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汉行天下——汉族(下)

上篇文章小编介绍了唐朝的一些历史东西,小编很纠结,感觉介绍汉代应该更好一点,

但是小编已经介绍了唐朝,后期历史主题,我会专题介绍汉代文化。为了补偿各位看官,小编特意让同事穿上古装给各位看官拍一些漂亮的艺术照。

汉行天下——汉族(下)

汉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体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九成。称谓始于汉代,并沿用至今。汉族经过长期历史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民族。汉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在中国各地皆有分布。

元代以后,在中国统一的大趋势下,汉族人口这个雪球越滚越大。明万历二十八年(1601年)人口达1.5亿,(何炳棣著、葛剑雄译:《1368-1953年中国人口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62页)。及至清道光三十年(1851年)则达4.5亿,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其人口约4亿,到20世纪末已达10.5亿。在地域上则从黄河、淮河流域向南发展到珠江流域抵台湾岛和海南岛,向东北发展到黑龙江流域,向西北发展到天山南北,向西南发展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

汉行天下——汉族(下)

汉族在全国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据1990年的统计,全国10.39亿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92%,其中汉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江苏、浙江分别为99.77%、99.49%,而新疆、西藏则分别为37.58%和2.05%。

汉族分布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为113738.61万余人,(2000年)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9%。汉族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在其他部分地区也是当地的主要族群,如果敢(全名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汉族人口比例为93%)、新加坡(77%)、圣诞岛(澳大利亚)(61%)、槟城(马来西亚)(56%)。同时在许多国家也是重要的组成族群之一。

汉行天下——汉族(下)

作为汉族人的我们,现在过年去串门都不知道怎么称呼长辈,有时候家里来人很尴尬的不知道如何称呼,我就给大家说说咱们汉族的各种称呼。

在中国,汉族传统的辈分观念长期存在,以本身为中心,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的“九族”血亲关系,这就是九个层次。如果把旁系的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联系起来,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亲属系统 。这里仅选其中的一部分,以显示其层次关系。

第一层: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长二辈)

第二层:父亲、母亲、伯父、伯母、叔父、婶母、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姑父、姑母、岳父、岳母(长一辈)

第三层:(本身)哥哥、嫂嫂、姐姐、姐夫、妹妹、妹夫、堂兄、堂嫂、表兄、表嫂、内兄、妻妹、襟兄(同辈)

第四层:儿子、女儿、侄儿、外甥、内侄、侄婿(晚一辈)

第五层: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侄孙、侄孙女、孙媳、外孙媳(晚二辈)

亲属称谓是以辈分划分的,不受年龄限制,哥哥比弟弟大几岁,哥哥的孩子又比弟弟的孩子大几岁,几代之后,大门的后代与小门的后代相比,同辈人可能差上几十岁,并不因此而影响辈分关系,常常会有长胡子的孙子或怀抱着的爷爷。所以,汉族常“大门转小辈”之说。

汉行天下——汉族(下)

结婚也是汉族的一大特色,跟少数民族有很多不一样,汉族的婚礼十分的喜庆和热闹,以红色为主。

汉族婚礼习俗源远流长,民族色彩浓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礼仪,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称之为“六礼”。

“纳彩”即男家请媒人向女家提亲,后人叫“说媒”;“问名”即双方变换年庚,近代称之为“换龙凤帖”,然后卜卦“合婚”;“纳吉”即为“订婚”;“纳征”为男家向女家下聘礼,俗称“彩礼”;“请期”就是选择好婚期吉日征求女方意见;“亲迎”即为迎娶新娘。

汉行天下——汉族(下)

从古至今,婚俗虽因时代变化,或贫富相异而有繁简之别,但基本仪式程序相似。即使到了现代,自由恋爱兴起,仪程更趋简化,不过媒人(介绍人)通言、相亲、定亲和迎娶等习俗仍有一定保留。

“六礼”中以“亲迎”内容最为丰富多彩,主要习俗有铺房、哭嫁、撒谷豆、“举火”、“泼水”、障面、穿红衣、新娘足不履地、坐花轿、“跨马鞍”、拜堂、撒帐、交杯、闹房等。两千多年来,这些“亲迎”习俗经久不衰,近代随着社会的进步虽有所革新和演变,但基本方面变异不大。

汉行天下——汉族(下)

汉族的东西太多啦,在这里小编就是大题介绍一下,后期会有专题详细的介绍汉族的生活习俗,各地风土人情,可以关注门道文化,后面的文章会更加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