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我是醫療器械檢查員|趙衛新:剛柔相濟 學以致用

我是醫療器械檢查員|趙衛新:剛柔相濟 學以致用

趙衛新:北京市昌平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副局長,國家醫療器械檢查員,具有豐富的一線醫療器械檢查工作經驗。

初見趙衛新,是在她的辦公室。一身幹練的制服,一頭利落的短髮,在這位自稱“來自最基層”的國家醫療器械檢查員身上,有一種英姿颯爽的氣質。17年的基層監管經驗,讓她在檢查中將最嚴格的監管和最貼心的服務相互融合,形成了自己剛柔相濟的檢查風格。

在北京市昌平區食品藥品監管局醫療器械監管科科長高靜的眼中,“幹練、靈敏”是趙衛新的鮮明特徵。

“發現問題的角度獨特,反應迅速,這些都源自她豐厚的知識儲備。”高靜說。

我是医疗器械检查员|赵卫新:刚柔相济 学以致用

技術比武女“狀元”

趙衛新的辦公室佈置得很簡單,除了桌椅和電腦,就是擺放得整整齊齊的書櫃了。書櫃中幾排淡藍色的文件夾吸引了記者目光,上面分別標註著“體系通則”“滅菌無菌”“生物學評價”“外科植入物”等。原來這都是她自己整理的學習資料,而且不光是自己學,她還樂於把這些資料分享給同事。

趙衛新坦言,昌平區醫療器械企業密集,尤其是近年來,引進的多是“國內先進技術”或“填補國內空白”等創新型企業,產品包括腦起搏器、人工晶體等,新技術的快速更新,監管風險和責任隨之加大,這也是促使她不斷學習專業知識的直接動力。

這些年,趙衛新做了很多積累,常用的法規文件放手邊,方便隨時查閱;國標行標按照常用、不常用分門別類整理擺放,並製作相應的電子目錄,方便使用時查閱;充分學習掌握北京市食藥監局製作的醫療器械檢查教材、光盤、檢查員手冊;從國家藥品監管部門網站上及時瞭解法規更新和行業動態;不斷從相關書籍、雜誌、報刊和專業網站了解醫療器械前沿信息。

“要做一名合格的檢查員,必須要對法規體系有著透徹理解。” 趙衛新強調,醫療器械檢查員是一個五年小成、十年大成的過程,必須要有豐厚的知識儲備,一方面是因工作需要學習法規,另一方面則是因監管形勢學習技術,二者缺一不可。

而據高靜透露,趙衛新積極學習的成績單,體現在她在北京市食藥監局近幾年的“崗位大練兵,專業大比武”中,連續名列前茅;2014年,更是榮獲北京市“狀元”。

對此,趙衛新非常謙虛:“要學有所思,學有所獲,瞭解行業動態,瞭解企業需求,提升對轄區內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

我是医疗器械检查员|赵卫新:刚柔相济 学以致用

嚴格認真檢查員

據介紹,目前昌平區共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112家(三類企業44家、二類企業56家、一類企業12家),其中,重點監控企業19家、重點監控產品82個。

“昌平區的醫療器械產業特點,決定了在監管上必須嚴格要求”。在關鍵風險點上,趙衛新從不含糊。

2015年,趙衛新在對一家防護服生產企業檢查時發現,企業的自檢報告顯示,防護鏡片的鉛當量檢測值為0.20mmPb。而按照我國醫藥行業標準的要求,防護鏡片的鉛當量應不低於0.25mmPb。趙衛新當即告訴企業:“產品的質量標準首先要合法合規,其次才是合情合理。”事後,昌平區食藥監局專門針對轄區內的防護服產品進行了一次大排查,確保產品質量符合行業標準。

還有一次,趙衛新帶隊對一家企業進行檢查時,判定其產品的某項指標不合格,企業負責人表示不服,理由是其參照的是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趙衛新告訴該負責人,在生產質量管理體系的檢查中,該項指標的檢查依據是《中國藥典》;而且生產車間和醫療機構的環境也不相同,企業在進行生產時,必須清楚各項指標的檢測依據。

“檢查員的水平如何體現?關鍵是能否針對產品的特性,做出科學合理的判斷。檢查工作既要有剛性,又要有彈性。不能因為檢查員的一句話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在嚴格檢查標準的同時,趙衛新也指出,以昌平區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為例,很多產品是“全國第一”,所以,在技術上多聽聽企業研發人員的聲音,對於檢查員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我是医疗器械检查员|赵卫新:刚柔相济 学以致用

貼心服務輔導員

“雷厲風行”“做事果斷”“不打官腔”,是北京愛康宜誠醫療器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愛國對趙衛新的評價。

“企業和檢查員,一開始肯定是對立的。”劉愛國坦言,“從2003年開始和趙衛新打交道,經過十幾年的磨合,我們已經從對立轉變到共同來解決問題了。”

談到箇中緣由,劉愛國表示,這種“相互信任的關係”來自於昌平區食藥監局檢查員的服務和工作機制的創新。

原來,考慮到昌平區醫療器械企業密集,產品種類多樣,為了更加有針對性地服務不同類型的企業,趙衛新以6條監管線為索引,組織建立了體外診斷試劑企業、重點監控企業、義齒類企業等6個監管微信群,便於企業負責人、質量管理人之間進行業務交流,也便於監管人員結合產品特點、行業特點開展針對性更強的服務和更具深度廣度的精細化監管,從而達到防範行業性、系統性風險的目的。

“我們也接受過很多國外檢查機構的檢查,大多數檢查只有‘yes or no’的結果,但是中國的檢查員會給企業更多的指導和幫助。”北京愛康宜誠醫療器材有限公司質控中心總監王政民表示,有時,檢查員的一句話,就可能幫助企業優化流程,節約運營成本。

劉愛國告訴記者:“我們這個圈裡的很多負責人都曾說過,如果不認真把質量管理體系做好,就對不起昌平區食藥監局醫療器械科和趙衛新副局長。”

據瞭解,現在,昌平區食藥監局醫療器械科經常會接到企業的諮詢電話,每年收到的重大事項報告數有80多件,年底對二類、三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培訓會,出勤率更是達到100%。

同時,為了解決昌平區檢查員人手不足的問題,趙衛新創新工作形式,聘請第三方檢查機構執行部分日常檢查任務,通過觀摩第三方專家的實際檢查過程,達到培訓年輕檢查員的目的。

在趙衛新看來,“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提升整個行業的質量管理水平,醫療器械檢查員責無旁貸,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監管人員與企業的共同努力。

統籌策劃:劉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