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早期参加红军的革命志士(十九)——他是农民运动三大领袖之一

1、王德泰

王德泰,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毅然投身抗日斗争洪流。同年秋,参加当地的"秋收斗争",被选为延吉县反帝同盟组织部长。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延吉抗日游击队,是延吉游击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1933年6月被选为中共东满特委委员,任军事部长。

早期参加红军的革命志士(十九)——他是农民运动三大领袖之一

1934年3月,参与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任师政委。1935年3月下旬,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进行整编,改任师长。1935年5月3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升任军长。1936年3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继任军长。1936年6月,抗联第一、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任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长。

1936年11月7日早7时,遭到600余敌人的袭击,他带领四师与六师的部分战士与敌激战。下午3时,在追歼逃敌时,不幸中弹牺牲。

2、王蕴瑞

王蕴瑞(1910-1989),原名王永瑞。1910年出生于河北省巨鹿县。1926年入天津陆军模范团当兵, 参加冯玉祥的军队,北伐战争后,一度病休回乡。后编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孙连仲部,1931年12月参加季振同领导的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在红五军团第十四军军部任参谋。1932年2月,红三军团和五军团混编,随部调归红3军团,193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早期参加红军的革命志士(十九)——他是农民运动三大领袖之一

1934年7月,中共中央命令红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进军,执行牵制任务,王蕴瑞升任19师57团团长,7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成立,任第三师师长,1934年11月,红7军团与红10军合编为红10军团,王蕴瑞升任3师师长。1935年1月任挺进师参谋长。1935年9月,王蕴瑞突围后辗转回到河北老家,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7年末王蕴瑞找到部队,被任命为东进纵队训练科长。1938年,任冀南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1942年,他升任军区参谋长。1946年6月,他升任晋冀鲁豫野战军2纵参谋长,1949年1月,王蕴瑞到3兵团任副参谋长,代行参谋长职责。

建国后参加抗美援朝,任3兵团参谋长。1955年在志愿军参谋长任上授少将军衔。1962年5月,调任南京军区任许世友司令员的参谋长。1989年3月30日,王蕴瑞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3、韦杰

韦杰,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七军班长、排长、连长,红三军团第五师十三团营长,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三师二二三团参谋长、团长、骑兵团团长,第七十四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员队队长,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团长,八路军一二九师新编第一旅旅长,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兼十六旅旅长,华北军区第十四旅队司令员,第十八兵团六十一军军长。

早期参加红军的革命志士(十九)——他是农民运动三大领袖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八兵团军长兼川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六十军军长并入朝参战,回国后,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函授系主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一九八七年二月三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三岁。

4、韦一平

韦一平 ,广西天河县人,壮族。早年参与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继续和当地人民一起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七·七"芦沟桥事变以后,南方八省红军改编为新四军。韦一平同志随军东进,深入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他曾任苏北第一、第三地委书记和分区政委。1945年4月,与叶飞同志一起率领部队南下,任苏浙军区第四纵队政委。

早期参加红军的革命志士(十九)——他是农民运动三大领袖之一

1945年10月15日,在武进阴沙泰兴天星桥之间乘"中安号"横渡长江,不幸发生沉船事件。为让战友安全转移,他始终坚守在甲板上,直至融入长江,壮烈牺牲。

5、韦拔群

韦拔群(1894年-1932年),曾用名韦秉吉、韦秉乾、韦萃。广西人,壮族。韦拔群是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毛泽东、彭湃、韦拔群)之一,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百色起义领导者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领导者之一。

1916年初在贵州加入讨伐袁世凯的护国军,参加了护国运动。后入贵州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到黔军任参谋。在"五四运动"影响下,1920年离开黔军到广州加入"改造广西同志会",次年回东兰从事农民运动,先后组织"改造东兰同志会"(称农民自治会)和"国民自卫军"(后称农民自卫军),指挥农军三打东兰县城,赶跑县知事和团总。1925年初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东兰继续从事农民运动,主办农讲所,培养骨干,发展农会和农民武装,把农运推向右江地区。1926年领导成立东兰县革命委员会,任主任,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12月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建立右江革命根据地,任右江苏维埃政府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3纵队司令员、第21师师长。

早期参加红军的革命志士(十九)——他是农民运动三大领袖之一

1930年11月,红7军主力奉命北上,离开右江根据地,他坚决服从军前委命令,带领百余人留在右江根据地,发动群众,重新组建部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战争。他一家20余人,包括他的儿子在内的10多位亲人惨遭敌人杀害。1932年10月19日,被叛徒杀害于广西巴马西山乡香刷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