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山企业打响复工稳产“保卫战”

“上线大概20天的时间,这款新产品在单一平台的销量就达到了2万台左右。”日前,中山市华艺灯饰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艺照明”)重新设计研发的一款大功率家用紫外线消毒杀菌灯,在电商平台“小米有品”上冲到华艺系列产品热销榜第1位。将冷门打造成爆款,从危机中寻找机遇,在全行业线下渠道因新冠肺炎疫情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华艺照明成功扩大了自己的非传统优势市场。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乃至全球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中山市42万家市场主体正打响一场“市场保卫战”。华艺照明,为复工中的中山企业打赢这场战疫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3月5日,中山市召开奋战2020年工作动员大会,发出了“稳企安商强经济”的动员令,表明了政府“急企业之急,纾企业之困”的坚定态度和决心,并将实施一系列扎实的帮扶举措,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与此同时,企业也自发行动起来,在危机中寻求突围路径。政企勠力同心,奋战2020。

中山企业打响复工稳产“保卫战”

拼效率

机器24小时连轴转为下游企业供物资

中山市民众镇多宝社区的一间厂房内,几条高性能薄膜材料的生产线正开足马力投入生产,一架“滚筒式”的机械设备在车间内不断翻滚,产出一种特殊的透明薄膜材料。

“这些防水阻菌的TPU薄膜,是防护服生产的重要原料,每生产一件防护服,需要4平方米薄膜。我们争取复工就是为了给下游的医疗企业生产抗疫物资。”中山博锐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博锐斯”)总工程师冷勇介绍。

博锐斯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高性能薄膜、塑料薄膜及其制品的企业。该企业生产的TPU薄膜、密闭式吸痰管新护套等材料,均是生产防护服、吸痰机、呼吸机的关键材料。

今年1月31日,河南省一家医疗企业“驼人集团”向博锐斯发来一份恳请复工的说明:“因疫情紧张,现需要支援疫情防控物资产品一次性密闭式吸痰导管,用于重症病例的治疗,护套是产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情况紧急,望贵公司给予大力支持。”随后,全国各地多家医疗器械厂商、防护服生产厂商也陆续发来函件,希望博锐斯供货。

实际上,为了支援抗疫前线,博锐斯早在春节期间就向相关部门提出了提前复工的申请,但因受疫情影响,复工申请一直未获通过。春节期间,为支持下游企业复产,博锐斯决定把库存中的产品供应给客户。年初五,企业的几位留守员工返回工厂,将仓库内的50多万平方米的医用防护服阻菌透湿膜存货搬出,通过物流公司向客户发出。

除了及时开仓发货,博锐斯还对不少下游医疗企业进行了产品捐赠。2月2日,博锐斯将1万个10厘米规格的密闭式吸痰管新护套,免费提供给河南一家医疗企业,用于生产密闭式吸痰导管;将20余万平方米TPU薄膜直接捐赠给防护服供应商,用于生产近5万件防护服。

为了支援抗疫,博锐斯在经营生产上做出了不少调整,其中一个重要改变就是公司此前要求客户“先付款后交货”的硬性规定被打破。这样的调整,让博锐斯面临一定的资金周转压力。“但是防护服是医护人员的‘盾牌’,博锐斯已做好了亏损的准备,支援抗疫是我们的责任。”博锐斯董事长杨文会说。

目前,博锐斯拥有19条TPU薄膜的生产线,其中7条适合生产医用防护服阻菌膜,一条生产线每分钟可生产80平方米TPU薄膜。机器24小时连轴转,1天1条生产线预计可生产10万平方米TPU薄膜。

中山企业打响复工稳产“保卫战”

抢时间

产业园9天引进防护物资企业

除了原有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在复工方面的努力,工业园区也在为扩大防护物资产能作出努力。

