流傳千古的經典文學作品,相沿是施耐庵所著的。關於施耐庵的身世已不可考,相傳他是元朝的進士,曾在浙江杭州當過官。後來因為和上司不合,辭官回家著書。

  《水滸傳》的成書過程是逐漸累積的,早在南宋時,就有了《醉翁談錄》、《武行者》、《青面獸》等話本,民間的說書藝人中也流傳著許多早期的“水滸故事”,到了宋末元初,施耐庵對這些素材做了整理和歸納,最終著成《水滸傳》這一經典名著。

  《水滸傳》中所刻畫的一百零八將,他們“成甕喝酒,大口吃肉”,個性鮮明,作風明快,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行者”武松的英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景陽岡打虎”、“怒殺潘金蓮”、“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等情節讓人拍案叫絕。武松的形象是力與勇的化身,他的身上寄託了當時人們對於反抗惡勢力和戰勝自然的願望,體現了當時人們的英雄情結。

  關於武松之死,《水滸傳》中第九十九回中有提到,魯智深和武松入住六和塔中的情節:(魯智深圓寂後)“當下宋江看視武松,雖然不死,已成廢人。武松對宋江說道:‘小弟今已殘疾,不願赴京朝覲,盡將身邊金銀賞賜,都納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己作清閒道人,十分好了......’”當時的武松被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已經是殘疾人,後來在六和寺中出家,到八十歲善終而死。

  歷史上關於武松的真實形象,據《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等史籍記載,武松原本是宋代杭州湧金門外的江湖賣藝人,他的形貌奇偉,武藝高強,遂被杭州知府高權所賞識,任命為都頭,後來高權因得罪權貴,被人所陷害而罷官,武松也因此被趕出衙門。

  繼任的新知府是太師蔡京的兒子蔡鋆,蔡鋆上任後苛政虐民,弄得人們怨聲載道,時人稱其為蔡虎,武松對其恨之入骨,便找機會將他殺死,終因寡不敵眾,被捕入獄,最終慘死在獄中。當時的百姓感念他的恩德,把他葬在杭州西泠橋畔,後世有人為他題碑曰“宋義士武松之墓”,杭州西湖邊也確有座武松墓,但在1955年被毀。

  可見歷史上的武松確有其人,不過並非出身綠林,也沒有在梁山落草為寇,武松打虎,所打之虎,雖然此虎非彼虎,他的俠義之心,替天行道的情懷卻是一樣的。

  《水滸傳》原是以宋江等三十六人的真實事蹟而創作出來的,作為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傳奇,它的結構不凡,人物形象鮮明,無疑是一部成功之作。

  正如黑格爾所說,“荷馬史詩描寫的雖然是神和人的事蹟,其要義卻在於表現特定歷史時期民族的生活情境、行為方式和精神方式。”

  《水滸傳》描摹一百零八位中國版俠盜羅賓漢,其英雄形象深入人心,也反映出當時的人們的生活情境和英雄情結。


茬叔


《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記載了北宋時杭州知府中的提轄武松勇於為民除惡的俠義壯舉。上述史籍中,武松原是浪跡江湖的賣藝人,“貌奇偉,嘗使技於湧金門外”,“非盜也”。杭州知府高權見武松武藝高強,人才出眾,遂邀請入府,讓他充當都頭。不久,因功被提為提轄,成為知府高權的心腹。後來高權因得罪權貴,被奸人誣諂而罷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趕出衙門。 繼任的新知府是太師蔡京的兒子蔡鋆,是個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權勢,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聲載道,人稱蔡鋆為“蔡虎”。武松對這個奸臣恨之入骨,決心拼上性命也要為民除害。一日,他身藏利刃,隱匿在蔡府之前,候蔡虎前呼後擁而來之際,箭一般衝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數刀,當即結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擁前來圍攻武松,武松終因寡不敵眾被官兵捕獲。後慘遭重刑死於獄中。當地“百姓深感其德,葬於杭州西泠橋畔”,後人立碑,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擴展知識

但歷史上真實的武松絕不像水滸傳中說的那麼誇張,武松是水滸傳中位數不多被施耐奄推崇的英雄人物,可能是因為真實的武松確有行俠仗義的硬漢作風,得到作者的偏愛,《水滸傳》書中僅武松一人就寫了十章,武松的故事更是近乎神話,“景陽岡打虎”、“供人頭武二郎設祭”、“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大鬧飛雲浦”、夜行蜈蚣嶺”……哪一段故事都是膾炙人口的,尤其是“武松單臂擒方臘”更使得武松譽滿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