3月2日,坦洲镇兴腾路33号,广东信兴科技产业园的无尘车间内,一家新企业正在紧张装修中,用于生产口罩的原材料已经到位。3月3日,口罩生产设备将陆续进厂,3月15日开始,20条生产线开转将让企业产能跑满。从2月10日洽谈,到2月18日企业进驻,仅耗时9天时间。

其实,这家企业原本并不在科技产业园的招商名单中,这些无尘车间本来也另有他用。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促成了这家口罩生产企业的快速落地。

信兴科技产业园,由中山市信汇照明有限公司(下称“信汇照明”)自主投资、开发、运营、管理,是中山市重点推进的项目之一。按照项目规划,该产业园区位于环保科技产业园区,将集研发、生产于一体,涵盖精密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及先进装备制造业等多个产业领域,总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

信汇照明董事长董俊杰介绍,自己原本在产业园内留了一块“自留地”,并建设了1万平方米的无尘车间,计划用于信汇照明日后的生产运营。但是,来势汹汹的疫情打乱了产业园的招商节奏。

春节后,很多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着防护物资紧缺的局面,董俊杰开始思考调整产业园招商方向。

“口罩生产企业,之前并不是我们产业园的招商目标。但是在疫情之下,为了保障社会和企业需求,这个调整是有必要的。”董俊杰表示,自己原本预留的无尘车间,正是生产口罩所必须的,于是,其果断决定将其中的6000平方米无尘车间拿出来招商口罩生产企业。因原本就与一家口罩生产企业有联系,他立即进行了对接。

“2月10日对接过来看厂房,2月11日就明确了合作意向,2月18日就进场了。”董俊杰介绍,现成的无尘车间将为企业大大缩短建设时间和成本。此外,为了给予入驻的企业最大的优惠,公司还将车间租金从每平方米35元下调至25元,优惠期3年。

在该口罩生产企业的车间,企业相关负责人郑倩虹介绍,目前,生产车间的装修正在紧张进行中,目前生产所需的30名工人和生产原材料均已到位,3月3日,生产设备将陆续抵达,到3月15日,公司计划建设的20条生产线将可全部开工,口罩产能将达到日产100万个。

中山企业打响复工稳产“保卫战”

寻协作

政企合力迅速复产扩产

全面迅速复工复产,还需要政企双方合力。中山康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康芝健康”)在口罩生产上的迅速扩产,就是政企同心协作推动的结果。

“年初三(1月27日)就开工了,临时招聘了20多名工人快速复产。”在位于中山火炬开发区的医用口罩生产车间内,康芝健康董事长洪江游一边巡视车间运作情况,一边介绍。工人们正在紧张作业,一个个成品从生产线上陆续下线。

康芝健康是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是一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此前仅有一条医用口罩生产线。洪江游介绍,为支援中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康芝健康于1月27日提前复工,新建5条生产线,启动了扩产计划。新生产线预计近期可建成投产,达产后,医用口罩日产能将超过30万个。

复产后,企业首先面临的问题便是一线工人紧缺。由于生产工人的原定休假时间持续至年初七(1月31日),很多员工都在外省,一时间难以返岗。为了支援一线生产,康芝健康在中山本地紧急招聘了30名工人。除了劳动力,生产还面临着原材料短缺问题。受各种因素影响,公司每天仅能生产医用口罩数千个。

洪江游表示,为了帮助康芝健康复产扩产,中山市市场监管局、工信局和火炬开发区等部门、单位纷纷向企业提供了紧急支援,派出相关负责人在企业驻点,现场办公,为项目审批、建设、设备采购、原材料采购等工作提供指引和帮助。

“有了政府的关心,我们就有了信心。”洪江游说,公司力争在1个月内实现新生产线建成投产。在抢抓机遇,拓展市场的同时,康芝健康还扮演着物资保障的重要角色。

新生产线全部投产后,该公司将成为中山的战略医用物资保障点,缓解中山本地的医用口罩供应压力。

据悉,目前,中山本地的医用口罩需求量依然较大。据中山市市场监管局统计,1月21日至27日,中山市共销售一次性医用口罩159万个、抗病毒类药品10.6万件、消毒产品9.3万件。

中山企业打响复工稳产“保卫战”

案例

灯饰企业紫外线消毒灭菌灯畅销

冷门产品“疫”外成爆款

“今年复工后,我们的订单量比往年增长了10倍不止。”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中山市视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视贝科技”)往日稍显冷门的紫外线消毒灭菌灯产品,一跃成为今春爆款。无独有偶,华艺照明也通过重新投入研发设计,将一款家用紫外线消毒灭菌灯推上畅销榜,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

高性价比新品受电商平台青睐

在电商平台“小米有品”上,一款名为“华艺大功率家用消毒杀菌灯”的产品目前在华艺系列热销榜中排名第一。“我们在2月15日上线该产品,将近20天的时间单一平台的销量大概在2万台左右。”华艺照明智能项目总监马慧介绍。

“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明确了物理杀菌的有效性。事实上,医疗领域对紫外线杀菌灯的使用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十分广泛。从1月底到2月初,华艺照明向武汉第六医院、武汉儿童医院等医院捐赠了杀菌灯617台。

“今年我们的订单量比往年起码增长了10倍以上。”视贝科技负责人谭宏锋说。该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紫外线照明产品的灯饰企业,深耕该类产品已有五六年时间。“疫情发生后,紫外线灭菌产品的需求量激增,来自医疗器械公司的订单已经多到我们做不完的地步了。”

马慧表示,“紫外线杀菌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操作简单。同时,它也不会让细菌产生抗药性。”原本在家用领域,紫外线消毒杀菌灯的应用并不广泛。正是新冠肺炎疫情让消费者迅速了解了这一产品的功能特性。

对于华艺照明而言,紫外线灭菌灯的热销并非“无心插柳”。春节过后,面对这一冷门产品突如其来的“走红”,公司电商部门专门为电商平台设计了一款新产品——华艺大功率家用消毒杀菌灯,产品一上线立马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以更加简洁的设计、更大的功率去实现最大的杀菌效果,新产品从外观、规格都更偏向实用化,强调性价比。”这款产品售价为199元。“以往我们同品类的产品价格都在300元以上。目前这款单品是全行业同类型单品中比较好的选择,销量也在同品类前列。”马慧说。

今年订单量达去年同期10倍

记者了解到,作为灯饰之都的古镇,能在紫外线灭菌照明产品上发力的企业还屈指可数。无论是医用还是家用产品,在疫情发生之前,这一冷门产品还没有被古镇大部分灯饰企业所重视。“紫外线要达到杀菌效果,灯管材质不能使用普通玻璃。我们持有医药灭菌许可证,才可以生产医用照明产品。”谭宏锋表示,紫外线消毒灯产品因其原材料的特殊性及生产资质的专业性,将很多普通灯饰企业拦在门外。去年同期,视贝科技的紫外线消毒灯产品订单量不到2万件,而今年目前接到的订单已达到20万件,出货排期已经排到了4月底。

作为专攻紫外线灭菌灯产品领域的企业,目前公司规模仍然较小的中山视贝,制约其进一步扩产的最主要因素是产能问题。“主要还是受模具限制,模具数量不够,招再多的工人也没用。”谭宏锋表示,企业目前已经在制作车载灯等相关产品的模具,争取进一步扩大产能,但在此之前,已没有余力再接更多新订单。

产能问题同样也出现在华艺照明身上。“扩大并不是一个计划,而是我们已经在做的事情了。”马慧说,“事实上,目前我们生产周期的产量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这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红利期。”

华艺照明目前正在从增加供应源产量、扩大生产线、增加工人排期等方面着手尽快扩产。目前来看,无论是“小而美”的视贝科技,还是“大而全”的华艺照明,产能上的不足都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声音

中山市政协委员建言:

推动企业复产转向产业链协同复产

当下中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向好,企业迎来全面复工的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新的实际问题。如何帮助中山企业解决复工复产的“最后一公里”问题?3月4日,中山市政协召开促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协商座谈会,市政协委员为推动企业全面复产建言献策。

难题▶▷产业链不通 企业稳产遇困

“产业链上下游能否复工,关乎复工企业能否持续稳定生产。”

座谈会上,产业链协同复工问题成为最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中山市政协委员、广东华捷钢管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缪怀兴表示,由于产业链中的部分企业仍未复工,企业生产链、供应链缺失,复工复产受阻。不少复工企业生产出来产品只能转化为库存,如库存无法及时释放,复工企业将面临“二次停工停产”的风险。复工不等于顺利复产。

中山市政协委员、中山市迪宝灯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根华表示,产业链协同复工问题对古镇灯饰产业影响尤为明显。他表示,灯饰产品配件多,涉及的上下游企业较多,关键的部分企业不复工,将成为灯饰产业复工复产的“痛点”。

对此,立足企业平稳有序复工,报告提出应注重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复工复产。报告指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尚未同步复工,是制约中山部分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的重要障碍。报告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摸查规上工业、规上服务业、总部经济、重点商贸流通行业、重点项目等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开工达产情况,主动服务,协助解决相关配套企业复工复产需求。

针对产业链如何协同复工,中山市政协委员、中山市东方晨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启均建议,在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过程中,中山应注重整合中山内部的产业链资源,实现就近对接、快速对接,在疫情期间快速有效满足企业复工复产需求,同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促进中山本地生产消费和本土品牌发展。

另外,有政协委员提出,目前中山稳企安商政策主要面向规上企业等重点大型企业,对占中山市场主体多数的中小企业的关注和支持力度仍需提高,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力度,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对策▶▷激励产业上下游协同复工

3月3日,中山市政协发布了《关于推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全”工作的调研报告》(征求意见稿)。

该报告指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尚未同步复工复产,是制约中山市部分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的重要障碍。要实现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的目标,必须加强服务指导,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复工复产。市工信、发改、商务等政府部门,要重点加强对规上工业、规上服务业、总部经济、重点贸易流通行业、重点项目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开工达产情况的摸排工作,参考周边城市的相关经验做法,主动服务,及时协助解决相关配套企业复工复产需求。

企业有属地,产业无属地,要做到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复工,还需要打破行政界限思维。据了解,目前佛山顺德、江门、广州等周边城市,已多次发函至中山市,希望协助解决在中山市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复工复产问题。

如何才能解决好企业复工的产业配套、上下游联动问题?

中山市政协委员刘松钦建议,企业要加强供应链管理,重视与上下游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优化生产组织方式,整合物流流程,实现物流的一体化运作;要着力提高一体化服务能力,提供增值服务,提高国际化服务水平。

市政协委员吴鹰花表示,疫情期间,上下游联动,是确保企业真正复工复产的必要条件。她建议,制定一系列鼓励上下游企业共同抗疫的政策,并同时制定疫情过后对配合良好的上下游企业的奖励政策,激发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复工复产中的配合性,确保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协同联动。

除了推动产业上下游协同复工复产,市政协委员张洁莹等还认为,应当鼓励指导企业开展行业协同、企业互补的自救行动。张洁莹表示,当前有不少企业在复工复产的过程中面临缺工的情况,但也有部分企业因无法复工而员工富余。她建议,相关部门设置用工调剂平台,出台指导意见,引导企业间的用工调剂。通过签订三方协议等方式,实现企业之间“互助式”的调剂用工,一方面可以缓解部分企业复工缺人的困难,另一方面,又能暂时缓解无法复工的企业发放富余人员工资的压力,助力企业共渡难关。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何伟楠 廖瀚 雷海泉 曾艳春

【作者】 何伟楠;廖瀚;雷海泉;曾艳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